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白漁訪談:一個愛詩如命的人

2015-03-12 17:26:50馬非白漁
江南詩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昌耀青海詩人

馬非++白漁

馬 非:在很多場合,當我稱呼詩人白漁為“我的伯父”的時候,還得費一番口舌進行解釋——白漁是我在詩歌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位老師,我住過他的家里,吃過伯母親手制作的美味的蠶豆面筋湯,親耳聆聽過他夾帶川味普通話的朗誦,后者讓我真正領(lǐng)略了詩歌的美好,并立志成為一名詩人。那時我18歲,這些您都是知道的,還這么說主要是想給讀者一個交代,可能也暗含著由我來做您的訪談再合適不過的意思。請您也交代一下自己,給讀者朋友勾勒一個大致的生平輪廓。

白 漁:1937年,我生在四川富順縣的一個山村,一個愛書的地主家庭。兩三歲的時候一位前清的秀才給我取名周問漁,問漁出自于張旭的《桃花源》一詩,“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四五歲,家里就開始教我古詩和古文,主要是《詩經(jīng)》和唐詩,也讀過《三字經(jīng)》、《增廣賢文》等書。六歲入學,讀初小四冊,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二年級下學期。10歲進縣立中學,700多人參加考試,我考了第七名,成績最好的是語文。此間,能夠背誦整本《古文觀止》,成年后還能背誦如流。可悲的是,9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1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所以從十二三歲起開始頂家立業(yè),和哥哥一起打零工,養(yǎng)活自己和六歲的妹妹。有時還要代表地主家庭,去應對地主要干的事,比如說挨批斗,比如說打掃什么地方的衛(wèi)生。在時代變遷和家庭變故中輟學兩年,1951年才咬著牙在饑寒交迫中復學,主要靠補助金和同學的幫助生活、學習,即便如此,依然處于半饑半飽的狀態(tài)。我當時有一個決心,非上學不可,原因是父親臨終前給我說,一定要多讀一點書。1953年進師范學校,食宿都由國家負擔,我記得去了之后就給我補助了一條棉褲,那種暖和至今猶記。飯吃飽了,衣也穿暖了,這時候身體也長好了。1955年開始學習寫東西,首先在報刊上接觸的就是艾青、冰心、茅盾這一批作家,所以在1956年畢業(yè)的時候,我自己還公然創(chuàng)作了一些詩、小說、散文。然后參加高考并考入成都師資訓練班,學習數(shù)學。上了不到半年,國家二機部要成立一個鈾礦地質(zhì)學校,到我們學校招生,聽說要搞地質(zhì)我很愿意。一個原因是可以到處跑,飽覽祖國的大好山河,另一個原因是我的文學夢也可以從中實現(xiàn)了。結(jié)果就到山西去上學,我很安心,那時候?qū)W得非常好,幾十門課,全都五分(五分制)。時逢反右運動,別人去參加,去鳴放,去寫大字報,我在學校圖書館里讀書,把館藏的古今中外所有詩歌讀物全讀完了。1957年寫的一首詩,80年代初在改了一句的基礎(chǔ)上,于《詩刊》發(fā)表,算是我的處女作吧。1958年畢業(yè),本來分配到長沙地質(zhì)學校當老師,但自己要求改分配至青海工作。到艱苦的地方去,是當時的一種時尚,無比光榮。在青海燃料工業(yè)局地質(zhì)處組織了一個放射性組,被任命為技術(shù)兼行政負責人,開始在海東、柴達木盆地、祁連山等地尋找鈾礦。當時青海的生活極其艱苦,即便如此,大家的情緒很高昂,我總結(jié)了一下這段經(jīng)歷,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白天找礦,晚上寫詩。我在《白漁文存》里寫過一篇《逃生》,就是從群狼前脫逃,發(fā)生在祁連山,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在柴達木的兩年寫了100多首詩,有了生活、有了體驗,可以說我真正的寫作是從柴達木開始的。1960年底,整理出一些作品寄給《青海湖》雜志,1961年5月在該刊發(fā)表組詩,并連續(xù)發(fā)表三期,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一躍而成青海的重點作者。該年年底,在《青海湖》編輯的鼓勵和親選下,給《詩刊》投稿,并第一次用筆名“白漁”。很快主編臧克家親自回信,表揚的同時,表示決定備用。1962年10月《詩刊》第5期發(fā)表了這個組詩,并且排在第二條。這一下青海文藝界震動了。接著又將一些詩文投到上海、寧夏、四川等地,全都用了??梢哉f這三年是豐收年。1964年第二組詩在《詩刊》已排版被退回,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剝奪了發(fā)表權(quán),但從未停筆,悄悄地寫。1966年“文革”運動開始,被工作組列為重點批判對象,一千人的大食堂70%的大字報是批我的,還把我在山西寫的詩搜了出來,說是攻擊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的,并抄了我的家,老婆害怕,背著我把書都賣了,孩子也不讓我看書,但我還是在小煤房里面堅持寫作。我雖被專政,晾到一邊,但有的工作需要時還是要把我拉出來戴罪立功。比如曾讓我組建電法勘探工作項目,競將廢棄的海德爾煤礦救活,使儲量翻了二十倍,至今還在開采。但是還是不行,工作干完,仍被監(jiān)控。到1977年還在被批斗。1978年整理兩組詩寄給《詩刊》,9月底寄出11月初就發(fā)表了。1978年底,到北京開文革后第一次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座談會,作為青海唯一的代表,由北京指名參加,又引起了一次轟動。到會一看,好家伙,都是我當年崇拜的詩人。這次會議對我教育很大,可以說是一次創(chuàng)作的洗禮。1978年借調(diào)文聯(lián),1979年關(guān)系正式轉(zhuǎn)過來。1979年2月飛到廣州參加詩人訪問團,這個時候就以“詩人”的面貌出現(xiàn)了。艾青是團長,鄒狄帆是副團長,從海南島到山東,歷時兩個多月,邊走邊寫,一路上寫了90多首詩。俟后結(jié)集出版了第一個詩集《帆影》。艾老對我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終身的——不當官,不圖利。大路子就是這樣,一生就是寫東西。

馬 非:本名一般都是父母和長輩取的,對個人來說有外力強加的意思,詩人一般都有筆名,暗含著自己給自己做主的潛在心理。您本名周問漁,在我看來也是一個很好的名字,為什么又要取筆名白漁呢?這個筆名有什么含義?

