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英
秋冬季是咳嗽的高發(fā)季節(jié)。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清除呼吸道異物的防御性反應。但疾病常常是引起咳嗽的“元兇”。如感冒、支氣管炎、胃食管反流、過敏性肺炎等。輕微的咳嗽,對身體無妨,不必用止咳藥;影響生活和休息的較重咳嗽,也應細查病因后才能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氣管炎咳嗽需綜合治療
慢性支氣管炎的特點就是反復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長期反復逐漸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特點。輕癥病人僅有輕微咳嗽及少量黏液。當秋冬氣候驟變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發(fā)作時,咳嗽頻繁且加重,以清晨及夜間明顯。痰量多少不一,一般為白色黏液痰及白色泡沫樣痰;伴有急性感染時痰液變得黏稠或呈膿性,痰量增加,咳嗽較劇烈時,痰中偶帶血絲。病人如果痰多,支氣管發(fā)生痙攣,氣管壁水腫狹窄,就會出現氣喘。
應對策略:急性發(fā)作期病人首先要控制感染,特別是發(fā)熱、咳膿痰及喘息加重時,均應及時采用抗生素治療。輕者可口服,較重病人靜脈滴注。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紅霉素及頭孢菌素類等,應用祛痰鎮(zhèn)咳藥物主要是改善癥狀。遷延期病人尤應堅持用藥,以求消除癥狀,對年老體弱,無力咳痰或痰量多者,應以祛痰為主,保持呼吸道通暢,應避免應用強鎮(zhèn)咳藥物,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樞,加重呼吸道阻塞,使病情惡化,常用藥如復方甘草片、祛痰靈、必嗽平等。必要時需選用氨茶堿、舒喘靈等以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解除痙攣,使痰液易排出。緩解期則需要戒煙,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冬季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與室外溫差大,易患感冒,誘發(fā)咳喘。平時多食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等,維生素A能使氣管黏膜上皮抵抗力增強,對防止細菌及病毒感染與毒物刺激有一定作用。
感冒后久咳不愈慎用藥
不少感冒患者鼻塞、頭疼、流鼻涕等癥狀都好了,可就是一直咳嗽、咽癢,有時甚至要咳一兩個月,尤其是說話時或吸入冷風后咳嗽加重。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感冒后咳嗽。
應對策略:感冒后咳嗽屬于一種慢性咳嗽,這類患者很多被誤診,要么是繼續(xù)吃感冒藥治療;要么被當成氣管炎、咽炎抗生素治療,結果造成抗生素的濫用。專家提醒,一旦感冒,首先要積極治療,同時注意保持空氣濕度。一旦發(fā)生感冒后咳嗽,可使用抗過敏的藥物、治療哮喘的藥物或激素;也可以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或中醫(yī)辨證治療。
胃病致咳還得胃藥止
患者有長期反酸、反胃及燒心的不適癥狀,吃番茄、檸檬茶等酸性及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誘發(fā)咳嗽、胸悶癥狀同時加重。
應對策略:胃藥一般不用作止咳藥,它們不具有止咳的作用。根據患者的癥狀,應該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為什么會有頑固性咳嗽?因為口腔與胃通過食管相連。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像一道“閘門”,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食管下端時,“閘門”緊緊關閉,食物得以單向進入胃內,而酸性胃內容物不致逆流上行腐蝕食管。如若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障礙,“閘門”關閉不攏,不能有效地阻止食物反流,少量反流的胃內容物被誤吸到喉或支氣管,直接刺激氣道內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亦可刺激食管中下端黏膜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咳嗽。飽餐或進食過快、吃辣椒或酸性食物都能加劇胃食管反流而引起咳嗽。
過敏性咳嗽易誤診
過敏性肺炎又稱呂費留綜合征,是由反復吸入某些具有抗原性有機粉塵所致,但不少病人查不出過敏原,自體免疫因素亦可摻雜在內。臨床上極易誤診,特別是在X線上與浸潤性肺結核極其相似。
應對策略:一般性的過敏性咳嗽多為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性的劇烈咳嗽,多呈陣發(fā)性發(fā)作,晨起較為明顯,遇到冷空氣時愛打噴嚏、咳嗽,但痰很少。這類患者咳嗽前會覺得鼻子癢,經常揉鼻子。治療常用抗組織胺藥,主要作用是隔離過敏細胞所釋放出的過敏物質,使鼻黏膜腫脹及充血的狀況明顯改善,如賽庚定;血管收縮劑,作用是使鼻黏膜管收縮,主治鼻塞,連續(xù)服藥不可超過7天,否則停藥后會出現反彈性鼻充血,引發(fā)藥物性鼻炎;激素類鼻部噴劑,連續(xù)使用3周以上才會有明顯的效果,無明顯的全身性副作用,用藥后要漱口,避免局部細菌的滋生;肥大細胞穩(wěn)定劑,用于預防及治療過敏,如色甘酸鈉滴鼻液。一般不用止咳藥。
【編輯:遲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