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抗+何新聞+李欣月+于奕冉+黨兵
如今的昆明城越來越有一股子現(xiàn)代城市該有的都市“范兒”,日日穿行在車水馬龍和霓虹閃爍之間的人們腳步匆匆,可那偶然遇見的民國風景總是讓人忍不住停下來細細打量,或是在高樓林立的市中心有格格不入的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小洋房,或是在翠湖邊上看到幾個大樹掩映下的深深庭院。也許你從未能進門一探究竟,也不曾看到有人出入,然而止不住的好奇心讓你幻想起民國年間這里來去如風的官老爺和裙擺搖曳的官太太,嗅出一座座公館門后那懷舊而綿長的歷史味道。
大隱于市活在記憶里的老公館
在今天的昆明市內(nèi),縱使早已是滿目的高樓大廈,又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留意到如珍珠般散落在各處的公館建筑,它們有的已經(jīng)廢棄多時,有的被完好地保護起來,有的辟作他用,但無一例外的,他們?nèi)匀混o靜佇立于這里,于鬧市中,不理會身旁的喧囂,沉默地向今日的昆明人訴說著只屬于自己的那一段深刻而雋永的民國往事。
唐家花園 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
唐公館和唐家花園實為一個整體的兩個部份,公館在前,面臨北門街;花園在后,與圓通公園僅一墻之隔。公館大門為“門式坊”形式的三開間“牌坊門”,門柱為雕刻精致的西式石柱,牌坊門兩側(cè)設有“八”字形影壁。上世紀九十年代,牌坊式大門移建于北門街“翠明園”,背對北門街,正面俯看青云街,向世人訴說著一個世紀的滄桑變化。
唐家花園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已名聲在外。一部名為《洪憲之戰(zhàn)》的電影登陸國內(nèi)各大影院,這部被稱為“中國歷史政治偉大戰(zhàn)爭巨片”,主要內(nèi)容是護國戰(zhàn)爭,唐繼堯親自飾演自己,該片把昆明主要的園林名勝風光都攝入了鏡頭,唐家花園的美麗景觀也盡收其中。
唐家花園與云南大學同在一支山脈上,呈遙相呼應,息息相通之態(tài)勢。自云大1924年開辦以來的歷屆師生,都把對面的圓通山(后辟為公園)當作后花園,或散步或踏青或賞花,而“春光外泄”的唐家花園也是一些云大師生不時光顧的地方。1923年2月,唐繼堯在園內(nèi)建立“東陸圖書館”,館長袁嘉谷經(jīng)常在午后無課時間,率領東陸大學(云南大學前身)學生進園讀書學習,觀賞園林和欣賞古物。
八年抗戰(zhàn),中國文化教育中心南遷,昆明成為著名的“民主堡壘”。從1938年起,唐家花園陸續(xù)接納了朱自清、陳岱孫、金岳霖、吳宓、浦江清、李繼桐、陳省身等一批批享譽中外的南遷學者,為他們到西南聯(lián)大和云大教學和交流提供了很大方便。
美麗的唐家花園,廣受學者、詩人們的贊賞。沈從文在《懷昆明》中道:“路東那座美輪美奐以花木亭園著名西南各省的唐公館”。而1946年2月,當時中國著名才女、中國第一位女建筑學家、詩人、作家林徽因第二次來到昆明作短期休養(yǎng),住進了好友張奚若為她安排的住處“唐家花園”。她對花木繁茂,地闊景幽,中西建筑風格及園林景觀薈萃的唐家花園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和評價。她在寄給終生好友費慰梅(與其丈夫費正清同在重慶美國大使館工作)的信中這樣描述道:
所有最美麗的東西都在守護著這個花園,如洗的碧空、近處的巖石和遠處的山巒……這是我在這所新房子里的第十天。這房間寬敞、窗戶很大,使它有一種如戈登?克雷早期舞臺設計的效果。甚至午后的陽光也像是聽從他的安排,幻覺般地讓窗外搖曳的桉樹枝椏把它們緩緩移動的影子映灑在天花板上!昆明永遠那樣美,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我窗外的景色在雷雨前后顯得特別動人。在雨中,房間里有一種難以言狀的浪漫氛圍……
回望20世紀上半葉近四十年的歷史,可以看到一場場關系國家命運與云南命運的風云際會均與唐家花園有關,同時,與唐家花園咫尺之遙的云大師生無不受其深刻影響。今天,有著厚重文化內(nèi)涵的唐家花園的美景和往事已成為人們心中永久的記憶,而它豐厚的歷史文化意義更值得后人記取和深入探究!
