王凱山
應用語言學(Applied linguistics)是指運用語言學理論解決與語言有關問題的學科。根據(jù)中山大學黃國文教授在2006年發(fā)表的《功能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一文中論述,作為一門技術,應用語言學使得抽象的想法和研究發(fā)現(xiàn)變得容易理解,并且與真實世界相關聯(lián);它起著調和理論與實踐的作用。從上面這些定義可以看出,應用語言學強調將語言學的理論融于實踐之中。應用語言學的學術系統(tǒng)要求在實踐中,語言運用要真實、規(guī)范和準確。通過分析習近平總書記近兩年在各種場合的講話,可以看出他的講話充分體現(xiàn)了應用語言的魅力,研究習總書記的應用語言藝術,可以推動各級官員學習掌握應用語言技巧,提高自身的新聞發(fā)言能力。
習總書記的應用語言藝術
在當今中國,公務員中握有權力的官員階層越來越關注如何能提高自己面對媒體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其中對于中低層級的官員來講,由于工作與群眾有著更直接、更頻繁的聯(lián)系,他們的言談舉止時刻受到群眾的監(jiān)督和考驗,因而有學習掌握此項技能的迫切愿望;而在高層官員的語言中,由于往往傳遞出國家大政方針的許多重要信息,因而備受矚目。對各級官員而言,說話的藝術往往體現(xiàn)了其管理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這不僅關系到官員個人的形象,還關系到其工作的好壞,以及人民群眾對于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會執(zhí)行。
分析習總書記的應用語言藝術,可以發(fā)現(xiàn),其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對群眾充滿真情實感;二用語精到;三語言表達平實可親。
一、對人民群眾充滿真情實感的例子比比皆是。2012年12月6號,習近平到廣東省深圳市視察踐行八項規(guī)定落實情況,廣東省公安廳廳長梁偉發(fā)回憶,習近平總書記所乘車輛在市區(qū)通過時不封路,沒有交通管制。當時,總書記的車在行駛過程中,三次被后面的群眾超車?!坝幸淮畏浅NkU,有車竄上來,差兩米就追尾了,總書記說‘讓群眾先過。”
習近平同志在2013年元旦前夕考察河北省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龍泉關鎮(zhèn)駱駝灣村時,在農家的炕上與村民促膝談心,并真誠地對村民說:“我到這里來,就是要了解你們的生活情況,看你們的日子過得到底怎么樣,我就是要看真實的貧困狀態(tài)?!彼€鼓勵鄉(xiāng)親“只要有信心,石頭也會變成金”。
二、在用語的精到上,習總書記堪稱典范。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引用東漢荀悅《申鑒·政體》的“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xiàn)。2013年3月24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fā)表演講時,表示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干涉別國內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靶印闭f法一出,立即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清晰的向世界表明了每個國家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道路的國與國關系理念。
三、表達平實可親。2013年3月25日,習近平出訪坦桑尼亞演講時,提到了一對兒中國的驢友夫婦游坦桑尼亞的例子:“我聽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對中國年輕人,在婚后的第一個情人節(jié),他們背上行囊來到了坦桑尼亞,領略了這里的風土人情和塞倫蓋蒂草原的壯美?;貒螅麄儼言谔股D醽喌乃娝劙l(fā)布在博客上,得到了數(shù)萬次的點擊和數(shù)百條回復。他們說,我們真的愛上了非洲,我們的心從此再也離不開這片神奇的土地。”同樣是在這次演講,習近平在在講到中非關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時,列舉了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以尋常百姓生活的共同點,瞬間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
習近平平實可親的表達方式既是他平實的講話風格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是他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的真情流露。這種平實還表現(xiàn)在他與人交流時始終保持著神態(tài)自若、語氣平和的狀態(tài),不高亢,也不做作,不時帶著微笑。
培養(yǎng)各級官員的新聞發(fā)言能力
當前各類以培養(yǎng)政府發(fā)言人的培訓班不計其數(shù)。盡管其中也包含普通話清晰表達、肢體語言以及應對媒體技巧培訓內容,但更多是針對表層技巧層面的訓練,而真正上升到,對應用語言核心層面理解與應用的培訓少之又少。借鑒習總書記的應用語言藝術,各級官員的新聞語言能力培養(yǎng),一定要經歷從清空到具象再到態(tài)度轉變的多階層訓練:
一、清空意味著領導要排除頭腦中現(xiàn)存的套話、空話等官話。這些話說出來放之四海而皆準,仔細品味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只是因為官話“保險”。一些領導面對媒體不敢說真話,原因在于真話往往直陳問題利弊,要負責任、擔風險;相反這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話,往往具有多種解釋的可能性,不會得罪人、零風險;要排除頭腦中的各種套話、廢話,官員需要勇于直面問題和矛盾,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舉措。2014年2月25號,正值北京霧霾嚴重時期,習近平在北京視察結束后要求北京加大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yè)、強化管理、聯(lián)防聯(lián)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舉措,加強環(huán)境執(zhí)法監(jiān)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習總書記指示北京將控制PM2.5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并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這體現(xiàn)了他對北京大氣污染狀況的深入了解,以及明了群眾對霧霾不滿的現(xiàn)實心理。
二、具象要求我們從抽象的論述表達中抽身出來,將籠統(tǒng)概括的涵義具體化。抽象的內容帶有理性色彩不易于理解,在傳播過程中會產生理解的偏差與誤讀,甚至由于其晦澀難懂,令許多人對此類內容敬而遠之。而具象的內容更適合感性的表達與傳播,當面對群眾,面對媒體時,領導人論述一個大的政策方針時,切記要從尋找一個平民的視角入手,從而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2014年2月25號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德外花虎溝的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第九水廠考察時,不忘詢問飯館里的地溝油,是不是都用來做麻辣燙了?這恰恰體現(xiàn)了上述風格:從一個群眾反應強烈的“地溝油到哪了”入手,表達了高層對食品衛(wèi)生的高度關注與治理頑疾的堅強決心。當然這樣的要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下屬官員以及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可以多講一些概括抽象、理性思維的內容;而對一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群眾,則盡量采用聊家常話的形式,緊貼實際,通過使用通俗易懂的詞眼,達到較好的效果。
三、態(tài)度轉變是對領導人的更高要求,面對媒體時語言風格的轉換更多緣于思維方式的轉變。質樸的講述、透明的表達,恰恰是因為官員樹立了群眾意識,樹立了換位思考意識,尤其樹立了即使面對持質疑態(tài)度的群眾,仍能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群眾思維。
樹立群眾意識,首先要改變一臉嚴肅、貌似正氣的官像,取而代之以誠實、誠懇的表情示人。這要求官員用“心”去表達,全心去傾聽群眾的呼聲,同時面對媒體的質疑,群眾的問題建議不回避,有積極的回應。同時要學會善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白話來傳情達意。反之如果某些官員在講話中不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運用群眾的語言,形式蒼白,加之沒有樹立對群眾飽含感情的話,他講話給人的感覺只能是冷冰冰、不近人情。總之講話水平會在不經意間,體現(xiàn)一名官員的學識、閱覽、才華等綜合素質。因此努力提高自己的媒體表達語言能力,應當是每位官員努力追求的方向與目標。即使暫時達不到目標的要求,起碼官員要切記在講話中自己不相信的不要講,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群眾,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而真正體現(xiàn)以誠心對待群眾。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傳播學院2012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