白 漁:1961年年底,《青海湖》的一位編輯來看我,躺在我的床上讀我的一本詩稿后,他說全都可以發(fā)表,有一些還可以在《詩刊》上發(fā)表。我說他言太過了,他說不信就試試看。于是他就給我選出一組。這位伯樂名叫白榕,原是《人民文學》戲劇組的組長,很有水平。他問署什么名字?我說你姓白,我也喜歡白,我就叫白漁吧。于是寄給《詩刊》的詩,第一次用了白漁的筆名。寓意是:第一,我喜歡李白和白居易,喜歡李白的放得開和豪爽大氣,喜歡白居易的平易的作品風格,誰都能看得懂;第二,我這個人可能一輩子沒啥成就,也就白白地漁作一場吧;第三,有感恩白榕之意。

馬 非:詩壇對您有“江河源詩人”之美譽,我自然知道原因所在——七入江河源,坐擁100多首歌詠江河源的作品,在這個題材上,古今所有詩人的作品加到一起恐怕都沒有您多,但讀者朋友不見得十分了解,加之在一般人心目中,江河源像頭披紗巾的少女,非常神秘,自然也極想知道,所以就請您結(jié)合這些作品,揭去少女的面紗,帶領(lǐng)朋友們一睹江河源的大美風姿。

白 漁:我為什么要寫江河源?長詩《烈火中的愛情》出版之后,有些讀者來信,要求我寫一些愛情抒情詩。寫完包括《人,總有那么一點……》在內(nèi)的一兩百首抒情詩,之后考慮寫什么,就想到深入江河源頭這一詩的空白區(qū)。當時我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民族的源泉之地,是一種缺陷。老詩人去不了,年輕人不想寫,而我在青海工作多年,有基礎(chǔ)和經(jīng)驗,同時年齡上也允許,當時我四十八九歲,無形中我就有了一種責任,我要反映它,為我們的民族盡一點綿薄之力。剛好省政府秘書長馬石紀也有類似的想法和愿望,想搞一本關(guān)于江河源的詩書畫集,詩歌部分讓我來寫。所以除了自己的一種想法以外,還得到了青海省有關(guān)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才得以最終實現(xiàn)。1986年開始,1990年結(jié)束。到那里采風真的很辛苦,海拔4000多米,有高原反應,頭疼惡心,吃不下睡不著。天氣變化無常,一會風一會雨一會一陣冰雹。但是越是這樣,我反而覺得越是有東西可挖。幾年下來寫了一二百首。黃河源、長江源是一個大題目,很難表現(xiàn)。雖然人家不知道,但讀者對這些詩的要求一定是很高的。如果你按照以前那種想當然的寫法,從想象到想象,從虛幻到虛幻,別人會嗤之以鼻。我采取到實地去,身之不到心能存焉。到了那里,我深深地感到環(huán)境很苦,我的心里也是苦的。我只有抓細微、抓特點來表現(xiàn)他們。我要求自己,筆下的長江源和黃河源,首先必須是真?zhèn)€的長江源和黃河源,然后再讓形象負載個人的思想和民族的思想飛翔。比如我寫的《雪線蠅》、《野狐峽》、《約古宗列感受》、《格拉丹冬》等詩,不到近前,沒有體察,不深入思考,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的。邵燕祥先生看過這些東西之后,寫了《羨慕白漁》的評文,鄒荻帆、呂劍、雁翼等老詩人紛紛肯定,說是一次創(chuàng)舉和壯舉。

馬 非:2012年我讀過您的一組新作(送變電題材),掐指一算已是75歲之年。中國詩人的詩命一般都不是很長,像您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目前還在寫嗎?你寫了幾十年,我很想知道,以你的經(jīng)驗看,寫詩對于一個詩人來講,到底意味著什么?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很多朋友都想知道。

白 漁:目前還在寫。我有我的一點目標,生命不止,就慢慢地寫著。在我看來,寫詩不僅是青年和中年人的事,老年人同樣也可以寫詩,可能還會更精煉更濃縮更老辣更有一些內(nèi)涵。詩人不意味著通過寫詩去博取名利、榮耀和好的待遇,當然有了也無須拒絕。詩人就是一個寫詩的人,是以寫詩為業(yè)的人。寫詩就是獻身。艱難之中你要獻,順利之中你要獻;別人說好你要獻,別人說不好你也要獻。寫詩可不能投機。本來我是有機會離開青海的,但我認識到腳下的這片土地屬于半空白的寶地,有東西可挖。我覺得佛家的話有道理,人不要老想著自己得到什么,應該想怎么付出。盡力了,問心無愧就對。寫詩意味著什么?就是要吃苦。仔細思想一下,吃苦不也是一種難得嗎?吃苦不也是一種財富嗎?吃苦不也是一種愉快嗎?所以人世間的苦樂的評定,不是一般人所想的,有錢就快樂,清貧就不快樂么?舒舒服服地享受就快樂,艱難地干事就不快樂嗎?所以這樣想之后,心就安定下來了,你就可以坦然地面對一切,沒關(guān)系了。

馬 非:我還特別想知道一點,你還在關(guān)注當代詩嗎?鄭敏先生說,“現(xiàn)在的詩歌打破了教條,但是如果沒有深刻的哲學基礎(chǔ),它們就會停留在表面上。這一代詩人是反崇高的余波,它們注重言辭,基本上沒有深度,我不喜歡?!蔽也荒芡耆埻R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這是胡適講的,我引申一下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詩歌,大概也不會有錯。您是怎么看待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

