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勤
圖書質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線,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以下簡稱建工社)成立60年來,一直堅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重視圖書的質量管理,不斷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考核上引導編輯多做精品力作。
一、以制度實行全程管理控制
圖書從選題策劃到出版發(fā)行要經歷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關系到圖書的質量。2012年,建工社依據國家有關出版物質量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總結歸納本社已有的圖書質量管理辦法,制定了覆蓋編輯出版發(fā)行全程的“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物質量保障體系”。從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裝幀設計、校對、印制到發(fā)行、重印等工序明確規(guī)定和要求。
選題決定了圖書的定位和出版方向。建工社始終堅持“守正出新”,履行自己的使命“傳播建設科技,弘揚建筑文化,培養(yǎng)建設人才”,緊緊圍繞服務建設行業(yè),重視選題規(guī)劃和年度選題計劃工作。實施選題三級論證制度,即責任編輯選題論證(必須進行選題查重)、圖書中心選題論證和選題審批組論證。
組稿決定了圖書的內容質量。首先是要選好作者,要選合適的作者,作者對內容質量保證非常重要。院士、大師和學術界知名的專家是首選作者。現(xiàn)在自投稿越來越多,資助出版的也很多,出版社要堅持出版標準,要有底線。缺乏原創(chuàng),無多大價值的選題,即使有補貼,也不必出版,有些書出了,可能會砸出版社的牌子。在作者寫作的過程中,加強書稿中耕,關系到書稿質量和交稿進度。對于大型系列圖書,如我社修訂的《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8卷),參與的設計院、高校等單位100多家,參加編寫人員2000多人;
國家“十二五”重大出版工程《中國古建筑叢書》(35卷),參加編寫的全國各地專家300多人。這兩套書用了4-5年時間編寫,組織工作量巨大,編寫時間長,要選好作者,中間要經常做好溝通協(xié)調工作才能保證質量和進度。
審稿是對書稿內容進行把關和提升。“三審三校一審讀”是重要而有效的圖書質量保障制度。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規(guī)范審讀報告,提高圖書質量”,不僅僅是指初審、復審、終審報告要寫得規(guī)范,更重要的是這三審環(huán)節(jié)要做到位。首先,三審人員的安排要按照出版管理的規(guī)定,要具備審稿資格,且不得是同一人。一般初審由責任編輯擔任,責任編輯作為選題策劃者和組稿人,對書稿的要求最清楚,如果專業(yè)把關有難度,可以請相關專家輔助審稿。請同行專家進行評審,有利于判定書稿的原創(chuàng)性和學術價值。復審和終審要專業(yè)對口,否則,很難對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只能流于形式。
編輯加工是對書稿內容進行打磨,使之達到出版的要求。近些年我國每年新書品種達20多萬種,不少出版社編輯人均年發(fā)稿字數超過500萬字,有的甚至超過1000萬字,如此大的工作量是很難保證質量的。我社一直堅持走質量效益型發(fā)展之路,年出版新書約1300種,近五年,新書增長控制在5%以內,重印率保持在60%以上。編輯加工一直也是難點,目前,采取責任編輯、專職加工編輯、外加工編輯、返聘退休編輯四方面人員完成加工任務。今后重點應該由責任編輯和專職加工編輯從事加工發(fā)稿工作。編輯加工是一項專業(yè)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外加工兼職做很難保證質量。我社有一本圖書,險些釀成重大質量事故,此書稿是一位大學老師加工的,所學專業(yè)同書稿內容相關,加工也很仔細,但她不了解出版的有關規(guī)定,對違禁的內容不會把握,復審、終審又沒把好關,校對和審讀也未發(fā)現(xiàn),最后是樣書檢查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好在沒有發(fā)行,但因報廢造成了經濟損失。
這起質量事故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從編輯選題策劃到發(fā)稿、設計與排版、校對、審讀、印裝、下廠檢查、樣書送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它的作用。
建工社有專門的質檢部門,專人負責圖書的質量檢查。對所有圖書在付印前安排審讀,審讀結果按季度通報,標明差錯率結果,對超標書稿的責任編輯和校對予以扣罰,對差錯率小于萬分之0.5的予以獎勵。并對樣書進行檢查,經過編輯、印制人員審查,經主管領導審批后方可發(fā)行。樣書檢查是最后一道關,這道關很重要,有的嚴重質量事故就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的,避免了造成不良影響。為了避免和減少質量事故造成的損失,質量管理的重心應該前移。
