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宋刻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相關(guān)問題考論

2015-02-12 14:54青1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海口571158浙江大學古籍所杭州310028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5年4期

●馮 青1,2(1.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海口 571158;2.浙江大學古籍所,杭州 310028)

宋刻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相關(guān)問題考論

●馮青1,2(1.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71158;2.浙江大學古籍所,杭州310028)

[關(guān)鍵詞]宋刻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傳本;《朱子語類》

[摘要]通過比對宋刻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以下簡稱《大綱領》)與黎靖德本《朱子語類》,我們認為《大綱領》的底本當是《池錄》,記錄者不止十三家。《大綱領》保存了朱熹語錄早期的原貌,因而具有重要的版本、??焙驼Z言價值。

理學,萌于唐,興于宋,尊于元,變于明,衰于清,綿延并影響了中國近千年。有宋一代,雕版印刷技術(shù)的發(fā)明和學術(shù)的平民化,為理學著作的刊行和流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理學作為新儒學,是先秦儒學的復興與重構(gòu),內(nèi)容上兼收了釋道的某些命題和觀點,方法上利用了釋道的抽象思維,形式上借鑒了釋道的傳播方式。理學推重義理,理學家長于思辨,他們講學論道的教義往往通過語錄的形式保存下來,語錄體文獻成為理學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子學、宋明理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已發(fā)展成為一門世界性的顯學?!端卧獙W案》卷48《晦翁學案》云:“楊文靖公四傳而得朱子,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江西之學,浙東永嘉之學,非不岸然,而終不能諱其偏。然善讀朱子之書者,正當徧求諸家,以收去短集長之益。若墨守而屏棄一切焉,則非朱子之學也?!保?]可見“徧求諸家”是“去短集長”的前提,要想真正研究朱子學,必須善讀朱子之書。

白壽彝《朱子語錄諸家匯輯·敘目》、[2]胡適《<朱子語類>的歷史》、[3]岡田武彥《朱子語類の成立とその版本》[4]考察了朱熹語錄的各種版本,但都未提及其宋刻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以下簡稱《大綱領》)。

《大綱領》,宋刻本,框高15.8厘米,寬10.7厘米,細黑口,左右雙邊。卷首有題記曰:“宋板《晦庵語錄》,孟蘋先生收藏宋元板極富,云此書亦可備一格,因以貽之。壬戌冬季儆廬識于京師?!薄哆|海叢書》第八集之《楝亭書目·理學類》《涵芬樓燼余書錄·子部》[5]《傳書堂藏善本書志·子部》[6]《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7]《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珍品圖錄》[8]有不同形式的著錄。宋刻本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系古籍善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視為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出版。[9]

石立善考察《大綱領》后認為:“本書的體裁重視分類與記錄者兩個方面,處于《晦庵先生語錄》與《語類大全》之間,其分類則受到了《北溪字義》所分門目的影響?!m然本書的編纂者不明,筆者以為應當是朱子弟子或朱子后學。這位編纂者重視朱子的心性論與修養(yǎng)論,而且是一位對《易》及朱子的《易》解釋抱有興趣的人物。本書蓋為南宋末期建陽坊刻本,其刊行年的上限為嘉定十二年(1219),下限則為咸淳(1265-1274)初年前后?!保?0]考述頗為精詳,但百密一疏,仍有未備之處。茲比勘研讀通行本《朱子語類》,未盡者補之,訛誤者正之。

1 《大綱領》底本應是《池錄》

嘉定八年(1215),四川籍李道傳匯集廖德明、輔廣、余大雅、陳文蔚、李閎祖、李方子、葉賀孫、潘時舉、董銖、竇從周、金去偽、李季札、萬人杰、楊道夫、徐寓、林恪、石洪慶、徐容、甘節(jié)、黃義剛、昌爰淵、襲蓋卿、廖謙、孫自修、潘履孫、湯泳、林夔孫、陳埴、錢木之、曾祖道、沈僩、郭友仁、李儒用等33人記錄的筆記,以記錄者和所記年月為

