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竹
關于音樂劇《我在你的未來》
音樂劇《我在你的未來》以時尚的情節(jié)、動感的表演與清新的格調,演繹了一個內容簡約、主題多元的故事。
對于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一般認為應當簡化故事內容,從而為音舞表現(xiàn)和觀賞需求留出足夠的空間。不過,倘若僅在藝術技巧和感官層面來擴大欣賞空間,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是有限的。主題是靈魂,靈魂的高度決定了肢體可及的最高度。因此在考慮“怎樣表達”之前,須先考慮“表達什么”,也即主題設置與安排。對于音樂劇的主題,筆者以為應以簡約故事呈現(xiàn)多元主題,并與其中的核心主題彼此通連、交相輝映,形成眾星捧月的大景觀。
音樂劇之所以能成為當代舞臺藝術中最熱門、最有活力與潛力的品種,不僅因其綜合性的藝術呈現(xiàn),猶如“舞臺上的電影”發(fā)揮出綜合、獨特之美;更因其多元化的主題設置,或具普世性,或有時代感,并與對應相稱的表現(xiàn)形式相融匯,滿足了當代觀眾多元的思想訴求和各異的審美需求。成功的音樂劇大多如此,譬如《獅子王》除了展示正義壓倒邪惡的主題,更圍繞這一主題展現(xiàn)了父子情、朋友情以及領袖應有的素質——不僅要有威嚴和勇力,更須具備仁慈與友善;又如《媽媽咪呀!》,在追求個性自由這一主題的周邊,集中了愛情、親情、友情等多種子題,每個子題都源自主題,卻又相對獨立,配以或奔放灑脫、或婉轉纏綿的歌舞,形成一個豐滿的整體。
《我在你的未來》的主題設置,呈現(xiàn)了多元而又包容的理想景觀。僅從劇名,便能感覺其豐富的存在。作為核心主題,可理解為“我的血液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作為子題,可聯(lián)想為“我的工作在你的事業(yè)中”、“我的思想在你的創(chuàng)造中”、“我的愛情在你的感情中”……具體說來,全劇有對個性的肯定——即職場競爭雖然難免,但最終是以個性及能力的發(fā)揮,加上對事業(yè)的共同追求,實現(xiàn)了合作共贏的理想;有對事業(yè)的態(tài)度——即工作雖有腦力體力和高層底層之分,但每個人若能從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并獲樂趣,世俗的高低貴賤之念便可徹底消弭;有對功利的看法——商業(yè)和公益之爭雖難調合,但依靠熾熱的愛心、真誠的理解,人們最終放下了功利、消除了誤會;有對愛情的禮贊——愛情雖是自私的,但真心終將戰(zhàn)勝虛偽,奉獻終將克服私念,有情人終成眷屬……個人奮斗、彼此包容、互相支撐、共同發(fā)展,這些現(xiàn)象和問題,出現(xiàn)并糾結在當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和腦海之中。該劇的創(chuàng)作旨歸,就在于通過兩個小時、六七場戲和十幾個演員,將主題與子題如放煙花般繽紛有序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令觀眾在賞心悅目的同時各取所需。這正是音樂劇贏得最廣泛受眾及票房的應有作為。
然而,由于子題眾多,若安排不妥很有可能或對核心主題產生一定的消弭、令人難以捉摸;或令核心主題的呈現(xiàn)變得孤立、讓人覺得突兀。前者一般出現(xiàn)在主題前置并與子題同在之時,后者則易出現(xiàn)在主題后置而子題已經行半甚至結束之時。《我在你的未來》出現(xiàn)了后者的問題,讓人覺得有些突兀??梢园l(fā)現(xiàn),主創(chuàng)者對獻血這一核心主題的呈現(xiàn)(尤其是過早呈現(xiàn))稍乏信心,于是希望眾多子題起到將其帶動與包裹的作用??墒?,由于主題情節(jié)并未與子題情節(jié)完全黏合、共同發(fā)展,更缺乏應有的鋪墊,所以被遠遠地拖后直至孤立了。這使全劇整體格局失衡,使核心主題缺乏層次感甚至發(fā)生偏離,也使子題發(fā)生溢出、情節(jié)游離的現(xiàn)象。另外,多元子題的呈現(xiàn)并未與多樣形式的展示完全匹配,主創(chuàng)者對音樂、舞蹈、舞美形式的選擇尚嫌單調,因而對全劇節(jié)奏的把握不足。
此外,全劇開場時一段表現(xiàn)白領上班擠地鐵的群舞,雖精彩動人,但在敘事方法上顯得傳統(tǒng),起到的至多是氣氛營造和暖場作用,無論是對子題的顯示還是對核心主題的暗示,都顯得無所作為。類似情況不止一處,使主創(chuàng)者難以拿出更多時空去鋪墊情節(jié)、交代關系,更難以從容塑造人物、編織矛盾了。
