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利軍 李清明 徐安英 李銀超王 靜史俊麗 劉明魯
(1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陜西勉縣 724200; 2漢中市桑蠶制種場,陜西南鄭 723102;3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江蘇鎮(zhèn)江 212018; 4漢中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陜西漢中 723100)
?
家蠶新品種華康2號在勉縣農村試養(yǎng)初報
封利軍1李清明2徐安英3李銀超1王 靜2史俊麗1劉明魯4
(1勉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陜西勉縣 724200;2漢中市桑蠶制種場,陜西南鄭 723102;3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江蘇鎮(zhèn)江 212018;4漢中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陜西漢中 723100)
2014年漢中市勉縣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引進抗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mNPV)病家蠶品種華康2號進行秋季試養(yǎng),并與秋蠶生產上推廣量較大的兩廣二號作對照,結果表明:華康2號對BmNPV病具有較強的抗性,蠶繭產量高,抗逆性強;大區(qū)飼養(yǎng)的華康2號與兩廣二號相比,4齡起蠶結繭率高0.90個百分點,幼蟲生命率高0.87個百分點,死籠率低0.65個百分點,繭層率高0.96個百分點,萬頭產繭量高24.31%,公斤繭顆數(shù)少138粒。
勉縣;家蠶;華康2號;抗病品種;養(yǎng)蠶成績
漢中市有著悠久的栽桑養(yǎng)蠶歷史,是陜西省繭絲綢行業(y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扶持的蠶桑主產區(qū), 農民素有栽桑養(yǎng)蠶的傳統(tǒng)和習慣。漢中市夏秋高溫悶熱天氣長達4個月,加上養(yǎng)蠶設施落后、勞動力缺乏、養(yǎng)蠶過程中管理粗放[1],家蠶血液型膿病[核型多角體病毒(BmNPV)病][2]時有發(fā)生,該病傳染性強,難以控制,給蠶桑生產帶來巨大損失[3]。為此,我們在2014年秋季從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引進抗病品種華康2號在勉縣農村進行試養(yǎng),現(xiàn)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1 試驗材料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置 在漢中市勉縣選擇飼育條件較
好的蠶農進行飼養(yǎng),小區(qū)試驗設3個點,分別設在勉縣板橋村蠶農晏貴平、劉家山村蠶農龔紀安、艾葉口村蠶農胡建華家飼養(yǎng),每戶試驗種華康2號(正反交)與對照種兩廣二號各飼養(yǎng)1 g蟻量。大區(qū)試驗設4個點,在板橋村蠶農陳鳳祥、戚英,劉家山村蠶農馬秀玉,艾葉口村蠶農馮禮全家飼養(yǎng),其中陳鳳祥、戚英飼養(yǎng)華康2號正交和兩廣二號,馬秀玉、馮禮全飼養(yǎng)華康2號反交和兩廣二號,各1盒。
按照《陜西省蠶桑質量技術標準》[4]桑蠶飼育技術規(guī)程進行飼養(yǎng), 2014 年中秋8月16日收蟻, 1~3 齡均采用塑料薄膜覆蓋一日兩回育,4~5 齡小區(qū)試驗點采用蠶匾一日三回育, 大區(qū)試驗點采用地面育,均采用塑料折蔟上蔟。
1.2.2 調查項目 各戶在蠶期主要調查發(fā)育經過、實用孵化率、1~3齡病弱小蠶發(fā)生率、4齡起蠶結繭率、幼蟲生命率、血液型膿病及其它蠶病(真菌病、細菌病、中腸型膿病及病毒性軟化病)發(fā)病率。上蔟第8天統(tǒng)一采繭并隨機抽樣調查全繭量、繭層量、繭層率、公斤繭顆數(shù)、萬頭產繭量、死籠率等指標。
2.1 華康2號小區(qū)的飼養(yǎng)情況
2.1.1 華康2號小區(qū)試驗的齡期經過與飼養(yǎng)成績 從表1可以看出,華康2號的5齡經過比對照品
種兩廣二號長14 h,全齡經過比兩廣二號長16 h;華康2號與兩廣二號相比,實用孵化率高0.68個百分點,繭層率高1.66個百分點,萬頭產繭量高19.70%,公斤繭顆數(shù)少114粒。
表1 華康2號小區(qū)的齡期經過與飼養(yǎng)成績
蠶品種蠶農5齡經過(d∶h)全齡經過(d∶h)實用孵化率(%)全繭量(g)繭層量(g)繭層率(%)萬頭產繭量(kg)公斤繭顆數(shù)(粒)華康2號(正交)華康2號(反交)兩廣二號晏貴平7∶1423∶089850183040219019685477∶0623∶109790178035196617796066∶1622∶15980115803119621648640華康2號(正交)華康2號(反交)兩廣二號龔紀安7∶0423∶029870186040215017785407∶0823∶059890178038213417095616∶1822∶18970114802918351448677華康2號(正交)華康2號(反交)兩廣二號胡建華8∶0123∶129750179037206718085607∶1023089870178034191017796097∶0622∶15980614502718621490690華康2號(正交)平均7∶1423∶07982318303921311851547華康2號(反交)平均7∶0723∶08985017803620001786556華康2號正反交平均7∶1123∶08983718103820991817554兩廣二號平均6∶2122∶16976915002919331518668
