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地球表面遍布植物,就連海底火山噴發(fā)誕生的新島嶼,不久之后就變成了綠洲;樓房破損的墻壁,經(jīng)過幾年也被綠色覆蓋。顯然,植物是可以自如分布的。它們分布的手段就是依靠種子傳播,傳播的媒介包括風(fēng)、水、動物及人類等,這種傳播對物種延續(xù)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迷你降落傘——蒲公英
蒲公英屬果實用它們輕柔的綿狀毛借著風(fēng)力被運送到很遠的地方。
人們通常認(rèn)為,蒲公英的種子上帶著綿狀毛,但嚴(yán)格來講,這種認(rèn)識是不正確的:蒲公英所屬的菊科果實像南非的茼蒿那樣,有果肉的果實很少,通常是沒有果肉的果皮緊貼著一顆種子,這被稱之為“瘦果”,由于很輕,所以容易靠綿狀毛借著風(fēng)力散布。
輕若塵?!r脊蘭
蘭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廣泛且造型奇特。蝦脊蘭屬植物,被隔絕分布在相距遙遠的墨西哥、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新喀里多尼亞以及塔希提島等地。其中,三褶蝦脊蘭的分布甚至從日本跨越到相隔遙遠的斐濟。三褶蝦脊蘭何以會分布如此廣泛呢?三褶蝦脊蘭的種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種子之一,長約0.8毫米,寬僅約0.1毫米,因為缺少胚乳,所以非常輕,宛如灰塵。因此,科學(xué)家認(rèn)為,其種子有可能被暴風(fēng)卷起到對流層,被運送到很遠的地方。
自由滑翔——巨翅瓜
即使沒風(fēng),有些依靠種子自身滑翔,仍然能散布到遠方的種子傳播種類,它們屬于滑翔型。種子的滑翔翅越平衡,越是有與種子重心保持平衡的翅,就能飛行得越遠。原產(chǎn)于印尼和新幾內(nèi)亞等地的巨翅瓜就是典型的代表。巨翅瓜可以纏繞在其他植物上借力攀爬到30米高的地方。它的果實直徑有20~30厘米,里面長有約400顆種子。巨翅瓜的種子帶有薄翅狀的飛翼,長14~15厘米,寬5~6.5厘米,飛翼具有極短的后角,所以看上去呈三角形,尾部有一點翹曲,可保持穩(wěn)定姿勢。果實成熟后,其底部將形成中空的洞,種子可以從中一粒一粒飛出去,并滑翔到很遠的地方。
在無風(fēng)狀態(tài)下,巨翅瓜種子以每秒1~1.5米的飛行速度滑翔,就像帶有絨毛降落傘的蒲公英種子那樣徐徐飄落,其滑翔距離約為下降高度的4倍。假如從30米的高度落下的話,則它在空中滑翔距離約120米。如果能幸運地乘著這一地域產(chǎn)生的上升氣流飛行的話,其滑翔距離甚至可以超過1000米。事實上,每粒巨翅瓜種子的飛翼形狀都有微妙的差異,有些適合直線飛行,有些適合邊旋轉(zhuǎn)邊飛行。
旋轉(zhuǎn)降落——松球
有些種子或者果實帶翅,通過旋轉(zhuǎn),從母株分離并散布的,被稱為直升機型。例如,雞爪楓的果實上帶有2枚翅;而松樹果實松球待干燥綻開時,帶有單翅的種子就會旋轉(zhuǎn)飛散到地面上,宛如直升機降落。東南亞的龍腦香樹的種子所帶的翅是最長的,可長達30 厘米。龍腦香樹在東南亞森林占居優(yōu)勢,可高達70米。只有依賴這么長的翅,才能保證種子安全“著陸”。
隨波逐流——巨柱仙人掌