震莊 從龍公館到國賓館
慢步走入震莊,僅僅一座紅墻之隔,卻仿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紅墻外是連結昆明南北最主要的交通干道——北京路,這條路上車來車往,路旁高樓林立,盡顯一座現(xiàn)代化都市的風范;而墻內(nèi)則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閑亭、小池、飛鳥,還有那幾座古典的小洋樓羞澀地隱藏于大片綠意之間。那道紅墻仿佛一道屏障,隔絕了世外的一切喧囂和浮華,為園內(nèi)守住了一份天然的清涼和寧靜。
最初的震莊是龍云的私人府邸“龍公館”。龍云被稱為民國時期叱咤風云的“云南王”,出生于云南昭通的龍云曾是滇軍高級將領,他主政云南18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先后派遣20多萬滇軍奔赴抗戰(zhàn)前線,在包括“臺兒莊戰(zhàn)役”等二十多個戰(zhàn)役中為抗戰(zhàn)勝利付出了大量心力。時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龍云特意挑選了盤龍江邊又稱“臨江里”的街道建筑了這座公館。許多人好奇“震莊”名稱的來歷,中國官員為官講究的是“穩(wěn)穩(wěn)當當”,可龍云似乎反其道而行之,把私人住宅以“震”字命名,這讓許多人不得其解。其實這震莊的“震”不能以其字面意義來解釋,而是取自八卦中的“震卦”,“臨江”二字以“龍”最利,震卦屬雷,即龍所居,從空中俯瞰,震莊建筑群是一個完整的八卦造型,錯落分布錦樓(瑾樓)、繡樓(禮堂)、乾樓、坤樓,既有中國古典園林的格調(diào),又兼有歐陸法式建筑的風格,于是這府第就被題名為“震莊”。
這座始建于1936年的民國公館在新中國成立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作了擴建,將其作為接待國家元首和重要賓客的國賓館,以震莊迎賓館命名。震莊又開啟了一段全新而充滿榮耀的歷史。據(jù)這里的工作人員自豪地介紹,除了毛主席,這里接待了幾乎所有的國家領導人和許多訪滇外賓。1972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這里發(fā)表了“關于保護滇池的講話”,這個講話對以后昆明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云南時,正是在震莊乾樓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上世紀80年代,某個重要的區(qū)域性會議在昆召開,最終下榻于震莊的與會領導宣布了昆交會在昆落戶……
早晨的震莊格外的寧靜,外院的水池邊上幾只飛鳥盤旋著不愿離去,每年冬天這里總是成為紅嘴鷗的聚集地,而二三月份則是灰鷺、白鷺和野鴨們的地盤。院子里的三個碉堡依稀可想那時警衛(wèi)站崗的景象,內(nèi)院的乾樓和乾樓前方的噴水池是典型的法式建筑,以西的一座殿堂式建筑原為小型戲臺,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為裝飾大氣精美的禮堂,它們都是是民國時期便留存至今的老建筑了。我們不禁想象龍云也曾站在這里,看陽光照射下噴水池的水柱散出一道道彩虹,想象伊麗莎白女王在乾樓二樓的方形陽臺上看著昆明的夜幕降臨……這是一座讓昆明人感到驕傲的建筑,紅墻院內(nèi),昆明這座城市的榮耀與震莊有關,這座府邸成為了這里發(fā)展和繁榮的見證者和經(jīng)歷者。
盧漢公館 和平在這里誕生
1949年12月9日,冬日昆明的夜幕早早降臨,坐落于翠湖畔東側(cè)的盧漢公館也被黑色籠罩起來。公館里依舊燈火通明,然而今日卻與往日的輕松截然不同,公館內(nèi)的空氣仿佛凝固起來,就連窗外的冷風也無法透進去絲毫。
晚9時,包括國民黨西南軍政長官張群、第8軍軍長兼第6編練司令部司令李彌、第26軍軍長余程萬、軍統(tǒng)云南站站長沈醉等國民黨中央駐滇軍事首腦都聚集在盧漢公館新館中,他們被以“張群長官蒞昆召開緊急會議”的理由邀請而來,然而隨著隨身人員被繳械扣留、自己被扣押后,他們才了解到等待他們的,是公館主人——時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盧漢周密的行動部署。9點50分,盧漢驅(qū)車趕往五華山,于晚10時向中共中央和全國通電,宣布“云南起義”。
此刻,站在盧漢公館院內(nèi),翠湖吹來涼風陣陣,這里已經(jīng)無人居住許久,卻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意義非凡的夜晚。果敢而堅毅的盧漢與國民黨高級將領們在屋內(nèi)周旋,那緊張而凝重的沉默,地上哪怕掉下一根針也會讓所有人神經(jīng)緊繃起來。
環(huán)顧四周,在這座占地2500平方米的院落里,依舊綠意蔥蔥,或許舊時盧漢也曾在這綠蔭下飲茶、乘涼。
盧漢公館的選址可謂得天獨厚,面朝翠湖,地處中心,透過窗戶便可一賞湖光山色。建筑的風格有著濃郁的法式味道,據(jù)說公館的設計師和工匠都來自法國殖民地越南,兩層的公館建筑由鋼做屋架,磚、木、石結構,可以算作當時最為先進的建筑技術。紅色平瓦頂在陽光下總會散發(fā)出奪目的光芒。房屋內(nèi)進口的地磚燈具和浮法彩紋玻璃都可以看出主人盧漢對于生活品質(zhì)的講究。
作為龍云的至親,盧漢與龍云一同進入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學習,隨著自己軍事生涯的展開,與龍云一同加入滇軍,參加了入川的護國戰(zhàn)爭,一路從排長上升為副營長,跟隨龍云“打江山”的他在龍云擔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時擔任省政府財政廳長,不斷地革新緩解了云南的財政危機。而后抗日戰(zhàn)陣期間率部隊參與大小戰(zhàn)役,日本投降后奉命到越南受降。而那一晚吹響云南解放號角的盧漢再次在人生中刻下了濃重的一筆。
