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萍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010010)
談表演藝術中的無表情表演
李艷萍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010010)
表演藝術中的無表情表演,即角色和演員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根據劇本情節(jié)的特殊需求,所表演表現出的一種狀態(tài)。無表情表演是劇情需要、是演員角色的情感表達,更是內心寫照的升華。似有還無、無中生有的獨特審美魅力,高度簡化的表演方式,蘊含更多的復雜情感。在表演藝術中無表情表演留給觀眾更多的遐想空間,詮釋更為深層的人物情感世界。
表演藝術;無表情;表演
人類豐富面部表情動作,是最直接展現人類心理狀態(tài)的外部表現形式之一。在影視表演藝術中,演員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表情展現,詮釋影視人物的性格,向觀眾揭露和傳達某種內心的情感狀態(tài)。隨著我國電影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影視明星層出不窮,面對影視作品中特寫鏡頭,觀眾和研究者們對“無表情”表演產生極大興趣。無表情表演產生的效果蘊含著庫里肖夫效應的“味道”,這種表演方式要根據劇情的需要來論述,絕不是一個隨意性的表演風格,產生的藝術效果不可小覷。
庫里肖夫效應是電影界一個著名實驗論證所引發(fā)的一系列連鎖效應。蘇聯(lián)電影導演列夫·庫里肖夫是實驗發(fā)起者,為深入研究蒙太奇并列作用,庫里肖夫為俄羅斯著名演員莫茲尤辛拍攝一個特寫的無表情鏡頭,而后將這個特寫鏡頭分別剪輯到不同的其他幾個鏡頭中,邀請觀眾們觀看。在一碗湯與人物無表情特寫鏡頭相并列的情況下,觀眾認為演員無表情的表演詮釋出了饑餓的內心情感;當特寫鏡頭和游戲的孩子放在一起,觀眾看到無表情的快樂情感;最后當特寫鏡頭和尸體、棺材放到一起,觀眾們則看到了演員內心的悲傷。不同的搭配,讓觀眾認為演員的特寫鏡頭,將人物內心情感詮釋的惟妙惟肖,然而實際上無表情表演特寫鏡頭,一直是同樣畫面。因此,庫里肖夫認為,單個鏡頭內容無法形成對觀眾情緒的刺激,只有并列將幾個畫面放到一起,才能夠產生最佳的刺激效果,帶動觀眾的情緒反應。
分析庫里肖夫效應可以看出電影演員通過無表情表演,詮釋不同的情感狀態(tài)與情結需求,快樂、悲傷在無表情狀態(tài)下,呈現出另一幅面貌??梢哉f演員在電影中的無表情表演,需要對角色全方位把握,對情感詮釋細膩揣摩。在1992年由關錦鵬導演,張曼玉、梁家輝、秦漢主演的電影《阮玲玉》中,張曼玉在角色的處理上,也采用了無表情表演的方式。影片中阮玲玉為了爭取《三個摩登女郎》中陳素珍的角色,并沒有用過多的言語勸說導演,而是在表演中僅僅用捋頭發(fā)、抹掉口紅、脫掉外套等動作,加上近景特寫的無表情面容(如圖1所示),詮釋了角色樸素、堅強、熱愛生活的內在特質。簡單的無表情表演配合動作,卻完美的證明了她對角色的絕對適合。
合理的情節(jié)、人物需求,加上適度無表情表演,以及蒙太奇的電影藝術,類似的庫里肖夫效應、無表情表演的經典瞬間,在藝術作品中還比比皆是。
拍攝于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經典影片——《卡薩布蘭卡》,展現了當時民眾反法西斯的激情,同時也描述了一段唯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故事的情節(jié)緊湊、緊張、曲折、流暢,對話也十分簡單。當美麗多情的女主角遇到神秘瀟灑的男主角,一段唯美的愛情故事即將上演。影片于1943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導演三項獎,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由于影片的劇本一直沒有確定,所以拍攝期間劇本幾度修改,沒有人知道劇情的走勢將會如何,女主角的愛情最終將走向何方。所以在影片拍攝過程中,女主角一直保持無表情的表演狀態(tài),讓人們也對結局充滿猜想,是亨弗萊·鮑嘉還是保羅·赫里德,影片里無表情的表演瞬間,是羞澀為之的愛情經典。