序編成《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刊刻于池州池陽,是為《池錄》。

通過比對通行黎靖德本《朱子語類》,我們認為,《大綱領》的底本當是《池錄》。

1.1兩者記錄者及排列順序一致

兩宋時期,安徽南部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文化較為發(fā)達,池州、舒州、宣州、太平、新安等地官刻印書有著“字大行疏,爽朗悅目”的特征?!痘掴窒壬煳墓Z錄》現(xiàn)僅殘存六冊七卷,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閱覽室藏有縮微膠片一卷?!侗本﹫D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沒有著錄,《中國善本書提要》有收錄并簡要介紹:“殘、存七卷、六冊(北圖),宋刻本[十行二十字(18.8×13.9)]。宋李道傳編。按:今傳《朱子語錄》以黎靖德所編《語類》為最著,卷端載諸家序跋及姓氏,持校此本,知此本即‘池錄’也?!保?1]

從殘存內(nèi)容上看,《池錄》是按記錄者的不同加以編纂的。《郡齋讀書志·附志》之“《晦庵先生語錄》四十三卷”條:“右廖德明、輔廣……李儒用三十三人記錄晦庵先生之語也。李文惠公道傳持江東庾節(jié),刻于池陽,黃干書于目錄之后?!保?2]

嘉定乙亥(1216)十月黃干《池州刊朱子語錄后序》云:“李君道傳貫之自蜀來仕于朝,博求先生之遺書;與之游者亦樂為之搜訪,多得記錄者之初本。其后出守儀真,持庾節(jié)于池陽,又與潘時舉、葉賀孫諸嘗從游于先生之門者互相讎校,重復者削之,訛謬者正之,有別錄者,有不必錄者,隨其所得為卷帙次第,凡三十有三家?!苯Y(jié)合《朱子語錄姓氏》可知《池錄》的記錄者、序跋者、編纂者、刊刻時間及地點。

《大綱領》雖然改變了以記錄時間為序的編排方式而按主題歸類,但每卷同一主題下仍按廖德明、余大雅、陳文蔚、李閎祖、葉賀孫、潘時舉、董銖、金去偽、萬人杰、楊道夫、徐寓、林夔孫、沈僩的順序進行編排。仔細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大綱領》的記錄者及語錄排列順序與《池錄》存在較高的相似性。

1.2兩者所錄內(nèi)容暗合

石立善曾舉卷一《心信情才》第7條、第26條所錄內(nèi)容與黎靖德編《朱子語類》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大綱領》與《池錄》一致。除此之外,我們比勘后發(fā)現(xiàn),通行本《朱子語類》中《饒錄》的內(nèi)容,《大綱領》一概不取?,F(xiàn)略舉三例。

問“盡心、知性”。曰:“性是吾心之實理,若不知得,卻盡個甚么?”又問“知其性則知天矣”。曰:“性,以賦于我之分而言;天,以公共道理而言。天者便脫模是一個大底人,人便是一個小底天。吾之仁義禮智,即是天之元亨利正。凡吾之所有者,皆自彼而來也。故知吾性,則自然知天矣?!保ň硪?,潘時舉)

潘時舉所錄亦見于傳本《朱子語類》卷六十:

黃敬之問“盡心、知性”。曰:“性是吾心之實理,若不知得,卻盡個甚么?”又問“知其性則知天矣”。曰:(倪錄云:“知天是知源頭來處?!保靶?,以賦于我之分而言;天,以公共道理(倪錄作“公共之本原”)而言。天便脫模是一個大底人,人便是一個小底天。吾之仁義禮智,即天之元亨利貞。凡吾之所有者,皆自彼而來也。故知吾性,則自然知天矣?!保咪洿讼略疲河謫枴按嫘酿B(yǎng)性”。曰:“存得父子之心盡,方養(yǎng)得仁之性;存得君臣之心盡,方養(yǎng)得義之性?!保?-1426,潘時舉)(按:凡通行本中的例句都標明該語錄在中華書局1986年版《朱子語類》中的冊數(shù)及頁碼)