盧漢公館對于盧漢來說,并不僅僅是住所那么簡單,它還扮演了非常特別的角色。在盧漢叱咤云南政壇之時,盧漢公館便成為重要的辦公聚會場所,許多重要人物在這里出入往來,許多重要會議也在這里召開,翠湖邊的這處建筑成為了當時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中心之一。
如今,動蕩的時代早已隨風逝去,每每路過,人們總是想要伸長脖頸去一窺黃色圍墻之內(nèi)的世界,而盧漢公館,也只是這樣沉默地佇立在翠湖之畔,供人們展開綿長的遐想。
王九齡舊居
位于翠湖北路3號,與云南大學僅一街之隔的王九齡舊居就坐落在這里。院落的主人王九齡是云南云龍縣石門鎮(zhèn)人,曾擔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等職。建造于1925年的合院式宅院傳統(tǒng)而簡樸,主人家為了便于觀賞翠湖之景,在宅院南面僅建了平房。如今的院落已經(jīng)由住宅改建為了雅致的餐館,在如此風景中用餐,想必又是另一番滋味。
朱德舊居 小梅園巷3號香如故
每每提到朱德,云南人總喜歡稱呼他為朱老總,言語里滿是濃濃的親切感,云南人對于朱德的這份親近,不僅僅因為他是令人敬仰的元帥,更來源于他和云南、和昆明不解的緣分。
現(xiàn)在坐落于昆明五華區(qū)紅花巷4號的幽靜院子,舊時的門牌號為小梅園巷3號,這里留下了朱德在云南最為悠閑和超然的一段時光。1909年春70多天的漫長時間里,從成都到云南的路上留下了兩個跋山涉水的背影,那是一心想要投考云南陸軍講武堂的青年學子朱德與好友敬镕。
第一次考試朱德因為四川籍意外落榜,然而心懷志向的他并未氣餒,講武堂再次招生時朱德把籍貫改為云南省臨安府蒙自縣,最終得以被順利錄取。四川籍學生朱德的去留引起了校內(nèi)爭議,然而恩師李根源慧眼識珠,最終沒有把這位有志青年拒于門外。云南陸軍講武堂就這樣開啟了朱德革命生涯的大門。從那以后開始的14年間,朱德從排長、連長、營長、團長,一步步穩(wěn)扎穩(wěn)打,在云南起義中初露鋒芒,又帶領滇軍成功剿滅臨安府地方慣匪,朱德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和革命斗志越發(fā)昂揚起來。護國戰(zhàn)爭時滇軍入川與北洋軍隊勇猛交鋒更是讓朱德一戰(zhàn)成名,有勇有謀率滇軍殺入敵方陣營的他給了對手極大的震撼與威脅。
1920年,駐川滇軍“息并回滇”,時任駐川滇軍第二軍第十三旅少將旅長的朱德回到昆明,被委以云南陸軍憲兵司令官、云南省會警察廳廳長、云南省警務處處長的職務。母親與兒子的到來讓朱德考慮在氣候宜人的昆明暫時安家。
朱德買下了恩師馬標住宅相鄰的一片空地,而后動工建造住宅。一座中西式結合的三幢式兩層磚木樓房漸漸成形,這座建筑雅致而簡潔,樓上樓下有走廊連結,每一座樓房間又有月墻隔斷,三個層層遞進的小庭院在景門的間隔下十分別致。喜愛花草的朱德在房后修建了一座花園,名為“潔園”,別看花園不大,可園內(nèi)石山、池水、小橋無一不全。朱德的友人又為這些景致冠以“凝香池”、“渡春橋”等美名,讓賞園也成了文雅之事。10余年槍林彈雨的軍旅生涯讓這段安逸的昆明時光顯得尤為珍貴,朱德常去昆明的名勝游覽,也與東郊曇華寺的方丈映空和尚結為至交。直至1922年朱德離開昆明遠赴歐洲,開始一段新的革命生涯。
1957年,朱德到云南視察時曾經(jīng)回訪這座有著自己歲月記憶的老屋,那時的舊居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作為“昆明市第六幼兒園”的校園,感慨萬千的朱德提筆寫下詩句:《菊園賞菊》一詩:“奇花獨立樹枝頭,玉骨冰肌眼底收;且盼和平同處日,愿將菊酒解前仇?!爆F(xiàn)在的朱德舊居成為了省文物保護單位,四周已建起了不少高大的樓房,也許你從某棟樓房像窗外俯視依然綠意蔥蔥的院內(nèi),還能看到某間特意辟出的房子,那里是故居里“云南人民懷念朱老總”陳列室。在昆明的土地上,今天的小梅園巷3號依然花香如故。
靜 園 時光倒轉(zhuǎn)的魔幻
靜園,一座八十幾年前修建的園林式宅院,占地四十余畝,院中不論是通幽的小徑,或是蜿蜒曲折的回廊,或是專供賞景的小涼亭,又或是倚墻而安的蘿藤花架,都透出一股貴族的氣息。而園中的主建筑盤龍閣,在青翠欲滴的松柏和嬌顏艷麗的花叢中,雖然樸素與低調(diào),卻還是掩飾不住地流露出高貴與奢華。
究竟此宅之主是何許人也,竟能坐擁這樣一棟被奇花異草環(huán)抱的歐式鄉(xiāng)間別墅?倒轉(zhuǎn)時光,解疑答惑,答案是李培天。李培天是“云南王”龍云的二舅子,年紀輕輕便東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經(jīng)濟系,學成歸國后在北京政法大學任教。經(jīng)幾次輾轉(zhuǎn),李培天于1936 年調(diào)回昆明,先后任云南縣長訓練所所長、民政廳長、云南省縣行政人員訓練團教育長、糧政局長、財政廳長。在任職期間雖有百姓對其擁有的多個產(chǎn)權產(chǎn)生質(zhì)疑和指責,但李培天在任期間對云南做出的益事卻不可否認:在龍云時代,無論是改革幣制,還是建橋修路,又或是興辦教育,都給予積極的支持。其中以教育為甚,1942 年,李培天捐贈給賓川縣立初級中學獎學金國幣39200 元,以及大量圖書儀器;同時又捐贈賓居中心學?!缎W生萬有文庫》 一部;1944 年與其兄李培炎創(chuàng)辦了“私立正惠高級中學”……給云南的教育史上添上了重要的一筆。
我想,李培天本人應該信仰佛教吧。只因那時中國建蓋的房屋,一般都選擇坐北朝南,可盤龍閣偏偏是坐西朝東。據(jù)說盤龍閣修建之時就是沖著一墻之閣,有著1100多年歷史的東寺塔而建的。為了讓這座宅院罩在這座有千年歷史的東寺塔的塔光佛影之中,盤龍閣精確地建在了東西中軸線上,寓意著吉祥與興旺。
似乎這樣巧妙的設計真的起了作用,歷經(jīng)八十多年,這座低調(diào)典雅的宅子經(jīng)過修繕,被稱為市委3號樓,在市委遷至呈貢之前,專門用來接待貴賓。
時光如梭,現(xiàn)如今仍靜臥于東寺塔光影中的盤龍閣,與塔間的千年時空魔幻般重合,仿佛間回到八十年前,你我坐在一棵老樹下,共同傾聽著它歷史的故事。
陸崇仁公館