白 漁:當然還在讀,也很關(guān)注。鄭敏先生這個話我還是基本同意的。當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存在這樣一些偏向,一個就是玩詩。太貪玩了也不好吧?孩子都不能太貪玩,何況我們詩人呢。再一個呢,不能為詩而詩。還有一個比較重大的問題,就是對于傳統(tǒng)的東西繼承得少了,更談不上發(fā)揚光大了。摧毀的多,無視的多,建設(shè)的少,發(fā)展的少。這是我們的一個毛病。說到這里,我還想說一下五四新文化運動。當然有它的必要和貢獻,但若全面否定傳統(tǒng),全打碎了,這樣做合適嗎?我以為我們的五四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有摧毀和破壞。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跟風,哪種詩吃香了就跟那種風格來寫,撇開了生活,淡化了思想內(nèi)涵。好像還有一個論說,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寫詩。那么我請問,屋子里的生活和屋子外的生活是一樣的嗎?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能完全一樣嗎?生活有沒有差別?現(xiàn)在的詩引起的共鳴少了,就是我們脫離了生活,尤其是脫離了更廣大的生活,對生活的甄別和提煉不夠。詩人可以是自己,但是不能完全為自己,還是要考慮你是寫給誰看的。有人說,詩就是給少數(shù)人看的,那中國這個詩國是多數(shù)人還是少數(shù)人的?當然,我承認現(xiàn)在的一些詩人他們聰明,名氣也大,想方設(shè)法要出名,但只強調(diào)現(xiàn)代這一點是不夠的。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有些詩人努力與國外接軌,接的什么軌,人家怎么不找你來接軌?龐德是一個特例而已。真正的接軌不是讓它吃掉你,不可把18—20世紀過時的東西搬過來作為新貨推薦,我主張,擇其善者而從之,可以學習和借鑒一些表現(xiàn)手法,不能全盤拿來代替一切。

馬 非:如果中國百年新詩中真的出現(xiàn)過大師,個人以為艾青是首選,也可能是唯一的一個。你自認是艾青的學生,能談談你和艾老的交往史嗎?你從他那里學到了什么?你對他有怎樣的評價?

白 漁:和艾老相識,是從1979年參加詩人訪問團開始的。艾老較喜歡我,按照孫敬軒在一篇文章中寫的“艾青早就欣賞白漁,巴不得有個助手,于是發(fā)話下來說,就讓白漁擔任行政主管,也算咱們的秘書長吧。”有幾個例子可為說明:詩人訪問團到了上海的時候,當?shù)氐脑娙讼胝埌项}詞,都來找我。1987年寫黃河源抒情詩,與馬石紀到北京請艾老題寫書名,高瑛說,“艾老今天外事活動沒去,就等你呢?!鳖}寫完之后艾老說:“你破了我的例,別人要題寫書名,先問高瑛,看她答應不答應,高瑛同意了還得看我答應不答應,我答應了,時間還要另定。”1993年我和妻子從北戴河休養(yǎng)回來,途經(jīng)北京去看艾老,妻不敢去,一進門艾老的一句話就讓她心定且感動,“吃早點了嗎,沒吃在這吃?!备哏鴮λf,我們艾老對白漁特寵愛。2004年到浙江金華參加艾青詩歌節(jié),高瑛指著我向當?shù)赜嘘P(guān)負責人介紹:這是艾老最喜歡的詩人。我受艾老的影響是很大的。在海南島,我給他看一首詩,他表揚了。后面給了一組,就其中一首詩他批評我,艾老說,“不要寫得那么絕望,任何時候都要寄希望于人民?!边@句話讓我想了很多天。從那時候開始我樹立了一個觀念,詩是為大眾服務的。艾老還使我樹立了另外一個觀念,1984年我到北京看艾老,他說,不要去當官,要想當官,我當大了,好好寫你的東西。我還從他身上學到了一種高貴的品質(zhì),對人好,尤其是對普通人好,與人為善。我不但把艾老當做老師,還把他當成父輩崇敬。我覺得他之所以偉大,最重要的是,心里始終時刻裝著人民,就像他教育我的一樣:任何時候都要寄希望于人民。這句話也就把他的全部思想都說出來了。把現(xiàn)在的詩人跟他比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還是艾青站在那里巋然不動。從他的取材、從他的精神、從他寫出來東西的影響力,別人沒法去比。他講究詩的可讀性、大眾化,哪個行業(yè)的人、哪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引起共鳴,就不得了啊?,F(xiàn)在有些人,說過去的詩人老朽、過時,是因為他們沒有讀懂,等你讀懂了再說吧。

馬 非:您出版過10幾部詩集,還有諸如《人,總有那么一點……》這樣我記憶猶新的代表作,我還記得其中的名句“像怯光的蝙蝠,扇翅于黃昏的角落”。能追憶一下該詩的成詩過程嗎?借此也可以向朋友們展示一下,您建構(gòu)和生成一首詩的方式是怎樣的。作為詩人,我也很想知道。