上例括號中的內(nèi)容是福建籍游倪記錄的(作者按:通行本用小字標注,本文則改為括號表示),然而據(jù)《朱子語錄姓氏》,游倪癸丑(1193)所聞被編排在《饒錄》卷二十七。《大綱領》不加采信。再如:

“何事于仁”,猶言何待于仁?!氨匾彩ズ酢边B下句讀。雖堯舜,其病諸難徧。(卷四,廖德明)

《朱子語類》卷三十三錄作:

“何事于仁”,猶言何待于仁?!氨匾彩ズ酢边B下句讀。(謙之錄云:“便見得意思出?!保╇m堯舜之圣,猶病其難遍。(3-842,廖德明)

比照可知黎靖德編輯時加入了歐陽謙之癸丑(1193)所聞《饒錄》卷二十六的語錄。再如:

問“憧憧”。曰:“往來自不妨,如日月寒暑,皆是常理,只‘憧憧’字,便鬧了?!保ň砹蔚旅鳎?/p>

廖德明所錄亦見于《朱子語類》卷七十二:

厚之問“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曰:“往來自不妨,天地間自是往來不絕。只不合著憧憧了,便是私意?!保ǖ旅麂浽疲骸叭缡钔畞?,日往月來,皆是常理。只著個‘憧憧’字,便鬧了?!保┯謫枺骸懊鞯涝疲骸衾欢蠊飦矶槕?,如何?”曰:“‘廓然大公’,便不是‘憧憧’;‘物來順應’,便不是‘朋從爾思’。此只是‘比而不周,周而不比’之意。這一段,舊看易惑人,近來看得節(jié)目極分明。”(5-1812,鄭可學)

比較兩者就可以看出,《大綱領》編纂者選錄的只是廖德明的語錄,其余的全部略去,而鄭可學辛亥(1191)所聞屬于《饒錄》卷十六。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饒錄》的內(nèi)容是黎靖德在編輯時整合上去的。

黎靖德編輯通行本《朱子語類》是綜合《池錄》《蜀類》《饒錄》《婺錄》《饒后錄》《徽類》《徽續(xù)類》《建別錄》而成的,保留在小字注中的信息有助于我們推測《大綱領》編纂時所依據(jù)的底本應該是《池錄》。

1.3兩者均避宋諱

《池錄》為了避諱,書中“玄”、“畜”、“殷”、“恒”、“貞”、“慎”等字均有缺筆,正文提及高宗、太宗、真宗、神宗、孝宗、本朝、今天子等會空兩到四個字的位置,而不避寧宗以后的國諱,這種避諱顯然與刊刻時間吻合。與《池錄》一樣,《大綱領》也避宋諱,雖不見缺筆避諱,但全書中“貞”改為“正”、“慎”改作“謹”、“桓”作“威”、“擴”作“廣”、“廓”作“恢”,如:

所謂“普萬物,順萬事”者,即“廣然而大公”之謂;所謂“無心無情”者,即“物來而順應”之謂。自私則不能“廣然而大公”,所以不能“以有為為應跡”;用智則不能“物來而順應”,所以不能“以明覺為自然”。(卷一,董銖)

而通行本《朱子語類》“廣然”作“廓然”(卷九十五,6-2443)?!袄币敉皵U”,當是避諱宋寧宗趙擴(1168-1224)。與之相似的還有改通行本“擴而充之”(卷五十九,4-1413)為“廣而充之”(卷一,李閎祖)。黎靖德本都不因避諱而改換,為此《大綱領》不太可能是從《朱子語類》中摘抄出來(《傳書堂藏善本書志·子部》之《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十卷附錄三卷)。

所不同的是,《池錄》避諱止于宋光宗(1190-1195),而《大綱領》卻避諱宋寧宗(1195-1225)。從避諱的角度說,可知《大綱領》的編纂時間后于《池錄》。石立善認為《大綱領》刊行時間上限為嘉定十二年(1219),也是有道理的。

