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高峰
抗感染藥物系指具有殺滅或抑制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滴注等全身應用的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和喹諾酮類藥及其他化學合成藥(異煙肼、甲硝唑、呋喃妥因等)??股厥俏⑸锎x過程中的產物,從中提取的抗生素稱天然抗生素,經人工合成的稱人工合成抗生素,主要分為β-內酰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大環(huán)內酯類、四環(huán)素類、喹諾酮類、抗結核類藥、抗真菌藥、磺胺類等,其抗菌效果決定于: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病原微生物對藥物的敏感性和抗菌藥物的性能。三者關系密切,相互影響,在選用時應注意這些特點,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隨著抗生素類藥物在臨床使用的迅速發(fā)展,分析、研究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對指導合理用藥具有重大價值,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是臨床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兒童是一個具有特殊生理特點的群體,其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等藥代動力學差別很大,尤其是小年齡兒童的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低下,容易發(fā)生感染性疾病,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更加嚴重,而小兒機體自身調節(jié)功能、生理功能尚未充分發(fā)育,對藥物的反應一般比較敏感,易受藥物影響,因此,兒科的合理用藥更為重要。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查我院2014年1~6月份的兒科門診處方共5 256張。
1.2 方法 主要統(tǒng)計使用抗生素的處方數、用藥途徑、單用和聯用抗生素處方數及不合理應用抗生素的情況,分析兒科門診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參照《新編藥物學》(第18版)[1]及藥品說明書的兒童劑量均值,綜合患兒信息,設定兒童平均體重為15 kg,確定兒童用藥的DDD值,計算DDDs(DDDs=用藥總量/該藥的DDD值),并參照公式DUI=DDDs/總用藥天數,來計算DUI值,如果DUI≤1,則用藥科學合理,如果DUI>1則存在劑量不合理的情況。
2.1 抗生素藥物使用率情況 抽查兒科門診處方共5 256張,應用抗菌藥物總例次為3 645次,兒科門診處方抗生素使用比例高達64.7%。
2.2 選用抗菌藥物分類情況 頭孢類抗菌藥物應用最多,為2 259次,占抗生素用藥總例次的61.98%,其他依次為大環(huán)內酯類、青霉素類等。見表1。
表1 門診兒科患者抗菌藥物應用類別比較
2.3 抗生素用藥途徑情況 兒科抗生素用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用藥為主,其次是口服用藥。見表2。
表2 抗生素用藥途徑
2.4 抗生素使用情況
2.4.1 抗生素利用指數DDDs:常用注射用抗生素8種,口服12種,各種抗生素的利用指數及各項具體數據,部分藥物成人與兒童DDD值的對比。見表3~5。
表3 注射用抗生素利用指數
表4 口服抗生素利用指數
表5 成人與兒童DDD比較
2.4.2 抗生素的使用頻度:見表6。
表6 兒科門診抗生素使用頻度表
2.4.3 抗生素聯合使用情況:2 645張抗菌藥處方中,單用抗生素處方1 341張占應用抗生素藥物病例數比例54.40%;二聯使用1 068張占43.33%;三聯及以上使用56張占2.27%。見表7。
表7 抗生素在門診的聯合應用情況
2.5 不合理用藥情況 不合理用藥處方360張,選用藥物不當207張,占不合理用藥處方的57.50%。見表8。
表8 不合理用藥統(tǒng)計
3.1 抗生素藥物使用率情況 結果顯示,兒科門診處方抗生素使用比例高達64.7%,高于衛(wèi)生部要求的50%以下,明顯高于國際標準。
3.2 抗生素用藥途徑情況 從抗生素用藥途徑顯示,以靜脈用藥為治療方式占的比例較高,主要原因是現在的兒科患者多數為獨生子女,患兒家長求醫(yī)急切,往往要求醫(yī)生注射治療。而醫(yī)生為了避免糾紛,多數滿足家長的要求。其次醫(yī)生憑經驗用藥,認為注射劑純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因此,在選擇藥物時首選注射劑。但臨床醫(yī)生忽視了注射治療存在潛在危害,如注射劑中的微粒進入體內可以引起局部循環(huán)障礙、血管栓塞、水腫、靜脈炎、肉芽腫等,不潔注射可增加肝炎、艾滋病等傳染病的感染風險,而且注射治療往往增加患者的醫(yī)療費用。臨床醫(yī)生在醫(yī)療過程中,應嚴格掌握注射劑的適應證和使用原則,能口服的藥物最好不采用注射方式,能肌內注射的最好不用靜脈注射,即使必須注射的也應該盡量減少注射次數,同時減少注射劑聯合用藥的種類,避免不良反應和配伍禁忌的出現[2]。
3.3 抗生素利用指數DUI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共有5種藥物(注射2種,口服3種)的DUI值大于1,即這5種藥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的情況,使用劑量偏高。我院需對這幾種藥物的使用加以重視,盡量避免不合理的使用。
3.4 抗生素藥物聯用情況 調查分析中可知,抗生素聯用占抗生素處方數的45.6%。正確選用抗生素是以病原學診斷和藥敏試驗為基礎的,但目前經驗治療仍是門診通行的治療模式[3]。對多數細菌感染性疾病如能針對性選一種抗生素,一般即可控制感染,但如為混合感染或病情嚴重也需聯用抗生素,以及時控制感染,最好不要超過2種抗生素。我院兒科門診應用抗生素對以下情況應需要注意。
3.4.1 β-內酰胺類抗菌藥之間的聯用:如阿洛西林與頭孢呋辛、頭孢噻肟鈉、頭孢唑啉等藥品的聯用。一般認為作用機制相同的抗菌藥不宜聯用,因為這種聯合用藥的療效不一定比單用好,反而增加藥物的毒性反應,甚至因共同競爭作用靶位而出現拮抗。
3.4.2 速效殺菌劑與速效抑菌劑之間的聯用:如羅紅霉素與頭孢噻肟,一般認為前者迅速阻斷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以致細菌基本處于靜止狀態(tài),使后者的速效殺菌作用減弱,因此不建議二者合用。但也有許多的臨床實踐證明,此兩類藥物聯用對重癥感染、混合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其主要原因是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對殺滅細菌很有幫助,是兩類抗菌藥聯用的原因之一。
3.4.3 三聯以上抗生素聯用:臨床上借以從不同的抗菌機制,加強療效及擴大抗菌范圍,用于嚴重感染和混合感染。但聯合使用必須有明確的指征,除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外,可使細菌同時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增加二重感染機會,所以對聯合使用抗生素前應權衡利弊,慎重考慮[4]。
綜上所述,處方用藥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盲目用藥、品種過多、使用率過高、用藥不合理等問題,特別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這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更加明顯。要克服這些不足,更合理的用藥應采取以下措施:(1)明確用藥指征,根據藥敏結果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2)聯合用藥要以抗菌藥物的聯用指征為依據,合理選擇; (3)依據患兒體質量和年齡選擇適宜的劑量和療程; (4)根據藥動學和藥效學,并結合兒童生理特點,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藥師參與臨床查房,開展藥學服務,實行個體化給藥;(5)藥師要仔細核查處方,與臨床醫(yī)師溝通共同把好處方質量關;(6)根據患兒家庭的經濟狀況,選擇價格適宜,療效較好的抗菌藥物。
1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主編.新編藥物學.第1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8-79,566.
2 陳兆波,例振海,胡家全.某院門診兒科用藥合理性調查分析.中國藥房,2007,18:313-314.
3 楊世杰主編.藥理學.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0.
4 王少華,王峰.β-內酰胺類抗生素結構與不良反應的關系.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8,4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