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森
華應龍認為“融錯”是把學生違背教學結論、思想方法、元認知規(guī)律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等融化為教學資源,為達成教學目標而開展的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華老師在教學“解決連乘問題”這節(jié)課時,通過“融化計算錯誤, 喚醒已知;融化主觀錯誤, 建構新知;融化策略錯誤,鞏固認知”三個教學活動,讓學生尋找數(shù)量關系,經(jīng)歷、體驗和構建“連乘”數(shù)學模型,掌握連乘步驟,敘述解題思路,享受成功樂趣。課堂上,華老師喚醒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寬容、忍耐、順應學生 “自然生成”的失誤,用一雙”無為的慧眼”敏銳地捕捉學生錯誤存在的合理性,引導學生超越錯誤、提升認知品質、發(fā)展創(chuàng)新人格,將“相克相生,相反相成”的融錯教學理念揮灑得淋漓盡致?,F(xiàn)采擷幾個精彩片段與大家共賞!
融化計算錯誤,喚醒已知
師:我們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齊)52人。
師:全校大概有多少學生?
生1:每個班大約50人,50人乘以班數(shù)。
師:學校有26個班。
(計算時,教師拿一個學生算式,放在投影儀上。)
生2 : 我錯了!
師: 錯了,沒關系!哪兒錯了?
(學生議論。)
生3:少算了, 2還沒有乘!
生4:不是少了,是多了?
師:5×6=30,2×5=10再加上——
生2:進位的3,是1 300。
華老師借助學生熟悉的班級人數(shù)、年級個數(shù),用階梯式追問“我們班一共有多少人?全校大概有多少學生?”以激活學生生活經(jīng)驗、喚醒已有經(jīng)驗。
華老師對學生的計算失誤沒有熟視無睹,更沒抱怨、斥責、挖苦、諷刺,而是尊重、理解、容忍:“錯了,沒關系?!彼巡蹲降降膶W生自主生成的原生態(tài)的錯誤做法當寶貝,“拿一個錯的算式放在投影儀上”。課堂錯誤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蘊藏著寶貴的教學資源。因錯誤的解答,常常是獨創(chuàng);正確的解答,往往是模仿。獨創(chuàng)沒有模仿,有差異、有新穎、有批判。沒有獨創(chuàng)就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思維機械僵化,難以提升數(shù)學創(chuàng)造力。因此,學生如果沒有探究計算失誤原因的體驗,就沒法深刻理解算理,靈活運用方法;沒法豐富圖式數(shù)量,平衡認知沖突,更沒法超越錯誤、發(fā)展創(chuàng)新。
可貴的是,華老師雖容忍學生計算失誤,卻堅持“有容乃大”“相反相成”。沒有直接暗示、點撥學生,而把失誤當作教學的生長點,讓學生議論、反思、歸納學生失誤的原因。正如桑代克所說,學習是一個漸進地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與情景(刺激)不適應的錯誤逐漸減少,而適應刺激的正確反應最終形成正確答案。
“積成疙瘩”的錯誤能造成學生認知缺陷、結構斷層、信心缺乏。樸實、自然、真實、有效的日常課堂總是伴隨著失敗和成功。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像華老師那樣,耐心、寬容、激勵學生在勇于嘗試修正錯誤的過程中,發(fā)展對錯誤的理解力,提升對錯誤的反思力和對錯誤的免疫力,達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之目的。否則,以后計算可能還出錯!
融化主觀錯誤 ,建構新知
師:假如每個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有50人,全校有多少人?
(老師取一份練習放到投影儀上。)
(有說錯的,也有說對的。)
師:為什么說錯了?
生5:50是從哪里來的?
生6:每個班有50人。
生5:24從哪里來的?
生6:每個年級有4個班,有6個年級,所以4×6=24。
師:4×6=24求的是什么?
生6: 一共有多少個班。
師:24×50求的是什么?
生6:求的是全校有多少人。
師:哪兒錯了?