2 《大綱領》記錄者及語錄條數(shù)

一般都認為《大綱領》三冊十卷,附錄又分上、中、下三卷,共收錄朱熹門人十三家。王國維認為此書共收十三家語錄323條,石立善則認為本書乃李道傳(1170~1217)所編《晦庵先生語錄》的拔粹本,即是“池錄”的“大綱領”,凡318條;[10]徐時儀認為共收弟子語錄308條,除目錄標明的十三家外,還有未標明的黃義剛和林恪。[13]

據(jù)筆者統(tǒng)計,《大綱領》卷一至卷十分別錄有66條、19條、27條、43條、17條、18條、36條、15條、41條、39條,共321條。其中,卷六最后一條、卷八《圣賢功用》五條中的后兩條、卷九后三十六條及卷十的全部語錄沒有標明記錄者之外,其他語錄都有具體的歸屬。如果印證《大綱領》和傳本《朱子語類》,兩相對比,就可以明其記錄者。如此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通常所說的十三家(廖德明、余大雅、陳文蔚、李閎祖、葉賀孫、潘時舉、董銖、金去偽、萬人杰、楊道夫、徐寓、林夔孫、沈僩)外,還有黃義剛、林恪、甘節(jié)和3條語錄不知姓名。如:

《遺書》云:“治怒難,治懼亦難。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若于道理見得了,何懼之有?。ň砹?/p>

《大綱領》“○以上見”之“見”下空缺,今檢傳本卷一百二十,該條語錄由黃義剛記錄(7-2885),可補《大綱領》之缺。再如:

問“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天道”。曰:“大概只是無些子偏曲。且如此心廣然,無一毫私意,直與天地同量,這便是‘居天下之廣居’,便是‘居仁’。到自家立身更無些不當于理,這便是‘立天下之正位’,便是‘守禮’。及推而見于事,更無些不合于義,這便是行天下之大道,便是‘由義’。論上面兩句,則居廣居是體,立正位是用;下兩句,則立正位是體,行大道是用。要知能‘居天下之廣居’,自然能‘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卷八)

檢通行本卷五十五記錄者為林?。?-1315)。再如:

剛過當為悔,柔過當為吝。(卷九)

動而說成《隨》,巽而止成《蠱》。(卷九)

同理,上面兩條通行本卷七十四(5-1886)和卷七十(5-1771)載記錄者均為甘節(jié)。

黃義剛、林恪、甘節(jié)三人都是《池錄》的記錄者,再一次證明《大綱領》所依據(jù)的當是《池錄》。很遺憾,經(jīng)過比較,321條語錄中仍有下面3條語錄不明記錄者。如:

元亨,“繼之者善也”,陽也;“成之者性也”,陰也。(卷九)

致知格物,博文也;克己復禮,約禮也。(卷十)

問:“齊魯一變。伊川謂:‘齊自威公之伯,太公遺法變易盡矣。魯猶存周公之法制?!磥眙斪酝詠?,閨門無度,三君見弒,三家分裂公室,昭公

至于客死,以至不視朔,不朝聘,與夫稅畝、丘甲、用田賦,變亂如此,豈得是周公法制猶存乎?”先生曰:“齊魯而來氣象,已自不同??刺允桥c周公別。到威公管仲出來,又不能遵守齊之初政,卻全變易了,一向盡在功利上。魯卻只是放倒了,畢竟先世之遺意尚存。如哀公用田賦,猶使人來問孔子。他若以田賦為是,更何暇問。惟其知得前人底是,所以來問。若威公管仲卻無這意思?!保ň硎?/p>

3 《大綱領》的版本價值

《大綱領》是《池錄》系列的版本,保存了朱熹語錄早期的原貌。上面從其與傳本的異同之處,窺測了兩者之間的傳承關(guān)系并考訂記錄者的闕失遺漏。其版本價值有如下三點。

