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陽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福田繁雄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創(chuàng)作方法研究
于鳳陽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福田繁雄是日本著名的視覺設計大師,其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幽默性和人文關懷,是20世紀中期日本平面設計領域難能可貴的一抹。他繼承了日本第一代平面設計大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加以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
福田繁雄;視覺傳達;幽默性
對于藝術,人們通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由來: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是藝術家處理藝術與現(xiàn)實的關系,是藝術家運用特定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方法。因此,藝術創(chuàng)作極具現(xiàn)實性和審美性。現(xiàn)代平面設計自19世紀出現(xiàn)新的轉折點后,于20世紀獲得了快速發(fā)展,涌現(xiàn)出許多具有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師。福田繁雄就是其中一位,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歐洲、美國等地,他都被視為一名設計天才。福田繁雄與崗特·蘭堡(Gunter Rambow)、西摩·切瓦斯特(SeymourChwast)并稱為當代“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師”。他的設計哲學及其作品對于20世紀后半葉的設計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956年,福田繁雄在東京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圖案科畢業(yè)后,于日本味之素廣告制作科就職。之后入職以日本第一代平面設計大師河野鷹思為中心的廣告公司,在此期間,他加入到“21之會”,并與朋友舉辦了“設計家三人展”,他的設計能力得到了高度評價和認可。①1960年于東京舉辦的“世界設計大會”對福田繁雄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對他設計生涯具有重要意義的人——布魯諾·莫納利。他從布魯諾·莫納利接受到新的設計思想,他曾經(jīng)指出,“莫納利的作品中包含著一種以現(xiàn)有的觀點難以捕捉到的自由性創(chuàng)想和夢幻般的愉悅。其以平面設計為中心的實驗性創(chuàng)作中極具幽默性。。。他的作品不僅僅是局限于愉悅性和樂趣性的表現(xiàn),同時也反映著莫納利對于各種事物從全新角度再度審視的造型家所特有的心境?!雹诟L锓毙鄣脑O計思想與布魯諾·莫納利不謀而合,他所重視的趣味性構思與莫納利的設計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愉悅性和獨特觀察視角產生了共鳴。在這種思想影響下,他之后的平面設計逐漸朝著這一方向發(fā)展,并獲得了巨大成功。
20世紀中期以后,隨著二戰(zhàn)的結束,西方各國都開始迅速發(fā)展本國的設計,以刺激和促進生產和貿易。1947年,日本政府發(fā)布了《經(jīng)濟白皮書》,提出經(jīng)濟重建問題,日本經(jīng)濟的逐步恢復,日本的設計也開始有所發(fā)展。從1960年代起,日本進入了商品大量生產和過度消費的時代。新的技術和材料的運用給設計師提供了更多可能,福田繁雄開始步入玩具設計和繪本設計領域。他的玩具設計正如他的平面設計一樣極具趣味性和革新,如《小鳥·樹》、《卵中的六只小鳥》、《彩虹樹》等,通過兒童動手的過程實現(xiàn)玩具與兒童的溝通交流,從而獲得一種愉悅和滿足。之后,大量視錯覺的成功運用使他的作品逐漸拜托了傳統(tǒng)平面設計的框架,這也促成了其設計風格的變化。
總起來說,福田繁雄的設計風格有其一脈相傳的特點,即簡潔的線條和色彩,極具意味的形式表現(xiàn)和透徹的哲學內涵。日本傳統(tǒng)圖像中的二維空間表現(xiàn),在他的設計初期,已經(jīng)明顯出現(xiàn)。此時,他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了極具趣味性的構圖和線條,這種風格在他大學前的作品中初露鋒芒。之后,在與布魯諾·莫納利相互接觸中,他更加確定了這種風格并將其運用到了后來的視覺設計中。處于成熟期的福田繁雄大量運用視錯覺手段來營造一種思維空間的變化,所表現(xiàn)的內容往往具有幽默性和啟發(fā)性,所有用圖可以解釋的文本從來不會多寫一個字。在20世紀末,他的設計汲取了更多國際性元素,色彩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
