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萍
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
朱秋萍
目的探討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患者60例,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變化。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生活質量的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在接受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的患者中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能夠顯著提高術后患者的生存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生活質量;臨床分析
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適用于冠心病、心臟病、瓣膜病、心包疾病以及心臟腫瘤等, 手術在臨床上都比較成熟, 臨床效果十分顯著, 受到了臨床的高度認可。然而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的操作難度大, 出現(xiàn)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十分大, 因此有效的護理模式顯得十分重要[1]。如何促進心臟大血管外科患者的康復預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關注的重點。心臟大血管外科患者的病情存在明顯的差異, 且各個患者的性格特點也截然不同, 因而大大增加了護理難度。故需要根據(jù)護理人員的個人能力、綜合水平來劃分不同的級別, 護理不同的患者、負責不同的事務, 這種模式能夠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展現(xiàn)她們的個人能力, 進而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文探討了討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 女13例;年齡41~70歲, 平均年齡(60.4±7.3)歲;疾病類型:冠心病12例, 心臟病10例, 瓣膜病5例, 心臟腫瘤2例,其他1例;觀察組男16例, 女14例;年齡43~72歲, 平均年齡(60.8±7.5)歲;疾病類型:冠心病13例, 心臟病12例,瓣膜病3例, 心臟腫瘤1例, 其他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 根據(jù)護理人員的個人能力、綜合水平來劃分不同的級別, 來護理不同的患者、負責不同的事物, 具體如下。①專家級別護士:首先需要負責日常的護理工作, 解決工作中存在的難題, 監(jiān)督和指導護士展開工作。同時檢查儀器能否正常運轉、藥品是否處于保質期,保證急救患者必需品的及時供應。定期舉辦討論會議, 指出近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措施。②高級護士:負責部分病情較重的患者, 指導、監(jiān)督下級護士的工作, 做好交班匯報工作, 出現(xiàn)緊急事件立即向上級報告。③中級護士: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定期記錄護理工作, 確保病區(qū)環(huán)境的整潔和安靜, 準備好醫(yī)療器械和藥品。④初級護士:配合上級的工作, 做好基礎的護理工作, 碰到難題、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及時匯報。
1.3 觀察指標 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變化, 主要包括心理領域、生理領域方面的評分, 并做好對比分析工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生活質量的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注: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aP<0.01
組別 例數(shù) 心理領域 生理領域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30 58.9±6.3 65.2±6.8 57.4±8.5 63.1±8.8觀察組 30 58.6±6.1 77.5±7.8a 57.7±8.2 76.3±9.5aP >0.05 <0.01 >0.05 <0.01
據(jù)臨床調查顯示近些年我國冠心病、心臟病、瓣膜病、心包疾病以及心臟腫瘤等疾病的發(fā)生率逐年提升, 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3]。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提高, 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的推廣應用挽救了廣大患者的生命, 然而心臟大血管外科患者的病情通常較為嚴重, 且手術產(chǎn)生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和應激反應, 導致了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難以得到保障[4]。
作為醫(yī)務人員, 不僅需要提供醫(yī)療服務, 同時需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根據(jù)護理人員的能力來劃分級別, 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能動性,有利于充分利用資源、發(fā)揮最大的效用, 從而提升護理質量,促進患者的恢復[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生活質量的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明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術后的心理和生理狀況, 有利于患者的康復預后, 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 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在接受心臟大血管外科手術的患者中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能夠顯著提高術后患者的生存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高虹, 趙丹丹, 王雪海, 等. 心臟及胸部大血管穿透傷病人76例的護理體會.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4):35-36.
[2] 李高升, 徐志成, 張景智, 等. 基層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創(chuàng)傷的救治分析. 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13,29(11):1083-1085.
[3] 張悟麟. 心臟及大血管外傷急診手術的臨床分析. 河南醫(yī)學研究,2013,22(3):366-367.
[4] 曹建春, 劉繼前, 曹剛, 等. 心臟及頸胸部大血管損傷12例搶救經(jīng)驗.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13(2):207-208.
[5] 宋莉. 淺析心臟大血管外科護理模式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34):223-2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44
2015-03-24]
450003 鄭州市頤和醫(y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一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