翠湖南路65號的宅院,是曾擔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云南省財政廳廳長陸崇仁的私宅。中西結合的二層樓房臨湖而建,磚木結構,位置絕佳的公館開窗便可欣賞到絕美的湖景。圍欄保護中的院內(nèi)環(huán)境優(yōu)美,1957年3月22日至4月2日,緬甸總理吳努到昆明訪問,周恩來總理住進這棟別墅,在昆明與吳努商談中緬邊境劃界等重大問題。賀龍等領導人也曾在這里有過短暫的停留。
石房子 靜謐茶花園之魅
從沒有設想過,在城市主干道上的閑游浪逛,還能收獲一份莫大的驚喜——石房子。
與干道車水馬龍和高樓大廈格格不入的,是樓宇間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子。踏上一米來寬的林蔭小道,只覺得輕風拂面,清新靜謐?;▓F錦簇,綠樹掩映間,忽現(xiàn)一座古典精致的兩層石房。挑檐式的屋頂,高大的玻璃窗給這座房子平添不少高端與大氣??赡且粔K塊不經(jīng)雕琢的石頭砌成的凸凹不平的外墻在樹影下顯出的斑駁,卻似乎在給我們講述一段歷史的故事。
1937年修建的這座石宅,雅名叫“李公館”,是民國愛國將領李鴻謨的宅邸。李鴻謨是云南陸良人,字希堯,民國中將履少將職。是龍云的副官,也是心腹愛將。抗戰(zhàn)時期任滇黔綏靖公署交際處主任、云南省警務處處長和省防空協(xié)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參與策劃了云南主要抗戰(zhàn)活動。也正因為李鴻謨身兼滇黔綏靖公署交際處主任、云南省警務處處長特殊職務,才使得石宅門庭若市。不僅如此,李鴻謨出了名的好客與石宅中餐廚師石槐清與西餐越南廚師“老安南”的中西合璧,完善的中西廚具餐具,讓石宅一躍成為以龍云、盧漢為首的云南軍政要員集會的重要場所。
石宅常年貴客臨門,來者有國民政府的高官,滇西抗戰(zhàn)的中美將領,流亡云南的社會名流,途經(jīng)昆明的商界領袖。他們來此或是出席宴請,或是下榻小住,或是參加聚會。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wèi)叛逃前曾入住該樓;《梅貽琦日記》曾記:“1943年1月27日晚赴李希堯夫婦飯約,主客為美國各部高級武官,男女客共四五十人……”,而日記中所記飯局,正是李鴻謨在石宅精心準備的晚宴;抗戰(zhàn)末期蔣介石夫婦慕名而來品嘗法式西餐……“李公館”從始建之初,便注定成為貴賓往來、宴請休憩之地。
曾經(jīng)的石宅,在2002年建起茶花公園后,便有了新的名字——石房子,同時也給了這個老處所以新的生命力。這座承載著近八十年歷史故事的老宅子經(jīng)過后人的翻新保護,在黃連、滇樸等樹木及眾多的茶花的簇擁中,在涌泉、假山和瀑布組成的山石水景點綴下,在日出日落暖陽的照耀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憑歲月不斷打磨那斑駁的石墻,它依然延續(xù)著那個不變的歷史使命,留給每一位賓客以最美好的回憶。如今的石房子,藏身于綠墻之中,靜靜書寫著新的歷史,在一片靜謐中,散發(fā)著歷史賦予的魅力。
楊如軒公館
五華區(qū)華山東路黃河巷37號,為滇軍將領楊如軒的宅院。楊如軒,字夷齋,云南賓川人,云南講武學堂畢業(yè)。在朱德離滇之前,楊如軒一直是朱德部下。重九起義時追隨朱德,護國戰(zhàn)爭時為朱德第六團麾下副營長,參與棉花坡戰(zhàn)斗。1927年,同為云南講武學堂同學的朱培德就職江西省政府主席,邀朱德任南昌警備司令、公安局長。此時,楊如軒亦在朱培德部下,任29師師長。朱德籌劃南昌起義,多次邀請楊如軒,未果。起義后朱德率部轉(zhuǎn)移,楊如軒讓出通道,使朱德部得以到達井岡山。后楊如軒奉命兩次進犯井岡山,皆遭敗績。1930年,楊如軒回滇,任云南憲兵司令等職,即在黃河巷37號營造住宅。公館主體為法式風格兩層建筑,目前保存良好。
周公館 小巷子里的文化大宅
云南人多少都知道,昆明翠湖一帶,名人名居是出了名的多,但大多都是臨湖而建,很少有藏于窄巷中的,而若園巷中的周公館就是其中一個。這窄巷之所以叫若園巷,早先是以居住在巷中張若園的名字命名的。周公館的前身,是由若園建造的若園公館。宅子建好后,由于張若園對郊外別墅的向往,閑置后的私宅幾經(jīng)協(xié)商才易主周鐘岳。
若園建宅時,把宅邸的地址選在半坡邊,取面朝湖、背倚山之意。主樓采用“凹”字形設計,兩邊的副樓突出于主樓,設計思維甚是新穎。典型的對稱結構讓整座建筑顯得大氣不凡;灰白色外墻和青灰色石腳為公館增添了厚重與沉穩(wěn)之感;纏了半壁的綠色爬山虎,又給這宅帶來幾分輕松與活潑;屋內(nèi)統(tǒng)一的木飾,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著簡約而不簡單的氣質(zhì)。也許正因為這種獨特的氣質(zhì),才吸引了周鐘岳先生。
周鐘岳是二十世紀初官派赴日學習的學生,學成歸國后任云南省兩級師范學堂教務長、云南教育司長、滇中觀察使,也擔任過云南省省長、云南省內(nèi)務廳長、云南通志館館長。雖然周老曾官居高位,但他實是做學問之人,并且練得一筆好字。周老主編的《新纂云南通志》《續(xù)云南通志長篇》,為云南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石林風景區(qū)主峰上那兩個遒勁而柔和的“石林”二字,是龍云請周老代筆的;就連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南京總統(tǒng)府大門上“總統(tǒng)府”三個大字,也出自周老之手。我以為,周老骨子里透出的那股文化氣息,才是真正牽起與這棟宅院緣分的紅綢。在若園公館易主周老后,西南聯(lián)大物理系吳大猷教授一家和程毓淮教授一家在抗戰(zhàn)時期租住了周公館的一樓,由于他們的入住,整個公館都活躍起來,北大清華的同事朋友常到公館聚會,我猜想聚會的談資,八九不離十也是他們所做的學問吧……再后來,周公館在日本飛機轟炸五華山、云南大學和西南聯(lián)大時遭到誤傷,中了四枚炸彈,直至抗戰(zhàn)勝利后才重新做了大的修繕。
周公館經(jīng)歷了易主,遇襲,重建,保存至今。其間成過私宅,做過餐廳,當下是一所空閑的老建筑。西墻邊上的紅花依然盛開,東墻上攀附的爬山虎依然在努力往上攀爬,不同的是,如今站在這宅子面前,凝望那扇緊鎖的木門和碎了玻璃的木窗,只能任憑曾經(jīng)多彩的歷史電影在腦海里放肆地放映……