白 漁:1983年,我當時有一個想法,詩歌的人生意義和社會意義,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和艾青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為什么可以深入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于是我就考慮詩的永恒性的問題。永恒性不一定要寫多么重大的題材,我思考用平平常常的題材怎么樣能出現(xiàn)永恒性。作品的永恒性就是始終伴隨著人類情感的河流不斷地流淌,如果不能始終伴隨,那么這首詩就是一個階段性的。我分析當時的社會,每個人都在為錢為名奔忙,難道他們的內(nèi)心就沒有那么一個隱秘的角落嗎?這個角落在哪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不同,但每個人都有。怎么用一首詩來概括呢?同時,我也在思考詩歌的隱秘性和多解多義的問題。想了很久,最后才找到這樣的一首詩。在這首詩里,我運用了花兒的寫法(像園里的韭菜,不要割 /讓它綠綠地長著)、現(xiàn)代派的寫法(像怯光的蝙蝠/扇翅于黃昏的角落”)、現(xiàn)實主義寫法(是酸,幫你消化生活 /是苦,為你鑒別歡樂)、古詩詞的寫法(留著留著,不必追究,何須說破)。想達到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人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感之節(jié)、思想之節(jié),因此對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觸動?,F(xiàn)在看來效果還不錯,讀的人也多,網(wǎng)上傳播的人也多,流傳得也比較廣。至于是不是代表作,能不能成為經(jīng)典,我就不去管它了,只要對每個人都能起一點作用,我的出發(fā)點就達到了。

馬 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青海在全國產(chǎn)生影響的有兩個大詩人,一個是您,一個是昌耀。昌耀病故后,其在詩壇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有被神話的趨勢,以致對其作品有微詞者不敢言。作為曾經(jīng)的老同事,同時又是對彼此的作品相互熟識的詩人,請你談談他這個人及其作品的真實看法。

白 漁:我和昌耀在一起呆了很長時間。我1978年到文聯(lián)工作,昌耀1979年從下面回來,我們倆就在一個組,都管詩。我們倆都有直接選詩送審的權(quán)力。昌耀是一個為詩而盡瘁的人。曾經(jīng)社會上有一股風,說我對昌耀不好,實際上是一個誤解。昌耀剛回文聯(lián)的時候,生活很困難,和老婆老吵架,我和評論家任麗璋女士經(jīng)常到他家做工作。有一段時間昌耀經(jīng)常以茶水和干饃果腹的時候,我還經(jīng)常勸他不能這么干,對健康不利。昌耀是一個不會處理生活的人。我和昌耀互相是很尊重的。我們倆對詩的觀點經(jīng)常交換意見。昌耀說,我沒法寫你那樣平易的詩,我這么寫出來就不是詩,所以我只能走“怪”的路子。他對模仿他的人非常反感,他說,你今天模仿我,可是我明天就變了,你怎么跟得上?他的作品《大山的囚徒》首先投給《雪蓮》,當時我兼任《雪蓮》的顧問,編輯給我說他們看不懂,然后在我的勸說下投給了《詩刊》,一下子就打響了。林莽來青海,我領(lǐng)他去見昌耀,如果關(guān)系不好,我能做這種事嗎?昌耀的詩歌研討會,我是從頭到尾參加的。他病重的時候我去看他,昌耀非常激動,他說我這個人脾氣不好,得罪了不少人。臨走的時候,他不斷地跟我拱手告別,都流淚了。我從未在任何場合說過昌耀不好,我還敢說,昌耀的很多不是我都包容了,同時我還認為他是一棵大樹、一朵大花。昌耀住院的時候,輿論上流行一種說法,由于青海虧待甚至虐待昌耀,致使他沒住房睡辦公室,住院躺在醫(yī)院走廊……都是不實嘩眾之詞。這話我還對李瑛說過。事實上,他的房子給了前妻和孩子。治病安排他住高干病房,可他堅持不住,嫌要補點住房差價。普通病房里吵鬧睡不著,自己把床拉到走廊里去睡。我很反感有些人,借昌耀抬高自己。我還敢說,有些人在評論昌耀的時候并不真的懂昌耀的詩,拿自己的東西來強加給昌耀。昌耀比較偏執(zhí)、偏激,他給別人耍過態(tài)度,但從來沒有跟我耍過態(tài)度。所以可以說,我從生活上、友誼上、道義上,從來沒有對不起昌耀的地方?;爻呛?,他對待家庭、處理群眾關(guān)系,是有失誤的。詩人首先是人,至少是個好人,善良的人。別人怎們說我也不去管它。我想,說我和昌耀不好的那些人,是想當然,是對一山不容二虎的想當然,有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亂。我的為人的第一條就是無愧,無愧于親人、無愧于朋友、無愧于青海。第二是不會去整一個人害一個人,我什么時候損人利己過?從來沒想過。名利虛得很,都是過眼煙云,都是身外之物。計較它干什么?

馬 非:我看到有些老詩人的保守,也可以理解,只是還沒有這樣的經(jīng)驗,我想聽一下過來人的想法和說法,尤其是你的想法和說法,因為就訴諸書面的文字來看,我沒有看到你的保守?;蛟S我還暗藏著這樣一個心思,受你啟迪,防患于未然,畢竟對年輕人而言,保守是討厭的事,即便老了我也不想成為討厭的人。

白 漁:保守固執(zhí),是人老了之后很容易犯的問題,他幾十年形成的觀念沒有辦法變,當然不好。應該怎么辦呢?我覺得在為人上應該隨和,不要光拿自己的優(yōu)點比別人的缺點,應該以善心來對待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這樣的話你就不會產(chǎn)生偏執(zhí)。還有一點,就是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何況你的那個優(yōu)點未必是真優(yōu)點,別人的缺點未必是真缺點。還有一個,如果照我的保守觀念一直干下去,世界怎么發(fā)展?所以我覺得人老了要有童心,老而不僵。一個作家一個詩人,他應當對什么都感到興趣。心里的支配決定了你的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態(tài)。所以人老了之后重要的是修心,心修好了,其他的也就跟著好了。不要總拿著一個框框去看世界,別人的優(yōu)點會成為你的動力,即便是缺點也會從反面給你教益,所以我說,正反都是老師,有時候反面的老師,對你的益處更大。別人說你的詩寫得好,你高興,別人說你的詩寫得不好,那是很難的,很可貴的。對于自己的缺點,我不敢說聞過則喜,至少聞過不排斥,因為這是真正在教我。你要是不想僵化,還想進步,一定要能聽進去反面意見?,F(xiàn)在詩壇上有些人批評不得,他自己認為比普希金還厲害,比歌德還要強。詩人不要太自信,自信的是自己有一些獨特發(fā)現(xiàn),不自信的是我的詩到底對別人有什么作用。而且我覺得人們有些把詩看得過于簡單。詩,佛家語言,在寺之言,很高貴的。成佛,是頓悟和智慧,是舍己為人。詩人也要有一點舍己為他人的精神。所以我歷來反對,以詩得多少名、多少利、多大的光環(huán),這有悖詩的本義。建議大家都要有一點佛心、讀一點佛書,考慮一下詩人和社會和讀者的關(guān)系,把自己擺在一個合適的位置,這樣可能就平衡了。

馬 非:通過第一個問題,大家知道我之所以走上詩歌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講,與您有莫大關(guān)系。除我而外,你對培養(yǎng)青海的年輕作者還盡了多少力量?

