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劉震云的小說《新兵連》中,新兵們都希望能當上“骨干”,這是個人進步的第一站,所以人人都盯著“骨干”??蛇B里規(guī)定,一個班只能確定三個“骨干”,這就增加了問題的復(fù)雜性。
為了表現(xiàn)出積極性,大家早晨起來開始搶掃帚打掃衛(wèi)生。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隨之緊張了。因為大伙總不能一起進步,你進步我就不能進步,我進步你就不能進步;你搶了掃帚,表現(xiàn)出積極性,我就沒有表現(xiàn)的機會。于是大家心里都挺緊張,一到五更天就醒來再睡不著,惦記著起床號一響就去搶掃帚。
我沒有搶過掃帚(我想我會抱著掃帚睡覺),可是類似的事情也碰到過。高三那年,教室里到處寫著諸如“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之類的標語,老師把每次的考試成績都進行排名,每個人都殺氣騰騰的,感覺不是去高考,而是去參加“神風特攻隊”。
我們都知道,高考并不是以知識的絕對值來決定成敗的,而取決于你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位置。如果你將自己在考生中的排名提前,那么必然會有考生的排名相對落后了。
一個人的勝利是以另一個人的失敗為基礎(chǔ),這就是博弈。于是這場競爭變得有些慘烈,大家不斷加碼,你睡5個小時,我就睡4個小時。
這種競爭的極致就是頭懸梁、錐刺股。學習這件事如果需要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那么還有什么樂趣可言?但是如果一個人無望擺脫這種虐待,他就會轉(zhuǎn)而享受虐待,所以中國歷史上總有人拿著自己被扎爛的大腿到處展示。
經(jīng)濟學家也注意到了這種現(xiàn)象,普林斯頓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迪克西特說:“為什么有些學生過于勤奮?原因在于他們不必向其他學生支付任何價格和補償。每個學生的學習好比一家工廠的污染,會使其他學生感覺難以呼吸。由于不存在買賣學習時間的市場,結(jié)果就變成一場你死我活的殘酷競爭。”
解決惡性競爭之道在于達成某種協(xié)議限制競爭。1968年,美國法律禁止通過電視做煙草廣告,煙草商哭爹喊娘拼命抵制,以為這次損失大了。然而等到迷霧散盡,他們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這項禁令實際上有助于他們避免昂貴的廣告支出,從前各家公司為了占據(jù)市場而一擲千金投資廣告的惡性競爭消失了,其利潤都有了大幅提高。
20世紀50年代,美國常春藤名校聯(lián)盟遇到了一個難題,每所學校都想訓練出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橄欖球隊,但他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就算玩命地訓練,勝者只有一支球隊。無論隊員怎么勤奮,球隊耗資多少,賽季結(jié)束時,每支球隊的排名都和以前的排名差不多。而且如果過分注重體育,還會降低學校的學術(shù)水準。
畢竟是常春藤名校聯(lián)盟,大家的腦子都轉(zhuǎn)得飛快,很快這些學校之間達成了協(xié)議,將球隊的春季訓練時間限定為一天。雖然球場上出現(xiàn)了更多的失誤,但是比賽的刺激性一點兒都沒減少,而運動員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專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