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獄變》人物的身份與關(guān)系

2015-03-28 01:26戴玉金
關(guān)鍵詞:龍之介大公芥川

戴玉金

(龍巖學院 外國語學院,福建 龍巖 364012)

芥川龍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頗有影響力的“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也是“私小說”題材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壇享有“大正文學的象征”之稱。[1]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以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創(chuàng)作出160多篇作品,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具有現(xiàn)實主義的傾向,[2]豐富了近代文學的歷史。發(fā)表于1918年的《地獄變》是芥川中期純文學領(lǐng)域的一篇力作,是根據(jù)日本古籍《寧治拾遺物語》卷三中的的《繪佛師良秀喜歡火燒自家記》和日本古籍《古今著聞集》卷十一中的《弘高的地獄屏風圖》的故事創(chuàng)作而來。[3]“地獄變”是佛教之語言,是通過呈現(xiàn)惡人入地獄后遭受各種各樣的刑法和折磨的痛苦畫面,來引導(dǎo)世人棄惡從善。芥川創(chuàng)作的這部小說,描述了一位服務(wù)于封建公侯的畫師良秀為了追求藝術(shù)至上的理想境界、把握真實的美,在明知封建領(lǐng)主崛川大公因霸占自己女兒不成而惱羞成怒設(shè)下的陷阱,還不惜殘酷地犧牲自己的女兒,完成了一幅妖血斑斑的“地獄屏風圖”而后自殺的故事,從而將一幅充滿希望與絕望、喜悅與悲傷、自信與自卑的“地獄”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這一故事的思想主題,在于體現(xiàn)藝術(shù)和道德的矛盾和沖突,暗喻這一時代文明背后的人的本性,故而表達了芥川龍之介在藝術(shù)上的勇進的精神。[4]與此同時,這部小說通過勾勒出“描繪地獄屏風圖”這一事件,將各個人物串聯(lián)在一起,通過人物的身份與關(guān)系,也就是以結(jié)構(gòu)主義的方式來尋求對事物本質(zhì)的詮釋,嘗試闡釋文學文本的新方法。[5]本文即以畫師良秀之女為中心,圍繞這一女性形象,從崛川大公、良秀兩個不同身份的角度,梳理小說之中的人際關(guān)系,了解人物的本質(zhì)特征與身份存在,領(lǐng)悟芥川龍之介的人生悲劇意識,由此來展示芥川龍之介藝術(shù)世界的獨特魅力。

一、缺失“身份”的存在:良秀之女的人物形象

《地獄變》小說故事短小,篇幅不長,但是卻塑造了一個個鮮明而富有人物個性的突顯形象,營造了驚心動魄而又悲涼凄厲的駭人場面。小說刻畫的人物之中,良秀之女盡管著墨不多,但是卻引起了讀者和評論界的關(guān)注。這一人物在文中連真正的名字都不曾被提到,只是以良秀之女的身份而出現(xiàn)——這一無名的身份,或許也意味著可以代表一切的人的存在,但是在整個人際結(jié)構(gòu)之中卻是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角色,且作為小說故事情節(jié)展開的中心,在傳遞與再現(xiàn)小說的主題思想之際發(fā)揮著主導(dǎo)性的作用。

這一人物盡管是一個無名的存在,但是卻作為一個飽滿的形象而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芥川龍之介采取了多視角的、他者性的方式來描寫這一人物。在仆人“我”看來,她單純而善良;在崛川大公眼里,她美貌又有孝心;在父親良秀身邊,她乖巧孝順,對待她救下的小猴也表現(xiàn)出了視如親人的憐憫。她是一位集真、善、美、忠、孝于一身,將自己凄婉的生命融入于熊熊烈火,演繹著地獄火焰的苦痛,譜寫了一曲消魂落魄的苦難之歌的人物。這一人物讓人于悲痛中震撼,于惋惜中深思,其不幸的悲劇可以說正是日本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代表和縮影。[6]

小說之中,畫師良秀的女兒年紀十五歲,在崛川府邸當小侍女,是一位“嬌美”的姑娘。盡管早年喪母,缺少母愛,但是卻“特別懂事、伶俐,對世事很關(guān)心”,因而博得大公府里眾人的喜愛。作為一個性情溫和的孝女,她對于自己的父親也盡孝道,還有一顆憐憫之心。為了從小公子手中救下小猴,她曾求情微笑說:“它叫良秀,是我父親的名字,父親遭難,做女兒的怎能不管呢?!北频眯」記]法子,只好就此收手。[7]12這一點亦體現(xiàn)出其盡管纖弱無比,但是有著一種無畏之勇氣,讓人感受到“博愛”與“仁善”。