白 漁:給青海作者講課,包括給大學生講課,加起來總有上1000個小時吧,從未收過一分錢的報酬,至于效果怎么樣,我就沒辦法了。有些人出來了,有些人沒出來。我常常有一種悲哀,尤其是在各地參加一些詩歌活動時,往往就我一個人,青海出來的詩人太少了。同時我還感覺到,青海有些作家對本土極豐富的文學寶藏挖掘得太少了,還沒把自己的心血和精力全部投進去。

馬 非:1980年代初,在新派林立的情況下,您寫作了花兒體長詩《烈火里的愛情》,為什么與潮流背道而馳,顯得那么傳統(tǒng)?用了多長時間?

白 漁:我寫這部長詩是在1980到1984年,當時各種流派風起云涌,旗幟如林,宣言如潮。我就感覺到,讀了幾千首青?!盎▋骸?,這種民間智慧創(chuàng)作,詩人是寫不出來的,太豐富了,的確是一個海洋。所以,我就想用花兒體寫一首長詩。土族這個民族發(fā)展到現(xiàn)在是很不容易的。我當時有一個觀點,民族的東西也需要再創(chuàng)造,把精華的東西發(fā)揚出來、一般的平庸的東西放到一邊去。所以我到土家?guī)状紊钊肷畹臅r候,土族人告訴我拉仁普與琪門索,由于土族只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沒有一個人講得全。土族人很想有人把它寫下來,是一個民族的愿望、民族的聲音。我就感覺有一種責任。寫這個東西很難,我只舉一個例子:1984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改稿時,真艱苦!改得吃睡不寧,胃病犯了,吃片止疼藥捂著肚子繼續(xù)改,意枯思窮痛苦得甚至想跳樓。還有一個,就是長詩的問題。好像詩就是把事情離開,一味抒情。我覺得這個觀點也對也不對,對的是強調(diào)了詩的抒情,不對的是,抒情不是唯一本質(zhì),試問一下,戲劇要不要抒情?散文要不要抒情?連相聲也要扇情?可見情是共同的東西,不僅僅屬于詩。在寫這部長詩時,我還體會到一點,故事、情節(jié)是詩歌離不了的。關(guān)鍵是你要把這些元素轉(zhuǎn)化成詩的語言。尤其是長詩,它是事、人、思想、情感、情節(jié)同時發(fā)展,糅合到一起進行的。

馬 非:我注意到,您是一位以寫短詩見長的詩人,同時也寫過一些長詩,包括《烈火里的愛情》,也相當不錯。請您談談寫短詩和長詩有哪些不同的經(jīng)驗,與大家一起分享。

白 漁:首先我認為,詩是很精粹的東西,它不允許你有很多水分和渣滓。我一般的詩都寫得很短,20行以上的都不多,一般十幾行就解決問題,這一點受到艾青的影響很大,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決不能硬拼硬湊。短詩做到橫截面光彩與完整,精煉得不能多一個字,特別是獨特的發(fā)現(xiàn)最為重要,比如我寫的《說紅樓夢》、《天葬臺》和《雪絨繩》等都是當時還沒有人觸及過的題材和內(nèi)容。但是我也主張,能寫長詩的題材還是要寫長,長詩可以體現(xiàn)一個詩人的綜合素質(zhì)和一切能量。所以我也寫過一些中長詩。我寫長詩有一個體驗,有的人寫長詩,要么只是敘事,要么只是抒情,我寫長詩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構(gòu)思,甚至像小說那樣,像電影那樣。在完整的情節(jié)當中,抓住每一個點,用感情來爆破它,讓人物、情節(jié)(細節(jié))、思想同時進行,就像女同志編辮子,三股一塊編。吉狄馬加先生主編《花兒經(jīng)典》,讀了《烈火里的愛情》不相信是我寫的,以為還有另一個白漁,說白漁是四川人,怎么能把花兒語言駕馭得這么好,人答他就是我這個白漁所為。

馬 非:“三觀”對一個人很重要,尤其針對一位詩人,顯得尤為重要。請問您的人生準則是什么?與此有關(guān),您的創(chuàng)作準則又是什么?

白 漁:我曾經(jīng)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選集后記里提到我的人生準則:一真三不?!耙徽妗本褪钦嬲\踏實地做人,“三不”就是不懈怠地習作、不圖虛名、不計較個人得失。落實到創(chuàng)作中,就是踏踏實實深入了解、挖掘生活,不弄虛作假,不使作品中出現(xiàn)虛情假意。不管別人對我的作品說什么,說好的也行,說不好的也行,只要對得起生活和我自己就夠了。從表現(xiàn)的手法上,一般都從生活形象或意象出發(fā),負載起思想飛翔,以至升華成為一種哲思。哲思不是哲學大道理,它是一種智慧。比如我寫江河源的詩,我就要求自己,你寫黃河源頭,你必須首先是黃河源頭。這個黃河源頭不是你想象的,它是一種實在。讓當?shù)厝丝戳?,必須感覺到是我們這里,而且也要讓他們感覺到,我們這里還有這么豐富的東西、還有這么深邃的東西。比如我寫的《野狐峽》,別人就感覺,寫的真是野狐峽,寫透了,寫到了。比如說我寫的《河源月》,“大草原白天牧羊,夜晚牧月亮”,別人看了都說,星宿海就是這個樣子,既真又妙。

馬 非:你們那個時代的詩人特別講究深入生活,結(jié)合您的實踐,請說說您對深入生活有什么心得?