3.1輯補傳本遺失之語錄

石立善通過比較后認為,今傳本遺失《大綱領》語錄25條。[10]其實,傳本僅有如下5條語錄失載。

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即謂之神。以人言之,其體謂之心,其理謂之性,其用謂之情,體非體用之謂。(卷一,葉賀孫)

孔門多言仁體,孟子多言仁用。(卷三,徐寓)

程子云:“沖漠無朕,萬象森然已具?!蔽磻皇窍?,已應不是后,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葉皆是一貫,不可道上面一段事無形無兆,卻待人旋安排引入來教入涂轍。(卷八,陳文蔚)

《皇極經(jīng)世》,以元經(jīng)會,以會經(jīng)運,以運經(jīng)世。(卷九,李閎祖)

致知格物,博文也;克己復禮,約禮也。(卷十,記錄者不詳)

3.2明《大綱領》編纂者標示記錄者的規(guī)律

《大綱領》321條語錄,經(jīng)過比對,我們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有36條語錄的記錄者與傳本不一致。其中,卷一7條、卷三6條、卷四8條、卷五4條,卷六2條、卷七7條、卷八3條、卷九1條。每卷各舉一例,并分別注明《大綱領》及傳本《朱子語類》的記錄者,如:

孟子言人之才本無不善,伊川言人才所遇之有善不善也。(卷一,萬人杰)(卷五十九,4-1383,楊道夫)

問“思無邪?!痹唬骸安坏切幸獰o邪,思也要無邪?!保ň砣?,葉賀孫)(卷二十三,2-543,潘時舉)

仁以道理言,圣以事業(yè)言。(卷四,萬人杰)(卷三十三,3-843,徐寓)

伊川謂“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掴衷环€(wěn)當分明。(卷五,廖德明)(卷二十一,2-490,余大雅)

伊川之“‘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允執(zhí)厥中’,所以行之”。此語甚好。(卷六,余大雅)(卷七十八,5-2013,陳文蔚)

問“安而后能慮”。曰:“先是自家心安了,有些事來,方始思量區(qū)處得當?!保ň砥?,李閎祖)(卷十四,1-276,葉賀孫)

橫渠云:“精義入神,氣有陰陽?!蓖菩杏袧u為化,合一不測為神。(卷八,李閎祖)(卷九十八,7-2512,李方子)

“射不主皮”蓋鄉(xiāng)射之時皆是習禮容之人,未必皆是敢勇。故圣人謂若以貫革為貴,則失所以習禮之意。故曰“為力不同科”。(卷九,李閎祖)(卷二十五,2-623,潘時舉)

《大綱領》為李閎祖而傳本是葉賀孫的有13例,《大綱領》為萬人杰而傳本是楊道夫的有7例,《大綱領》為徐而傳本是黃義剛的3例,《大綱領》為李閎祖而傳本是李方子的有2例,《大綱領》為此而傳本是彼單次不一致的共有11例,(林夔孫/林賜、葉賀孫/潘時舉、潘時舉/董銖、萬人杰/徐寓、徐寓/甘節(jié)、廖德明/余大雅、余大雅/陳文蔚、葉賀孫/歐陽謙之、李閎祖/楊道夫、楊道夫/葉賀孫、李閎祖/潘時舉)。

綜合《朱子語錄姓氏》各門人所聞時間,很有意思的是,我們發(fā)現(xiàn):

第一,《大綱領》編輯時所選語錄記錄者的時間都要早于傳本,僅一例除外(林夔孫/林賜,下面會加以說明)。如李閎祖所聞時間是戊申(1188)以后,而葉賀孫是辛亥(1191)以后,于是《大綱領》選錄時間在前的李閎祖。這一點還可以從同聞語錄得到證明,如:

孔子說仁,多說體;孟子說仁,多說用。如“克己復禮”,“惻隱之心”之類。(卷四,李閎祖)(卷六,1-115,李閎祖/甘節(jié))