2.1.2 華康2號小區(qū)試驗的生命力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華康2號抗逆性強,1~3齡病弱小蠶發(fā)生率比對照品種兩廣二號低2.13個百分點;華康2號4~5齡沒有發(fā)現(xiàn)血液型膿病,而兩廣二號的發(fā)病率為5.40%;華康2號其它蠶病的發(fā)病率為3.12%,比兩廣二號的6.91%低3.79個百分點。華康2號與兩廣二號相比,4齡起蠶結繭率高1.05個百分點,幼蟲生命率高1.31個百分點,死籠率低3.30個百分點。
表2 華康2號小區(qū)的生命力性狀
(%)
2.2 華康2號大區(qū)的飼養(yǎng)情況
2.2.1 華康2號大區(qū)試驗的齡期經過與飼養(yǎng)成績 從表3可以看出,華康2號與兩廣二號相比,5齡經過長18 h,全齡經過長15 h,繭層率高0.96個百分點,萬頭產繭量高24.31%,公斤繭顆數(shù)少138粒。
表3 華康2號大區(qū)的齡期經過與飼養(yǎng)成績
蠶品種蠶農5齡經過(d∶h)全齡經過(d∶h)實用孵化率(%)全繭量(g)繭層量(g)繭層率(%)萬頭產繭量(kg)公斤繭顆數(shù)(粒)華康2號(正交)兩廣二號陳鳳祥7∶1623∶099870188038202017905356∶1922∶16982014302819581430700華康2號(正交)兩廣二號戚英7:1023:059780181038209918245566∶2122∶20981014702919221448680華康2號(反交)兩廣二號馬秀玉7∶1523∶099890179036201118005606∶2022∶15979014603020541470678華康2號(反交)兩廣二號馮禮全7∶1223∶129900183039213018315466∶1722∶17983014402718751442696華康2號平均7∶1323∶08986018303820601810550兩廣二號平均6∶1922∶17981214502919641456688
2.2.2 華康2號大區(qū)試驗的生命力性狀 從表4可以看出,華康2號1~3齡病弱小蠶發(fā)生率比對照品種兩廣二號低0.60個百分點,華康2號4~5齡沒有發(fā)現(xiàn)血液型膿病,而兩廣二號血液型膿病的發(fā)病率為4.23%;華康2號其它蠶病的發(fā)病率為4.70%,比兩廣二號的5.58%低0.88個百分點。華康2號與兩廣二號相比,4齡起蠶結繭率高0.90個百分點,幼蟲生命率高0.87個百分點,死籠率低0.65個百分點。大區(qū)試驗調查結果與小區(qū)試驗調查結果趨勢一致。
表4 華康2號大區(qū)的生命力性狀
(%)
華康2號在漢中市勉縣秋季進行的小區(qū)和大區(qū)飼養(yǎng)試驗結果表明:華康2號生長發(fā)育快,幼蟲、壯蠶斑紋素斑,眠起、老熟齊一,食桑旺盛,上蔟齊涌,實用孵化率高達98%以上,全齡經過比夏秋用品種兩廣二號稍長,與戴建忠等[5]在海寧市農村生產試驗所調查結果趨勢一致。華康2號繭形長橢圓,大而勻正,繭色白,縮皺中等,產繭量高,大區(qū)試驗華康2號與兩廣二號相比,繭層率高0.96個百分點,萬頭產繭量高24.31%,公斤繭顆數(shù)少138粒。華康2號綜合性狀與對照品種兩廣二號相比抗病性、抗逆性強,該品種容易飼養(yǎng)、單產高、增產潛力大,受到試養(yǎng)戶的歡迎。
華康2號在飼養(yǎng)過程中要及時勻座、擴座, 良桑飽食, 防止蠶頭過密,推廣使用方格蔟并加強蔟中通風排濕。在本次試驗中沒有對家蠶品種華康2號進行絲質成績調查,也沒有與漢中市目前推廣的春秋兼用品種進行比較,飼養(yǎng)數(shù)量也比較少,今后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試驗方案、擴大試驗范圍和數(shù)量。
[1] 涂強,李清明,陳小黑.漢中市飼養(yǎng)夏秋蠶的幾點關鍵措施[J].北方蠶業(yè),2007,28(3):59-60.
[2] 楊海,劉增虎,陳松,等.家蠶品種871N×872N在云南省對BmNPV的抗性研究[J].中國蠶業(yè),2013, 34(1):42-44.
[3] 徐安英.家蠶品種選育研究進展[C]//陜西省繭絲綢協(xié)調辦公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陜西省蠶學會,等.陜西省輕簡高效蠶桑生產培訓班資料.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2014.
[4] 陳正余.陜西省蠶桑質量技術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54-64.
[5] 戴建忠,董瑞華,陳偉國,等.家蠶新品種華康2號在海寧市農村生產試驗[J].中國蠶業(yè),2014,35(4):31-32.
2014-11-20;接受日期:2015-01-04
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 CARS-22)。
封利軍(1976—),男,陜西勉縣,本科,農藝師。 Tel:0916-3212636,E-mail:flj009887@163.com
徐安英,女,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Tel:0511-85616575,E-mail:srixay@126.com
S881.2
B
1007-0982(2015)01-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