白 漁:我對深入生活的看法是這樣的:首先它是一項很艱苦的事,還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反復的過程。深入、占有生活有三個層次:走馬觀花的新鮮的粗淺層次,是第一個層次;深入生活之后發(fā)掘出一些深刻的東西出來,是第二個層次;在前兩個層次基礎(chǔ)上,通過學習和了解,把精粹的閃光的東西融化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血液里,重新塑造自己——生活教育了你、提高了你的人品、氣節(jié),是最高層次。作品的較量最終是人格的較量、人品的較量,是氣質(zhì)和氣度的較量,而這些都是靠第三個層次實現(xiàn)的。

馬 非:縱觀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本世紀初的創(chuàng)作進程,有個現(xiàn)象或特點,即每幾年或一段時間你就會寫出與眾不同,與當時的風氣、潮流不一,和“時髦”相悖的作品。不知我這個觀察對嗎?

白 漁:讓你看到了,有這現(xiàn)象。我這個人在習作上不愛湊熱鬧,不趨“流行風”,也不愿加入什么“派”??傁胱鳇c自己愿意的、該做的,又能努力做到的事。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詩壇“樹派”、“爭風”甚行,擯棄傳統(tǒng),無視民歌之際,我悄悄地下到土族地區(qū)多次采風、深入體驗,用了四年時間,寫出花兒體長詩《烈火里的愛情》,于1986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86年至1991年,也是“淡化生活”,忽略民族根基、本源之際,我就多次反復去到長江、黃河源頭地區(qū),用了五年的時間,集中寫了《黃河源抒情詩》、《江河的起點》分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當企業(yè)改制、轉(zhuǎn)型、人員下崗的艱難時期,我又再次深入到中國工業(yè)開發(fā)最困苦的地區(qū)柴達木,表現(xiàn)他們極難中開發(fā),到陷入巨大困境再從絕處奮起,新生的歷程,于1998年出版了《走進柴達木》。隨著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績的大好形勢下,一些人貪圖享樂,思想蛻變,政治腐敗,貪污腐化墜落。針對這些弊病,我也化了幾年時間寫了《歷史的眼睛》。于2004年由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出版。其中從女媧到孫中山寫了100多個人物,目的是以古為鏡,以史為鑒,希望把幾千年封建社會遺毒以及境外病菌的侵蝕,從我們國家肌體上革除。

馬 非:這些作品,當時從題材、內(nèi)容上占了先機,有開拓作用,也許當時并沒有引起轟動,甚至足夠重視,但我相信它會有長效。令我驚嘆的是寫它們,不僅要豐富的生活積累,有深刻地時代思考,高遠的立意,還要卓而不群的膽識,您是靠什么信念支撐呢?

白 漁:從大處說,文學作品說屬于社會的,詩是時代的聲音,民族魂魄的光點,如果站在歷史高度,人民大眾立場上考慮去寫,就無所畏懼了,至少底氣是足的。從個人寫作理念說,與其坐而論道,不如去裁樹種花,創(chuàng)作就是創(chuàng)。如果跟在別人后面走了一千里,也只是一個跟班,若是自己去斬荊劈棘,爬山涉水,求索開拓,那怕只攀了幾十米,你是個創(chuàng)造者。如果大家都湊熱鬧,擠在一起,你雷同我我相似你,終究在一個地方徘徊,怎么能發(fā)展?假如你拿出的作品,是受什么派影響,像誰,能說是一種成功嗎?我的“產(chǎn)品”,從開礦到提煉都是自己盡力笨干出來的,也許品位低了點,粗陋了些,但沒有糊弄讀者故心是安的。

馬 非:我又想起與之相關(guān)的另一個問題。不止一次在有關(guān)創(chuàng)作會上,聽您談到作家詩人,要與社會結(jié)合,即社會化。這個問題大概是提在中國新詩發(fā)表、出版很困難的時候。

白 漁:是!我不止一次向同仁們建言過,針對當時如何走出擺脫新詩困境,除了自身內(nèi)容、品質(zhì)的改進外,融入社會中去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因為,向國家要錢,國家財力尚無法顧及;向企業(yè)或富人求贊助也非根本之計。唯一辦法就是詩人主動融入社會經(jīng)濟進程中,運用自己的才智、特長,寫一些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企業(yè)文化等更貼近現(xiàn)實的作品,這樣即有利于社會需要,又可以文養(yǎng)詩。我還舉了自身的例子: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化了一年多寫了《唐蕃古道》至今已出了五版,所得稿費出幾本詩集毫無問題。后來,我陸續(xù)寫了《中國柴達木》、《青海不再遙遠》、《黃南秘境》都收到了較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益。臺灣幾個旅游觀光團到青海都是因為讀了《唐蕃古道》,每次來都要求和我見面,讓我給他們講古道風情,有利于地區(qū)間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地方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有利于作家詩人們改善條件。社會需要、當?shù)貧g迎、自己受益,何樂不為呢?須知寫起來是很不容易的,牽連的東西太多,要做到知識化,生活化,科學化,文學化,歷史化幾方面結(jié)合,真是很難,突破過去對自身全面提高很大。有利于今后詩或文的創(chuàng)作。古今很多大詩人、文學家給我們作了示范,因為他們的詩、文,使該地、該點大放異彩,成為旅游、景觀的文化靈魂而長盛發(fā)達。

馬 非:談到旅游文化,在青海,至少在青海,您實行得很早,且努力提倡,為什么您早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就著手施為呢?

