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
我一直把背包旅行作為生命中最動人心魄的篇章。這幾年,去過很多地方,也拍了無數(shù)照片,一直想把去過的這些地方用游記的形式記述出來,分享給朋友們。最想寫的還是息烽。息烽畢竟是家鄉(xiāng),最熟悉,也是心底最溫暖的部分。
息烽縣境內(nèi)大大小小、有點名氣的地方我都走過。有些地方去過了很多次還想去,比如黃沙渡。1996年師范畢業(yè),我分配在息烽堰坪小學任教。學校學生來自堰坪、黃沙兩個村,黃沙渡自然成為周末游玩的最好去處。星移斗轉(zhuǎn),時光荏苒,轉(zhuǎn)眼數(shù)十年過去了,黃沙渡就像一個夢,既清晰又有些飄渺。
地處息烽九莊與金沙化覺之間的黃沙渡,是烏江中上游一渡口。烏江是歷史之河,文化之河;因紅軍突破烏江天險,成為傳奇之河、紅色之河;又因她拴系著黔西北的草海、總溪河、九洞天、織金洞、百里杜鵑等世界一流景觀,成為神奇之河。黃沙渡曾是黔北鹽道上烏江流域有名的重要渡口,滬州一帶進入貴州的鹽商和背鹽巴的腳夫,都必經(jīng)這里,走向貴陽、安順、興義等地。據(jù)當?shù)厝私榻B,清代這里專門設(shè)立了鹽稅的關(guān)卡,由于鹽稅比較高,為了逃稅,背鹽巴的腳夫們就避開位于觀音塘的卡站,背著鹽巴艱難地沿著今天人們所稱的鹽巴巖,沿著陡峻的羊腸小道上的“五百門”,躲過官家的稅收。到了明代,這里建立了黃沙巡檢司,設(shè)置關(guān)卡收繳往來鹽稅。
9月的一個周末,我與十幾個驢友結(jié)伴徒步,從竹花村到黃沙渡。其實,從息烽縣城已有了直達黃沙渡的客車,每天一班。為了方便徒步,驢友們從貴陽自駕過來,沒有乘坐客車。從縣城到黃沙渡要經(jīng)過小鎮(zhèn)九莊,周六正好九莊趕場,大伙在集鎮(zhèn)上購置了一些食品,車開到竹花,把車停在竹花小學,背上露營裝備就出發(fā)了。
這條路我非常熟悉,全程12公里左右,要經(jīng)過杉林、青坪、新沙五百門。驢友們一上路就開始爭相拍照,生怕錯過了美麗的鄉(xiāng)村景致。我的心中卻別有一番感慨。1996年,從九莊到竹花的路坑坑洼洼,下雨一腳泥。那時候我們停車的竹花小學還在修建中,街道兩邊大都是低矮破爛的土墻房子,稍微好一點的是青磚瓦房,腳下的路到處臟兮兮,牛糞、馬糞隨處可見。18年巨變,今天道路兩邊都是小洋樓了,還有很多別墅一般的豪宅,院子里栽種了許多花花草草,還有形態(tài)各異的盆景,房前屋后整潔清爽,完全一派新農(nóng)村景象。
從竹花到杉林和堰坪的公路已全程硬化,從杉林到黃沙渡的公路正在加高路基,準備硬化。大伙一路歡歌笑語,拍照留影,走走停停,一個小時后到了新沙五百門。
“五百門”這個名字的來歷已無可考證。按當?shù)乩先说恼f法,黃沙渡口兩側(cè)峭崖壁立,只有中間一段狹窄的豁口可以上下互通,因而被人們辟為碼頭。而碼頭以上陡峭蜿蜒的古鹽道兩邊,曾有五百家鹽號,專事經(jīng)營鹽務(wù),而每家鹽號門前必定有一個專供過往商販燒水做飯的火塘,“五百門”因此得名。在大山橫亙、溝谷縱橫的黔地,在沒有現(xiàn)代運輸機械的肩挑背扛時代,“背鹽工”們在經(jīng)過長時間負重跋涉之后,有一盆滾燙的熱水泡泡腳、有一個陰涼的旅店打打尖,那是怎樣的一種舒服!
