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lián)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044)
隨著LTE的建設,eNodeB的數量將呈爆炸式增長態(tài)勢,并且越來越密集。在LTE網絡建設過程中,回傳的光纖鋪設成本隨之提高,接入點獲取也將遇到越來越大的困難。作為光網補網最適合的回傳設備,IP微波是順應LTE時代的產物,具有大帶寬、高可靠、強IP特性,并能與光傳輸設備互通,使其成為LTE回傳的一種重要方式[1-4]。目前全球有許多運營商已經實現(xiàn)用IP微波作為LTE回傳[5-9],高質量的IP微波毋庸置疑必將成為LTE/LTE-A回傳網絡建設優(yōu)化的生力軍[10-11]。本文將從IP微波的產品生態(tài)和典型應用案例出發(fā),分析IP微波部署中的關鍵問題、設備選型和網絡演進過程中面臨的風險等,為運營商提供了詳細的IP微波應用建議。
對IP微波設備的分類方法有:設備結構、工作頻率、業(yè)務映射和處理方法,不同的設備形態(tài)可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依據設備結構的不同,IP微波分為全室內微波、分體式微波、全室外微波。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IP微波設備結構分類
依據工作頻率,IP微波主要分為:
(1)傳統(tǒng)IP微波:工作頻率為6—42GHz,該頻段是目前產品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的頻段,部分國內廠家只支持6—23GHz。
(2)E波段IP微波:工作頻率為71—76GHz、81—86GHz,國內目前尚未完全開放該頻段,部分廠家已有產品商用。
依據業(yè)務映射和處理方法,IP微波分為:
(1)混合(Hybrid)分組微波:其中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時分復用)業(yè)務通過原生方式直接映射到微波幀,分組業(yè)務通過分組報文的方式直接映射到微波幀。
(2)純分組(Packet)微波:TDM業(yè)務和分組業(yè)務通過統(tǒng)一的分組處理后映射到微波幀進行傳送,其中分組業(yè)務通過分組報文的方式直接映射到微波幀,TDM業(yè)務通過CES(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電路仿真業(yè)務)映射到分組報文后再映射到微波幀。
混合分組微波是目前IP微波的主流,而純分組微波是IP微波的發(fā)展趨勢。兩套IP微波設備形成一跳收發(fā)微波鏈路,多方向分體式IP微波設備可支持多個ODU(Outdoor Unit,室外單元)+天線,從而匯聚來自多個鏈路的業(yè)務。采用多個ODU可通過鏈路聚合實現(xiàn)大帶寬傳輸,能夠做到幾百兆甚至G比特級別的傳輸帶寬。
圖1為主要IP微波廠家的市場占有情況,其中愛立信、華為、NEC為全球市場占有量最大的3個廠家。
圖1 主要IP微波廠家的市場占有情況
新建任意一跳微波鏈路時,需要為其選定合適的傳輸頻率、天線口徑、傳輸波道帶寬、調制方式、發(fā)射功率、鏈路保護方法、設備選型等,而這些參數通常由微波鏈路的鏈路環(huán)境、站點情況和通信要求決定。
鏈路規(guī)劃需要滿足如下:
(1)微波鏈路衰耗
公式如下:
其中,F(xiàn)為發(fā)射頻率,單位為GHz;D為傳輸距離,單位為km。因此,頻率越高,鏈路衰耗就越大。
(2)發(fā)射功率
輸出功率跟調制模式相關,調制模式越高,輸出功率就越小。
(3)接收靈敏度
接收靈敏度跟波道帶寬和調制模式相關,波道越寬或調制模式越高,靈敏度就越差。另外,靈敏度跟頻段也有關系,頻率越高,靈敏度相對就越差。如6GHz頻段,3.5M帶寬、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調制模式的靈敏度是最高的。
(4)天線增益
天線口徑決定天線增益。相同頻段口徑越大,增益就越高,但半功率角越??;相同口徑頻率越高,增益就越高,但半功率角也越小。
(5)鏈路衰耗儲備