福田繁雄作為20世紀日本的平面設計大師,其代表性的作品有許多。其中對他本人影響最大的就是《魯賓的花瓶》(如圖1),可稱之為設計原點的作品。古代陰陽學說被運用到了他的視覺傳達設計表現(xiàn),“道”的使用來解釋設計中的空間、觀念和思想的內容。“道”的象征性符號陰陽太極圖不僅顯示了對比與和諧,同時表達了一種圖案設計中的圖底關系。福田繁雄作為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代表性作家,以視覺為中心,通過其獨自的造型活動發(fā)揮著圖形信息傳播的根本功能。③《魯賓的花瓶》所表現(xiàn)出的黑白圖底關系和視錯覺成為福田繁雄日后設計的基礎,通過視覺的轉化所得到的效果來表達哲學化的內容,是他作品幽默性的表現(xiàn)。他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對照性和統(tǒng)一性通過兩極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設計元素來表達,如他于1975年舉辦個人展覽時創(chuàng)作的《Keio Department Store》海報,觀者在黑白圖形中隨著視覺的轉化體驗到了樂趣性。這種運用圖底關系而展開的視錯覺方法豐富了作品的形式,這種視錯覺手法源于荷蘭科學思維版畫大師埃舍爾,他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幽默、神秘、機智和童話般的視覺魅力,影響力福田繁雄后期的作品。他以此為基礎,融會貫通,領悟了視覺和知覺間奇妙而又復雜的聯(lián)系,結合自己對設計應用的獨特見解和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他將西方設計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東方哲學思想結合,探索出了更大眾化更國際化的視覺圖形科學,由此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富于哲理的感性圖形和富于機智的形象,且制造出了怪誕的視覺轉換和迷幻的多重矛盾空間。④《Keio Department Store》海報只是他設計的開始,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作品在那個時代的日本產生,并影響了20世紀的日本平面設計的發(fā)展方向。
圖1 《魯賓的花瓶》
1955年初,日本的平面設計極具政治性意味。那個時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謀求美化民眾的生活、以及日用品等物件表面的包裝”,同時也有宣傳層面的考慮,并與市場經(jīng)濟并行,基本功能體現(xiàn)在對于商品信息的視覺化宣傳。⑤因此,福田繁雄的平面設計作品中有大量政治性的海報和招貼。與同時代的其他的設計家相比,他的作品更加注重設計的機能性和精神性探索,即設計中幽默性和樂趣性的創(chuàng)造與體現(xiàn)。⑥在他大量的海報設計中,《victory》(如圖2)形式上的簡潔有力和色彩搭配上的恰當好處,為設計理念的表達提供了技術手段。純粹鮮明的黃色作為背景最具有視覺上的吸引性和認知性,黑色的炮筒采用對角線式的構圖,這種以純粹的黑、白為中心的畫面構成是福田繁雄設計特點。子彈飛向炮筒,這種逆性思維所要傳達的即為諷刺發(fā)動戰(zhàn)爭者自食其果,畫面簡單、詼諧,加之漫畫式的表現(xiàn)手法,單純且對比性的色彩,使得作品無需多余文字,即能全面的傳達思想。其中,逆向思維的應用是取得設計成功的關鍵。這種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為反向性,設計師運用了這種邏輯上的荒謬性,憑借一定的圖形手段和超自然的假想性,在一種空間關系中創(chuàng)造出兩種不同的空間形態(tài),常使人感覺到達一個超越經(jīng)驗的非理性的視覺世界。⑦這種逆向思維所傳達出的另一個特點即為批判性。不只是對慣例的挑戰(zhàn),也是對傳統(tǒng)和權威的挑戰(zhàn)。逆向思維是在肯定中否定,它打破傳統(tǒng)認識的框架和界限,尋求一種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在眾多矛盾中另辟蹊徑,形成獨樹一幟的見解和創(chuàng)新的觀念。這種批判性的逆向思維用來表達戰(zhàn)爭這一嚴肅和敏感的話題是極為恰當?shù)摹?/p>
圖2 《victory》
另一幅戰(zhàn)爭主題的海報設計則采用了不同于《victory》的表現(xiàn)手法。同樣是1975年的反戰(zhàn)作品,《Hiroshima—Nagasaki50》(如圖3)以往黑白色調的搭配,同樣采用漫畫式的手法,不同的是這次通過夸張的變形,將NO的字體進行改寫,通過視覺的移動而逐漸發(fā)生變化,從而達到了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整個“O”占據(jù)畫面的主體,同樣是黑白色的搭配占據(jù)畫面中心位置,將“O”設計成握拳的形狀以表達抗議,當對畫面進行整體觀察時,“NO”這一造形和含義瞬間給人帶來視覺和心理兩方面的震撼。正是因為這樣將雙重圖形進行組合同構的表現(xiàn),使得其作品中想要傳達的意向得到更為銘心啊的體現(xiàn)。⑧
福田繁雄設計風格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愉快的視覺交流,他的創(chuàng)意哲學是使設計表達出愉悅和趣味的想象,使視覺成為大眾共通的語言。福田繁雄建立讓設計與心靈溝通的橋梁,使設計擺脫了商業(yè)的束縛,被賦予了更深刻的精神內涵。⑨他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的哲學內涵來源于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也是他設計作品的閃光點。同時結合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設計元素,對形式和色彩搭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與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提倡簡介的觀念不謀而合。所傳達出的幽默性是日本設計中難得可貴的一筆,運用理性的手法傳達感性的認識,這也是他的作品得以影響后世的原因。
圖3 《Hiroshima-Nagasaki50》
注釋:
①宋樹峰.設計之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24.
②同①第29頁.
③同①第65頁.
④陳帥.福田繁雄招貼設計方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⑤同①第75頁.
⑥同①第75頁.
⑦陳穎.反其道而行——論逆向思維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⑧同①第107頁.
⑨同④.
J53
A
1005-5312(2015)11-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