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蓮
(湖南省隆回縣灘頭中心衛(wèi)生院 湖南 隆回 422213)
帶狀皰疹俗稱" 纏腰火丹",多發(fā)于春季,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筆者從2009年至2013年,在臨床中根據皮損形態(tài)采用王不留行或馬齒莧外涂配合圍刺法治療帶狀皰疹50例,療效顯著,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50例病人均來自本院門診和住院部,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大者71 歲,最小者20 歲,病程最短者3 天,最長者半個月。
1.2 診斷標準:全部病例均符合國家中醫(yī)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診斷標準:(1)發(fā)病前皮膚常有灼 熱、刺痛,疼痛有的出現在皮疹之前,有的伴隨皮疹同時出現。(2)簇集性水皰,帶狀排列,單側分布,伴隨明顯神經痛。(3)排除肋間神經痛、急性闌尾炎、單純皰疹、膿皰瘡等疾病,
2.1 外治法
2.1.1 王不留行適量,炒黃后研粉末[2]。用時以一半雞蛋清,一半涼開水調藥粉成糊狀,涂于患處,每日2 次,連用3-7 天,此法適用于皮疹表現為水皰較大、皰液混濁的。
2.1.2 鮮馬齒莧搗爛取汁,涂于患處,每日3 次,7 天一療程,此法適用于皮疹表現為水皰較小,約粟米大小,或為紅色干性斑丘疹。
2.2 圍刺法:根據王瑞琴針刺治療帶狀皰疹[3],采用局部圍針在皮損周圍,離皰疹約0.5 寸左右進針,針尖與皮膚成15 度角,斜刺向皰疹中心,每隔一寸左右取一穴圍刺,留針30 分鐘,每天一次,連刺3-7 天。
3.1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痊愈:皮疹完全消退,臨床癥狀消失,無后遺神經痛。好轉:皮疹消退30%以上,疼痛明顯減輕。無效:皮疹消退不足30%,疼痛無明顯減輕。
3.2 治療結果:50例中,痊愈48例,好轉2例,有效率100% ,其中6例3 天內治愈,34例5 天內治愈,8例7 天內治愈。
4.1 黃XX ,女,55 歲,2010年4月15 日就診,2 天前出現右側腰肋部疼痛,呈針刺樣,昨天開始出現皰疹,查體:右側腰肋部簇集成群水皰,水皰較大,黃豆至玉米粒大小,皰內可見黃色液體,即予圍刺法,留針30 分鐘,針出疼痛緩解大半,繼予以王不留行調蛋清外涂患處,每日2 次,第二天復診,疼痛消失,皰液干涸,皰疹萎縮,部分開始結痂,以上法治療4 天,皮疹完全消退,隨訪一年,未留有后遺神經痛。
4.2 肖XX ,男性,46 歲,2012年4月6 日就診,自訴10 天前開始出現右胸背部灼熱、疼痛,2 天后右胸背部出現成簇小水皰,在當地衛(wèi)生院治療診為"帶狀皰疹",予以阿昔洛韋注靜滴及阿昔洛韋軟膏外涂,治療三天無效,電話咨詢筆者,建議其以王不留行調蛋清外涂患處,用了4 天無好轉,查:右側胸背部有密集成簇小水皰,約粟米大小,周圍有紅暈,立即以圍刺法治療,留針30 分鐘。因患者離院較遠,不能再來針刺治療,囑其回去后找鮮馬齒莧搗汁涂患處,每天3 次。三天后電話告知,當天回去后疼痛明顯減輕,水皰開始萎縮,今天皰疹已全部消退,無殘留痛。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主要臨床特征是劇烈疼痛。臨床上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很多,但一般都是以一種外用藥治療,而根據皮疹形態(tài)來選擇不同的外用藥,尚未見有報道。無論用哪種外治法如能同時配合圍刺法,效果更佳,局部圍刺,能使皰疹周圍的氣、血、經絡通暢,通則不痛,一般針刺一次后疼痛即明顯減輕,故在臨床中治療帶狀皰疹,根據皮疹形態(tài)選擇外用中藥,配合圍刺法,能迅速緩解疼痛,縮短治療時間,且方法簡單,經濟適用。
[1] 國家中醫(yī)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1994:144.
[2] 彭勇,何偉風.中藥內服外敷配合針刺治療帶狀皰疹40例[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26(3):51-53.
[3] 王瑞琴.針刺治療帶狀皰疹20例[J].江蘇中醫(yī),2000,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