周公館的滄桑,隱藏在窄窄的若園巷中,飽經(jīng)風霜的它,依舊接受著歷史的洗禮,講述著屬于它自己的故事。
得意居
得意居始建于清末,地址位于昆明市最繁華也最有歷史韻味的金馬碧雞坊西南角,是鬧市中少有的洞天福地。據(jù)說辛亥革命那一年,這里是蔡鍔將軍在昆明的落腳安家之處,“得意居”的名號也是那時開始使用的。作為昆明現(xiàn)存的唯一一棟三層“走馬串角樓”民居,得意居更“得意”了。步入這所“天井”布局的樓,原本露天的天井加上了透亮的玻璃頂,頂上垂下來的吊燈散發(fā)的暖暖的光,照著如今已成為餐廳的整棟得意居。
小隱于野尋跡滇池畔的幾個公館
民國時期,昆明城不過十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城,五百里滇池,尚遠在城市十里之遙。當城中綠水河畔、翠湖之濱紛紛開建各類公館時,今日已樓房林立的草海周遭,還是一塊被稱為“近華浦”的湖濱草甸,約等于濕地。常理上,中國傳統(tǒng)別墅通常選擇兩種地方落地,或是山巔,如廬山;或是水濱,如北戴河,等等。無論臨山近水,事實上都只出于避暑需要。而坐擁高原如春氣候的云南高官們在別墅選址時,根本無必要大費周章,只需根據(jù)個人喜好定奪即可。
當年的近華浦,離昆明城不遠不近。按字面理解,可解讀為“離五華山不遠的多水之地”,對岸就是全滇第一樓——大觀樓。各方面條件都符合建園需求。達官顯貴們之所以選擇這里建造別墅,一則遵循了鄰水而居的園林傳統(tǒng),再則也隱約含有遠離喧囂,獨我怡然的人生態(tài)度。因此,在1927年前后,庾恩錫、魯?shù)涝聪群笤诖私ㄔ焖饺藙e墅,比鄰而居。這兩人前者來自權勢家族,后者是春風得意的軍政新貴,各自有其非同尋常的號召力,不出幾年,一度雜草叢生的近華浦變成了熱鬧工地,圍繞近華浦東面、南面的草海湖濱,一批中西合璧式的私家花園別墅先后拔地而起,形成了李園、丁園、柏園、邱園、陳園等私人園林扎堆興建的小高潮。其中,庾恩錫興建的“庾莊”及魯?shù)涝磁d建的“魯園”是其中標志性建筑。
曾于1945-1949年主政云南的云南省主席盧漢,則在1936年選擇了西山腳下、草海之濱的一個風景秀麗的半島上建造了自己的別墅。西園別墅靠山面“?!?,地理位置優(yōu)越,純法式風格建筑格局,暗示了當年主人的新潮品位。在一張1944年由駐云南美軍攀登西山時,俯拍滇池草海的彩色照片上,棲居滇池半島上的西園清晰可辨。在當年碧藍湖水的映襯下,西園的法式建筑群頗有氣派,與周邊耕作了幾百上千年的湖畔沃野形成鮮明對比。就在西園隔壁,云南省財政廳廳長龍云的內(nèi)弟李培天則修建了紫園,蔣介石及何應欽曾下榻于此;抗戰(zhàn)時期,紫園曾一度作為遠征軍的臨時指揮所,滇西抗戰(zhàn)著名將領衛(wèi)立煌將軍、杜聿明將軍、戴安瀾將軍曾住于此;解放后,這里作為中國外交部對東南亞的聯(lián)絡處,胡志明主席、西哈努克國王等歷史名人曾下榻于此。
法式建筑當年固然新潮,但在滇池碧波之畔,曾任昆明市長的庾恩錫卻不隨大流,而是于1935年另辟蹊徑,獨自在離城四十公里外的白魚口,設計建造了另外一幢造型獨一無二的私家園林別墅——磊樓。磊樓至今保存完好,尤其是外觀,幾乎與當年別無二致,只是,80年后,別墅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物是人非,空留唏噓。
從庾莊到磊樓民國市長庾恩錫其園其人
傍晚時分,從側(cè)門進入昆明大觀樓南園,幾幢舊式風格的建筑物在落日余暉中只留下剪影,時值當天南園關門前夕,園中已僅有零星的游人徜徉,守門老漢疑惑地看了幾眼我手中的相機,隨手撕了一張五元的門票。這就算進了南園。
大觀樓南園,其實并非這座園林的本名。
事實上,在1927年建造時乃至隨后二十幾年間,昆明人更習慣稱這里為“庾園”,甚至,俗稱“庾園”也與主人賦予它的真正名字“庾莊”有些出入,而它更為主人鐘愛的名字叫做“枕湖精舍”。庾園與大觀樓,隔著大觀河遙相對望,80年前,一處是公眾園林,一處是不折不扣的私家園林,兩者并無關系。
民國時期,昆明達官顯貴建造私人別墅的風氣,到了1930年前后達到高潮。已在昆明市區(qū)崇仁街擁有一座公館的云南墨江人庾恩錫,于1927年選擇滇池草海之濱的近華浦,親自設計建造了規(guī)模龐大的私家園林——庾莊。此時,庾恩錫正因一手創(chuàng)辦的煙草企業(yè)——亞細亞煙草公司(昆明卷煙廠前身)的經(jīng)營狀況不佳而身心憔悴,近華浦“庾莊”的設計建造,讓這名在日本學習園藝出身的云南政商名人,找到了一絲心靈慰藉。
庾園占地面積廣大,按相關資料指引,園中應舊有多孔石橋、曲橋、晉侯樓、石牌坊、假山等一系列建筑物及花園組成,可惜今時今日,除了極少數(shù)假山、牌坊之外,這些建筑物歷經(jīng)時代變遷,早已面目全非,甚至煙消云散。頗顯主人審美趣味的“尋芳深處”石牌坊,也搖搖欲墜,不得不依靠鐵桿支撐,在夕陽下頗顯滄桑。而以主人表字命名的“晉侯樓”,卻已是翻修一新的“舊建筑”,空留其形,變成一座餐廳。倒是隱藏一隅的假山,撥開雜樹枯葉,依稀竟還能看到庾恩錫本人所題的“壺中九華”字樣,稍有斑駁。
87年前,庾恩錫(字晉侯)與莫逆之交趙鶴清共同設計建造了此園。庾恩錫本來就是留學園林出身,有極重的專業(yè)情結,其人自命清高,又不愿追逐當時流行的法式建筑樣式,反其道設計了純中式園林;趙鶴清則工于詩、書、畫、園林、篆刻,有極高的人文素養(yǎng),園中多處留下墨寶,包括石牌坊書法題字也出自趙鶴清手筆??上攵蛇@樣兩個人設計的園林建成時,在昆明引起轟動完全在意料之中。1930年9月,云南文化名人周鐘岳、袁嘉谷、由云龍等即應邀前往落成不久的枕湖精舍。1933年12月22日冬至,由云龍在做客“枕湖精舍”時親作《冬至日晉侯招飲枕湖精舍,鼓棹赴之,景色如畫》七律詩一首。一時間,庾園成為當時昆明園林建筑的巔峰之作。
在建成庾園之后,庾恩錫仍對私家園林癡心不改。1930年,從昆明市長任上請辭的庾恩錫又開始尋找合適地點,建造新的別墅。1935年,位于白魚口的磊樓建成,成為庾恩錫新居所。以一家之力,前前后后,建成了三幢大型別墅,除了龍云、盧漢這樣的頭面人物,恐怕在整個民國時期的昆明絕無僅有。人們不禁要問,庾恩錫何許人也?這個有著生僻姓氏的墨江人氏,何以在民國時期的省會昆明有如此實力?
