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占我國人口總死亡原因第一位,高血壓是影響我國人口總死亡的第一因素。高血壓病人早期常無感覺,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發(fā)事件,被公認為“無聲殺手”。由于無明顯的癥狀,許多高血壓患者拒絕降壓治療或不能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從而導致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平常貌似“健康”而突然死亡者,多數(shù)是心臟病或腦出血引起的猝死;中風、心臟病、腎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見的高血壓并發(fā)癥,致殘、致死率高,危害嚴重。據(jù)國家2002年調(diào)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即每5個成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老年人中一半以上有高血壓。目前我國高血壓防治尚處在極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現(xiàn)象,即高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長趨勢;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患者普遍存在不長期規(guī)律服藥、不堅持測量血壓、不重視非藥物治療的問題。目前我國人群高血壓的知曉率為30%,治療率為25%,控制率僅為6%,這意味著我國有1.1億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壓,1.2億高血壓患者并沒有正規(guī)使用降壓藥治療,1.5億的高血壓患者沒有達到降壓目標。因此,提高人群的高血壓防治水平,提高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是一個十分急迫的任務。
高血壓的定義及分級判定標準
高血壓的定義: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高壓)≥140mmHg或舒張壓(低壓)≥90mmHg。如僅收縮壓≥140mmHg,而舒張壓<90mmHg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颊呒韧懈哐獕菏?,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亦應該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分級判定標準:根據(jù)血壓水平,高血壓分為1、2、3級(見表),若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于不同級別時,則以較高的分級為準。單純性
高血壓的分類
1.原發(fā)性高血壓: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壓,占高血壓患者總數(shù)的90%以上。此類高血壓目前尚難根治,但能被控制,需終生治療。
2.繼發(fā)性高血壓:血壓升高有明確的病因,占5%~10%。這種高血壓可能是由腎臟疾?。ㄈ缏阅I小球腎炎、腎動脈狹窄)、內(nèi)分泌疾?。ㄈ缡茹t細胞瘤、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柯興氏綜合征)或藥物的作用(如甘草、口服避孕藥、類固醇等)所致。一旦治愈原發(fā)疾病或根除病因,血壓就會恢復正常。
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病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它不僅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同時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由高血壓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已排到第一位。
1.高血壓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常并發(fā)中風(又稱腦卒中,包括腦出血、腦血栓和腦梗塞),80%的腦出血由高血壓引起,腦梗塞的發(fā)生多與血壓升高有關。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中風的危險性是血壓正常人群的32倍。舒張壓每升高10mmHg,腦卒中(中風)發(fā)病的相對危險性增加2倍。我國是中風高發(fā)國家,每年發(fā)生中風200萬人,其中2/3的病人死亡或殘疾。
2.高血壓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發(fā)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可并發(fā)冠心病,血壓升高常誘發(fā)心絞痛,是引發(fā)急性心肌梗塞或病人突然死亡的“元兇”。我國每年發(fā)生急性心肌梗塞30~40萬人,現(xiàn)存活心肌梗塞病人累積200萬人。
3.高血壓常并發(fā)腎功能不全,導致尿毒癥,最終需要腎移植或透析,需支付巨額醫(yī)療費。
4.高血壓常并發(fā)眼底病變,造成視力減退或失明,喪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5.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力衰竭的危險性至少增加6倍。心力衰竭常導致患者喪失工作能力。
6.高血壓與糖尿病并存時,危害更大,可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發(fā)生的危險性。高血壓與血脂異常并存時,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從而引發(fā)冠心病或腦梗塞。
高血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的發(fā)生除與遺傳、年齡老化、性別這些不可改變的因素有關外,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1.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者發(fā)生高血壓的危險是正常體重者的3~4倍。隨著體重的增加,高血壓患病率增高,控制體重可降低血壓水平。