在這篇小說之中,與良秀之女有著密切關(guān)系而又無法擺脫的兩個人物即她的父親良秀與她的主人堀川大公。給了她生命的父親良秀雖然賦予了她人性方面的許多厚愛,但無法保障她存在之身份;而給予了她存在之身份的主人堀川大公只是垂涎她的美貌而寵愛于她,但終究因為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而扼殺了她的生命??梢哉f,這兩個對她極其至關(guān)重要的人物,雖然給了她不同方式的“愛”,但是這種來自不同目的而賦予的自私之“愛”讓她感受到存在的窒息以及無可逆轉(zhuǎn)的宿命安排。因為這一時期的日本等級制度森嚴,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言行操守嚴格細密,并要求“四行”,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8]。作為儒家經(jīng)典,亦規(guī)范女性必須保持“謹慎”“恭敬”“柔順”的金科玉律。[9]因此,作為地位卑微的小侍女良秀之女,雖然有著性格溫婉、內(nèi)心剛烈的一面,但是,在封建領(lǐng)主的權(quán)勢面前,或者說不可脫卻的自我身份,使她注定是一個盲目順從、毫無反抗能力的柔弱女子,只能陷入到世俗之網(wǎng),擺脫不了慘遭最高統(tǒng)治者——崛川大公活活燒死的悲慘命運。

二、對立的上下關(guān)系:崛川大公與良秀之女

在小說中,堀川大公作為第一個人物首先登場。小說寫道:“像堀川大公那種人物,不但過去沒有,恐怕到了后世,也是獨一無二的了?!币驗椤霸谒Q生以前,他母親曾夢見大威德的神靈出現(xiàn)在她的床頭??梢姡鍪酪院笠欢ú皇且晃怀H恕?,大公還保持著一種所謂“與民同樂”的度量,即便是在地獄的世界之中,堀川大公也極具震懾力,“遇到二條大宮的百鬼夜行,他也全不害怕。甚至據(jù)說,那位畫陸奧鹽灶風景的鼎鼎有名的融左大臣的幽靈,夜夜在東三條河原院出現(xiàn),只要大公一聲大喝,立刻就消隱了?!彼裕熬熌信嫌?,一提到這位大公,便肅然起敬,好像見到了大神顯靈”。[7]8

通過小說起始部分的這一段描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堀川大公是一個擁有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封建領(lǐng)主,上通天界,下抑鬼神。他的身份、地位、權(quán)威、名譽、尊敬、愛戴不是憑借實力得來的,而是上天“賦予”的東西即“約定俗成”的東西。[10]根據(jù)常人的理解和判斷,堀川大公是一個完美無缺、神靈的化身,是所有人必須服從、尊敬和愛戴的最高人物。

正是這樣的人人敬重的封建領(lǐng)主堀川大公卻任性而惡意地改變了一個容貌嬌美、氣質(zhì)優(yōu)雅的小侍女的命運。由此,產(chǎn)生了一系列堀川大公對待良秀之女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由最初的關(guān)注到喜歡以致寵愛最后因霸占不成而采取報復(fù)。這個小侍女是良秀之女,由于她對動物的憐憫之心,一次偶然的機會,從小公子手里救下一只小猴,從而引起了堀川大公的注意“看不出還是一個孝女哩,值得夸獎呀”。然后良秀之女得到大公的分外寵愛。正因為一個意外義舉,良秀之女的溫柔婉約又善良的女性氣質(zhì)暴露在了崛川大公的眼前,于是世間就出現(xiàn)了一種流言:“大公看中他女兒的美貌,不管她老子情不情愿,硬要收房”。這一結(jié)果,一方面,良秀之女慘遭致大公猥褻,整個人“積滿淚水,變得睫毛低垂,眼圈黝黑,顯出分外憂傷的神情”;另一方面,面對抵死不從的良秀之女,大公“出于對女子的報復(fù)”,命令其父良秀畫“地獄變”屏風,設(shè)計將她作為地獄圖的犧牲品活活燒死。后來,當這種殘酷行為受到人們指責時,堀川大公卻為自己狡辯,稱其真正的意圖并不是要燒車殺人而只是懲戒屏風畫師良秀的“邪惡根性”。