當代年輕人可能更熟悉有同樣姓氏的臺灣著名歌星庾澄慶,庾澄慶的祖父,正是庾恩錫。庾氏一門,在墨江是傳奇家族。
上世紀,從墨江碧溪鎮(zhèn)走出的3個兄弟,被人們稱為庾氏三杰,大哥庾恩榮子承父業(yè),立意經(jīng)商,并撫育諸幼弟成長。庾恩榮清末年間在昆明端仕街開設榮慶和商號,商業(yè)觸角遠至京滬。1929年以后,更擔任富滇銀行總辦和云南省整理金融委員會委員,及中國紅十字會昆明分會會長、省參議員等職。庾恩榮在云南商界無法撼動的地位,直接影響了兩個同胞兄弟的成長之路。但更直接讓家族根基牢牢扎根省城的,無疑當屬三兄弟中的老二庾恩旸。庾恩旸早年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與云南王唐繼堯有同窗之誼。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時,唐繼堯、庾恩旸、劉存厚等在云南策劃響應,于九月初九舉行云南重九起義,成為辛亥云南起義元老級人物。遺憾的是,民國7年(1918年),時年35歲的庾恩旸在貴州畢節(jié)遇刺身亡,被追贈為陸軍上將,孫中山為其墓表題了“應為雄鬼”四字,備極哀榮。庾恩旸遇刺,給正風生水起的庾氏家族帶來重創(chuàng),但也直接影響了其三弟庾恩錫——庾園主人的人生之路。
庾恩錫從日本歸國后,旋即被已權傾一時的唐繼堯任命為云南水利局長,然而做官并非所愿。1919年秋,庾恩錫在上?;I辦南方煙草公司,但競爭激烈,維持了不到兩年,就偃旗息鼓,回到昆明。再開辦當時省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的亞細亞煙草公司,支撐了8個年頭,仍難和外煙抗衡,反而導致負債累累。1929年中,二哥庾恩旸的舊部,時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龍云,請庾恩錫出任昆明市長,但僅一年后,他即因不適應官場積弊請辭。1930年后,庾恩錫僅保留省參議員一職,大量精力仍在亞細亞煙草公司,但此時,公司已日漸艱難,最后不得不以崇仁街龐大的庾園房產(chǎn)抵押借款度過難關。也就在崇仁街庾園不再姓庾時,白魚口的磊樓出現(xiàn)了。
磊樓,同樣為庾恩錫與趙鶴清的聯(lián)合設計。其主體園林仍為中式,但主建筑卻完全是主人意志的體現(xiàn)。這是一座完全以石頭建造的樓房建筑,它既非中式建筑,也與西方傳統(tǒng)建筑迥異。磊樓這個名字本身,暗喻了主人對“磊落”的自我期許。你很難去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遠在白魚口建造一座別墅需要付出多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在如此遠離市區(qū)的地方建造自己的安身之所,庾恩錫此時失意、歸隱的心態(tài)已顯而易見。
1949年后,磊樓、庾莊悉數(shù)捐與新政府。一年后,這名才華橫溢的園林設計者,前昆明市長、亞細亞煙草公司創(chuàng)始人,在磊樓附近投湖自盡,為自己的傳奇人生,劃上了令人傷感的句號。
而庾園仍在,磊樓猶存。日復一日,有多少人來來往往,但又有幾多人,知曉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
紫園
紫園為省內(nèi)罕見的歷史別墅群落,坐落于西山腳下高峣村冷水塘1號。其承襲昆明老城地脈風水,載于71年城基之上。民國時期,紫園為高官老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遠征軍高級將領的指揮所,史迪威夫婦、杜聿明、戴安瀾曾在此居??;解放后,紫園是中國對東南亞的外交窗口,胡志明、西哈努克也曾居住于此。
魯 園 石舫載舊事,小樓說春秋
民國時期的昆明公館中,魯園的主人——魯?shù)涝词禽^為特殊的一位,當其他公館的主人無不是在功成名就方大興土木時,他27歲,年紀輕輕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法式園林別墅。
滇西昌寧人氏魯?shù)涝?,以抗日名將為人所知。與云南諸多叱咤風云的民國將軍一樣,早期畢業(yè)于云南講武堂,后長期在滇軍任職,因功累遷。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魯?shù)涝慈螄顸h60軍183師師長、新11師師長,率部赴抗日前線作戰(zhàn)。1939以后,魯?shù)涝聪群髤⒓臃垂ツ喜畱?zhàn)及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zhàn),反攻常德、常衡會戰(zhàn)、南昌會戰(zhàn)、湘北九嶺戰(zhàn)役、贛北、贛江諸戰(zhàn)役,戰(zhàn)績卓著。1945年,已升任58軍軍長的魯?shù)涝创淼诰艖?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接受南昌、九江地區(qū)日酋笠原幸雄的投降。有人統(tǒng)計過,8年抗戰(zhàn)中,魯?shù)涝粗笓]大戰(zhàn)役20余次,指揮一般戰(zhàn)斗500余次,可謂身經(jīng)百戰(zhàn)。當他1985年因病逝世時,有人評價道:魯氏南人北相,戎馬一生……有大將風范。
魯園,以主人姓氏命名。位于庾園以西,均在大觀樓對面,兩園僅相隔一面墻壁而已。與庾園相比,魯園占地略小。庾園是地道的中式園林,魯園則融合中法兩種建筑風格的特點。1927年時選擇法式風格,暗示著主人新潮的時尚審美趣味。事實上,魯園建成時, 魯?shù)涝磩倓傉{(diào)升為國民黨陸軍38軍99師第四旅少將旅長,年僅 27歲,為當時最年輕的將軍。春風得意的魯?shù)涝矗诋敃r昆明的“富人區(qū)”建造自己的私人別墅,或已表明其將準備長期在此居住的寄望,然而,僅僅十年后,隨著抗戰(zhàn)爆發(fā),軍人魯?shù)涝幢懵什勘几扒熬€,從此戎馬倥傯,直至到了海峽對岸,一任魯園別墅年年花開花落,墻上長了青苔。
