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單縣畜牧局 274300)
(山東省單縣畜牧局 274300)
鴨腹瀉主要與環(huán)境有關(guān),隨著天氣變熱,會使鴨群出現(xiàn)腹瀉,尤其是初產(chǎn)蛋鴨和高產(chǎn)鴨較容易患病。
初產(chǎn)蛋鴨出現(xiàn)腹瀉,一般是轉(zhuǎn)換飼料過急或是石粉添加過多造成的。在此年齡段的鴨,大部分還沒開產(chǎn),并不需要過多的鈣質(zhì),未產(chǎn)蛋鴨不能把所吸收的鈣質(zhì)利用在制造蛋殼上,而是把這些鈣通過腎臟代謝至體外,尿液中過高的鈣離子濃度會給腎臟帶來過重的負擔。再者,轉(zhuǎn)換飼料過急時,因鴨的消化功能和對鈣的分泌、利用的功能不太健全,都會造成代謝紊亂而引起腹瀉排稀。另外,飼料原料霉變所產(chǎn)生的毒素會刺激并破壞腸黏膜,使腸黏膜的通透性增強造成腹瀉。如果轉(zhuǎn)換飼料后,排稀10天左右,可用白頭翁散配合乙酰甲喹、新霉素使用,還可添加0.5%木炭灰或使用腐植酸鈉、鞣酸蛋白等。
因為整個消化系統(tǒng)功能是依靠所必需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B維持的。一旦缺乏,易使整個腸道黏膜受損引起消化不良,慢慢形成腹瀉。治療應及時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B,如魚肝油加復合維生素B,連用5~10天。
夏季氣溫增高,鴨的飲水量會大大增加,導致水濕困脾,脾本喜燥,故水濕下注于腎,腎主水,腎┯盛,則腸鳴泄瀉,故所見腹瀉。冬春季節(jié)氣溫過低,機體侵受寒氣,導致脾胃腸道功能失調(diào),脾胃虛寒,則脾臟的升降功能失調(diào),以至于完谷不化,便見腸鳴泄瀉,排清水等癥。治療:夏季高溫引起的腹瀉一般沒有特效療法,只能通過改變環(huán)境,降低舍溫,─加入解暑藥物等,緩解鴨的癥狀或降低發(fā)病率。解暑藥物有冰片、薄荷提取物和維生素C等,夏季腹瀉易引起機體脫水,所以在水中或飼料中應添加適量的葡萄糖(3%~5%),添加一些解暑化濕,斂腸止瀉的中藥。推薦的方劑為:香需130 g,薄荷90 g,蕾香100 g,陳皮90 g,青蒿100 g,柴胡80 g,苦參110 g,黃連90 g,蒼術(shù)140 g,枳殼70 g,厚樸90 g,赤石脂120 g,冰片10 g,按次方每只成鴨0.3 g長期添加,全天飼喂,能明顯降低腹瀉的發(fā)病率和夏季高溫造成的死亡率。冬季腹瀉一般為脾胃受寒所引起的,荊防敗毒散每只成鴨1.0~1.5 g,中午集中1次拌料,連用4天即可。
禽類腹瀉多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排稀水,消化不良,有時糞便中帶有白色黏膜,鴨肛門周圍的羽毛被污染,舍內(nèi)有一股惡臭刺鼻氣味。大群精神及采食量基本正常,偶見零星死亡,一般夏秋季節(jié)較多。本病病機為濕熱蘊藉腸腑所致。濕熱蘊結(jié)腸腑,則小腸不能受盛化物和分別清濁,故見過料、排稀。小腸濕熱,氣血淤滯,熱積蒸腐,便見小腸黏膜出血或變薄、脹氣。剖檢可見腸壁變薄,腸道脹氣、腫粗,腸內(nèi)有未消化的飼料。病死鴨剖開后又惡臭氣味,腸系膜發(fā)黑,其他無明顯變化。
預防措施:本病一般多發(fā)生于夏秋季節(jié),降低舍內(nèi)溫度是非常重要的,降低舍內(nèi)濕度,加強通風,改善舍內(nèi)環(huán)境,在飼料中添加一些中藥,如白頭翁、黃連、蒼術(shù)、秦皮、馬齒莧、苦參、穿心蓮等,可防治腸道感染損傷,或添加一些益生菌,調(diào)解腸道菌群。
治療措施:中藥以白頭翁散結(jié)合蕾香正氣散為宜。白頭翁散其方劑為:白頭翁150 g,黃柏120 g,黃連40 g,秦皮120 g。方用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治??;黃連、黃柏、秦皮清熱解毒而燥濕,秦皮兼有收澀止痢之功。在鴨病中,對于沙門氏菌所致的鴨白痢,大腸桿菌所引起的腸炎腹瀉等都有很好的療效。上藥粉碎為沫為500只成鴨1日量。每只成鴨每天1.0~1.5 g,開水煎熬,藥汁集中1次飲水,連用5天。
如磺胺類藥物、慶大霉素、新霉素等對腎臟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易造成腎腫、尿酸鹽沉積,從而引起腹瀉。治療可多加葡萄糖和維生素C,同時配合八癥散使用,連用5天,然后飼料中添加益生素和止痢散,每只成鴨每天1 g,連用7天。
產(chǎn)蛋鴨感染異刺線蟲或絳蟲后,損害腸黏膜,使其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影響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鴨體質(zhì)弱,導致腹瀉。治療:使用阿維菌素配合魚肝油,驅(qū)蟲后飼料中加入貫眾散加方,貫眾150 g,使君子70 g,賓榔80 g,鶴虱80 g,苦楝子60 g,大黃60 g,南瓜子90 g,苦參100 g,白頭翁150 g,柴胡90 g,同時飼料中加入二甲硅油片,藥物用完后多加益生素。
蛋鴨流行性腹瀉的原因分析與治療
郭秋云,王 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