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運琳
(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 廣東廣州510308)
近年來,隨著我國地鐵建設的迅速發(fā)展,地鐵車輛段建設占用了大量城市土地,這與日益緊缺的城市土地資源相矛盾[1],以及車輛段破壞了城市總體功能,隔斷城市交通組織等弊端。目前,香港、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已研究出解決此系列問題的成功辦法,即在地鐵車輛段上蓋(利用車輛段上部空間進行物業(yè)開發(fā),首層還是用于地鐵列車停放、維修等功能)進行開發(fā)建設,既解決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同時又優(yōu)化城市總體功能和美化城市景觀。因此,車輛段蓋上蓋下的交通設計關系到上蓋開發(fā)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合理的交通設計對車輛段上蓋開發(fā)建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a.上蓋機動車出入口數量按項目停車位總數的50%左右以出入高峰期單向每小時600輛/車道折算,且不得少于3個(停車數量大于500輛屬于特大型停車庫),各出入口之間的凈距應大于15m,出入口的寬度,雙向行駛時不應小于8m,單向行駛時不應小于7m,位置盡可能在地塊不同方向(交通條件允許下)均衡布置,例如廣州地鐵八號線北延線白云湖車輛段上蓋開發(fā)方案中在東、西、南三個方向各設出入口以滿足用戶出行的需要如(圖1);
b.上蓋機動車出入口設在主干道時,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線應不小于100m,且設在干道上的出入口進出交通組織應規(guī)劃成只準右進右出的方案;設在次干道時,出入口距平面交叉口停止線應不小于60m;設在支路上時,出入口距離同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應不小于50m,距離同同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應不小于30m如(圖2);
圖1 機動車出入口示意圖
圖2 機動車出入口與城市主干道相接示意圖
c.上蓋機動車出入口平面道路中心線轉彎半徑不宜小于15m,坡度不宜大于2%(項目條件許可時盡可能平坡)如(圖3)。
圖3 機動車出入口轉彎半徑示意圖
a.上蓋人行主出入口位置應盡量選擇靠近項目中間人流出行的主要方向、公共交通便利、場地較開闊平坦位置,且與機動車出入口應分開設置,遠離污水處理房且不得小于15m;根據項目特點和出行需求,在不同方向設置上蓋人行次出入口。
b.上蓋各出入口應避開高壓線,在無法避開情況下出入口地面距高壓線(按550KV計)的最大垂直距離(高壓線垂度最低點)不應小于7m的規(guī)定值,在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出入口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不應小于6m。
a.9m平臺根據上蓋建筑各功能布局分成若干停車區(qū)間,停車區(qū)之間車道寬度不小于8m,按消防要求對蓋板停車區(qū)域劃分為多個獨立環(huán)形停車庫(每個環(huán)形停車庫不大于4000m2),獨立環(huán)形停車庫之間車道寬度不小于6m;
b.9m平臺層消防車道宜以同坡向沿平臺外環(huán)至合理起坡點(需上至15m平臺保證消防車方便運行)設計,坡度應不大于8%,消防車道寬度和凈高均不應小于4m;
c.9m平臺人行出入口沿蓋板外環(huán)設置人行道路,并就近布置上15m平臺的扶梯或樓梯,人行道路寬度不應小于2m,步行樓梯坡度不應大于8%。
a.15m平臺沿高層建筑的周圍應設環(huán)形消防車道。當設環(huán)形車道有困難時,可沿高層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當建筑的沿街長度超過150m或總長度超過220m時,應在適中位置設置穿過建筑的消防車道;
b.15m平臺消防車道按規(guī)范要求設計[2],消防車道寬度和凈高均不應小于4m,距離建筑物外墻宜大于5m且小于15m,路面寬度7m可設計成兩側彩色混凝土磚中間硬質鋪裝(中間硬質4m+兩側彩色混凝土磚1.5m)或者中間種植小型開花植物兩側硬質鋪裝(中間小型開花植物軟化1m+兩側硬質各3m),這樣既美化了環(huán)境,又節(jié)約了用地;
c.主要人行道路應以方便居民進出為原則設計,為節(jié)省路面鋪設,盡可能應用消防車道作為人行道接入各小區(qū)道路,人行道區(qū)域道路寬度取2m,采用彩色混凝土磚鋪設,所有15m平臺層道路坡度應不大于2%;
d.除消防車道和主要人行道路外,應根據小區(qū)環(huán)境鋪設以小區(qū)居民散步為主的休閑小道和路中心廣場,采用各種石質面料,寬度不宜大于1.5m,小道以彎道為主,直線長度不宜超過20m。
車輛段上蓋交通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和系統(tǒng)的問題,以上只是從規(guī)劃角度及道路橋梁相關規(guī)范進行探討,如何實現(xiàn)車輛段上蓋交通更為人性化,以及與城市交通銜接一體化需進一步研究。
[1]袁鋒.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段綜合開發(fā)模式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3.
[2]GB5006-2006,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