進得魯園,先看到一座“不系舟”,造型與頤和園石舫相似。石舫是典型的中式建筑,不遠處,隱藏在柳林中的別墅主體建筑,卻是地道的法式風格。魯園真正的名字,叫“子泉別業(yè)館”,“子泉”正是魯?shù)涝吹谋碜?。魯?shù)涝催@座別墅,在建造時同樣得到了姚安人趙鶴清的協(xié)助,除此之外,法式風格的設計也得到了其法國朋友的支持。由于主人少年得志,魯園的打造可謂凸顯其個人性格,園內(nèi)設計不似庾園的精工細作,沒有那么多假山、對聯(lián)、碑刻,布局上更趨簡約、大氣,與魯?shù)涝匆簧鈿怙L發(fā)的個性不謀而合。難怪在很多年以后,工于詩詞的魯?shù)涝催@樣評價自己的性格:“明知絕險偏走馬,性傲不與常人同”。
魯園的法式別墅,仍基本保留了當年的格局,現(xiàn)在是一家茶樓,清幽靜謐。這是一座寂寞的別墅,當年個性張揚的年輕軍人在費勁心血建造別墅時,不會想到,別墅先是成了不常住的“旅館”,后成為大觀公園的一部分。近年來經(jīng)過幾次大規(guī)模維修,并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魯園這座傳奇人物的私宅才得到了保護。
很少有人知道,魯?shù)涝吹墓枢l(xiāng)昌寧,也是在他的倡議下,于1935年才從永昌(隆陽區(qū))、順寧(鳳慶縣)各取數(shù)地并和成立。我在昌寧時曾聽本地老人提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有昌寧人到達臺灣拜訪魯?shù)涝?,交談間魯?shù)涝催€特地詢問:昌寧縣還在否?惜乎,在告別故土后30余年間,無論是故鄉(xiāng)昌寧,還是眼前這座魯園,他再也沒能踏上過一步。
山里別居一抹林間水畔的歷史風情
王摩詰《終南別業(yè)》道:“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王氏將家安放在終南山下,冀求一份超脫閑適。民國時期昆明城里叱咤風云的軍官政客們,也大多喜好在山間水畔置下公館別業(yè),其中所求自不像王氏那樣單純。但玉案山之下、海源寺隔壁,寂靜安詳?shù)凝埞`源別墅,溫泉周邊形態(tài)各異的舊時公館,確是春城的一大勝跡,凝結了一份那個年代的獨有記憶。
靈源別墅 繁華總被雨打風吹去
曾經(jīng)的“云南王”龍云,在昆明的居所主要有三處:威遠街上的老公館、北京路上的新公館以及海源寺附近的靈源別墅。威遠街上的老公館早已隨著昆明舊城改造香消玉殞;被稱為“震莊”的北京路龍公館,自成為重要政務接待場所之后,大多數(shù)人無法探知其真面目,充滿了神秘;唯有與海源寺一墻之隔的靈源別墅,為游覽者、獵奇者時常往來之地。
別墅背靠玉案山,山上有條海源河,自打龍壩匯入滇池。因而有“聚仙之麗,滇池之源”的說法,龍云在此修建別墅,并命名“靈源”。
據(jù)記載,從前的靈源別墅大門為城門狀,紅色門上鑲有銅釘和龍頭,門墻上建有琉璃八角亭,大理石匾額“靈源別墅”由李根源先生題寫。別墅內(nèi)中西式建筑的房舍將近30間之多,前后自成院落。主廳名為燕喜堂,雕梁畫棟,庭院里花木茂盛,除了浮雕的盤龍石柱外,門廊、花臺、梁柱、房檐屋角還有很多龍紋的裝飾。一塊龍云書寫的“健體清心”牌匾如今還掛在北廂房的門頭。
靈源別墅建成于1932年,同時還修建了一條柏油公路。這條公路經(jīng)過黑林鋪與昆明境內(nèi)的第一條公路(小西門——碧雞關)相連,大大便捷了政治中心五華山與靈源別墅的交通來往。
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由于昆明經(jīng)常遭受敵機轟炸,城內(nèi)很不安全。偏僻隱蔽的靈源別墅便成為了云南省政府應急辦公的所在。1939年,《新纂云南通志》編委會的老先生們?nèi)腭v靈源別墅,靜謐的山林,恬淡的生活,使得老先生們得以安心著書,為《新纂云南通志》這一珍貴文化典籍的最終成書奠定了基礎。
1942年,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抵達昆明,下榻西郊靈源別墅。是夜,玉案山下星月無光,林間群鴉聒噪。自西安事變后便警惕不已的蔣某人忐忑不安、徹夜難眠,連忙打電話給當時空軍司令王叔銘、親信大將宋希濂、昆明市長裴存藩等,要求派出部隊護衛(wèi),并將行轅移至安寧溫泉。
1987年,靈源別墅被列為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在相關部門和熱心人士的努力下,靈源別墅幾經(jīng)修葺,正漸漸露出了它古樸莊重的容顏。這座老宅,伴隨著龍云的命運,伴隨著國內(nèi)政治風云變幻,已經(jīng)見證過太多太多的歷史。
溫泉舊居 找尋歷史柔軟的一面
玉泉山下,螳螂川河畔的安寧溫泉,相傳發(fā)現(xiàn)于東漢,泉水溫暖輕盈。以“滾滾長江東逝水”一詞被譽為明代第一詩人的楊慎曾親筆書寫“天下第一湯”五字匾懸于泉區(qū)門額。民國期間,許多達官貴人在此修房建宅,留下了多處勝跡。2006年,安寧市曾對溫泉地區(qū)名人別墅現(xiàn)狀進行了實地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盧漢、裴存藩、嚴燮成、楊如軒等四處別墅保存良好,龍繩武、劉正富、孫永安、袁鴻逵等四處別墅基本完好,李根源、葉荃別墅尚存,但已殘破。
盧漢、裴存藩、龍繩武等別墅均在現(xiàn)鳳山路12號溫泉賓館內(nèi)。其中,盧漢別墅主體建筑為一對稱坡頂?shù)姆ㄊ蕉訕欠?,別墅庭院幽雅,內(nèi)有溫泉。解放后,盧漢將軍將別墅捐獻給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為溫泉賓館的一部分,增建了會客廳和連接溫泉的走廊——即“光美走廊”?!肮饷雷呃取笔且晕覈皣抑飨瘎⑸倨娣蛉送豕饷琅棵呃瘸驶⌒?,暖黃色的墻壁上懸掛著諸多國內(nèi)外知名人士下榻后留下的影像和書法。
