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第五十八中學 何 偉
學生的內(nèi)心才是決定其發(fā)展的真正動力
——由兩次寫作訓練想到的
◎大慶市第五十八中學 何 偉
我們學校雖坐落于市區(qū),但因石油城市地域開闊、空間廣大,校園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喧鬧,相反倒一片難得的安靜。學校建校已近30年,校園內(nèi)參天聳立的楊樹,以不老的英姿透射出歷經(jīng)書聲浸潤的不凡氣質(zhì),操場邊上的蘆葦叢,浩浩蕩蕩,生生不息,沒有一絲蕪雜感。
秋天到了,這是學生升入中學后的第一個秋天。我選擇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帶著學生到校園里上了一堂特別的語文課——感受校園之秋。
孩子們很高興,嘰嘰喳喳,如歡快的鳥雀,蹦蹦跳跳,如自由的小鹿。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能引出他們無限的樂趣,仿佛一切都是第一次見到的稀罕物一樣。就這樣,蘆葦叢中蕩漾著孩子的笑聲,白楊枝頭掛滿孩子的笑臉。
【第一次寫作訓練】
在接下來的語文課里,我布置了《校園秋色》的作文,要求很簡單,寫出真實所見和真切所感即可,沒有字數(shù)限制。
作文收上來了,我看到的是如癡人說夢一樣的文字。
●高高的香蕉樹上結(jié)滿了香蕉,就像一串串月牙,玉米昂起穗子,高粱底下紅通通的臉……
●秋天到了,大地一片金黃,沉甸甸的稻穗點頭微笑……
全班只有一個孩子寫到校園的楊樹和蘆葦,僅僅是一筆帶過,全體作文都是閉門獨造了一個相同的秋——跟校園里觀察的內(nèi)容沒關系。這樣的結(jié)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問孩子見沒見過香蕉樹,認不認識高粱和小麥,他們都很痛快地回答沒見過香蕉樹,也不認識高粱和小麥。
我問為什么不寫眼睛看見的真實景物,卻專門寫那些遙不可及的陌生東西,他們的回答更響亮——眼睛看見的不會寫,沒看見過的可以編,可以抄。
面對孩子們不會觀察,不會想象,不會學以致用的寫作狀態(tài),為引導他們留心身邊的事物,做學習的有心人,激發(fā)記錄自己真實感受的寫作激情,我寫了一篇題為《校園秋色》的小文章。
時進深秋,秋影彌漫,秋魂早已滲入每一絲空氣,秋意滿滿,無處不在。不必說北國大地的金黃,也不必說南飛大雁的高歌,更不必說菜市場上比個兒爭寵的蘿卜白菜,單是我們這小小的校園里就有無限的秋之韻味。
校園操場東側(cè)的柵欄常年被一列蘆葦守護著,夏天如綠色長城,生機中透著威武,秋天一到,白茫茫的蘆葦花隨風而舞,遠遠望去,時而狀如海潮,輪輪相送,層層不息;時而如群雄勁舞,姿態(tài)萬千,變幻無窮。陣風過去,在別樣的安靜中,它們頭頂豐滿的花絮,在靜默中埋頭思考,雖為一草,卻外顯竹形,雖近死亡,卻中空有節(jié),雖有綻放有花,卻不事張揚,都見柳絮滿天飛,誰見過葦花遮人眼。
一蕩蘆葦,靜守校園,學習之暇,抬眼即見,得其靈性,受其浸染,何其有幸,何其快哉!
學校教學樓后,是白楊樹的世界,高高低低,粗粗細細的白楊樹已經(jīng)不計其數(shù)。
……
走過一生的綠,秋天到了,白楊樹的葉子變成一樹
的金黃,熠熠生輝,燦燦耀眼,時常引得師生在課堂上共同走神溜號,疑心那秋風中的金葉里藏若干個碩大的金桔,它們躲在葉子后面,時而露出半邊臉頰,金燦燦的一晃,便又匆匆隱藏起來,既像淘氣的孩子捉迷藏,又像是怕暴露了真面孔似的。
此時,這些平凡的白楊樹,每一株暗灰色的樹干,都在一樹活潑的閃著金灰色光芒的樹葉的裝扮下,變得優(yōu)雅,變得富足,甚至有了一股屬于楓樹獨有的華麗姿色。
這就足夠了,在北國,這樣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校園里,春有白楊吐翠,柳芽如筍;夏有綠樹繁陰,葦蕩似海;秋有蘆花蒼茫,白楊躍金。冬天一到,雪世界里,校園的熱鬧,將是另一番景色了。
站在秋天的校園里,自愛這校園里的秋。
學生讀罷我的文章,有的點頭稱是:“嗯!校園的景色真是這樣的,老師寫得真好!我們怎么寫不出來呢!”有的訝然稱奇:“校園里的蘆葦和楊樹多普通啊,老師怎么把它們寫得跟課文似的呢!”
