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之際,兩岸故宮方面均沒有把精力放在大辦特辦慶典儀式上,而是通過舉辦一系列精品、特品展覽這一造福民眾的方式,來慶典自己的90壽辰。
自10月10日至12月21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在整體改造完成后的午門及東西雁翅樓展廳舉行。該展區(qū)作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面積最大、功能最全、規(guī)格最高的現(xiàn)代化展區(qū),將以2800平方米的大型展覽空間充分演繹清代帝后慶生的盛況。
此次展覽共展出500余件文物,包括書畫、玉器、陶瓷、漆器、琺瑯器、織繡品、家具、戲曲等多種文物類別。展覽分為六個部分,其中“與民同樂”部分以《康熙帝萬壽慶典圖》(第二卷)為主要展品,展示一段衢歌巷舞的場景,由此感受萬民歡慶的盛況;“呈吉納祥”部分主要介紹各地進獻奇珍貢品的情況;“賀壽大典”部分主要介紹清代帝后萬壽盛典期間接受朝賀這一最為重要的禮儀形式;“盛席壽宴”部分主要介紹帝后慶壽期間的盛大筵宴等。
壓軸重點文物——全長近40米《康熙帝萬壽慶典圖》下卷系首次全卷展出。描繪康熙六十大壽時盛況的長卷《康熙帝萬壽慶典圖》分上下兩卷,每卷長39.39米,兩卷表現(xiàn)人物18000多個。畫面起于西郊暢春園,止于紫禁城神武門,描繪皇帝與皇太后從暢春園回鑾途中,臣民為祝萬壽所點綴的景致。
據(jù)故宮相關(guān)負責(zé)人介紹,“在全卷展出的下卷中,北京城重要的地理坐標(biāo)一覽無余,包括已經(jīng)消失的西四牌樓、北海永安寺白塔、北海團城等”。
清代帝后慶壽是清代的盛事,它既展示了清代的諸多禮儀,也展示了當(dāng)時的民風(fēng)民貌。
自10月10日起,“壽康宮原狀陳列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壽康宮對外開放。
壽康宮自故宮博物院成立至今,一直作為文物庫房使用,從未對外開放。此次壽康宮恢復(fù)乾隆年間的陳設(shè)。通過對220余件套精美文物的展示,讓觀眾得以管窺盛世的風(fēng)采,凸顯崇慶皇太后高貴尊崇的地位與乾隆皇帝以天下奉養(yǎng)的孝道。
壽康宮位于紫禁城的外西路,是清代皇太后居住的宮殿,分三進院落。
壽康出自《洪范》“五?!保鉃殚L壽健康。壽康宮是乾隆皇帝為生母崇慶皇太后而建造頤養(yǎng)起居之所,崇慶皇太后在此生活了42年。
自9月30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淡含蓄—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在延禧宮對外展出。
展覽以展示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汝窯和明清時期仿汝窯(釉)瓷器為主,輔以北宋窖藏和汝窯遺址歷年考古發(fā)掘所得瓷片、修復(fù)品、窯具和從其他博物館、文博單位商借的具有代表性的傳世汝窯瓷器,力求較全面地反映傳世和出土汝窯瓷器以及明、清時期景德鎮(zhèn)御器(窯)廠仿汝窯(釉)瓷器面貌,展出文物共計135件。
汝窯瓷器以其極高的審美價值和傳世稀少而備受世人矚目。此次展覽,故宮博物院傾其所藏20件北宋汝窯瓷器中的19件首次集中亮相(另一件借展給中國國家博物館)。
“汝窯”系指北宋晚期專為宮廷燒造淡天青色釉青瓷的窯場,即狹義上的汝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窯中的汝窯。汝窯被后人推為“五大名窯”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汝窯瓷器的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溫不火,滿足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審美上對顏色的撲捉。由于燒造時間短且燒成難度大,致使汝窯產(chǎn)品流傳至今的數(shù)量不多。
自10月6日至2016年1月4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舉行。本次特展展出了郎世寧的《百駿圖》《八駿圖》《孔雀開屏圖》等珍品以及相關(guān)文物共100組(件),呈現(xiàn)了郎世寧繪畫發(fā)展的脈絡(luò),及其在18世紀(jì)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與貢獻。
