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編收到了一封小讀者的來信,他在信上說他有個非常奢侈的愿望—— 天上下“巧克力雨”,這樣,他就有吃不完的巧克力了。
哈哈哈。
我想對這位小讀者說的是,天上下“巧克力雨”這個真沒有,但是,天上下“鉆石雨”這個真的有。只不過,下“鉆石雨”的地點不在地球上,而是在木星和土星上。
鉆石,給我的第一感覺是貴重。在賣珠寶的商場,只有黃豆那么大的鉆石,都要賣好幾萬塊錢呢。下“鉆石雨”這個想法更奢侈!
木星和土星上的“鉆石雨”
當(dāng)然,“鉆石雨”這個說法可不是我在這里胡言亂語,這是美國的兩位科學(xué)家在2013年的美國天文學(xué)會會議上展示的研究成果。他們認(rèn)為,在木星和土星上,時不時就有直徑1厘米大小的鉆石如雨點一般從大氣層落下。據(jù)測算,每年有多達1 000噸的鉆石在土星和木星的大氣層中生成。
過去,天文學(xué)家認(rèn)為,只有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層才有條件產(chǎn)生“鉆石”,因為天王星與海王星的大氣中大約有15%是甲烷,而木星和土星大氣中的甲烷含量都不超過0.5%。
木星和土星都屬于氣體行星,就目前所知,這兩顆行星的主要成分都是氫氣。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直徑約為14萬千米,體積相當(dāng)于1 300多個地球。土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行星,直徑約為12萬千米。
“鉆石雨”的成因
木星和土星的大氣層中都含有少量的甲烷氣體。大氣層中的強閃電擊打著甲烷,將其變?yōu)槊夯?,煤灰在沉降的過程中又固化成了石墨,石墨繼續(xù)下落,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最終變成了閃閃發(fā)亮的鉆石。
這些誘人的鉆石繼續(xù)下降,直至木星或土星的核。但是,那里的溫度特別高,這些鉆石最終都會熔化成液體。
鉆石最終熔化了,這太可惜了!我們能不能發(fā)射一艘太空船,去收集點鉆石回來呢?
理論上可以,但是,這樣做的費用高得嚇人,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得不償失!
知識鏈接
鉆石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晶體。鉆石與我們常見的煤和鉛筆芯的化學(xué)成分基本相同,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只是由于它們內(nèi)部碳原子的組合方式不同,所以表現(xiàn)出了完全不同的樣子:鉆石閃閃發(fā)光,而煤和鉛筆芯都是黑黢(qū)黢的。
事實上,鉆石也可以人工合成。1954年,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研究員在實驗室里模擬出了鉆石在自然界形成的環(huán)境,給碳加以高溫和高壓,從而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鉆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