提起無表情表演,人們不得不想起《瑞典女王》中著名演員葛麗泰·嘉寶所扮演的女王角色。在影片最后一個鏡頭中,那種無表情表演的魅力,被世人譽為“精典鏡頭”的“冷面表演”。影片中女主角為了追求愛情和自由,甘愿拋棄高貴的王位。但是當她拋棄王位之后,卻得到了戀人故去的消息。海風拂過秀發(fā)、拂過船頭,她面部沒有任何表情,眼神直向前方,這一刻的經典瞬間,為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有惆悵、有懷念、有辛酸、有新的渴望,無表情表演的時刻,或許演員都無法用言語詮釋當時的心情,但是卻通過藝術的詮釋,升華了藝術的格調與魅力。在很多分鏡頭講解中,無表情表演的討論中,這個鏡頭無疑是經典中的經典。
如作為張藝謀早期的經典作品的電影《紅高粱》中最后一個鏡頭,扮演爺爺的姜文也因為在劇中的出色表現,受到大眾的喜愛。最后鏡頭上沒有絲毫表情的瞭望遠處,伴隨著一首兒歌的旋律,觀眾們可以想象的是一種失去親人伙伴的失落、是對未來生活的絕望、是憤怒的波動,也可能是瞬間的思想放空。經典的瞬間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這就是無表情表演的最大魅力。
從以上經典的表演瞬間來看,這種風格、方式和表演技巧,都是一種突破和心意,是演員和角色融合在一起后,根據情節(jié)特殊需要,最大限度的表演方式。看似有內容的表演方式,卻體現著無表情的畫面;看似無表情的表演卻深藏人物內心復雜的情感狀態(tài)與情緒表達。這種表演絕不是隨意而為之,而是一種人物基礎的把握,要掌握分寸火候,要高度保持角色和演員表演的統(tǒng)一性,統(tǒng)一內部與外部的環(huán)境需求。
經典的無表情表演,是表演藝術中的一種,是境界也是神韻,絕不是投機取巧的方式。如果不知道如何拿捏人物,更好的詮釋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隨意表演出一種無表情的狀態(tài),絕不會產生最佳效果。只有在扎扎實實的表演基本功基礎上,充分的理解劇本和角色,認認真真的塑造角色,才能夠通過無表情表演,展現出“沒有痕跡的表演”魅力,讓人物更加逼真、充滿藝術魅力的表演,才能更好的滿足觀眾審美需求。
無表情表演不是絕對存在,是一種相對于表情變化快速的說法,在演員強大的理性把控下,面部肌肉呈現基本固定狀態(tài),是無表情的表演方式之一。此外,還包括精神高度集中,關注內心焦點;精神極度松弛,大腦放空的神態(tài)表現等等,不同的無表情表演,表現更多的是無表情,但絕不是無內容、無實質的表演。
表演藝術中無表情表演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其效果的產生源自劇情需要、源自演員精湛演繹。在庫里肖夫效應的影響下,演員通過技巧和藝術修養(yǎng)的提升,來尋求表演素質的突破,來詮釋無表情。為觀眾們帶來經典瞬間,讓觀眾們對影片和角色充滿想象,提升了作品和人物自身的審美格調。
[1]馬立新,段雪琪. 論低碳表演——一種新型影視表演藝術理念的建構[J]. 當代電影,2014(07).
[2]王德超. 論郭濤的表演藝術——以《父母愛情》為例[J]. 戲劇叢刊,2014(04).
[3]劉彥成. 淺談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與“影視表演”中運用的異同[J]. 大眾文藝,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