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楠
試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優(yōu)化
文/武楠
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發(fā)展突飛猛進,各種信息突破傳統(tǒng)的有形邊界在世界各地自由傳播。其影響滲透到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要克服網絡固有的問題,繼續(xù)發(fā)揮優(yōu)勢,優(yōu)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非常必要。本文主從明確主題,突出主旋律;適時更新,發(fā)揮引導作用;貼近生活,增強服務意識;轉變風格,提升吸引力四個方面進行論述。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優(yōu)化
計算機網絡是指互聯(lián)網,又稱因特網,始于美國。最開始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僅限于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90年代以來,互聯(lián)網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日趨廣泛。由于計算機網絡具有自由性、開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合作性、虛擬性、全球性。人們在互聯(lián)網上查資料、玩游戲、聊天等很方便,網民數(shù)量也越來越龐大?;ヂ?lián)網的影響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正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其優(yōu)越性,也有自身缺陷。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群體或個人給予網絡或網絡背景,對受眾施加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①網民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主動獲取自身所需求的大量信息的同時,其思想認識、政治觀點等必然也會被動接受來自未經篩選的信息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出了難題。內容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有效實現(xiàn)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首先應該優(yōu)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同時是網絡信息安全和廣大網民的需要。
(一)明確主題,突出主旋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是其內容的核心。明確的主題和貫穿始終的精神指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長效作用的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黨、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其內容主要包括:網絡思想教育、網絡政治教育、網絡道德教育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根據(jù)社會發(fā)展需要,明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帶領廣大網民更新觀念,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于網絡法律法規(guī)滯后于網絡傳播實踐,導致網絡有害信息屢禁不止,如危機國家安全的信息、色情信息、侵權信息以及虛假信息的傳播都帶來嚴重的后果,并起到不良示范作用。所以,對先進的思想觀念,我們要大力稱贊和弘揚;對落后消極的思想意識,則要發(fā)動群眾予以批評、教育和引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理論作為指導,突出時代主旋律,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二)適時更新,發(fā)揮引導作用。引導網民形成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思想觀念、政治意識、道德品質等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同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一成不變和“填鴨式”的說教,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可以充分發(fā)揚教育民主,讓網民暢所欲言,從而引導網民實事求是地認識和分析問題。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抓住時機,如國慶、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等,及時更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世界形勢、新思想、新思潮、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專題紀念活動等,賦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內涵,集中體現(xiàn)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網民進行適時教育,引導網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貼近生活,增強服務意識。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歸根結底源于實踐,最終服務于實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實施中必須充分注意教育內容與網民實際生活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以孤立的純粹的理論灌輸為主要方式,忽視了實踐鍛煉和咨詢輔導等方法的運用,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缺乏藝術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尊重網民主體地位,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網民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服務于民,真正體現(xiàn)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價值。網絡是個知識和藝術的大熔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根據(jù)網民的年齡、性別、思想認識、政治覺悟、能力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情況,整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避免空洞說教,從網民喜愛的形式出發(fā),增強與網民之間的互動,引起網民共鳴,從而優(yōu)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四)轉變風格,提升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自階級社會以來就一直存在,以概念的形式出現(xiàn)是在無產階級政黨的活動中。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權威形象示人,很嚴肅。令人感到緊張、枯燥和乏味。然而網絡是一個開放、自由、平等的世界,網絡跨越時間、空間,使不同國家、地域、民族的信息涌入網民視野,與本國文化交流、碰撞,逐漸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將民族特點與外來優(yōu)秀文化結合,善于從其他國家和民族科學中吸收有益的經驗和文化。同時轉變一向嚴肅的教育態(tài)度,通過制度、形式、方法的轉,營造更具親和力的、活潑的氛圍,對網民進行熏陶和感染,促進網民思想境界和政治覺悟的提高。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
[2]宋元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黃日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論[J]廣西:廣西師院學報,2001.10,第22卷第4期
[4]李本成.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創(chuàng)新[J]重慶: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6,第20卷第6期
[5]楊生平.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65-69.
[6]劉基,閆立超.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反思與重構[J].求實,2011,12:93-97.
注解:
①宋元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武楠,女,漢,學生,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