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云鶴
(南陽師范學院,河南南陽473061)
[基礎課程探討]
關于《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構想
傅云鶴
(南陽師范學院,河南南陽473061)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大學生認清形勢、理解政策,堅定信念、提高素質(zhì),及確立正確的奮斗目標上擔負著重要的作用。為全面深化《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綜合改革,在學科交叉運用、藝術教學探索、教學評估的創(chuàng)新上提出幾點關于課程教學改革的構想。
《形勢與政策》;教學改革;藝術教學;教學評估
《形勢與政策》課的課程體系大致可分為相對穩(wěn)定和相對變動兩大部分。其中,相對穩(wěn)定部分可由基本理論和基本形勢與政策等兩大板塊組成,相對變動部分則突出以熱點問題為主要內(nèi)容。屬于基本理論和基本形勢與政策的相對穩(wěn)定的部分,大多數(shù)《形勢與政策》教師都能把握,但相對變動的部分涵蓋歷史、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有時即使是一個專題,也涉及多個學科,對教師知識儲備和知識結構提出很大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充分運用學科交叉,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在多學科知識挑戰(zhàn)的形勢下,采用專題形式下吸納所涉及學科專家的集體備課制度?!缎蝿菖c政策》的集體備課制度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里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里所說的集體備課制度是在充分考慮了《形勢與政策》課涉及面廣、信息量大、更新快,教師備課任務重的基礎上,力圖把重要內(nèi)容講透徹、講深入、講明白。具體操作是,先結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下發(fā)的《高?!靶蝿菖c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和本學校的學生現(xiàn)狀與要求,確定本學期講課的專題。
(二)針對不同學科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專題教學中有重點地選擇補充和深入。首先,《形勢與政策》課程涵蓋高校所有專業(yè)學科學生。大致來講,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知識結構都不一樣;受專業(yè)所限,擅長的和不擅長的比較明顯。其次,針對某一學科的學生,《形勢與政策》課涉及面廣、相對變動的部分正好可以應用和檢驗他們擅長的,彌補和改進他們不擅長的。例如,針對經(jīng)濟類學科學生,可以重點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專題、世界經(jīng)濟低速回暖專題中同他們深入探討,甚至在某些經(jīng)濟學概念和經(jīng)濟政策上請學生來講解和辨析,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掌控,在鮮明政治性的指導下檢驗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他們分析和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而在世界局勢、我國周邊形勢、內(nèi)政和外交等專題中給予經(jīng)濟類學科學生以知識和眼界上的擴充,指導他們發(fā)現(xiàn)和研究形勢與政策對經(jīng)濟領域的影響。
(三)針對不同學科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背景,科學應用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營造有效的課堂教學和溝通。筆者承認個體的特殊性和差異性,但相似的知識結構和學科涵養(yǎng)會讓同一專業(yè)的學生在個性和心理背景上呈現(xiàn)出某種一致性,如果對此加以引導,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物理專業(yè)學生求實嚴謹,重實驗和推導,在教學上可以采用研究式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jīng)驗,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潛力;教師講課中要注意用理論和事實說話,引用要講清楚出處。新聞傳播專業(yè)的學生性格開朗,自我意識較強,重政策和事例,因此在教學上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手段,做到事例豐富、圖文并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情感上的共鳴上升到理性上的認同。
《形勢與政策》課與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相比,有自己的獨特性:首先是教學內(nèi)容的廣泛,其次是“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有理論分析,又要有實踐總結;既要講宏觀形勢,又要講微觀動態(tài);既要堅持正確導向,又要堅持解疑釋惑。如何既保證課堂教學氣氛的生動活潑,不使課堂教學變成枯燥的說教,又能充分體現(xiàn)講課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思想性”,對教師素質(zhì)要求很高。以筆者參加多次《形勢與政策》課培訓的親身經(jīng)歷來講,聽那些信心堅定、情感豐沛、條理清晰且具有人格和教學魅力的教師和學者講授,感覺課堂效率很高、認同感很強、啟發(fā)性很大。正如前面提到的,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藝術風格教學,不是匠心獨造的教學技巧。針對《形勢與政策》課程,筆者以為達到藝術教學,可以更好地完成形勢與政策的教學任務,在實現(xiàn)路徑上應主要著眼于教師信仰信念的堅定、素質(zhì)能力的提升和人格魅力的塑成。任課教師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三方面來探索:
(一)做到“三個認同”,即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
1.理論認同:作為《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還要有高度的理論認同和理論自信,不僅能講清楚理論,而且能將理論的認同和自信傳達給學生,自覺用理論指導實踐。
2.政治認同:講我國的形勢與政策,必須牢牢把握政治性,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我們民族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性和必然性,引導學生理性看待發(fā)展的難題和問題,讓學生對國家復興、民族振興、人民富裕充滿信心。