通行本載上例李閎祖與甘節(jié)同聞,然《大綱領》只標李閎祖,因為李閎祖要早于甘節(jié)(癸丑(1193)以后),同理卷一標金去偽(乙未(1175))而傳本標示金去偽與萬人杰(庚子(1180)以后)同聞。

第二,或者說《大綱領》都是選取池錄靠前的卷子(僅有一特例):

“體信”是真實無妄,“達順”是使萬物各得其所。(卷八,楊道夫)(卷四十四,3-1145,葉賀孫)

楊道夫所錄在《池錄》卷十八、十九,葉賀孫在卷七、八、九、十、十一,雖然葉賀孫卷子靠前,但葉氏所聞時間(辛亥)晚于楊氏(己酉(1189)以后),因此,可能還是受到時間規(guī)律的制約。通行本中葉賀孫語錄前有福建三山劉礪《饒后錄》卷十一的語錄內(nèi)容,《大綱領》編輯時沒有選錄,可資佐證《大綱領》取材的當是《池錄》。

第三,進一步證明《大綱領》的祖本是《池錄》。如:

問:“人當無事時,其中虛明不昧,此是氣。自然動處,便是性否?”曰:“虛明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無少欠缺,便是性。感而動,便是情。橫渠說得好。云‘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此是總言。‘合虛與氣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此就人物上說?!保ň硪?,林夔孫)(卷六十,4-1431,林賜)

林賜所聞是乙卯(1195)以后,林夔孫是丁巳(1197)以后,林氏時間雖然在前,但所錄語錄屬《饒錄》卷三十二,可見《大綱領》傾向于選取《池錄》,再如:

楊至之問:“敏于事而慎于言?!毕壬唬骸靶谐?嘤诓蛔?,言??嘤谟杏??!保ň砹?,葉賀孫)(卷二十二,2-526,歐陽謙之)

歐陽謙之癸丑(1193)所聞屬《饒錄》卷二十六,葉賀孫辛亥(1191)以后所聞屬《池錄》,《大綱領》本條語錄符合《池錄》和時間的雙重標準。

3.3《大綱領》的異文為漢語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少鮮活材料

《大綱領》編輯時多刪除問學者姓名、朱熹的舉例等信息,從而顯得簡略,用詞比之通行本也較為簡單。據(jù)統(tǒng)計,《大綱領》用單音詞而通行本用雙音詞的有41例,如:如/譬如、穀/禾穀,等;《大綱領》換用同義詞75組,如:流濫/流亂、盡/最、退遜/退讓、劈初頭/擗初頭、走作/造作,等;《大綱領》使用同素異序詞6組:作立/立作、限界/界限、根本/本根、敢勇/勇敢、聞得/得聞、前面/面前;《大綱領》使用簡體字而通行本用繁體字,如:《大綱領》之“禮”(卷七,葉賀孫)通行本作繁體字“禮”,《干祿字書》:“禮、禮,并正,多行上字。”象這樣的還有:著/著、個/箇、無/無、體/體,等?!洞缶V領》刻本用與中華本不同的古今異體俗字,如:

問“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不知‘變化’二字以成象,分言之,是袞同說?”曰:“莫分不得。下章說得分曉。”文蔚曰:“下章云:‘變化者,進退之象也?!绱藙t變是自微而著,化是自盛而衰?!痹唬骸肮淌?。變是自陰而陽,化是自陽而陰。易中說變化,惟此親切。如曰‘剛?cè)嵴?,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剛?cè)崾求w,變通不過是二者盈虛消息而已,此所謂‘變化’。故此章亦云:‘剛?cè)嵴?,晝夜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cè)嵴邥円怪蟆?,所謂‘立本’;‘變化者進退之象’,所謂‘趨時’。又如言:‘吉兇者,失得之象;悔吝者,憂虞之象?!诹弑阋娂獌吹捉换ヌ?,悔是吉之漸,吝是兇之端。”(《大綱領》卷十,陳文蔚)(卷七十四,5-1877,陳文蔚)