2.高鹽飲食。一般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增加攝入食鹽2克,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我國北方人群每天食鹽攝入量(每人每天12~18克)較高,高血壓患病率也較高;南方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每人每天7~8克)低于北方,高血壓患病率也較北方低。
3.長期過量飲酒。過量飲酒可使血壓增高,男性持續(xù)飲酒者比不飲酒者4年時間高血壓發(fā)生的危險增加40%。
4.過度活動。劇烈運動、危險作業(yè)、工作過度繁忙、緊張勞累、性活動過度等均可使血壓升高;適度活動、勞逸結合有利于血壓調(diào)節(jié)。
5.精神因素。情緒激動、脾氣暴躁、惱怒、嫉妒、生氣、精神壓力過大等均可使血壓驟然升高;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坦然處世,心胸寬廣有利于血壓穩(wěn)定。
6.環(huán)境因素。擁擠、噪音、氣溫驟降、寒冷、遭受災害等惡劣環(huán)境,可使血壓升高。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有利于血壓控制。
7.其他因素。治療不規(guī)則、用藥不按時或忘記服藥是造成血壓波動較大的主要原因。
患高血壓后怎么辦
1.新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應進行一些必要的身體檢查,并提供給醫(yī)生一些重要信息,如家族史、既往病史及用藥情況、生活習慣以及有無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使醫(yī)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及危險評估,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案。
2.遵守醫(yī)囑,堅持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3.定期復查,監(jiān)測血壓及其它各種危險因素如血脂、血糖、體重、血凝狀態(tài)等指標,以了解藥物的療效及病情的進展,并早期發(fā)現(xiàn)和控制并發(fā)癥。
影響高血壓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
1.有無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男性;吸煙;總膽固醇≥5.72mmol/L(220 mg/d1);超重或肥胖;早發(fā)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級親屬發(fā)病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endprint
2.是否存在靶器官損害:左心室肥厚;蛋白尿或血漿肌酐濃度輕度升高;視網(wǎng)膜動脈狹窄。
3.是否存在并存的相關疾?。耗X血管疾??;心臟疾??;糖尿??;腎臟疾??;重度高血壓視網(wǎng)膜病變(出血或滲出、視乳頭水腫)。
高血壓危險分層
1.低危:高血壓水平1級,無以上危險因素。10年內(nèi)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如腦卒中、心肌梗死)的危險<15%。
2.中危:高血壓水平2級或高血壓水平1~2級同時有以上危險因素1-2個。10年內(nèi)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15%-20%。
3.高危:高血壓水平1級或2級,同時有以上危險因素3個或更多,或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或高血壓水平3級但無其他危險因素。10年內(nèi)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20%-30%。
4.很高危:高血壓水平3級同時有1個以上其他危險因素或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損害,或高血壓水平1~3級并有臨床相關疾病。10年內(nèi)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30%。
高血壓治療的目的、目標
1.目的:避免或減少心腦血管病發(fā)生危險,改善生活質(zhì)量、延長壽命。
2.目標: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小于140/90mmHg~老年患者收縮壓小于150mmHg,如能耐受,還可降低,舒張壓不宜低于6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腎臟疾病等高?;颊咝∮?30/80毫米汞柱。降壓治療達標的同時,還應使血脂、血糖、體重、血凝狀態(tài)等指標也達到理想水平。
高血壓治療原則
1.無論低危、中危還是高危患者,都應立即采取非藥物治療措施。
2.根據(jù)危險程度決定治療措施。很高危與高?;颊撸簾o論經(jīng)濟條件如何,必須立即對高血壓及并存的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進行藥物治療。
中?;颊撸喝绻颊卟∏樵试S,先觀察患者的血壓及其他危險因素數(shù)周,進一步了解病情,然后決定是否開始藥物治療,或由臨床醫(yī)師決定何時開始藥物治療。
低?;颊撸河^察患者數(shù)月,然后決定是否開始藥物治療。
3.定期隨訪。
4.終身治療。
高血壓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是高血壓的基礎治療,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達到降低高血壓及其它心血管病的發(fā)病危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煙;堅持適量體力活動;合理膳食,適當限制鈉鹽及脂肪攝入,增加蔬菜與水果攝入;節(jié)制飲酒;保持正常體重,超重和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心理平衡。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提高抗高血壓藥物的療效;高血壓患者應終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壓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將終身受益。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縮壓8~14mmHg。