學生們僅僅是發(fā)表一下彼時彼刻的感慨而已,我的苦心下水文對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和興趣并沒有產(chǎn)生什么影響,更不要說我想要的引領效果了。
【第二次寫作訓練】
秋去冬來,作文教學依舊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依舊水波不興地靜謐著。
學習蘇教版教材何其芳的現(xiàn)代詩《生活是多么廣闊》一課時,我跟學生一起朗誦“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望著窗外飄落著的雪花,心下一動:作文的機會來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我跟大家說:“從大家熱烈的誦讀氣氛中,老師看到了你們對這首詩歌的喜歡,作者用凝煉的語言,集合眾多意象,創(chuàng)造出令我們神往的意境,這就是詩歌的神奇與美妙之處?!?/p>
孩子們點頭稱是,對“意象”“意境”這兩個學習詩歌的關鍵詞,在前面的學習,他們已經(jīng)有了感性的理解。
我接著說:“生活是多么廣闊,生活又是多么美好,春有燕歸來,夏有百花開,秋有天高遠,冬天呢,冬天有什么?”
“冬有雪花飄!”他們同聲喊出,幾乎是不假思索。
我繼續(xù)發(fā)問:“冬天是美好的,如果把冬天作為一首詩歌的意境,那么,這里面都包含哪些意象呢?簡單地說,就是在冬天里,我們能做哪些活動。”
學生有些茫然。
“比如,冬天的雪后,我們能做什么活動呢?”我進一步開導。
“打雪仗!”
“堆雪人!”
學生異口同聲,且興高采烈地回答。
“還有什么呢?”我追問。
教室里靜默片刻,有人小聲說:“掃雪?!?/p>
的確!打雪仗、堆雪人、掃雪,這是生活中的孩子們在冬天活動里的“老三樣”,前兩項是游戲,后一項是勞動,因為習以為常,游戲的快樂也僅僅是刺激之樂,釋放之樂,至于掃雪,僅僅是任務性質(zhì)的勞動而已。
面對只有“寫實”思維,沒有聯(lián)想的延伸,更沒有想象鋪張的孩子們,我繼續(xù)啟發(fā):“作者何其芳在詩歌里寫道歌詠隊,寫到演戲、建設鐵路、寫詩、做飛行師、高山上滑雪、北極探險,等等,寫了那么多的活動,但是大家想一想,這些活動都是詩人親自參加過的嗎?當然不是!作者是把生活里存在的一切活動都囊括到他的詩歌中,用來體現(xiàn)生活是多么廣闊,這些活動,可以是你的,是我的,是他的,總之是大家的,是一切熱愛生活的人的。到這里,我們想一想,在冬天里,除了打雪仗、堆雪人、掃雪,還會有什么活動呢,我們的,別人的,你看見的,你聽說的,你想象的。”
至此,我終于看見一張張凝神思考的臉,看到一顆顆躁動的心終于有了片刻的安靜。
陸續(xù)有人發(fā)言。
滑雪、冰車、雪爬犁、冬泳、冬釣、室外溫泉、抽冰尜、吃冰糖葫蘆,等等,直到大家沒詞兒可說的時候,我問他們想沒想到跟冬天有關系的童話故事,大家又說出了白雪公主、冰姑娘、雪孩子等故事。
“寒冷的冬天竟然有這么多、這么熱鬧的事情,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寫一首冬天的詩歌呢,就模仿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廣闊》的體例,寫一首《冬天是多么》,橫線上的空格自由填寫,我們也嘗試一下當一個詩人快樂?!蔽业囊笠惶岢鰜?,孩子們又是一陣激動和興奮,寫詩歌了,這在他們來說是想都沒想過的啊。
說寫就寫,很快進入寫作狀態(tài),教室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一種氣氛,緊張的,卻又是靜悄悄的,每一張臉的一顰一蹙,每一個嘴角的一抿一動,每一雙眸子的凝思與閃光,無不散發(fā)著創(chuàng)作的愉悅與思想的光芒。
不出20分鐘,一首首詩歌如春天里的小花綻放了,飄香了。
冬天是多么夢幻
冬天是冰雪的王國,
凡是有冬天的地方就有美麗的童話和無限的風光
去賞雪,去寫一首冬天的詩
去歌唱,去為冬天譜寫一首樂曲
去幻想白雪公主的故事
去扮演白雪公主,去和白馬王子演繹一場奇遇
去參加冬泳比賽,在競技中釋放一腔熾熱
去跟家人打一場雪仗,在酣戰(zhàn)中仰天長嘯
去雕一座中國夢的雪雕
去寒冷的北風中,吃一串火紅的冰糖葫蘆
去雪后初晴的午后,
去躺在雪地里呼吸清涼的空氣
去一片寒冷之下,以自己的溫暖去溫暖別人,
去安靜地觀看每一片飄落的雪花,用心描繪冬天的圖畫
去駕著爬犁或雪橇,
去幫清潔工掃雪,用溫暖戰(zhàn)勝酷寒
