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艷
【摘 要】小學生的課堂應該避免生硬教學,應該盡量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本文通過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幾個方面去探討教學的生活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探究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只有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為依托,將深奧生疏的知識簡易化、生活化,實現(xiàn)知識的深入淺出,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一、尋找生活案例導入課堂,實現(xiàn)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要求教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日常生活習慣和愛好。在備課時,要努力精心挑選與小學生個性特點和認知能力匹配的且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例子作為課題導入或教學內容,并以學生興趣愛好及知識基礎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要依據,將信息技術知識與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實例相互融合,常能收到既化難為易,又能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的效果。例如在“計算機病毒的防御”教學中,“計算機病毒”對小學生來說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直接講授學生很難理解。那么,我就從生活中的實例導入,把“病毒”生活化。課題導入可設置為:教師走進教室后,假裝打噴嚏,打噴嚏的同時用手或紙巾捂住嘴巴。然后發(fā)問:“同學們知道老師為什么會打噴嚏嗎?”,大部分的學生都知道打噴嚏是感冒的征兆。教師繼續(xù)發(fā)問:“那打噴嚏的時候老師為什么要用紙巾捂住嘴巴呢?”部分學生會答出:“因為不能讓病毒擴散?!薄皩α耍绻蠋煷驀娞绲臅r候不拿紙巾捂住嘴巴,病毒就會在空氣中擴散開,然后隨著呼吸進入同學們的身體中,同學們吸入病毒后會怎樣呢?”學生回答“會生病”。教師就可順著這學生的話題進入課題:“對,其實啊,計算機也跟我們人一樣,一旦感染上病毒就會生病。我們人類染上病毒生病后會出現(xiàn)打噴嚏、咳嗽、發(fā)燒等癥狀,需要找醫(yī)生治療才能恢復健康。那么電腦感染上病毒后會出現(xiàn)怎樣的癥狀?電腦染上的病毒與人類感染上的病毒是不是一回事呢?需要誰來給它進行治療才能恢復健康呢?”在這樣一個生活化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將抽象、生硬的電腦知識同生活實例有機融合,用類比、有質疑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將低了學習的難度。
二、設計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實現(xiàn)教學過程生活化
小學生注意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重聲、圖、做三者有機的結合,尤其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做”。動手操作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最便捷有效手段,也是教學過程生活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只有讓學生多“做”,才能實現(xiàn)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教學過程生活化,要求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問題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運用已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信息知識與信息技能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意義,來增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可靈活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使教學過程生活化。例如Excel教學中,我將一份虛擬的班級考試成績單作為樣本,通過電子教室軟件發(fā)送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根據樣本對成績進行排名、統(tǒng)計合格人數等。在學生電腦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及時給有問題的學生答疑解惑,去引導學生掌握Excel基礎知識,切實提高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還讓學生在扮演職業(yè)角色的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起職業(yè)意識,讓學生在真實、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中積極主動的接受知識,掌握技能。
三、改變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方式生活化
根據教學對象的個性特點和知識能力,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應更具靈活性,多樣化。我們知道,只有貼近生活、生動直觀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課堂教學才得以順利推進,從而收獲良好的課堂教學的累累果實。對比或類比教學是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例如在教授計算機基本構造時,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這時我就經常將生活中孩子們易于理解的事物來類比生澀的概念:大腦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部位,它支配著我們的意識和活動,而CPU就如同計算機的大腦,它控制并指揮者計算機的一切程序和運作。如果失去了大腦,我們人體就會失去生命,計算機如果沒有CPU就如同一堆廢銅爛鐵,無法進行任何有效的工作。教師簡單明了的比對,學生就能豁然開朗,了然于心。
四、關注信息技術學生個性,建立教學評價的生活化
傳統(tǒng)教學評價往往僅局限于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展現(xiàn)出來的閃光點。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需獨具慧眼,從多角度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發(fā)現(xiàn)學生亮點,挖掘學生潛能。通過生活化的教學評價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點,增強學生學習、生活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認真聽課和記筆記的學生可獲評“聽課模范獎”;課堂上用于舉手發(fā)言的學生,可獲評“課堂小勇士獎”;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可獲評“作業(yè)小標兵獎”等。又如在Word文檔的藝術字插入教學中,我就布置學生完成“我們的小家”的作業(yè)題,讓學生用各種藝術字來簡單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并簡單介紹各成員的工作、性格、特長等。然后我將一些完成得較好的作品展示給學生欣賞,并對作品作者進行相應的正能量的評價和指導性的建議。生活化的評價更能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注,可有效增添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拉近師生距離,提高學生學習生活的樂趣,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率真、活潑的個性特點,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課堂教學,將散見在生活中、融合于生活中的信息技術,運用生活實例集中到信息課程中,使生澀、枯燥、深奧的信息技術知識簡單化、形象化、生活化,它完全符合教學對象的認知規(guī)律及心理特點。生活化的信息技術教學,讓生活進入課程,讓課程貼緊生活,必將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信息課程的重視程度和學習的原動力。生活化了的信息技術課,會切實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采用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教學模式,也正是小學生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的根本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馬穎峰.網絡下的教與學——網絡教學模式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