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
漢文帝的黃老之術
□ 南懷瑾
道家在中國歷史上,最初發(fā)生最大影響的,是在漢朝漢高祖劉邦的創(chuàng)業(yè)之初,所用建立功業(yè)最大的人才,便是張良、陳平這些人,而他們都是學道家的人物。在歷史上標榜漢初的盛世“文景之治”,漢文帝與漢景帝父子兩代的思想領導,都是用“黃老”的道家學說。
大漢一代的開基皇帝高祖劉邦,在位不過幾年就死了,政權則落到他妻子呂雉的手中,天下最誘惑人的權勢,極少有人擺脫得開,因此呂后便想因勢乘便,要把帝位傳給娘家的人。但是,當年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們,袍澤情深,都不以為然,所以等呂后一死,便起來削清呂家的權力。在這一段時間中,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等,都非?;靵y。
呂家的權力雖然削平,大臣們就要找出劉邦的兒子來接皇帝位,可是劉邦的兒子已被呂后殺得差不多了,只有一個小兒子劉恒,被分封在西北邊塞為代王,毗鄰匈奴——內蒙古的荒漠貧瘠地帶。因為他母親薄氏,喜歡走道家“清凈無為”的路線,近似現(xiàn)代只敲敲木魚、念念佛的人,防意如城,無欲無爭,呂后沒有把她放在眼里,才保全了性命。這時大臣們商議,就找到了這位遠在邊塞、性情樸實、清心寡欲、守道尚德的代王,把他迎請到首都長安來,繼承漢祚,他便是后來的漢文帝。
劉恒,頂了一個代王的頭銜,被冷落在邊塞,突然傳說長安有人來,請他回中央當皇帝,真是福從天降,人世間沒有更好的事了??墒?,他知道這個消息后,就去請示母親,該不該應邀。這時劉恒的兩個重要干部,一個是郎中令——相當近現(xiàn)代的秘書長——張武,一個是中尉——類似現(xiàn)代的參謀長——宋昌。張武認為,此時正是中央政府最混亂的時候,而且朝中的一班大臣,都是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人物,是劉恒的父執(zhí)輩,很難駕御,所以不能去,必須打聽清楚。而宋昌則反對此說,他分析情勢,認為可以去。他說,自秦始皇暴虐以來,天下大亂,各地英雄紛起抗暴,而最后統(tǒng)一天下的,是你的父親劉邦。天下的老百姓都認為天下是你劉家的,雖然有呂后這一次奪權,但為時很短,天下人心仍然歸劉?,F(xiàn)在大臣們把政權動亂的局面安定下來以后,如果不是看清楚民心歸趨所在,也不會到遙遠的邊塞來迎請你回去當皇帝。既然天下歸心,那么大勢已在掌握,為什么不去?兩人的意見恰恰相反,很難下一決定,最后請示母親時,這位深通《老子》的老太太,運用了無為之道、用而不用的原理說:“先派舅舅薄昭到長安去看看吧!”意思是先派一位大使前往觀察一下形勢,收集些情報資料。
這時劉恒的身份,還是代王,不算是皇帝,不過是劉邦幾個兒子中的一個,連太子的名分也很勉強,最多只能說他同等于一位太子而已。在另一方面,這時漢朝中央政府的權力,實際上早已掌握在周勃一人手中。當劉恒從邊塞來到了首都長安城外的渭橋地方,周勃早率領了文武百官,跪下來接駕,劉恒也立即跪下來還禮。這就是劉恒之成為漢文帝,他深知此時的局勢非常微妙,進退應對之間很難處理,何況自己還沒有即位,所以立即下跪回拜,這也就是老子的精神——“謙德”。
可是在劉恒左右的張武和宋昌,也是了不起的重要干部,都曾深習黃老之學。在渭橋行過禮后,周勃向劉恒說:“代王!我和你退一步,單獨說幾句話?!边@時宋昌就出來說:“不可以。請問周相公,你要向代王報告的,是公事?還是私事?如果是私話,則今日無私。如果是公事,則請你當眾說,何必退一步說?”宋昌確實是一位好參謀長,這也是老子之道無私的反面運用。
周勃被他說得沒辦法,就說:“沒有別的,只是公事?!彼尾f:“什么事?”周勃說:“是皇帝的玉璽在此,特別送上?!庇谑菍⒂癍t送給代王。劉恒接過玉璽,照常情,他就是皇帝了,他卻說:“這不可以,今天我初到,還不了解情形,天下之事,不一定由我來當皇帝,可以當皇帝的人很多,我現(xiàn)在只是先代為把玉璽保管起來,過些時日再說。”這就是黃老之道的“用而不用”,要而不要了。謙虛歸謙虛,該要的還是要。
他收下玉璽以后,還是沒有立刻即皇帝位,住在賓館九個月,沒有辦事,等一切都觀察清楚了,才宣布即位當皇帝,這時年紀還很輕,政事還是很難為。
他考察了九個月以后,發(fā)現(xiàn)最難對付的,是長江以南的地方勢力,包括了緣湘、贛五嶺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乃至云南、貴州等地,其中的南越王趙佗,在呂后亂政的時候,他聽說在故鄉(xiāng)的兄弟被誅,祖墳被挖,對漢朝非常怨恨。呂后死后,他見漢朝中央主政無人,便自稱皇帝,而且興兵到湖南長沙的邊境,準備向北進攻。
趙佗原來是河北人,是與漢高祖同時起來,反抗暴秦的英雄好漢之一,秦始皇被打垮以后,他未能在北方發(fā)展,就到南方在廣東當縣尉令,任上縣令死時,把縣政交給了他,他便自稱南越王。那時五嶺以南地區(qū),尚未開發(fā),為邊遠的蠻荒煙瘴之地,漢高祖亦奈何他不得,派了一位亦道亦儒的能員陸賈當大使,干脆承認了南越王的地位。后來因為呂后對不起他,所以在呂后死后,他也自認為有資格即皇帝位,窺伺漢室。
像這樣一個局面,該怎么辦呢?如果說出兵與趙佗一戰(zhàn),這一主戰(zhàn)思想,將使問題更見嚴重,決策不能稍有疏失,內戰(zhàn)結果,勝敗不可知,天下屬于誰家,就很難說了!
在歷史的記載上,有關漢文帝處理這個大難題的有兩封信,其中一封是漢文帝給趙佗的,一封是趙佗答復漢文帝的,這樣兩封往來的信件,消弭了一場大戰(zhàn)于無形,亦拯救了無數(shù)生靈。從這兩封信上,我們不難窺見黃、老之道的精神與內涵。
漢文帝在寫這封信之外,還有內政上的措施,軍事上的部署,等等,并且遴選了一位老謀深算的特使,便是趙佗的老朋友陸賈。各方面都有了妥善的安排,擺好了一個有利的架勢,增加了這封信的力量,于是收到宏大的預期效果。 (摘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