此次展覽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簽約的重要的院慶活動。其中,臺北故宮向北京故宮商借8張郎世寧作品到臺北加入展出,體現(xiàn)出兩岸故宮博物院的交流與合作。
特展共分6個單元。第一單元為郎世寧“來華前后”的作品,其中包括向意大利熱那亞馬丁尼茲養(yǎng)老院商借的2幅作品、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商借的2幅作品、康雍乾三朝的宮庭琺瑯彩瓷等;第二單元為郎世寧的“院體新樣”,其中包括《郎世寧畫仙萼長春》冊和《清屈兆麟仿郎世寧花卉》冊等;第三單元為“圖成百駿”,主要展示的是郎士寧的《百駿圖》,不僅有原作,還包括向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借展的《百駿圖》稿本;第四單元為“圖寫朝儀”,展示的是郎士寧為乾隆、果親王、孝賢、慧賢等人所繪的人物畫像;第五單元為“如真呈覽”,呈現(xiàn)的是郎士寧的花鳥、動物題材作品,包括《孔雀開屏圖》《十駿圖雪點雕》《十駿圖如意驄》等;第六單元為“銅版記功”,包括用銅版記錄的戰(zhàn)爭勝利資料以及郎世寧所繪的《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卷》《欽定平定準(zhǔn)噶爾方略》《得勝圖》等歷史題材作品。
除此以外,在郎世寧來華300年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還與意大利圣十字教堂聯(lián)合巨獻“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nèi)—郎世寧新媒體藝術(shù)展”,以虛實交映的方式將郎世寧畫藝成就帶回其故鄉(xiāng)展出。
據(jù)悉,臺北故宮博物院還與臺灣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精選郎世寧的5幅畫作為題材,于8日首度發(fā)行郵票。
郎 世 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生于意大利米蘭,從小學(xué)習(xí)繪畫,19歲在熱那亞加入耶穌會。公元1709年赴葡萄牙里斯本,1714年由羅馬教廷派往海外傳播福音,并于1715年(康熙54年)抵達中國,同年底赴北京,以繪事技藝供職清宮。郎世寧自康熙年間入值內(nèi)廷長達51年,于乾隆31年(1766年)病逝,乾隆皇帝諭令由“奉宸苑卿”,加恩賞給侍郎銜。
自10月6日至2016年1月6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特展舉行。展覽分為三大單元:“器物”跨越六千年歷史長河,從紅山文化以至當(dāng)代巨擘,鋪展出人類文明演進、思想信仰、社會變遷與藝術(shù)風(fēng)尚的壯闊圖景;“書畫”精選歷代文人雅士的傳世名作,尺幅之間,無不融會個人面對生命、時代、自然、美感的深刻探索與鍛煉;“圖書文獻”廣納典冊載籍的豐富類型,體現(xiàn)人們?nèi)绾谓栌勺衷~篇卷、刻印鈔繪的撰著模式,讓智慧結(jié)晶無遠弗屆,永續(xù)推展文明的新境。
文物收藏的質(zhì)與量,決定一座博物館的獨特內(nèi)涵。臺北故宮博物院以承續(xù)清代宮廷收藏為主軸,隨著藏品數(shù)量與內(nèi)容的增益擴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和價值,躋身世界頂尖博物館之列。為慶祝建院90周年,本次特展重點呈現(xiàn)歷年陸續(xù)入藏的器物、書畫與圖書文獻珍品。不僅包括流散海內(nèi)外的清宮文物,也反映不同階段搜訪征集的思維旨趣,同時感念社會各界慨然捐贈,往往能夠彌補院藏主題遺闕,偶然發(fā)現(xiàn)享譽藝林或傳世絕罕的祕寶,更添佳話。
《詩·小雅·鹿鳴之什·天?!愤\用九個“如”字,串連起山川日月、松柏岡陵等等象征天地靈佑、德壽綿長的意象,表達真摯的祝福。借由此一特展,同樣期望觀眾在飽覽文物精粹之余,領(lǐng)略故宮世世代代肩負典守國寶重責(zé)的歷史意義,與博采潛研、揆古瞻新的開創(chuàng)能量。
“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展覽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