去編一個鳥巢,給小鳥一個溫暖的家
去建設游樂園,去做工程師
去抽冰尜,去雕一個俏皮的雪人
去做一盞冰燈,去北極探險
去以自己的熱情熔化冰川,取用自己的快樂點燃別人的快樂
去以自己的熱情熔化冰雪的寒冷
去以心發(fā)現(xiàn)心
…………
意料之外的效果,一首現(xiàn)代詩竟然成為寫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回頭思考原因,詩歌的意象鮮明集中,適當引導,不難激發(fā)想象力。我們并不是要培養(yǎng)詩人,而是由此走進去,體會到思考的快樂和想象的美妙。當孩子們在班級朗誦自己的詩作時,完全不見了前面寫秋日校園時候的隨意,代之以認真得近乎嚴肅的莊重……
【思考】
從兩次寫作效果看,學生對寫作文的態(tài)度和感覺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于心:為什么秋游校園的效果幾乎為零,學生不是個個都很興奮,都很開心,都很認真地跟著老師看了蘆葦,看了白楊樹了嗎?為什么竟然一點也寫不出來呢?
終于,我偶然閱讀了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似乎為學生的行為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蒙臺梭利認為“自我控制和有節(jié)制的行動才有價值。對兒童來說,不能僅僅漫無目的地行事,而應該去掌握和運用自己的運動器官,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她學校的孩子們行動安靜而從容,并且會沉思,對事物也有好奇心,但是卻可以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動,當他們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會長時間站在一個地方不動,會認真地注意和思考,會努力地弄清這種東西,然后充分利用它。相反,她還指出在活動中頻繁走動,不停地玩著每一樣東西的孩子是有缺陷的,他們很容易“在外界的影響下就會像漂泊的船一樣無法靠自己停泊下來,進而犧牲自我意識”。
盡管《童年的秘密》是早教專著,但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就在于她能夠揭示出事物發(fā)展的共性規(guī)律。第一次描寫秋天習作,可謂是失敗的案例,在諸多原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自始至終學生都沒有走進觀察對象中,他們歡快的情緒和看似完美的好奇心,其實完全沒有定神入心的思考成分,正如蒙臺梭利所言:“一種強烈、外在的刺激會引起兒童的注意,但這僅僅是一種無關緊要的現(xiàn)象。它與兒童內(nèi)心的發(fā)展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而兒童的內(nèi)心才是決定其發(fā)展的真正動力?!鼻锶罩械奶J葦和白楊樹的確吸引了孩子們,并給他們帶來快樂,但這是第一次上戶外語文課的新鮮和刺激,是轉(zhuǎn)瞬即逝的外在吸引力。
第二次寫冬天的詩歌,有安靜的思考,有豁然的頓悟,有陡生的靈感,孩子們思維的觸角自由地延伸,而這一切都跟心靈有關。當孩子們想象出冬天里那么多活動,并且精心地把它們變成詩歌的時候,恰如蒙臺梭利所言:“一個人如果被一件小東西所吸引并全神貫注地關注它,卻并不是這個小東西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僅僅是因為他對小東西流露出了一種富有感情的理解?!焙⒆觽冋嬲呐d趣并不是滑一次雪、抽一次冰尜,或是吃一串冰糖葫蘆,他們要表達的是對整個冬天的喜歡,對生活的熱愛,更重要的是這些小詩歌或許就是孩子們愛上作文的萌芽。
從兩次習作經(jīng)歷反觀我們的教學,從傳統(tǒng)的老師一言堂的主講到而今倡導的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講,在我們大力推崇的民主加自主的課堂上,是不是少了些安靜從容的思考呢?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們建立并守住學習的自我意識呢?
E-mail:lili79928@163.com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