種子或果實被雨水沖刷帶走,經(jīng)過河流或海洋漂流到遙遠的岸邊。平時在沒有河流的地方,借助下大雨、發(fā)大水意外地被運到遠方,這個方法特別在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效果尤為明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的沙漠中生長著一種巨柱仙人掌,算是世界上最高的仙人掌了。它約有四層樓房那么高,重量可達6噸。巨柱仙人掌的根深入土壤,它的深度是地面巨柱高度的2倍,而且分布很廣,只有這樣它才能在沙土中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奇怪的是,這種仙人掌并沒有緊挨著生長,因為其根部會分泌一種阻礙幼苗發(fā)育的物質(zhì)。然而,一旦下暴雨形成河流的話,少部分種子經(jīng)沙子沖刷除去了阻礙發(fā)芽的物質(zhì),并被運到遠離母株和其他仙人掌的地方,生根發(fā)芽,便形成了稀疏散布的情形。
來歷不明的“藻玉”——哥倫布豆
在日本,人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一種來歷不明的種子——直徑達4~5厘米,呈紅褐色的扁平狀,稍加研磨就會發(fā)出光亮,像玉石那般瑩潤漂亮,故冠以“藻玉”之名。其身份卻是豆科榼藤子的種子。榼藤子豆莢生長在岸邊,長度超過1米,其種子從岸邊“出發(fā)”,開始漂流。有人曾目擊,暴風(fēng)雨過后,許多榼藤子種子漂流到馬達加斯加的海岸。傳說,曾滯留在非洲西北岸馬德拉島的哥倫布看到過這種種子漂流到那里,以為是印度產(chǎn)的。他本認(rèn)為從歐洲西航可到達東方的印度,這樣,就更增強了他航海到東方的信心,故榼藤子也被稱為“哥倫布豆”。
浴火重生——山龍眼
在澳大利亞,有一種植物以萬萬沒想到的方式,容易且有效地傳播著種子,那就是貝克斯屬的山龍眼。山龍眼是桃金娘科花木,花朵由數(shù)百片花瓣聚生在花莖周圍。即使花朵凋謝,雌蕊的花柱也不落,照舊緊緊地擠在一起。因為果實埋在中間,難以發(fā)育成熟,也無開口,所以這種狀態(tài)可以保持?jǐn)?shù)年之久。不過,一旦遇到野火,野火的高溫會使果皮不斷受熱綻開,種子顯露出來。在火熄滅之后,地面冷卻,果實被風(fēng)吹散在地,地面積存的草木灰正好可以充當(dāng)肥料,培育種子。
“不要碰我”——鳳仙花
有些植物以特殊的方式釋出種子。如鳳仙花的果實成熟后會爆炸性地裂開,種子飛散很廣。從其英文名“不要碰我”也說明了這一點,一旦碰到熟透了的鳳仙花果實,果皮會立馬裂成幾瓣,勁頭十足地卷成螺旋狀,迸飛種子。
像鳳仙花那樣,用扭曲或翻轉(zhuǎn)的爆裂方式來散布種子的方法在榨漿草屬或豆科植物中也司空見慣。不過,大多傳播距離在1米以內(nèi)。但也有傳播距離在5米以上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油麻藤。油麻藤的果莢堅硬,一旦果莢綻開,種子勁頭十足地飛出,彈射出很遠。由于種子扁平且堅硬,撞擊地面還會發(fā)出很大的聲響。如果藤蔓一直往高處長,則其迸飛的距離可達10米以上。
獅子殺手——鐮稃草
種子的傳播還與動物有關(guān)。因為漿果等肉果可被動物取食,種子可經(jīng)由動物的消化道排放出去,可由動物帶到很遠的地方。事實上,有些種子若不經(jīng)過動物的消化道便無法萌芽。據(jù)稱,能將種子傳播到最遠地方的是蝙蝠。狐蝠等吃果實的蝙蝠可一天往返幾十千米。馬達加斯加南部最大的猴面包樹直徑可達7米,樹干有空洞,洞中積存的蝙蝠糞便中布滿了無數(shù)的幼苗。這些幼苗都是椴科的扁擔(dān)木,其果實被蝙蝠吃下后隨著糞便一起排出,落在樹洞中,經(jīng)大雨和些許陽光的沐浴才好不容易長出幼苗。
有些果實表面有特殊的構(gòu)造,可用來附著在動物的皮膚、毛皮、羽毛或人類衣服上。鬼針草的果實表面覆蓋有許多細(xì)小而有鉤的毛;山莧菜果實的頂端有草耙狀的構(gòu)造,其上也有倒鉤。有的果實有鉤狀突出,被動物踩著甚至能致其死亡。例如胡麻科的鐮稃草也被稱為“獅子的殺手”,此類果實長十幾厘米,表面有若干長而堅硬的鉤狀突出部分。如果獅子稍不留神踩著了,并不由自主地用嘴去處理,就很容易戳破嘴,導(dǎo)致無法進食獵物,最終被活活餓死。故鐮稃草也被叫作獅子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