白 漁:我前二十年搞地質(zhì)工作,后來到作協(xié)年年深入生活,所到處覺得青海大地太美了,山水、風物、地域、民風、民情、民間藝術(shù)都美絕了,且為世人所不盡知,大有埋在深山人未識之憾,總想如何弘揚她,寫詩之余,忍不住便向海內(nèi)外推介。我還想起一個趣事,上世紀末期,我利用省政協(xié)論壇、呼吁把旅游開發(fā)作為青海經(jīng)濟的一個增長點??捎腥朔锤?,說企業(yè)工程還搞不過來,搞什么旅游,一兩年后國家提出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這時才動起來。當時我認識到一點,就是我們在搞建設(shè)中,有顧此忘彼現(xiàn)象,抓物質(zhì)多,而忽略精神層面建設(shè)。在西寧召開的全國文化工作會上,我提出過物化向文化轉(zhuǎn)變問題。因人微言輕,雖得到認同,但未受重視。作為一個公民,想到且提出來了,就算盡責了吧。

馬 非:您除了寫詩為主外,涉及的藝術(shù)門類也較廣,和藝術(shù)家們關(guān)系也不錯,曾為書法家、攝影家、畫家寫過一些評文和序言(對詩人更不用說),好像沒有隔行之感。

白 漁:藝術(shù)門類,雖各呈獨山之狀,但也互相通連。詩是文藝中之精,它要求詩人應該占在一個較高的平臺或制高點上去審視,至少對其他藝術(shù)本質(zhì)要有所認識,不能外行。在看、讀他們的作品對自己也是學習、促進、提高過程,所以只要他們有求,我就樂于去做。

馬 非:我知道您書法不錯——我就非常榮幸地得到過您的墨寶,在作家書法中可位列前茅。雖然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書法組織,曾聘請您當顧問或擔任榮譽職務。請問您是在鉆研書法,想當書法家嗎?

白 漁:鉆研談不上。也沒有奢望成書法家。不過是從小到老幾十年斷斷續(xù)續(xù)地在寫,復信、抄稿常用毛筆而已。書法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一大精粹。文與字是連在一起的。不少作家,如魯迅、茅盾、老舍等大師書法都很好,是不在書法家協(xié)會的書法家。特別是當今有不少文人會詩文,卻不善寫字(用電腦打字之故吧),習文也應習字,不能丟掉中華民族這一獨特承傳,一個作家或詩人至少在書寫上也應該拿得出手才好。

馬 非:這么多年,您參加過很多作品研討會,可就沒有為自己的作品開一個研討會。為什么?是作品不成熟嗎?不是。是作品質(zhì)量不夠高嗎?更不是。

白 漁:主要原因在我。我只想默默地寫,不想張揚。四川有句俗語,愛叫的麻雀不長肉。我這只詩壇麻雀,沒有肉,更不敢叫了。很多研討會都是灶王爺上天,盡揀好的說,以捧為主(有成就捧無不可),但太過分就適得其反,有讀者告訴我,把吹捧文章和原作一對照,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我實在不愿別人為我說違心之言,造成自我尷尬。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省委宣傳部長指示管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論的負責人,要開我的作品研討會,我當即說,要開就開一個“白漁詩歌缺點研討會”。這樣的研討會在中國可能沒開過,當然不可能實行(其后也有出過我作品的幾家出版社動議聯(lián)合開研討會,我也沒響應)。這是我的真心話,并非是以謙虛掩飾狂傲。我常常為自己寫的不好而苦悶,老覺得在重復自己,不知該如何改正?,F(xiàn)在如果能請幾個行家和讀者中的熱心人,開我的詩文缺點研討會,我也贊成。雖年近八旬,對今后創(chuàng)作指導意義,將大不如從前,但“朝聞道夕死可以”,也是稱心的。

馬 非:您對青海作家的估量、認識和希望,能談談嗎?

白 漁:青海作家存在一個普遍現(xiàn)象(包括藝術(shù)家),往往是作品大于名聲,也就是說實際創(chuàng)作能力強而知名度較低,這與青海地域較偏遠,經(jīng)濟總量小有關(guān),也與宣傳不夠,重干不重說的風氣有關(guān)。比如說昌耀,在世時名聲不大,死后倍受重視;還有一些文藝家如朱乃正、楊志軍等離開青海后大為出名,然而他們?nèi)嗽谕獾囟髌奉}材大都還取自青海?;谶@個原因,當本省文藝家讓我寫序、評文時,我總是表揚多,鼓勵多,把不足處留在私下交談。目前青海詩人隊伍比全國是小的(按人口比例倒不算少),猶覺惋惜的是,詩人們在得天獨厚的富礦區(qū)里,開拓工夫下得還不夠,把礦料煉精相對較少,但愿能珍惜資源、精益求精,拿出拳頭產(chǎn)品。

馬 非:您在青海創(chuàng)作了幾十年,出版過30多部書,碩果可謂累累,在中國四大出版社(“人文”、“中青”、“中國文聯(lián)”、“作家出版社”)都出過書,有沒有留下什么遺憾?

白 漁:有遺憾,而且遺憾很大,還是沒有辦法彌補的遺憾。比如原有打算,為青海獨有的兩個少數(shù)民族——土族和撒拉族,各寫一部長詩,但只完成了一部,撒拉族的沒辦法完成了。太難了,年齡大了,還有就是沒有辦法逆行重走撒拉族的東遷之路,直到中亞,做不到,沒有感性認識,寫不了。還有一個計劃,就是給青海的六個州各寫一本文化方面的著作,從熟悉程度上說,我有把握也可以勝任,后來由于年齡關(guān)系——等各個州都重視起來旅游文化的時候我已年逾古稀,也做不到了,只寫了黃南、海西題材的兩部。

馬 非:從1958年來到青海,到2008年退休,在青海干了50年,即使“離開青海熱”刮起來的時候,也沒見您產(chǎn)生過“孔雀東南飛”的念頭,是什么讓您沒有離開?

