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華 鄭 香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腫瘤醫(yī)院放療科,廣東 汕頭 515031)
·護理·
護理干預提高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
張健華 鄭 香
(汕頭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腫瘤醫(yī)院放療科,廣東 汕頭 515031)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在本科住院82例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1例。干預組放置在優(yōu)質護理病房,由責任護士給予對癥有效的優(yōu)質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放療前、中、后的優(yōu)質護理干預;而對照組放置在普通病房給予常規(guī)的治療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對兩組患者進行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C30)測評。結果:干預組干預前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維度4個維度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組干預后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維度4個維度評分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對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重要應用價值。能顯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從而提高了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生活質量。
乳腺癌;護理干預;放療;生活質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占全身各種腫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除行有效的根治手術治療外,放療也是乳腺癌術后繼續(xù)治療的方法之一,但放療又容易出現(xiàn)很多并發(fā)癥,有些甚至直接影響到病人的生活質量?;颊咧委熎陂g生活質量較治療前降低,所以在追求最大療效的同時,還需要注重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對41例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實施了放療前、中、后給予有效優(yōu)質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將匯報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科乳腺癌術后需放療患者41例為對照組,放置在普通病房;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科乳腺癌術后需放療患者41例為干預組,均放在優(yōu)質護理病房。2組病人均為女性,全部經病理診斷為乳腺癌,神志清,年齡25~62歲,愿意參加本次調查。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總放射量、乳腺癌分期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
1.2 方法
全部行常規(guī)三維適形放療方案,根據(jù)CT影像定位,勾畫出照射區(qū),確定靶區(qū)體積,制定放療計劃,經放療主任醫(yī)師認可放療計劃并驗證后正式實施治療。本組1個療程照射次數(shù)為25次,2.0 Gy/次,1次/天,5次/周,星期六、星期日休息,總放射劑量為50Gy,局部追加10Gy。
1.3 具體護理干預措施
干預組病人從剛入院開始就放置在優(yōu)質護理病房,由??曝熑巫o士根據(jù)個人的病情和個體因素在常規(guī)的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放療前、中、后全過程,不間斷的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
1.3.1 入院后的心理護理 心理干預對于患者往往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乳腺癌患者手術切除后,乳房的喪失不但影響哺乳功能、還失去女性體態(tài)的魅力并影響性生活的和諧等。患者有較復雜的心理,恐懼、焦慮、怕痛、怕長期受病痛折磨、怕被丈夫拋棄、甚至有的怕死等,對治療期望值較高,期待接受治療后能緩解癥狀,甚至痊愈。這時我們責任護士首先要靈活運用溝通技巧,通過言語及身體語言的安慰,最大程度的滿足該類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與意愿。其次,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我們在護理過程中應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識,介紹一些身患同類疾病并治療效果良好的患者她們認識。再者,有研究表明,家庭、夫妻、朋友關系的良好狀態(tài)的改變是患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2]。因此我們要向患者的家屬介紹乳腺癌治療現(xiàn)狀,讓大家一起來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3.2 告知患者放療前、中、后的一些注意事項,讓病人明白自己該怎樣配合治療,保持局部清潔,預防感染,有感染時加用抗生素。
1.3.3 放療前護理干預 部分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由于不懂放療的治療過程和治療作用。產生恐懼、焦慮和緊張,這些心理反應可加重患者病情。這時我們責任護士要了解患者心理,根據(jù)個人因素做好心理干預。首先向病人介紹自己,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交流時注意語言親切,態(tài)度和藹,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傾聽患者內心的恐懼,給患者提供宣泄的機會,使患者擺脫惡劣的心境。給患者講解本病的相關知識,放療目的、意義。使患者心中有數(shù),介紹本病區(qū)術后恢復好的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法。使病人看到希望,進一步減輕心理壓力,以輕松的心態(tài)迎接放療。 心理干預不僅可以減少病人的心理反應,而且能直接產生治療作用,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療效[3]。心理干預能有效緩解乳腺癌術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后有一定的認識,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
1.3.4 放療中護理干預 患者在放射室時間雖然短暫,但卻是整個放療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因此,此期的心理干預也尤為重要。責任護士要送患者到放射室門口,病人進入放射室后,要善于觀察患者的心理和情緒變化,理解病人的感受。有些內向型性格患者進入放射室后即有羞澀的心理,所以我們要盡量多與其交談,減輕患者對放射室及相關人員的陌生感;同時向患者講明暴露的部位和放療的范圍,使其很好的配合醫(yī)務人員。并且還要做好放療中心理護理工作,能有效降低手術中患者的緊張焦慮程度,使放療過程順利。
1.3.5 放療后護理干預 放療后責任護士在病房門口迎接患者,責任護士及時進行安慰和鼓勵,使患者安心。在整個放療過程中經常與患者聊天,像親人或朋友一樣相處,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樂觀的對待乳房缺陷方面的信息。如乳房重建、佩戴特制乳罩、適當穿著等來改變外觀形象,消除患者自卑心理。向患者發(fā)放乳腺癌相關資料或作口頭乳腺癌知識宣教,使其了解相關知識及術后功能鍛煉的方法與作用。向患者的丈夫及家人講解增強對病人此階段關懷的重要性及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4 研究工具
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OL-C30)[5]測評,問卷包括4個維度(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每個維度包括4個因子,共30個條目組成,得分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2.2 兩組患者各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在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維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4個維度評分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維度干預前后比較±s,n=41)
隨著癌癥治療技術的進展,治療方式愈來愈多,而放射治療是乳腺癌主要治療手段,放療是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發(fā)現(xiàn),優(yōu)質護理的護理干預產生不同的護理效應。對照組放置普通病房,沒有責任護士專職護理,與護士接觸時間及溝通時間較觀察組少,護士不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不能得到良好的心身護理。干預組采用優(yōu)質護理方式,把患者放置優(yōu)質護理病房,由責任護士或??谱o士給予全程、連續(xù)、不間斷的護理,以患者為中心,根據(jù)患者病情不同階段、接受能力給予評估后再施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及時實施個體化護理,教患者學會自我護理,減輕放療的不良反應,使放療按計劃順利進行,從而控制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yī)療費用,提高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結果表明干預前干預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維度4個維度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維度4個維度評分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1] 馬國喜.人性化護理模式對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3):840-841.
[2]趙青蘭,齊樹倫,唐 飛,等.惡性腦內腫瘤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1,18(2):5-6.
[3] 張彩云,于瑞彥.心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負性心理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11):1322-1323.
[4] 白振菊,李秀玲.團體心理治療對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9):1367-1369.
[5] Aaronson NK,Ahmedzai S,Bergman B,et al.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aqual-ity-o-f life instrument for use i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in oneolo-gy[J]. J Natl Cancer Inst,1993,85(5):365-376.
(本文編輯:張輝)
10.3969/j.issn.2095-9664.2015.04.041
廣東省汕頭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汕府科[2012]113號)
張健華(1971-),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R473.73
A
2095-9664(2015)04-0128-03
2015-02-14)
研究方向:乳腺癌護理研究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