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鑫
在這無人叨擾的秋夜里,聽著shineDion的音樂,那舒緩而優(yōu)美的旋律如一泓清流,直抵我的心底。我被那富有磁性而又含著淡淡憂傷的音樂擊中了。那種來自心靈的如流水一樣的年華,在這個空寂而有點落寞的秋夜里,顯得那樣寧靜而美麗。我一遍遍地聽著這如天籟般平和而又寧謐的歌聲,如柔指劃過心靈的琴弦。
人到了這樣的年齡,已經(jīng)有了平和的心態(tài)可以面對人世間的一切紛擾,因此,這樣的音樂正好暗合了我平靜而又滄桑的心境。我知道,這樣的音樂與我,如俞伯牙知遇鐘子期。守著這樣的音樂懷舊,一切往事皆如這秋夜的明月般充滿一種隔世的超脫與寧靜感。
我說過,對生活,我向來是選擇淡泊之味的,然而,在紅塵之上,我們不得不留戀一些生命中無法割舍的東西。它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親情、愛情,都在不同程度地考量著我們那根敏感的神經(jīng)。靜對生命的河流,我們除了理性地走我們的所謂的正路,我們真的還需要抱著人生的一些痛和愛走過我們的滾滾紅塵,去體會人們所說的紅塵之味。一直到當(dāng)你的生命走入人生多事的秋天,回過頭來,你覺得人生的一切皆可舍去,而無法割舍的只有那份掛在心頭的愛,長久地占據(jù)著你心靈的底層。人生真的能經(jīng)得起平淡嗎?也許可以。但我要說的是,愛,是能夠經(jīng)得起平淡流年的沖刷的!
你聽呀,在這秋夜天籟的寧靜里,有一個天使彈著那把古老的木吉它,臨波微步,絕塵而至,她也許是圣母,她或許是洛神的女兒,安寧慈善的面孔讓你想起普渡眾生的菩薩。在這樣的秋夜里,她的歌聲如同來自天界的梵音,讓人心靈的花園,流進皎皎的月光。光風(fēng)霽月,大化入境,她是何等的超凡出塵呀!
我在一遍遍聆聽著這樣的歌聲,我在一遍遍體味著這樣的音樂所帶給我的滄桑感。它讓我想到了盧梭說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也讓我想到了古典唯理學(xué)派的杰出人物斯賓諾莎說的: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關(guān)于死的默念,而是對于生的沉思!
是的,人有別于萬物之上者,就在于人是思想的動物!因此,人因思考而美麗,也因思考而永生!
我在研究西方哲學(xué)史的時候,曾被這樣一個有點滑稽的故事所吸引。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叫布利丹的哲學(xué)家養(yǎng)了一頭毛驢,這頭毛驢的不同之處就是它喜歡思考,大凡在它那里遇到的事情,它都要追根究底,問個為什么。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堆放了兩堆大小相同的同一種飼草給它吃。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這成了它生命里遇到的一個難題。它無法抉擇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因為兩堆草沒有任何差別,最后它活活地被餓死在了草堆旁邊。它則成了名垂西哲史的一樁公案。命運到底在誰的手里?自由與必然!布利丹的驢子之所以餓死,這正是因為它的自由。自由讓它喪失了選擇的能力,這何嘗不是它命運的悲???
這讓我想到了大千世界中具有萬物之靈的人類。自由在古希臘的語意中就包含著一層“刑罰”的意思在里面:“它讓人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出場,自主地承擔(dān)自己的責(zé)任”。
尼采宣布上帝死了,有人說尼采的意思是人類精神終于從漫長的神權(quán)時代被解放了出來,是證明人類終于獲得了獨立于世自主存在的能力。同時還表明人類從此將免于一切形式和權(quán)威的羈絆!也許人們這樣理解尼采并沒有錯,因為尼采長辭于世,他無以辯白。但我們是否誤解了尼采這個看似狂妄的命題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想我們首先得弄清楚上帝究意指什么。
上帝是什么?這讓我想到了在哲學(xué)上的一個著名的二律背反的命題。問:上帝是萬能的嗎?回答:是。問:上帝能制造一塊它搬不動的石頭嗎?
不是萬能何以為上帝?究竟有沒有上帝?上帝究竟是什么?這的確是一個精深的神學(xué)問題,無解的哲學(xué)問題。根據(jù)先哲的思想,我理解的上帝簡單地說應(yīng)該是這樣的:“上帝不是某人,也不是某物,上帝是存在得以存在的基礎(chǔ)?;\統(tǒng)地說,上帝就是整體本身,它包含存在與不存在”。古希臘哲學(xué)家赫拉克里特說:“上帝是白天與黑夜,冬季與夏天,戰(zhàn)爭與和平,滿足與欲望。”既然上帝是整體本身,包括客觀存在的一切現(xiàn)事物象,它怎么可能會死?甚至于說它不死也是不恰當(dāng)?shù)?。上帝是生命與死亡,它超越于生死,在這個意義上說它不死。既然上帝無從而死,那么,尼采宣布上帝死亡究意是所指何意?