關于民營劇團與音樂劇
打造《我在你的未來》的,是一家成立僅有一年的民營劇團。雖然這家叫做“安可”的民營劇團聯(lián)合了多方力量,包括多種體制機制、多種運作模式、多種生存狀態(tài)的創(chuàng)演人員;但在印象里,由民營劇團為主體來做一臺音樂劇,在上海還是第一次。由于創(chuàng)作難度、資金要求和實力限制,正處生長期的民營劇團往往對音樂劇敬而遠之,往往把音樂劇的素材做成一臺話劇,規(guī)避風險、尋求回報大、提升成功率。
經反復思考后,“安可”舍棄了穩(wěn)妥型的話劇,堅定地制作了這一臺有風險性的音樂劇。
筆者以為“安可”此舉的意味,不僅是該劇的題材和主題適合于音樂劇創(chuàng)作那么簡單,更因音樂劇正是近年來方興未艾、并有望成為上海主流的舞臺藝術形式。無論是全社會的觀眾定位、原創(chuàng)力的目標追求、新市場的測溫試水,但凡遇到適合音樂劇的題材,都應選擇做音樂劇。至于資金,不應成為限制上述追求的瓶頸。而民營劇團則更有必要對此加深認知、加快嘗試。
經過十年以上的氛圍營造、市場培育,上海已擁有全國最大最穩(wěn)定的音樂劇觀眾市場,且其欣賞慣性正由國外引進音樂劇慢慢向國內原創(chuàng)音樂劇延伸。這既是一個極好的狀態(tài),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國產原創(chuàng)音樂劇須從一開始起,就將主題和藝術的高標,與觀眾需求、市場定位結合起來,即在思想上求共識、在情感上謀共鳴、在藝術上達精致、在市場上獲認可。任何一種搶食蛋糕的浮躁心態(tài)、竭澤而漁的極端行為,都會戕害音樂劇藝術的真諦、搞壞觀眾的胃口、攪亂市場的秩序,最終禍及整個產業(yè)自身,一旦如此,作為以市場為身家性命、觀眾為衣食父母的民營劇團,非但不能幸免,且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民營劇團制作、經營音樂劇的突破口與增長點,大致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音樂劇既有大成本,也有小成本,兩者能夠互相轉化。音樂劇除了應有小成本的“一席之地”、小制作的“半壁江山”,更可依據(jù)作品的可看度,來延展市場的占有度,完全存在投資、制作“從小變大”的可能,這是音樂劇制作的重要規(guī)律。民營劇團,尤其是其原創(chuàng)音樂劇項目,因實力、經驗和市場的不確定等因素,應更多地從小成本開始做起,視創(chuàng)演的運行和市場的反映決定其投資和制作規(guī)模的停止、維持或擴張。
其次,音樂劇既有“大演員”,也有“小演員”,兩者能夠互相運用。此處的“演員”,特指主演,也泛指編導舞美等各路主創(chuàng)者。一臺音樂劇的成本是大是小,往往取決于他們身上。民營劇團尤其是其原創(chuàng)音樂劇項目,因成本、規(guī)模和排演的不確定等因素,應更多地從“小演員”開始用起,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為他們提高能力、積攢名氣提供機會。而這些,恰是“小演員”們最為看重的。如果一部音樂劇的成本能夠實現(xiàn)“由小到大”,那么演員完全也能實現(xiàn)“由小到大”,包括演員自身的成名,也包括更多名演員的加盟。
其三,音樂劇既要官方之力,也要民間之力,兩者能夠互相補充。綜觀當前的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制作,大多是在政府“看不見的手”扶持下的文化行為而非市場行為,運作主體多為國營劇院或藝術院校。民營劇團的進入,理應憑借小成本、精制作的音樂劇平臺,盡力獲取官方的重視與支持。不過,無論對以市場為主目標的音樂劇來說,還是對以商演為主行為的民營劇團而言,都絕不會過多和過長地依靠政府。民營劇團的音樂劇制作,始終要將創(chuàng)作理念和市場追求、藝術水平和觀眾反應放在首位,并努力謀得各種社會民間力量的參與。
筆者認為,健康發(fā)展的民營劇團音樂劇創(chuàng)制,將呈現(xiàn)以下四個特征——一是題材、主題及藝術的呈現(xiàn)更為獨特,更具開創(chuàng)性;二是成本控制和市場運作更經濟而實用、更簡潔而有效;三是票價更低、演出更頻、周期更長、人氣更足;四是具有上述三個特點的優(yōu)秀之作,都具有成為大成本、大投資、大演員介入的素質和潛力。這正是音樂劇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特點,早已被國際音樂劇界所證明,民營劇團自當基本遵循、努力追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