白 漁:第一,青海的大環(huán)境非常好,特別是民風民情非常好,在我搞地質(zhì)工作的時候就很有體會,這里的人對人大方熱情,把你當成一家人,仔細想一下,這里面蘊藏著很多文化的東西。第二,青海是一塊寶地,創(chuàng)作資源是最豐富的地方,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發(fā)掘出很多東西。它的幾大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山川文化很豐富很奇特,其他省跟它沒辦法比。就拿三江源來說,哪個省有這樣三條大江發(fā)源?而且這些東西都沒有開發(fā),靠人去開發(fā),給你一百年也寫不完。我不過是寫了他的一片葉子。所以我說,要搞事業(yè)就在青海,絕對有搞頭。他的山川會給你大氣魄,它的民族會給你很多精神。所以我不愿離開。我覺得,哪里有事業(yè),就在那個地方干。還有一點,大凡從青海出去的作家、藝術(shù)家,回頭還是干的青海的題材??梢娺@個地方真是養(yǎng)育作家、藝術(shù)家的福地。曾經(jīng)也有過幾個省市邀請我去工作,我沒去。我很安心在青海工作,除了責任之外,這里太吸引我了。

馬 非:通過前面的訪談,讓我了解到,您從小到青年的時候,歷經(jīng)了人間所有的苦難,是別人想象不到的,喪失親人之苦、饑寒之苦、受歧視之苦、受踐踏之苦、受冤枉之苦。您一定對苦難有深切的理解吧。

白 漁:當自己吃了那么多苦,再回過頭來,就特別同情受苦受難的人,還時時要求自己給別人不能帶來一點點痛苦。有的時候又覺得這些苦,成了財富,因為從反面鍛煉了自己、成就了自己。像我這樣受過這么些苦難的人,在生活里可能會變成了畸形人——自私、兇狠、狹隘,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畸變,我從反向吸收了它,盡量使自我成為一個坦然、寬厚的人。

馬 非:社會復雜,人心叵測,所以人與人的相處很不容易,詩人也是人,我就常常為此而困惑和頭疼。您是如何處理與他人關(guān)系的?

白 漁:社會盡管很復雜,但我覺得很簡單,你自己做好了就很簡單。你不計較什么、不從別人身上謀取什么,就很簡單。如果你處處都有“我”,就變得很難,處處無“我”就很簡單了。重“我”就很難,輕“我”就很快樂。你復雜你的,我就這么簡單地對待。我的口頭禪:什么都無所謂。有人說,白漁,什么時候見你這個家伙都是高高興興的,沒見你愁過。其實愁事也很多,但是你用這些原則來處理它,很快就化解了。遇愁不過夜是我的處世準則。

馬 非:做人和做詩人是怎樣一種關(guān)系?請談談您的經(jīng)驗。

白 漁:我的看法,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相同的都是人。詩人首先是一個人,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普普通通人的生活、情感、方式、道義。我在平常接觸人當中,從來不說我是詩人。人家問我是干啥的,我說我是一名退休人員。有人知道我是詩人,我就說自己就是一個愿意寫詩的人而已。不同的是,詩人比普通人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他的產(chǎn)品是要給人精神享用的,絕對不可給人精神毒害。他應該是一個有人際影響的人,他應該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人,他應該是一個更真實的人,如此才不至于取巧摻假,割竊人的精神和時光。

馬 非:社會上有一種誤解,詩人、藝術(shù)家都比較不修篇幅、都比較狂妄,不是一個正常的人。對此您怎么看?

白 漁:的確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們有妝扮自由,但我不贊賞,更不會這樣去效仿。個性應該顯示在作品里面,而不是生活里面。有人問過我,那留長發(fā)、蓄大胡子,穿著臟兮兮的,好像成了男性某種藝術(shù)家的招牌,有沒有以怪掩丑的成分呢?我無言以對。

附帶著又產(chǎn)生一個問題,常常有人說寫詩是我個人行為,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這個觀點我覺得既是又不是。你在寫當中確實是你個人行為,但是拿出來之后就不是個人行為了,它屬于社會、屬于讀者。還有,你的個人行為也不簡單,其實背后是有很多人有心無心、有形無形的在幫助,支持了你的個人行為。你怎么能說什么都是你個人的呢?須知你銷的是精神產(chǎn)品,人民是衣食父母,廣大讀者是上帝。

馬 非:最后,請您給年輕的同行留幾句贈言,當然,也算是講給我聽的。

白 漁:不論成就大小,努力堅持就好;不管收獲多少,耕耘不歇就好;不問評價高低,問心無愧就好。文學是終身跑馬拉松,不怕慢,只要持之以恒,定有所成就。搞業(yè)余寫作比專業(yè)創(chuàng)作更好。

猜你喜歡
昌耀青海詩人
昌耀對燎原的永別和托付
博覽群書(2023年8期)2023-09-17 19:27:28
作為傳記的昌耀詩歌
作品(2023年2期)2023-05-30 18:56:47
昌耀
揚子江詩刊(2022年6期)2022-11-08 08:32:38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大美青海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仁者
詩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青海行七首(錄二)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6
青海 管放相宜 漸入佳境
法库县| 岳普湖县| 丰城市| 集贤县| 屏东县| 沂南县| 工布江达县| 高唐县| 喀什市| 利辛县| 遂昌县| 增城市| 比如县| 房产| 伊春市| 尤溪县| 苏州市| 龙江县| 墨脱县| 孝昌县| 汶上县| 兴城市| 定兴县| 沭阳县| 泾川县| 双牌县| 平湖市| 云南省| 宜兴市| 凤凰县| 射洪县| 关岭| 蕉岭县| 肃南| 兴和县| 宁化县| 纳雍县| 林周县| 泸西县| 内乡县|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