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愷陽+朱愷月
前幾天媽媽告訴我們網(wǎng)上有新聞報道說餅干的含油量很高,用打火機點燃它們,可以像紙片一樣迅速燃燒,吃多了對身體有害。這個事情引起了我們姐妹倆的關(guān)注,餅干可是我們最愛吃的零食,如果真的像媽媽說的那樣,那餅干不就成了垃圾食品了嗎?帶著疑問,我們決定對餅干中的油脂含量進行調(diào)查。
我們制作了“餅干喜愛程度調(diào)查問卷”,隨機選取了一到六年級每班五名同學(xué)填寫了問卷。接著又到超市了解了餅干的銷量情況。通過對問卷和超市餅干銷量的分析,我們選取了幾種大家普遍喜歡吃的餅干品牌進行研究。
首先,我們對照了這幾種餅干的配料表,對它們的脂肪含量進行了對比。
經(jīng)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幾種餅干中“長鼻王夾心卷”的脂肪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的是“卡夫優(yōu)冠酥性餅干”。
那么這些餅干真的會燃燒嗎?我們將餅干放在點燃的酒精燈上,結(jié)果餅干真的燃燒了起來,而且餅干在燃燒的過程中,還散發(fā)出一股燒焦的氣味。這些餅干中到底含有多少油脂呢?我們想一探究竟。
在滕老師的指導(dǎo)下,我們準備用固液萃取的實驗方法對餅干中的油脂進行提取,然后進行精確的比較。
我們先用天平稱取了50克蘇打餅干。我們把餅干壓碎后,首先用研缽進行研磨,然后把餅干末放到一個大燒杯中,再往里面加入石油醚浸泡。石油醚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能使餅干中的油脂溶解在其中。經(jīng)過15分鐘的浸泡之后,我們將石油醚從大燒杯中倒出,這時的石油醚已經(jīng)不是原先無色透明的液體了,它的顏色變得黃黃的,比較渾濁,看來餅干中的油脂都已經(jīng)溶解在里面了。我們小心翼翼地將石油醚和油脂的混合物倒入蒸餾燒瓶中,用鐵架臺進行固定,再連接上冷凝管和冷水,接著用酒精燈對燒瓶進行加熱,并在蒸餾燒瓶里插上溫度計,以便觀察瓶中溫度的變化。
很快燒瓶中的液體就開始有變化了,未加熱前瓶中液體的溫度是23攝氏度,當溫度升高到34攝氏度時開始有一些小氣泡冒出,等溫度升高到40攝氏度的時候,液體已經(jīng)沸騰起來了。繼續(xù)加熱到88攝氏度時,瓶子中的液體便不再沸騰,這時候滕老師告訴我們可以將酒精燈熄滅了。原來石油醚的沸點比較低,前面沸騰蒸發(fā)掉的都是石油醚;而油脂的沸點比較高,一般要到200攝氏度左右才會沸騰,所以燒瓶中現(xiàn)在剩下的就是油脂了。等到燒瓶冷卻后,我們把燒瓶中的油脂倒入量筒中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50克的蘇打餅干中居然有7.8毫升油脂。
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對其他餅干進行了提取油脂實驗,發(fā)現(xiàn)夾心卷和桃酥的含油量最多,其次是蘇打餅干,含油量最少的是粗糧餅干。
小小觀察員的思考
為什么所有的餅干都會燃燒?難道是因為它們含油量高嗎?
原來在水分少的前提下,含有碳元素的物質(zhì)都能被點燃,食品中的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等都是可燃成分,因此自然界中,大部分食品是易燃的,幾乎所有的餅干都能燃燒。餅干是由淀粉、面粉這些東西做成的,不需要油也會燃燒,脂肪里的油只是起到一個助燃的效果。因此,不能武斷地說食品可燃就是含油脂太多。
油脂在餅干中的作用是什么?
現(xiàn)在很多人都是談“油”色變,為什么要在餅干中加入油脂呢?原來在餅干的配方中,油脂具有潤滑、融和、改善口感和延展性等功能,作用非常顯著。
餅干中的油脂對人體有何影響?
一些餅干中明確標注加入了起酥油或是氫化植物油等富含反式脂肪酸的物質(zhì)。人工添加的反式脂肪酸會降低人的記憶力,導(dǎo)致血栓,影響生長發(fā)育,對人體傷害很大。
如何正確對待餅干?
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了全球十大垃圾食品,餅干類食品就位列其中。這些不健康的食品,不應(yīng)出現(xiàn)在正常飲食當中,更不能作為主食。長期吃這些不健康的食品會導(dǎo)致肥胖,其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會對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損害,加劇動脈硬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要遠離這些垃圾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