我想這是否意味著尼采的這一命題深藏的另一新解:人類敬信上帝的心死了。即人人心中都有上帝,上帝死了!這是不是意味著人的心死了?哀莫大于心死!心都死了,哪還有存在于心的上帝?
這要從近代資本主義工業(yè)化對人的異化說起。近代以來,理性主義與機械主義的勝利,正使人們大踏步走向物化。在行尸走肉的軀殼之中,上帝的光輝與靈性的喜悅已不復(fù)存在;上帝得意的杰作,宇宙至高的存在物,卻退落成一所華麗的墳?zāi)?。我想,這就是尼采不為人知的痛心吧!
上帝雖無始無形,無可定義,但上帝的品性是完滿、覺知、極樂與活生生的。在歷史上的某些階段,人類本來擁有上帝豐富的品性,但是由于人類的無知與貪婪,正在逐漸喪失殆盡。這也許就是《圣經(jīng)》中人類走出伊甸園的真正含義。
尼采殺死了上帝,人失去了“擁有上帝豐富的品性”,人也就失去了靈魂的依托,只能像存在主義哲學(xué)家薩特所說的那樣:“在行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動的結(jié)果,此外什么都不是”。
于是,人成了塵世上最孤獨的動物。孤零零地來,孤零零地活著,孤零零地去,從開始到終點,如行走在荒原之上孤獨的影子。尋遍了整體世界,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又要去哪兒!“我是誰?”的追問一直響徹在人類理性的天空!活著,究竟是為什么,有什么意義?所以,尼采瘋了,他和布利丹的驢子一樣,為自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個體自由的反抗之旅,竟是一條悲劇之途!
在人群中,我感到比我自己獨處還要孤獨!在孤獨的人群中,我們走進的這位哲學(xué)家,還是尼采。在長達(dá)半個多世紀(jì)的生命歷程中,他走過的路是那么的與眾不同!誤解與漠視,辱罵與冷漠,排斥與唾棄……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哲學(xué)家的尊嚴(yán)。他以自焚式的燃燒迸發(fā)出了解構(gòu)西方整個傳統(tǒng)的火焰,他的反叛的求索之路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偉大的靈魂是何等的孤獨!他義無返顧,真正成為那個時代的“超人”!他要改變以往哲學(xué)的既定方向,他要投一束光于人們的心靈,他要為人生尋求出路,把人類從無為的境地中解救出來……
最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最熱烈的愛!我們往往將一個人的孤獨判定為無聊或寂寞。我要說的是這三者之間是有嚴(yán)格界限的。孤獨者往往不是優(yōu)秀就是因為卓絕。平庸者是不會孤獨的。“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靈魂尋求感知而不得,它是喜劇的;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得,它是悲劇的;寂寞是尋求普通人間溫暖而不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們往往將它們混淆,甚至以無聊充當(dāng)孤獨。
人??!你究竟還有多少幸??删??!面對人類的災(zāi)難與人生的無常,人們往往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這讓我想起了以“快樂論”而著稱的古希臘哲學(xué)家伊壁鳩魯,他說:“幸福就是肉體無痛苦,靈魂無紛擾”。然而,人生一世,肉體無痛苦者本來就很少,靈魂無紛擾者有幾?因此,我們暫且把這些生硬的理性擱置起來,因為它對于我們活生生的人生來說,未免太冰冷了。讓我們回到世俗的人生中來,把愛的痛苦當(dāng)作享受吧!托爾斯泰說:惟有能夠愛得深刻的人,才能體會最大的痛苦!讓我們在愛的感傷中尋求這最大的痛苦吧!如果消解了這樣的痛苦,人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秋夜里,shineDion的《愛是經(jīng)得起平淡的流年》如邂逅的知音擁進我的懷抱。
shineDion是來自挪威skien斯基恩的二重唱組合,他們的音樂被認(rèn)為是挪威與愛爾蘭民調(diào)的結(jié)合體,歌曲歌詞的靈感來自挪威當(dāng)?shù)氐纳裨挕髡f及風(fēng)土人情。他們的音樂成功實現(xiàn)了古典與現(xiàn)代的結(jié)合,特別是jannehansen富有磁性的輕柔女聲,表達(dá)人類感情深處的那份孤獨,具有震撼心靈的藝術(shù)感染力,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田園般的寧靜、靈魂的脆弱,及時間的無涯和人類無休止的同情心……我愿在這樣天籟般的歌聲中去作一番靈魂的沐??!這樣的沐浴在這樣寧靜的秋夜里,是何等的美麗,是何等的無與倫比!盡管這樣的音樂已經(jīng)將我擊倒,我卻在享受著那份發(fā)自肺腑的人世的滄桑感。
誰在輕輕撥動琴弦,
平平仄仄地敲打,
風(fēng)吟低和,云水徜徉,
愛是柔軟的枝條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