鏈路衰耗儲備由鏈路環(huán)境和鏈路可用度要求決定,微波鏈路所處雨區(qū)越大,單位距離雨衰就越大,傳輸距離也越短。鏈路可用度要求越高,需要的衰落儲備就越大,傳輸距離也越短。微波鏈路客戶一般要求是5個9(99.999%,一年中斷5分鐘),鏈路可用度一般可由廠家微波鏈路規(guī)劃工具計算得到。
(6)調制方式
調制方式決定于微波鏈路的空口容量,即該鏈路的通信要求。
下面將通過以下典型應用案例來介紹微波鏈 路規(guī)劃方法。
2013年中國聯(lián)通利用微波技術鏈接了海島之間及海島與大陸的通信,以承載大客戶專線(中國海油、島上五星級酒店等)、固定寬帶和移動通信業(yè)務等。站點部署如圖2所示,系統(tǒng)共有四跳,其中最長的為35.37km。
圖2 珠海聯(lián)通海島通信拓撲示意圖
微波鏈路部署在島嶼之間,受水域地理條件限制,不利于微波傳輸(存在平面反射)。當地臺風和海水腐蝕自然條件要求ODU能抗10級臺風,并有較強的抗腐蝕能力。由于通信距離較遠,視通沒有阻擋。因此,要求能夠接入抗臺風與海水腐蝕等惡劣自然環(huán)境,通信容量為600Mbps以上。站點具有室外小機房條件。
為了提高微波鏈路的穩(wěn)定性和傳輸鏈路距離,本鏈路應采用分體式傳輸設備,并需要通過空分技術來滿足鏈路環(huán)境要求。工作頻段在7GHz頻點,利用28MHz帶寬、128QAM+XPIC方式實現(xiàn)624Mbps的吞吐量。采用2.4m/1.8m口徑天線,發(fā)射功率為22dBm,衰落余量為31.77,微波鏈路采用1+1 SD分集提高鏈路穩(wěn)定性,鏈路的穩(wěn)定性可達99.998 25%(一年中斷9分鐘)。IP微波設備的室內單元放置在全室外小機房中。從2013年底開通日起至今已經歷了10次大風(7級),業(yè)務運行良好。
淇澳北大-桂山島鏈路案例鏈路規(guī)劃如表2所示:
表2 淇澳北大-桂山島鏈路案例鏈路規(guī)劃
在光纖不可達的情況下解決3G/4G基站的業(yè)務傳輸是IP微波技術中常見的應用場景,特別是在城區(qū)光纖建設困難的場景下。2014年中國聯(lián)通在廣州市內的建設案例如下:
接入站點(省電技校西)具有機房條件,上游站點(柯木華美南)為全室外站點,要求能夠滿足3G/LTE的混合業(yè)務傳輸,傳輸容量不低于400Mbps。該微波鏈路位于城市環(huán)境,傳輸距離為1km左右,視通沒有阻擋。由于廣東地區(qū)氣候條件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且大氣折射梯度相對穩(wěn)定,折射概率小于5%(-100Nunits/km),同時參與外場測試的微波鏈路距離較短,因此大氣傳輸條件較為穩(wěn)定,多徑傳輸影響相對較小。廣東地區(qū)每年99.99%的時間內最大降雨量每小時不超過95mm,屬于N性雨區(qū)(源自ITU相關建議),故微波鏈路傳輸性能主要受降雨衰落的影響。
考慮到站點情況及通信距離,該鏈路利用分體式設備(省電技校西)和全室外設備(柯木華美南)在13GHz頻點上,56MHz帶寬內采用512QAM實現(xiàn)400Mbps的吞吐量。采用0.6m口徑天線,發(fā)射功率為11dBm,衰落余量為29.9dB,鏈路的穩(wěn)定性可達99.999 999 55%(一年中斷2秒)。目前3G和LTE業(yè)務已經由測試的微波系統(tǒng)進行承載,運行穩(wěn)定。
省電技校西-柯木華美南鏈路案例鏈路規(guī)劃如表3所示:
表3 省電技校西-柯木華美南鏈路案例鏈路規(guī)劃
IP微波可應用于以下視距場景中:
(1)IP微波在3G/LTE末端回傳網的接入,作為中國聯(lián)通IP RAN回傳網絡的補充,可實現(xiàn)末端基站業(yè)務回傳。
(2)IP微波對IP RAN光纖網絡補網。
(3)IP微波應用于海島等特殊場景。
(4)IP微波解決光纖缺失場景下的綜合業(yè)務承載。
(5)應急網絡。
(6)具有快速網絡開通需求的區(qū)域。
從上述應用案例中可以分析得出,在部署應用時應關注以下問題:
(1)IP微波部署需滿足視距傳輸條件:當前微波通信仍限于視距傳輸,微波鏈路部署時需要注意微波設備天線的掛高和選址,從而形成視距傳輸。
(2)IP微波部署應合理規(guī)劃鏈路冗余,并配合自適應調制技術和功率自適應控制技術,以保障傳輸的可靠性:由于IP微波鏈路受雨衰影響大,因此在應用中需保證傳輸的可靠性,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傳輸環(huán)境及距離,規(guī)劃合理的鏈路冗余,選擇合適的設備和天線口徑。