限鹽:食鹽攝入應逐步減至6克以下(普通啤酒瓶蓋去除膠墊后,1瓶蓋食鹽為6克),少食各種成菜及鹽腌食品。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每天攝入食鹽在3克以下的地區(qū),人的平均血壓較低,而且血壓不隨年齡增加而升高;每天攝入食鹽在6~8克的地區(qū),人們的高血壓就相應升高;居民每日食鹽高達20克的地區(qū),高血壓發(fā)病率高的驚人。限鹽可降低收縮壓2~8mmHg。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每日食新鮮蔬菜不少于8兩,水果2~4兩。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較低的血壓,其降壓作用可能與水果、蔬菜、食物纖維和低脂肪的綜合作用有關。蔬菜、水果不但不含膽固醇,而且它能阻止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又能供應大量的鉀、維生素及纖維素。所以是理想的副食品。
增加膳食鈣、鉀的攝入:常見的高鈣食品有鮮奶、豆類及豆制品,宜多吃新鮮深色蔬菜、海帶、木耳、芝麻(醬)等。每天飲牛奶250毫升。含鉀豐富的食物有蘋果、梨、香蕉、橘汁、比目魚、菠菜、大豆、茼蒿、梅、柿餅、大棗、粗雜糧、毛豆、杏、甜薯、馬鈴薯、西紅柿。
減少脂肪、膽固醇攝入:脂肪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每天總量不超過1兩,且優(yōu)先選擇植物油。少吃油炸食品、蛋黃及動物內(nèi)臟。
補充適量蛋白質(zhì):可多選豆制品、脫脂牛奶、酸牛奶、魚蝦類等。每天1~2兩瘦肉,每周吃魚1~2次。
多吃高纖維食物,配餐要粗細搭配,提倡食用全麥、糙米、粗糧、粗面、綠色蔬菜和水果,少吃糖和甜食。
限酒:高血壓患者最好不飲酒,如須飲,每次飲酒量啤酒少于5兩、葡萄酒少于2兩、白酒少于1兩。女性飲酒量減半。因為,大量飲酒者的血壓明顯高于不飲酒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特別是腦血管疾病更為常見,中風的死亡率為不常飲酒者的3倍。此外,飲酒者的高血壓也不易控制。限酒可降低收縮壓2~4mmHg。
多吃能保護血管和降壓降脂的食物:降壓食品有芹菜、胡蘿卜、番茄、荸薺、黃瓜、木耳、香蕉等;降脂食品有山楂、香菇、大蒜、洋蔥、海魚、綠豆等。
禁忌食物:所有過成食物及腌制品、蝦米、皮蛋、辛辣的刺激性食品;濃茶、咖啡、高度白酒。
飲食要求:少量多餐,每天4~5餐為宜,避免過飽。
2.控制體重。肥胖者減重10公斤可降低收縮壓5~20mmHg。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0]×0.9(適用于成年女性)理想體重(公斤)一身高(厘米)
105(適用于成年男性)肥胖程度可用體重指數(shù)(BMI)衡量。BMI=體重(公斤)/身高(米)2。BMI在18.5-23.9kg/m2為正常體重,24-27.9kg/m2為超重,≥28kg/m2為肥胖。
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壓患者應積極減重。減重目標:BMI<24kg/m2;腰圍:男性<85cm(相當于2尺6寸);女性<80cm(相當于2尺4寸)。
體重控制措施:控制和減少膳食脂肪和總熱量的攝入,增加體力活動,增加熱量消耗,必要時采取藥物治療。endprint
體重控制注意事項:
BMI介于24-27.9kg/m2者以控制飲食和增加體力活動等非藥物治療為主,BMI≥28kg/m2者若非藥物治療措施效果不理想,可考慮在醫(yī)生指導下加用減肥藥輔助治療。減重速度因人而異,以每周0.5~1公斤為宜。初步減重不要超過原體重的15%。不要采用通過極度饑餓達到迅速減重的方法。
減肥小偏方:
丹參:降脂減肥,抑制血小板凝集,防血栓,抗動脈硬化,改變微循環(huán)。10克每日當茶飲。
生大黃:降血液粘滯度,有明顯減肥。1~1.5克每日當茶飲。
女貞子:降血脂、減肥,防動脈硬化。10克每日當茶飲。
澤瀉:抗脂肪肝,降血糖,降壓。12克每日當茶飲。
絞股藍: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抗疲勞、抗衰老、增加免疫力、清熱解毒。10克每日當茶飲。
虎杖:降脂減肥。12克當茶飲。
茵陳:用于高血脂癥。15克每日當茶飲,一個月一療程。
荷葉:降脂減肥。10克每日當茶飲。
3.適當體育鍛煉。規(guī)律體育鍛煉可降低收縮壓4~9mmHg。
鍛煉項目:根據(jù)患者的身體情況、個人喜好和實際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可選擇散步、快步行走、慢跑、騎車、爬山、太極拳、游泳、健身操、跳舞等。
鍛煉頻率和時間:每周至少鍛煉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如持續(xù)運動30分鐘有困難,可分多次進行,每次運動10~15分鐘,1日內(nèi)累計達30分鐘即可。
鍛煉強度:以運動后不出現(xiàn)過度疲勞或明顯不適為宜。健康人運動時的適宜心率=170-年齡。
注意事項:年齡較大者,血壓較高或有其它合并癥者,運動前應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決定自己運動強度、頻率和持續(xù)時間。血壓較高者不宜選擇過于劇烈的運動項目,避免久坐(如看電視、打麻將等);急性期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暫時不應進行體育鍛煉;鍛煉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4.戒煙。高血壓患者戒煙是十分必要的。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以及燃燒時產(chǎn)生3000余種有害物質(zhì)(其中已證明40余種為致癌物質(zhì)),這些有害物質(zhì)嚴重威脅著吸煙者及被動吸煙者的生命。尼古丁可誘發(fā)動脈痙攣,不僅使血壓升高,減弱藥物的降壓作用,增加降壓藥物的劑量,而且使冠心病、腦卒中發(fā)病的危險增加數(shù)倍。吸煙不僅引發(fā)心血管疾病,還容易引起各種癌癥和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目前我國每天有2000人因患與吸煙相關的疾病而死亡。
吸煙是很頑固的不良習慣,不易戒斷,或戒斷后易復吸。因此,戒煙者必須有毅力、有恒心,才能戒掉這個陋習。戒煙治療包括尼古丁替代治療、鹽酸安非他酮等。
5.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平衡心理。精神緊張、憤怒、煩惱、環(huán)境的惡性刺激等都可導致血壓升高。而減輕精神壓力和保持平衡心理可以降低血壓水平。心理平衡的關鍵在于有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適應和自控能力,對工作與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社交活動,或從事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未完持續(x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