重印工作也很重要,是出版社打造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首印收集作者、讀者反饋信息,如有差錯,重印時及時改正,如內容存在較大不足,可及時修訂再版。如有差錯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也未改正,將大大損害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因此,建工社一直實行圖書質量跟蹤反饋制度,2005年對建造師考試用書實行一書一碼,在建工社網站上對讀者提供增值服務,書網互動,很方便地收集到讀者的反饋信息,比以前靠收集讀者的書面來信的信息量大多了,且能將一些勘誤及時告知讀者,更重要的是能及時了解讀者對內容的評價,有利于重印或修訂再版時改進,保持圖書的生命力。
二、以人才保證落實崗位職責
有了完善的制度,關鍵要落實。落實靠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從廣義上講,圖書的質量與其出版過程中涉及的所有人才有關,但關鍵是作者人才和編輯人才。好作者的發(fā)現(xiàn)要靠好編輯。因此,出版社要特別重視編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yǎng)。
這些年,建工社每年通過公開招聘,到建筑類高校定向招聘專業(yè)對口的學生,引進在建筑設計、施工企業(yè)有工作經驗的人才。
對現(xiàn)有編輯進行培訓,以重點項目鍛煉年輕人。這里所說的重點出版項目,是指國家重點出版物,或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出版物。為年輕編輯提供更好的工作平臺,尤其是大型項目,在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方面會受到很好的鍛煉;提供更好的機會認識更多的重要作者;在樹立品牌意識方面也能受到很好的熏陶。
建工社從2006年開始實行“編輯導師制實施辦法”,以導師制實現(xiàn)對年輕人傳幫帶。由副編審以上的編輯或編輯室主任擔任導師,其職責是帶領年輕編輯進行市場調研、選題策劃、組稿、開會;指導編輯審稿、加工等。導師制的實施使編輯能盡快熟悉編輯業(yè)務,結識作者;提高編輯的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使出版社的品牌項目后繼有人,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出版社要特別重視“責任編輯制度”的落實。責任編輯作為圖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應掌握全面情況,全程控制,關注圖書的全生命周期,遇到質量事故負主要責任。建工社規(guī)定,圖書質量出了問題造成經濟損失,處罰比例:責任編輯40%,加工30%,復審20%,終審10%。建工社現(xiàn)有注冊的責任編輯120人,這些年一直加強培訓和繼續(xù)教育,與中國編輯學會合作,在社內舉辦責任編輯繼續(xù)教育培訓班(每年18次課),結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要求和建工社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設計課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以導向引領多出精品力作
出版社自轉企改制后,更加重視經濟效益,競爭也日趨激烈。出版社要保證圖書不出問題,除了制定完善質量管理辦法并嚴格執(zhí)行外,還應在考核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導編輯多出好書,鼓勵不同崗位人員盡心盡責。
在考核上給編輯一個做好書的機制,不宜搞簡單的承包制,要有綜合評價。建工社十多年來,對編輯的崗位職責要求是完成基本指標,考核崗位是否合格,而效益工資則根據圖書利潤情況予以獎勵,不在于壓力,而重在激勵。對編輯沒有過高的新書品種和發(fā)稿字數要求(人均年出新書5-10種),鼓勵多策劃修訂再版和重印率高的圖書。
2012年建工社出臺了《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管理辦法》,每年設立學術出版基金200萬元,資助約50種左右學術著作的出版。對于做此類書的責任編輯,在考核利潤時,按單本圖書平均效益計算。
通過對優(yōu)秀圖書的評選和表彰,鼓勵多做好書。建工社多年來實施“關于優(yōu)秀圖書獎勵標準的規(guī)定”,對獲得省部級獎項的責任編輯予以重獎,并在年度全社總結大會上表彰。建工社堅持每年評選社優(yōu)秀圖書100種(一等30種,二等70種),并給予獎金。每屆參評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yōu)秀出版物獎和“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出版工程時從中推選。
建工社每兩年舉辦一次圖書質量展,1987年設立,至今已舉辦16屆。通過展覽展示優(yōu)秀選題報告、優(yōu)秀審讀報告、優(yōu)秀編輯加工、優(yōu)秀校對、優(yōu)秀圖書、優(yōu)秀設計、優(yōu)秀印制等,同時展示問題書稿、質量事故圖書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我們還舉辦質量講座和研討會,強化質量意識,提高專業(yè)能力,完善管理辦法。
提高圖書質量永無止境,面對數字出版轉型,想要保證不同形態(tài)出版物的質量,需要及時制定有效的管理辦法,并通過不斷地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出版人的素質和能力,嚴格管理,常抓不懈。
(作者系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