(3)IP微波鏈路部署應考慮其靈活性和可擴展能力,以便于在回傳需求擴展或對接主設備改變時,可以簡便地擴容與升級。
(4)IP微波設備需滿足不同廠家本地承載網的同步要求;在采用1588 V2同步技術的網絡中,建議不開啟幀頭壓縮技術,以免影響同步性能。
(5)同頻或緊鄰頻IP微波鏈路應予以地理隔離,以避免微波設備間干擾。
(6)IP微波室外設備需要適應室外工作環(huán)境:應具備良好的防水、防塵、防雷電能力,能在一定低溫、高溫等環(huán)境下工作。
(7)微波鏈路的穩(wěn)定通信有賴于微波設備的安裝工藝。
IP微波設備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站點的區(qū)域特點以及通信要求,具體如下:
(1)首先要能夠滿足站點的混合業(yè)務接口和微波鏈路方向需求。
(2)需充分考慮站點供電及塔桅情況。
(3)能夠滿足地市公司對微波設備的網管需求。
(4)應充分考慮通信距離選擇合適的頻點、ODU發(fā)射功率及天線口徑。全室內設備通常用于匯聚點回傳或長距離傳輸;低頻點、大功率ODU和大口徑天線通常用于長距離傳輸;高頻點及小口徑天線通常用于城域網接入環(huán)。
微波頻段非運營商固有頻段,部署微波鏈路時向地市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申請即可使用。隨著日后LTE,特別是Small Cell的大規(guī)模部署,IP微波的部署量有可能出現(xiàn)激增現(xiàn)象。因此,在未來網絡演進中,IP微波系統(tǒng)可能面臨如下風險:
(1)微波鏈路間出現(xiàn)干擾。
(2)目前本地網網管沒有IP微波設備網管功能(可升級或購買微波小網管實現(xiàn)微波網管功能),微波設備激增將導致維護難度加大。
本文通過對IP微波設備的研究和中國聯(lián)通在LTE網絡建設中的IP微波應用案例,提出了IP微波部署的應用場景、部署中的關鍵問題等。一方面,IP微波設備具備大容量、業(yè)務接口豐富、開通快等優(yōu)點;另一方面,微波通信又受到視距通信的限制。因此,運營商應根據實際的部署需求與站點環(huán)境來選擇最優(yōu)的部署方式及設備形態(tài)。
[1] 李明勇. IP微波的先進性[J]. 科技致富向導, 2012(17):396.
[2] 楊波,王獻森,梅儀國,等. IP微波承載LTE基站接入的應用探討[J]. 電信網技術, 2015(6): 45-52.
[3] 白輝森,張蒙. 面向LTE接入的海島傳輸解決方案[J]. 通訊世界, 2014(10): 26-27.
[4] 趙光磊. 多種回傳技術確保LTE網絡無縫體驗[J]. 通信世界, 2013(23): 42.
[5] 陳丹,聶昌,裴郁杉. IP微波在3G/LTE移動回傳網絡中的應用研究[A]. 2014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C].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4: 84-87.
[6] 殷曉偉. 現(xiàn)代微波傳輸技術的演進與應用[J]. 數字技術與應用, 2014(5): 40-41.
[7] 李偉,趙俊峰,李芳. 分組微波技術在LTE移動回傳網中的應用[EB/OL]. (2014-01-06). http://view.catr.cn/jshqsh/201401/t20140106_991023.html.
[8] 完瑞萍. IP微波在咸陽機場SDH通信網中的應用[J]. 中國新通信, 2015(4): 71.
[9] 翁先正. IP微波助推貴州移動傳送網應急通信建設[J].中國新通信, 2012(12): 13-15.
[10] 潘景勝. 移動寬帶掀建設高潮 微波傳輸挑起大梁[J].電信技術, 2011(9): 134-135.
[11] 中國信息產業(yè)網. IP微波:LTE回傳網絡建設生力軍[EB/OL]. (2013-07-03). http://www.cnii.com.cn/wireless/2013-07/03/content_1175154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