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增業(yè) 鐘希文 鐘遠輝 袁碧霞 鄒子云
【摘 要】 目的:對應用持續(xù)性健康教育模式對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進行研究。方法:將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觀察組采用持續(xù)性健康教育模式,對比兩組對高血壓療效的影響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高血壓疾病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血壓水平恢復時間和接受治療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結論:應用持續(xù)性健康教育模式的高血壓疾病患者治療效果提升明顯,血壓水平及接受時間顯著降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 持續(xù)性健康教育;高血壓;治療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6-0103-02
高血壓疾病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病的發(fā)病原因非常復雜,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出現心、腦、腎等并發(fā)癥的可能性較大,嚴重危害人們健康危,目前臨床上還沒有一種能夠根治該病的方法[1]。本次研究對高血壓疾病患者實施持續(xù)性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26~73歲,平均年齡(46.3±1.7)歲;高血壓疾病史1~16年,平均病史(4.2±0.6)年;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6.5±1.8)歲;高血壓疾病史1~17年,平均病史(4.4±0.5)年。上述三項自然指標兩組患者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 高血壓疾病確診患者;② 收縮壓水平在140mmHg以上,或舒張壓水平在90mmHg以上;③ 患者年齡在18~75歲之間;④ 高血壓疾病史在20年以內;⑤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⑥ 臟器功能正常;⑦ 能夠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要求;⑧ 自愿加入研究。
1.3 排除標準 ① 非高血壓疾病確診患者;② 收縮壓水平在140mmHg以下,或舒張壓水平在90mmHg以下;③ 患者年齡不足18歲,或超過75歲;④ 高血壓疾病史超過20年;⑤ 合并患有其他心腦血管疾??;⑥ 臟器功能存在異常;⑦ 不能夠嚴格執(zhí)行醫(yī)囑要求;⑧ 不愿意加入本次研究。
1.4 健康教育方式 對照組高血壓患者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措施為:僅在患者來院咨詢或就診時對其實施統(tǒng)一模式的健康教育,或通過宣傳板等途徑宣傳,不具體到患者,沒有針對性;觀察組采用持續(xù)性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措施如下:(1)疾病知識教育:將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和易患因素、標準和分類、危險因素、并發(fā)癥等情況向患者進行詳細講解,說明在日常血壓測量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和定期對血壓水平進行測量的重要性,著重說明降壓藥應用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2)心理疏導教育:給予患者足夠的鼓勵,使其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堅持每天適當運動,避免情緒過于激動和緊張,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3)生活方式教育:主要包括①有計劃的控制體重水平,幫助一些體重水平超標的患者,制定瘦身計劃,使其通過科學的方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②安排合理膳食計劃,在不影響患者病情治療的前提下,根據患者的個人口味,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對鈉鹽的攝入量進行嚴格的控制;③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督促并監(jiān)督患者保證做到戒煙限酒;④ 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和身體狀況,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并監(jiān)督實施,使患者能夠每天堅持運動,鼓勵其盡可能多的參加社會活動,建立治療信心。(4)用藥指導:使患者對血壓目標有正確的了解,保證長期檢查規(guī)律性服藥,注意降壓藥服用的相關注意事項和應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毒副作用,使患者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2]。
1.5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恢復時間、接受治療時間、高血壓疾病治療效果等指標進行對比。
1.6 療效判定 顯效: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表現徹底消失,血壓水平完全或基本恢復正常;有效: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表現基本消失,血壓水平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改善;無效:癥狀沒有減輕或進一步加重,血壓水平仍然存在明顯異常[3]。
1.7 數據處理 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并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高血壓疾病治療效果 詳見表1。
2.2 血壓水平恢復時間和接受治療時間 詳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作用以及心、腦、腎靶器官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調整,目前認為同一血壓水平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病的危險不同,因此有了血壓分層的概念,即發(fā)生心血管病危險度不同的患者,適宜血壓水平應有不同。醫(yī)生面對患者時在參考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其具體情況判斷該患者最合適的血壓范圍,采用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該病的治療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患者在患病后需要終生接受治療,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只有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對疾病治療、保健及預防給予足夠的重視,嚴格遵循和執(zhí)行醫(yī)囑,使治療的依從性提高,將病情控制在一個相對較好的水平。對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有計劃的、連續(xù)的、系統(tǒng)的實施健康教育,可以使其對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有更多的了解,更加積極主動的改變生活方式,在治療期間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早期接受正規(guī)的治療,使廣大患者對各項治療措施的依從性、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疾病控制率顯著提高,進而改善治療效果,使并發(fā)癥減少,提高生活質量[4]。
參考文獻
[1] 顧喜紅,錢巧慧.上海市近郊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研究[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2,5(10):62-63.
[2] 代鮮鴿,別小寧,張愛萍,等.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1):27-30.
[3] 黃仕善,黃墾,莫玉嬌.日記式認知干預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理及血壓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9,24(11):67-68.
[4] 趙昊,姜亞芳.提高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行為干預措旋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9,42(7):65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