上例通行本的“變”字《大綱領》均作“変”。“變”字形體的演變,至少從魏晉就開始了,《顏氏家訓·雜藝》:“晉、宋以來,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遞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jiān)之間,斯風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云改易字體,邵陵王頗行偽字;朝野翕然,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傷敗。至為一字,唯見數(shù)點,或妄斟酌,逐便轉(zhuǎn)移。爾后墳籍,略不可看。北朝喪亂之余,書跡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于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來’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遍滿經(jīng)傳。唯有姚元標工于楷隸,留心小學,后生師之者眾。洎于齊末,秘書繕寫,賢于往日多矣?!薄端卧詠硭鬃肿V》的“變”字,《列女傳》《取經(jīng)詩話》《京本通俗小說》作“変”。兩書還有:疎/疏、徧/遍、嘆/歎、睚/捱、辝/辭,等。

綜上所述,《大綱領》321條語錄,除3條不可考證記錄者姓名外,其余共收錄朱熹門人16家;《大綱領》的內(nèi)容、記錄者及其排列順序與《池錄》一致,其底本應當就是《池錄》;編纂者是按《池錄》和記錄者所聞時間先后的雙重標準選錄語錄并進行排列,而不取《饒錄》;從避宋諱來看,《大綱領》編纂的時間晚于《池錄》;從信息闕失和使用異體俗字上說,《大綱領》顯得比較草率粗略,可能是坊刻本?!洞缶V領》保存了朱熹語錄早期的原貌,因而具有重要的版本、??薄⒄Z言價值?!洞缶V領》與傳本在編排和內(nèi)容上的異同形成互補和參證,不僅可據(jù)以補正今通行本的訛失,為朱熹理學和朱子學的研究以及思想史的研究提供珍貴的原始資料,而且也為漢字史研究、同近義詞辨析、漢語詞義系統(tǒng)和詞匯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鮮活的第一手材料。

[參考文獻]

[1](清)黃宗羲著,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M].北京:中華書局,1986:1495.

[2]白壽彝.朱子語錄諸家匯輯·敘目[J].白壽彝史學論集.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32.

[3]胡適.《朱子語類》的歷史[C]//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420-428.

[4](日)岡田武彥.朱子語類の成立とその版本[C].中國思想にぉける:理想と現(xiàn)実.木耳社,1989:305-330.

[5]張元濟.涵芬樓燼余書錄·子部[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1:1627.

[6]王國維.傳書堂藏善本書志·子部[M].臺北: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87.

[7]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1200.

[8]任繼愈.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珍品圖錄[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101.

[9]國家圖書館.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10]石立善.宋刻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考[C]//宋史研究論叢.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360-425.

[11]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24.

[12]晁公武.郡齋讀書志[M].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689-690.

[13]徐時儀.《朱子語類》詞匯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2.

[收稿日期]2014-07-02 [責任編輯]宋玉軍

[作者簡介]馮青(1979-),男,江西都昌人,博士,浙江大學古籍所博士后,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和朱子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朱熹語錄宋本及明清傳本語言研究”(項目編號:13CYY073),浙江省博士后擇優(yōu)資助項目“朱熹語錄版本異文及語言研究”(項目編號:BSH1301040)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編號]1005-8214(2015)04-0057-05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G256.3

淮安市| 泰顺县| 宣恩县| 赫章县| 宜君县| 什邡市| 仪陇县| 梅河口市| 阿尔山市| 新营市| 乡城县| 莫力| 南丰县| 景东| 宜良县| 青铜峡市| 勃利县| 南雄市| 太仓市| 万年县| 长沙县| 大足县| 深泽县| 谢通门县| 新竹县| 东乌| 承德县| 双江| 织金县| 绍兴县| 赣榆县| 象州县| 新巴尔虎右旗| 涞水县| 梁山县| 温州市| 申扎县| 南开区| 天镇县| 长兴县|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