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落:“人要走正路!”外公總會哆嗦出這么一句話,無論是與而立之年的我在炕頭小酌時,還是瞪著眼將馬鞭甩向頑皮的小孫輩們時,用報紙自卷的半截旱煙在他干澀的嘴角同樣哆嗦著。外公年過古稀,勤苦操持養(yǎng)大了4兒1女,為兒孫蓋起了3院大屋。早先,外太爺嗜賭敗家,被債主們逼得拆房賣糧,一家老小無奈輾轉(zhuǎn)他鄉(xiāng),只有身為長子的外公毅然留下,為的是祖墳得有人守,家聲壞了得有人樹!“人要走正路!”是略有口吃的他用一輩子總結(jié)出來的最有分量的訓(xùn)誡!
@瑩瑩一水間:那時我還小,中秋節(jié)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去看商店里掛著的各式各樣的燈籠(我是廣東人)。那時,我們家境困難,但是那一天,我被一只燈籠迷住了,越看越覺得非要不可。爸爸拒絕了,但是我仍然苦苦哀求,還躲起來哭了許久。中秋節(jié)晚上,媽媽把我拉到房間,歡歡喜喜的指著凳子上的燈籠說:“快看?!笨粗莻€心儀了很久燈籠,我忽然覺得它其實沒有那么美,因為買它花去了我們一周的菜錢。我從小就被教育“要聽話”,不能撒潑打滾地要東西,所以這件事讓我覺得很內(nèi)疚。
@麥逢:一直以來,我家都有一個特殊的、不成文的傳統(tǒng)。因為常常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飯,為了照顧孩子和老人,我的父親便會在吃飯前將同一個菜里混合的肉和素菜分別撥開,方便貪吃的孩子們和眼花的長輩食肉。也只有在等老幼兩代都飽食肉菜之后,我的父親才會心滿意足地認(rèn)為,最需要營養(yǎng)的我們得到了最悉心的照料,于是自己才動筷子夾起僅剩的一丁點肉來。
@默默家的:小時候,姥姥姥爺就教育我們,無論什么東西都不能浪費(fèi)。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之下,我家的大人小孩都有儲物的習(xí)慣,路上看到扣子、釘子、螺絲帽什么的都要撿起來放進(jìn)工具箱里,沒準(zhǔn)什么時候就能用上。我的辦公室里也有一個小盒子,放著撿來的小零碎,大家都覺得挺可笑。結(jié)果有一天,辦公室的門壞了,修理工找不到合適的釘子,我趕緊把自己的小盒子遞上去,結(jié)果真的找到了一顆有用的釘子!我感謝姥姥姥爺,節(jié)約在小處,利用在大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