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雨(蘭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甘肅蘭州 730000)
從跨文化交際視角對比英漢語詞匯相異和詞匯空缺
郭春雨(蘭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甘肅蘭州 730000)
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其文化背景、文化內(nèi)涵都各不相同,因此兩種語言中的詞匯出現(xiàn)了詞義相異和詞匯空缺現(xiàn)象。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不免會產(chǎn)生諸多疑惑和不解。本文從跨文化交際視角,對比英漢語之間的普遍詞匯、顏色詞、諺語和成語等,分析其詞匯相異和詞匯空缺現(xiàn)象。
跨文化;詞義;空缺
我們知道,語言扎根于生活文化之中,并反映一個文化生活群體的全部信仰和情感。因此來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反映人類社會生活的工具。同時, 語言與文化是共生的、互依的。一方面,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語言不能脫離文化,深受文化的影響, 反映一個民族、一片區(qū)域的文化特征, 蘊含著一個民族、一片區(qū)域人民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等。這就使得反映英漢兩種民族文化特征的詞匯存在詞義相異和詞匯空缺現(xiàn)象。
1.普遍詞中的詞義相異
有的詞語在某一種語言中有內(nèi)涵意義,而在另一種語言里則沒有內(nèi)涵意義;某些詞匯某一種語言中所表示的意義或字面意義相同,而其內(nèi)涵意義或隱含意義卻大不相同,甚至相左。
日常生活中,中國人自古都將“梅蘭竹菊”譽為花中四君子,分別象征高潔堅強、清淡雅致、高風(fēng)亮節(jié)、不屈不撓,常有許多相關(guān)的古詩詞來贊美這四種花。如“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寒花開已盡,獨蕊開盈枝”等,但在西方文化中它們只是普通的名詞,并無特殊涵義;在我們漢語中的“梨”和“離”字諧音,民間文化中暗含“離別”之意。因此中國人往往認為“分吃梨”,不吉祥,暗指“分離”,。而在英語中“pear”并沒有這一層蘊含的聯(lián)想意義。英國人受文化、地獄、氣候的影響,很喜歡“west wind”,但該詞翻譯成“西風(fēng)”一詞,在我們眼中是貶義的,常用來比喻日趨沒落的反派勢力和腐朽勢力。
“龍”在漢語詞匯中是一種神圣的圖騰式動物,象征至高無上的帝王,所謂“真龍?zhí)熳印?,無比尊貴,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式象征,我們?nèi)A夏民族的炎黃子孫也自稱“龍的傳人“。而西方人往往把"dragon"視為邪惡勢力的象征,因此可見,不同文化領(lǐng)域?qū)τ谕粋€詞匯的理解和傳承不同,甚至相反。
2. 顏色詞中的詞義相異
顏色詞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不僅具有獨特的物理屬性,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延伸意義。世界各國由于民族風(fēng)俗、思維方式、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的差異,使得顏色在視覺上和心理上所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意義、象征意義、引申含義等也各不相同。
對于中國人而言,重紅忌白的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白色通常被看作是貶義詞,常常與死亡、喪事等緊密聯(lián)系,喪事也被稱為白事。中國歷史中,諸侯常在秋季征伐不義之國,官府也常常在秋季處死身著白色囚衣的犯人,由此可窺,白色是枯竭、無生命、不吉利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卻對白色更加偏愛,在西方婚禮上新娘身穿最愛的白色婚紗表示愛情的純潔、真摯、永恒、高貴。
在英語語境中,常用“綠色”暗指沒有經(jīng)驗、知識淺薄的人,“a green hand”(生手、初學(xué)者,沒經(jīng)驗的人或易上當受騙的人)。“green goods”(新鮮貨),“a green old age”(老當益壯)。"green" 還可以表示"嫉妒",如a green eye(眼紅);但是,在漢語文化中, 綠色代表春天,代表希望,現(xiàn)當代“綠色”更引申為“無污染、健康”等意思,古詩詞里有好多用綠色來贊美自然或生命的句子,如"春來江水綠如藍"、"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等等。
中華民族是重上紅色的民族,人人視“紅色”為喜慶色彩。慶祝傳統(tǒng)節(jié)日時貼紅對聯(lián)、掛紅燈籠、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稱“紅包”;傳統(tǒng)婚禮上有紅喜字、紅蓋頭、紅蠟燭等。在西方文化領(lǐng)域,,“red”所象征的喜慶意義遠遠沒有中國的強烈,甚至一些場合,紅色是個貶義詞,暗喻“殘忍、流血”,有很深“恐怖、危險、血腥”的意思。
