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影芳,孔燕南,梁宇亨,吳雪梅,肖云浪
(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廣東佛山528231)
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診斷中的應用
陳影芳,孔燕南,梁宇亨,吳雪梅,肖云浪
(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廣東佛山528231)
目的:對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診斷中的應用進行探討與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作為觀察組,10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的診斷方法,觀察組患者診斷后同對照組健康人員比較。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結論: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患者在血清cTnl和血漿BNP水平上比較,觀察組較于對照組有明顯升高,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采用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的診斷方法有顯著效果,并對預后起到了較好的指導意義,值得臨床上推廣。
心肌梗死;心理衰竭;B型腦尿鈉肽;肌鈣蛋白I
心力衰竭是各類嚴重的心臟疾病的最后轉歸[1]。在臨床上盡早的診斷并給予預后能夠緩解病情的發(fā)展,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命[2]。在臨床上常采用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進行診斷。選取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用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診斷,有顯著效果,并對預后起到了較好的指導意義,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2014年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作為觀察組,10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中年齡范圍為40~85歲,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所有患者都符合中華心血管并雜志編輯委員會2010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指南標準[2]。所有患者中沒有其他肝、腎器官疾病。對100例患者根據(jù)美國紐約心功能分級標準分級[3]:II級35例,III級42例,IV級23例。對照組健康人員通過臨床檢查排除心血管疾病,年齡范圍為40~85歲,男性52例,女性48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人員在清晨空腹采取外周靜脈血5mL,選取3mL放置抗凝試管中,采取離心分離出血漿,檢測BNP的濃度,剩余2mL的血放入試管中進行離心和分離血清,檢測cTnl的濃度。BNP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cTnl采用微粒子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4]。對照組健康人員在醫(yī)院體檢后完成上述檢測。觀察組患者在采血后繼續(xù)接受常規(guī)的心力衰竭治療。出院后需要繼續(xù)隨診,平均隨診時間為1~15個月。
不同心功能分級的患者在血清cTnl和血漿BNP水平上比較,心功能分級越差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cTnl和血漿BNP濃度越高,反之越低。對照組血清cTnl為(0.05±0.10)ng/mL,BNP為(30.64±12.56)pg/mL,觀察組血清cTnl為(2.85±1.82)ng/mL,BNP為(156.15±64.1) pg/mL,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當血清cTnl濃度水平在0.08~0.23ng/mL時對診斷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意義。
對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采用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的診斷是可以對患者病情起到緩解作用的[5]。B型腦尿鈉肽是作為一種神經(jīng)繼續(xù),由左心室合成分泌的,它的濃度能夠敏感的通過左心室反應出來,能夠在各類型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體內(nèi)出現(xiàn)升高的趨勢,可作為一種判斷的指標[6]。肌鈣蛋白I是可以反應心肌損傷的標志物,通過各項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體內(nèi)血清心肌鈣蛋白I增高的水平和心功能障礙程度呈正相關,因此也可以作為一種判斷指標[7-8]。將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則能夠起到較好的診斷效果,通過診斷當血清cTnl濃度水平在0.08~0.23ng/mL時對診斷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意義。
綜上所述,對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采用B型腦尿鈉肽聯(lián)合肌鈣蛋白I的診斷方法有顯著效果,并對預后起到了較好的指導意義,值得臨床上推廣。
[1]盧新,于大勇,任平香,等.重癥冠心病患者的N末端-前B型腦鈉肽與心肌肌鈣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yī)藥,2013,8(8):1053-1054.
[2]孫秀梅.B型腦尿鈉肽和肌鈣蛋白Ⅰ聯(lián)合檢測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診斷中的價值[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3,11(24):48-49.
[3]李玲玲.B型鈉尿肽的生物學特征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z2):14-15.
[4]史云桃,蔣廷波.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2):151-154.
[5]潘曄生,金立仁.肌鈣蛋白檢測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11,28(1): 18-21.
[6]艾民,王旋麟.心肌梗死并心衰患者血清肌鈣蛋白Ⅰ與心肌重構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5(7):1082-1084.
[7]馬琦琳,孔濤,吉紹葵,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血漿肌鈣蛋白Ⅰ、高敏C一反應蛋白和NT-proBNP的變化及心脈隆干預療效 [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21(23):2886-2889.
[8]趙磊,張鵬飛,張鵬翔,等.血漿B型腦鈉肽在不同病因及類型心力衰竭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42(12):1079-1082.
R541.6
B
1002-2376(2015)06-0058-02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