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軍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義
中學語文教師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整個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先對課本進行通透研究,這是保證閱讀教學順利進行的理論基礎。但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由“學”與“教”統(tǒng)一構成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這兩個部分的重要作用,不能單純地把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培養(yǎng)他們進行主動學習、掌握更多科學知識的學習方法。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個性化的閱讀習慣,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學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閱讀作為學生獨立進行的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是依靠教師的分析,而是要學生親身進行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活動及思維方式影響下加深對文字的體驗和理解,從而有所思考和感悟,并在中心思想的熏陶下,獲得更多的審美樂趣、思想啟迪,中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感受。
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
中學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
差別的,每個學生都應該有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的有效提問,要照顧到全體學生,比如在教學《背影》時,針對“背影”來提問學生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背影”是怎樣的,大家都參與到討論中,分享“背影”后面的小故事,最后回歸到文章,讓學生一起來品讀作者筆下的“背影”。以此問題來開頭,引導學生的興趣。當然教師還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
其次,在文章思路的關節(jié)點處提問,可使學生以最快速度全面掌握文章的整體結構,提高閱讀效率,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社戲》中,為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結構,教師可以提問:“作者在去看社戲前后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學生在閱讀文章后得出答案:開始看戲時焦急,夏夜行船時暢快,船頭看戲時困倦,看完回家偷豆時有“野趣”。通過對心理活動的總結就可以看出文章的整體結構。
最后,在文章的矛盾點和含蓄點處提問。矛盾的設計是作者精心為讀者設計的,都有特別的意圖。在矛盾處設計問題,讓學生去揭示矛盾里更深層的含義,可以提高學生對于作者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的推敲。
3課后提問
文章學完后,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和思想感情的掌握不是很牢固的,教師可以再追加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后去思考體會。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同樣的課堂教學,產生的結果不一定一樣。文章的空白點有很多,教師可以以此為由,讓學生去自由發(fā)揮能力,去續(xù)寫。學生在最后可以反設問題來問教師,把自己想不通的地方,或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來,以達到師生互動的完美交流。
總之,在語文有效教學中,應使問題貫穿于語文課堂的始終。語文閱讀是與作者進行的一次美妙旅行,問題的有效提出,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逐步展現文章的內涵,讓學生穩(wěn)步進入作者創(chuàng)造的世界,享受文章的美感。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初級中學(2265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