昔日碼頭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繁忙異常,如今輝煌不再,漸漸沉寂。站在“五百門”之上,觀黃沙東西南北,群山莽莽、峭壁絕立,烏江河如飄飛玉帶纏繞其間。懷想黃沙渡厚重的歷史,我不得不驚嘆“五百門”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氣勢,不得不驚嘆峭壁的森嚴和無欲則剛的那種氣概,也不得不驚嘆“五百門”曾經(jīng)擁有過的繁華抑或熱鬧。
曾聽研究過黃沙渡歷史的同事介紹,紅軍長征期間,因國民黨在黃沙渡守軍不嚴,紅三軍團從新陽過雨林河上青坪過堰平,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了黃沙渡,以迎接零星的過江隊伍過江。今天,烏江渡水電站修筑形成烏江庫區(qū),以前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軍事遺景,除營盤而外都被一江碧水淹沒了。在黃沙渡對面,是一個漢苗雜居的寨子,有幾十戶人家,大都從以前黃沙街搬遷過來,寨子的名字叫黃沙新村,屬于金沙縣管轄。
順道而下,離江面越來越近。抬頭,路上方懸崖絕壁,讓人心有余悸;低頭,江面上波光粼粼,讓人心曠神怡。波平兩岸闊,偶見白鷺盤旋,江面上的幾只漁船,正撒網(wǎng)打魚,十分悠閑自得,恍若仙境一般。
徒步至渡口,渡口有幾戶人家,大伙把露營裝備放下休息。當?shù)乩相l(xiāng)告知隊友,到了黃沙渡,一定得去龍灘瀑布。老鄉(xiāng)介紹說,在巖半腰上有一洞口,這洞叫出水洞,又名熬硝洞,以前有姓馬的人家居住過,所以這里又叫馬家溝。出水洞的水是從新沙龍灘流下來的,所以這個瀑布叫龍灘瀑布。瀑布就在“五百門”下面,“美女曬羞”和鹽巴巖之間,距離黃沙渡1公里左右水路,按老鄉(xiāng)的說法:“風景硬是安逸得很!”
聯(lián)系好渡船,背包上船,驢友們都異常興奮,拍照留影自然成為船上的重頭戲。船在江面行,人在畫中游,舉目遠眺,群山逶迤,層巒疊嶂。湛藍如洗的碧空中白云漂浮,秋風拂面,帶著一絲清涼的味道……
近了,在叢山環(huán)抱的河谷里,渡船慢慢靠近迎面而來的一絕壁,這是在“五百門”上看到的絕壁。一簾瀑布從絕壁半腰的洞口跌落。這瀑布沒有黃果樹那般氣勢,仿佛一溫柔絕美的女子,輕舞飄逸……更近了,渡船靠岸,離瀑布還有數(shù)百米,沿著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石頭攀援而上,驢們被眼前的美景折服了:千丈絕壁襯著數(shù)條白銀,如煙、如霧、如珍珠、如飛花,奏鳴著歡快的交響曲,跌落成一潭碧水。水深處湛藍無比,水淺處清澈見底。淺綠淡黃的菌類游絲,吸附在水底的鵝卵石上,把灘底掩映得清新流翠。
這一潭碧水,這一幫不安分的“驢”,已經(jīng)被赤裸裸的誘惑了!下水游泳是必須的了!我迅速換上泳褲,攀爬上潭邊上的一巨石,敞開嗓子吼了一聲,跳入水中。那個透心的涼,仿佛遁入一個喧囂的音樂世界,下沉、浮起,探頭出來,那個舒爽,無法用文字表達,超級刺激!
我游向瀑布跌落的地方,那絕壁上跌落下來的水居然是溫暖的,一點不冷!我迫不及待地喊了起來,在水里的人都向著瀑布底下游去。我在水里,他在水里,青山在水里,歡聲笑語在水里,戲水的聲響染成綠色,時光也在綠油油地流著……
渡船的汽笛聲劃破了亙古的蒼穹,激起一地嘆惋!大伙玩夠了,鬧夠了,也瘋夠了……沉沉地睡去!而我靜默在千年的渡口,掌心的紋路串起遺落的凋零與繁華,無限的遐想和美麗在夢中飄飛!
(作者單位:息烽縣政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