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玉
蘇步青是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一次出國訪問,他在電車上碰到了一位外國數(shù)學家,這位外國數(shù)學家出了一道題目讓蘇步青做:
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距離是100千米。甲每小時行6千米,乙每小時行4千米。甲帶著一只狗,狗每小時行10千米。這只狗同甲一道出發(fā),碰到乙的時候,它就掉頭朝甲這邊走,碰到甲時又往乙那邊走,直到兩人相遇。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按常規(guī)思路:如果想分段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這些路程的和,將很難算出結(jié)果來。因此,一定要從整體考慮。要求狗跑的路程,就要求出狗跑的時間,而狗跑的時間正好就是甲、乙兩人的相遇時間。用狗跑的速度乘以它所跑的時間就可以算出狗跑的路程。
分步解答為:甲、乙兩人相遇的時間為100÷(6+4)=10(小時),則狗跑的總路程是10×10=100(千米)。
列綜合算式解答為:10×[100÷(6+4)]=100(千米)。
然而,在數(shù)學興趣小組輔導過程中,平時善于求異思維的王彬同學卻說:“我的解法比蘇步青的更簡單。不必計算就可以知道狗一共跑了100千米。因為這道題的數(shù)據(jù)很湊巧,狗一小時跑10千米恰好等于甲、乙兩人同時跑一小時的路程之和。甲、乙兩人同時相向而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必然會相遇,這段時間內(nèi)狗跑的路程應該就等于甲乙兩人的路程和。由于兩地距離是100千米,因此甲乙兩人加起來的路程和必然就是100千米,所以狗也就跑了100千米?!?/p>
面對王彬同學的解法,擔任十多年數(shù)學興趣小組輔導老師的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的解法從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蘇步青。
在王彬同學的解法基礎(chǔ)上,我按照他的解題思路進行了合理推廣,將原題中“狗每小時行10千米”改為“狗每小時行20千米”,那么根據(jù)分析,甲乙兩人加起來的路程和必然就是100千米,而狗的速度是兩人速度和的兩倍,那么在相同時間內(nèi),狗跑的路程就是兩人路程和的2倍,即100×2=200(千米)。
假設(shè)將原題中“狗每小時行10千米”改為“狗每小時行8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兩人速度和的,在相同時間內(nèi),狗跑的路程就是甲、乙兩人路程和的,即100×=80(千米)。
實踐表明,這樣思考不僅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容易接受,而且十分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
(編輯 孫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