生7:他寫豎式時數(shù)位沒有對齊,24×50,“0”應該和“4”對齊。
師:”0”既可把它寫在”4”的下面,但也可把”0”放到后邊。兩個寫法都正確,結果是不是一樣?
生(齊):一樣。
師:怎樣求全校有多少人?
生8:全校人數(shù)=每個班的人數(shù)×班級個數(shù)×年級數(shù)量。
華老師變更條件信息:“假如一個學校每個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有50人。”重提情景問題:“全校有多少人?”包容學生主觀看法“大部分同學認為錯了”。主觀看法的不合理臆測,即主觀錯誤。主觀錯誤是指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問題信息的認知做出判斷,而出現(xiàn)了判斷失誤或判斷本身與判斷對象的真實情況不相符合的現(xiàn)象。如生7理直氣壯地自認為的錯“不一定就是錯的”。生7是誤判“數(shù)位沒有對齊,24×50,‘0應該和‘4對齊”與判斷對象的真實情況“0既可把它寫在4的下面,但也可把0放到后邊”不符合。莫德爾認為,在數(shù)學美的各個屬性中,首先要推崇的大概是簡單性了。簡潔美需要“個位的4和十位的5對齊,4不和‘0對齊,寫在后面” 。任何法則是相對的,都有界定范圍?!跋嗤瑪?shù)位對齊”亦然!因此,學生的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雖存在瑕疵, 卻有價值。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老子)。華老師不拋棄、否定學生的想法“有說錯的,有說對了”, 而是咨詢學生:“哪兒錯了? ”讓學生思維碰撞,演繹數(shù)學模型:全校人數(shù)=每個班的人數(shù)×班級個數(shù)×年級數(shù)量。因此,教師無需“灌”,學生自會“悟其所以然”,這樣,思維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融化策略錯誤,鞏固認知
師:打開數(shù)學書,看99頁下面的題,看你能想到什么算式?
(學生寫好后,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師:我看到好多同學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也看到有的同學忙著動筆寫。這說明什么?
生:(一齊)有的對,有的錯。
生1:我數(shù)錯了,我數(shù)成29個雞蛋了。
師:不應該一個一個地數(shù),而應該數(shù)有幾行,再數(shù)一行有幾個?!八恪背鲆粚樱皇恰皵?shù)”出一層。解決問題,需要選用策略,找準條件!
找數(shù)量關系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前兩個教學片段都有所滲透。找數(shù)量關系,也就是弄清問題信息。而本題雞蛋顏色不同,個數(shù)又較多,存在被認知障礙。編者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用連乘策略解決問題的心理需求,培育學生識別和歸類問題的習慣,喚醒學生分解和組合條件信息的心智。而生1倚仗“一個一個地數(shù)”的策略找雞蛋,在觀察、辨別、記憶、監(jiān)控、調整時,皆可能形成偏差:找成“29個雞蛋”。說明生1擺脫不掉思維定式的消極影響,用舊的策略解決新問題,導致解題方案偏向。
對學生來說,錯誤是什么?錯誤是一種經(jīng)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沒有自主體驗的學習是機械性的。同樣,學生只有經(jīng)歷錯誤,從自己所犯的錯誤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才能沖破原認知牢籠,落實順應未知、內(nèi)化策略、提升品質的目標。 詩人泰戈爾曾說:“當烏云被陽光親吻時,它們就變成了天空中的花朵?!睂W生的錯誤就如同課堂上空的片片烏云,當教師直面現(xiàn)實,以陽光的心態(tài)來關注錯誤所蘊含的發(fā)展價值,那些錯誤就會幻化成課堂上的朵朵奇葩。當教師不去執(zhí)著于自己的課前預設,保持一顆開放而寬容的心,學生就會走向自由?。ㄗ髡邌挝唬荷綎|省諸城市密州路學校 )
責任編輯 周瑜芽
E-mail:jxjyjzy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