盧漢別墅右側(cè)的山上,是裴存藩的舊居。這幢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枋頭雕飾龍鳳,頂板彩繪仙鶴,裝飾極為精美。裴存藩是云南昭通人,出身黃埔,曾隨蔣介石參加東征、北伐??箲?zhàn)后曾任昆明市市長,后在臺灣擔任“國大代表”及“立法委員”等。
螳螂川以西三潮圣水旁,現(xiàn)存有楊如軒別墅。楊如軒,云南賓川人,云南陸軍講武堂第四期畢業(yè),與朱德是同門好友。曾參加重九起義、護國運動等。1927年,北伐戰(zhàn)爭中,國共合作破裂。8月1日,周恩來、朱德領導南昌起義成功。為保存實力,起義軍決定轉(zhuǎn)移。是時楊如軒為北伐軍27師師長、贛東警備司令,駐防撫州。朱德致信楊氏,勸告共同起義。楊如軒雖未能響應,卻讓出一條通道,使南昌起義部隊順利通過撫州,經(jīng)宜黃、廣昌直指瑞金,在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
1928年5月,楊如軒奉國民政府江西省主席、云南陸軍講武堂第一期學長朱培德命令,率北伐軍27師兩個團進攻井岡山。昔日好友成為對手,朱德指揮紅軍先滅楊部一團,隨后占領楊如軒指揮部駐地永新縣城,戰(zhàn)斗中楊如軒被流彈擊中,跳城而逃。6月,楊如軒聯(lián)合楊池生部,卷土而來,朱德在七溪嶺、龍源口再次痛殲楊部并占領永新。因楊如軒屢戰(zhàn)屢敗,被調(diào)離“剿匪”前線,楊池生接任,然而同樣遭受失敗。于是,井岡山便流傳起那首膾炙人口的民謠:“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只羊”。
1938年,已是半隱退的楊如軒來到安寧溫泉購地建屋,楊宅占地約50畝,現(xiàn)存公館主建筑是一棟中西式結合的平房,該建筑面闊四間,進深二間,內(nèi)帶走廊,外設廊廈,西側(cè)又突出一間,因而體量較大,舉架較高。墻體皆為石砌,單檐歇山頂,卷脊,出檐較深,檐角飛翹,顯得雄渾堅固。
擁三潮圣水,伴曹溪映月。國內(nèi)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國內(nèi)國外爭斗不息,楊如軒卻在此優(yōu)游林下。建國后,楊如軒被判無期徒刑,1974年特赦后成為云南文史館館員。館中工作期間,曾寫下一首詩追憶進犯井岡山。
四十年前一夢空, 無端附逆亂交鋒。
那堪旗鼓未成列, 忽報彈花滿市中。
鏈接 本色滇軍
地處邊陲的云南,原本因為交通、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不發(fā)達,相對在中國各省中默默無聞。但在清末到民國的大變局時代,云南可謂異軍突起,人才輩出,形成了曾經(jīng)稱霸南中國的滇軍集團,以及一批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方面頗具影響力的人物。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與云南相鄰的越南、緬甸等國家相繼成為英、法的殖民地,云南突然之間從死角變成開放的前沿,蒙自、普洱、騰沖等一批通商口岸形成,伴隨著商業(yè)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極大地改變了云南人的思想,紅頂商人王熾、特科狀元袁嘉谷等一批可謂“破天荒”的人物出現(xiàn)在南滇邊地。庚子之變后,清政府開始在全國各省試辦新軍,選派軍官到日本留學,同時開辦講武學堂,培養(yǎng)初級軍官,云南省先后派出唐繼堯、李根源、殷承瓛、顧品珍、庾恩旸等數(shù)十人到日本學習。在日本,他們接受了新的思想,大多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畢業(yè)回國后,這些人又進入云南新軍和陸軍講武堂任職,再加上同為留日軍官的蔡鍔等人,形成了云南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的領導力量,同時也是舊滇軍的骨干。
始創(chuàng)于1907年的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最著名的軍校之一,培養(yǎng)了朱德、葉劍英、朱培德、龍云、盧漢等一批著名軍人,他們在蔡鍔、唐繼堯的領導下參加了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之后,一部分人走上了繼續(xù)革命的道路,另一部分人接過舊滇軍的衣缽,成為民國后期的新滇軍。
辛亥重九起義,使蔡鍔、唐繼堯等人風云一時,尤其是護國運動,云南以“一省敵一國”,擊敗了北洋軍,滇軍善戰(zhàn)名動天下。蔡鍔去世后,野心勃勃的唐繼堯等人,開始向軍閥蛻變,唐繼堯擔任滇川黔鄂豫陜湘閩八省靖國聯(lián)軍總司令,自稱“東大陸主人”,稱霸西南地區(qū),舊滇軍正式形成。與此同時,一批云南人也進入北洋政府擔任要職,李根源曾任農(nóng)商總長、代理國務總理;張耀曾是中國第一部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起草者,曾任司法總長;王九齡曾任教育總長。
1927年,廣州國民政府北伐,北洋軍閥覆滅。在云南,以龍云、盧漢為代表的滇軍將領不滿唐繼堯的窮兵黷武,通過政變推翻了唐繼堯的統(tǒng)治,龍云成為“云南王”,云南進入新滇軍統(tǒng)治時期。與舊滇軍不同的是,龍云沒有唐繼堯稱霸天下的野心,滿足于割據(jù)一方,既與南京政府保持密切聯(lián)系,又抗拒中央進入云南??箲?zhàn)時期,云南作為大后方,滇軍主力也出省抗戰(zhàn),為抗戰(zhàn)作出了重要貢獻??箲?zhàn)勝利后,龍云等人反對內(nèi)戰(zhàn),1949年,盧漢在昆明起義,云南解放,滇軍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