3.情感認同:大學生具有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的特點,讓教師的理念通過教學由課堂進入學生頭腦,坦誠相待、情感共鳴是很重要因素。在理論認同和政治認同的基礎上,教師要帶著深厚而客觀的情感來教學,不把工作和生活上的負面情感帶進課堂,站在學生的情感和思維上循循善誘、以情動人,從心理上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達到理論、知識和情感的全方位傳授。
(二)提問發(fā)人深省,總結深刻到位、直達內(nèi)心
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好的問題、適當?shù)臅r機,可以起到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發(fā)人深思的作用,尤其是《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信息時代,學生通過網(wǎng)絡等媒體接觸的信息相當豐富,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內(nèi)容學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因此知識性的提問作用不大,啟發(fā)性的提問才更有分量。提問的藝術在于問題不一定需要學生回答,只要能引起學生思考,教師稍加引導就可以達到醍醐灌頂?shù)男Ч?/p>
課堂總結,必不可少。傳統(tǒng)的課堂總結僅限于教學內(nèi)容的全面回顧,只是教學中一個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而藝術風格教學則視課堂總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現(xiàn)著教師的素質(zhì)和風格。《形勢與政策》課,大多數(shù)學校的教學安排是一周一次課,每一次課信息量巨大;面對一堂課信息的撲面而來,學生可能找不到重點或只關注信息表面,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不斷總結提點,在最后的總結中提煉升華。
(三)錘煉語言風格,提升人格魅力
語言是有風格的,語言也是有魅力的?!缎蝿菖c政策》課專業(yè)語言風格應該是條理清晰、客觀嚴謹、明白流暢的,在此基礎上融入個人風格的教學語言則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生動形象,有的風趣幽默,有的簡明扼要,有的情感豐富。不同的語言風格在推動教學的過程中會起到不同的促進作用。雖然鮮明的語言風格對于每一位《形勢與政策》課教師來說不是必須的,但相比之下,沒有形成鮮明語言風格的教師則較難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講解清重點難點。也就是說,鮮明的具有個人特點的語言風格在促進《形勢與政策》教學方面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位教師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風格,達到知識性、啟發(fā)性和感染力的完美統(tǒng)一。
《形勢與政策》課程不僅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性,而且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實踐性。教書也是育人,立德樹人需要教師用思想行為和人格魅力感召、影響學生。藝術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有的人格魅力。當然,達到藝術教學不是件易事,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感悟、調(diào)整改進。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之所以沒有用“教學考核”,是因為“考核”帶有用現(xiàn)有指標體系去核定的意思,而“評價”的范圍則大得多,而且?guī)в兄饔^感情色彩。全面的教學評價必然包含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教師在完成一節(jié)課的教學后,必然會對教學預期和學生反映作出思考和評價,學生在聽完一節(jié)課后,也必須會對教學效果和對自身的作用影響作出相應的評價。這里著重討論的是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
評價項目 內(nèi)容 特點 題型1 是非判斷 對本專題中基本問題的了解和判斷類似于小測試 選擇、判斷、填空2 主觀影響 通過本專題講授,了解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精心設計、不露痕跡 選擇3 學習能力 對類似問題的分析應用 結論明確、難度適宜 選擇、判斷、簡答4 學習延展 對本專題難點疑點提問;提出老師在講課中沒有講到或沒有講到位的地方針對部分學習主動、善于思考的同學,屬于選做類型簡答
在每一個專題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填寫問卷。問卷的內(nèi)容摒棄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水平做簡單的優(yōu)秀、較好、合格、不合格的判斷??茖W合理地設計問卷,至少涉及以下幾方面:
1.評估放在每個專題講授結束后,所以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進度,為評估預留足夠的時間。題目不宜太多,簡答盡量讓學生幾句話就能表達清楚。
2.教師發(fā)放問卷要講清楚只是教學評估,不是考試測試。問卷不記名,只留下學生的手機號或者QQ號,不給學生壓力,但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考作答,不能翻看手機或參考書籍。
3.是非判斷的題目設計要是非明確、難度適宜。主觀影響的題目最能體現(xiàn)教學效果,需要任課教師精心設計,必要時可以咨詢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yè)老師。
4.問卷的設計涵蓋以上四部分,但除第四部分選做的單獨列出外,其他三部分不要截然分開,只按題型分類。
5.對于有學習延展性同學提出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在下一堂課開始教學之前予以解答;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聯(lián)系學生單獨解答輔導。
[1]劉慶國,李鐵英.《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2]丁冬漢.“專題研討——師生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的應用[J].思想理論教育,2010(5).
G642
A
1673-0046(2015)7-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