3 .諺語和成語中的詞匯相異
成語和諺語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征, 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是語言的核心與精華,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xiàn)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性。
英漢成語上的文化差異, 主要表現(xiàn)在比喻和聯(lián)想這兩個方面。其中,比喻手段尤為突出。有時候表達同樣的意思卻會用到不同的詞匯,即不同的喻體。如"對牛彈琴"在英語中即為"to 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甕中之鱉"翻譯為英文是"a rat in a hole"。另外,人們也經(jīng)常把某些品質(zhì)或特征與某些事物或動物聯(lián)系起來,而聯(lián)想到的東西也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產(chǎn)生差異。如"泰若自然"在西方人眼里就成為了"as cool as cucumber";而"守口如瓶"則為"as close as an oyster"。
關(guān)于諺語,中國人常用“無風(fēng)不起浪”來暗示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是有一定預(yù)兆和原因的,和此寓意相同英語諺語卻是"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指示意義相同、聯(lián)想意義非常接近;而指示意義相同,聯(lián)想意義有可能不同或截然相反。如“時間檢驗真理”譯為英文則為“Time tries truth”。
另外,西方國家有很多人信仰基督教,《圣經(jīng)》中的典故、寓言和比喻廣為人知,并成為人們?nèi)粘J褂玫闹V語。如"The Salt of the Earth",字面意思是"世上的鹽",但其本意為社會中堅、民族精華、優(yōu)秀分子。
1. 英語獨有、漢語空缺現(xiàn)象
歐美國家基本都是資本主義制度,實施的是議會制,本質(zhì)上不同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因此也導(dǎo)致了許多文化空缺詞匯。舉個例子,美國前總統(tǒng)托馬斯·杰斐遜曾經(jīng)說過,"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貫標榜新聞言論自由,報紙被視為言論自由的代名詞。但這里的"newspaper"會讓很多中國人摸不著頭腦。很顯然,“報紙”一詞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個文化招牌和標志。
2.漢語獨有、英語空缺現(xiàn)象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許多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很難翻譯成英文。如“四面楚歌”、“貞觀之治”,都是真實反映歷史故事的。再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都是漢民族人們耳熟能詳?shù)纳裨捁适?,外族文化體系中,怎么能有這些寶貴的詞匯呢?還有來自于古代漢語名著的“三顧茅廬”、“逼上梁山”等。另外, 由于中華文化受儒家文化、道教、佛教等影響較深,很多詞如“仁、義、禮、智、信”等也很難在英文中找出對應(yīng)的詞。
中國較火的電視連續(xù)劇《甄嬛傳》英文版明年將在美國上映,人們最為關(guān)注的是如何將劇中人物的名字翻譯為英語。類似于"安常在"、"葉答應(yīng)"、"華妃"等帶有頭銜的名字,西方人是否能夠理解到位還是一個謎。
綜上所述,在英漢語兩種語言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導(dǎo)致的文化差異使得雙方語言中的詞匯出現(xiàn)了詞義相異、詞匯空缺等現(xiàn)象,我們應(yīng)該在這方面不斷研究和努力,使得在跨文化交際中因詞匯相異、詞匯空缺所帶來的諸多困難能夠迎刃而解。
[1]秦建棟. 英漢詞匯空缺現(xiàn)象芻議[ J] . 鐵道師院學(xué)報, 1999( 2) .
[2]胡文仲. 文化與交際[M] .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1994.
[3]鄧炎昌,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M].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l991.
[4]王士齊,李潔.從語言的聯(lián)想意義看漢英語言的文化特點[J].語言文學(xué)研究,2009(9).
[5]王巧云,張金亮.從文化角度看漢英顏色詞義差異的翻譯[J]延安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4.18(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