可以說貌似岸然的堀川大公表面上寬宏大量、德高望重,實際上是一個圖謀不軌、陰險狡猾而又兇殘的偽君子。當面對良秀之女慘不忍睹的死亡之狀,大公卻“緊咬嘴唇,時不時地狠毒地冷笑著,眼睛盯著這些場景,連眨都不眨一下”;良秀之女沒有哭泣,沒有喊她的父親,也沒有痛斥崛川大公,只是“仰起被濃煙蒙住的蒼白的臉,披著被火焰燃燒的長發(fā)”,從容赴死,在“一片銷魂落魄的大火的怒吼”之中,留給在場觀看而嚇得屏息戰(zhàn)栗的人一個無言的蔑視。在此,“美與善”化身的良秀之女、表面“神”化而內(nèi)在“險惡”的崛川大公,二者之間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把人性的真善美丑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令人感觸。

三、矛盾的父女關(guān)系:良秀與女兒

在小說中,畫師良秀在一開始就被描述為“吝嗇、貪心、不顧面子、懶得要命、唯利是圖——其中特別厲害的,是霸道、傲慢,放蕩不羈,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的惡人形象。他對于弟子,不斷折磨與苛刻;對于周邊人,他表現(xiàn)出冷漠態(tài)度,也引得眾人厭惡。但是,就是這樣孤傲不群、漠視一切的良秀,唯獨對他唯一的女兒在生活上關(guān)愛倍加,在人性情愛上給予了一個不同尋常父親的深情之厚愛。

正如小說描述的,良秀愛女兒,“愛得簡直跟發(fā)瘋似的”,平時吝嗇小氣的他,對女兒“身上的衣衫,頭上的首飾,備辦得周周到到,慷慨得叫人不能相信”;倘若有人講他女兒一句壞話,他就“不難雇幾個街頭的流氓,把人家暗地里揍一頓”;當大公把他女兒提拔為小女侍后,良秀三番五次不畏大公的權(quán)勢,懇請大公放還自己的女兒。這一系列的所做之舉,展現(xiàn)的是畫師良秀作為一位父親所特有的慈愛無限、滿懷關(guān)切的形象,本能體現(xiàn)的是人性“本善”的一面。

但是,即便是在父女關(guān)系之中,也隱藏了良秀自私而殘酷的一面。良秀可以說是間接制造自己女兒悲劇的人,芥川龍之介在描繪良秀的藝術(shù)才能時,給予了不同尋常人的肯定性的筆墨。但是,良秀的高傲自大也招致堀川大公對他的不滿,所以當女兒被當做小侍女后,良秀拼死想從堀川大公要回自己的女兒,解救自己的女兒,卻遭到大公的拒絕,因為堀川大公了解良秀的繪畫之才能,也懂得他對藝術(shù)追求的執(zhí)著和癡迷,深知良秀的存在意義是為了繪畫。于是不動聲色地設(shè)下陷阱,命令良秀畫一幅《地獄變》的屏風。之后,良秀潛意識到自己的女兒即將面臨的命運,在夢里夢見自己女兒下了地獄:“我當是誰……哼,是你嗎?我想,大概是你。什么,你是來接我的么?來啊,到地獄來啊。地獄里……我的閨女在地獄里等著我”[7]23。夢醒之后,他才真正意識到:活著的女兒就像活在地獄里,死亡不啻為最好的解脫。后來,良秀向大公提出希望看到火燒少女的真實場景,這也正中了大公的下懷,導(dǎo)致女兒被燒死。由此可見,良秀作為藝術(shù)之人,為了追求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畫出一幅最完美真實理想的地獄變之圖,間接地為自己制造了一個理由,使自己的女兒走上了一條為藝術(shù)獻身的不歸路。這一行為的背后,亦折射了他的人性“丑惡”的另一面。

小說的結(jié)尾之處“火燒蒲葵車”的場面把故事的情節(jié)推向高潮。當良秀看到自己美麗善良的的女兒被殘酷地鎖綁在車里,被烈火熊熊燃燒而無比痛苦的駭人場面時,他露出了一副“恐怖、悲哀、驚慌”的表情——“睜圓的眼,嚇歪的嘴,和索索發(fā)抖的臉上的肌肉”。可以說這種反應(yīng)是他作為人父的一個最基本的本能反應(yīng)。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隨著火焰的繼續(xù)燃燒,剛才猶如煎熬地獄般酷刑的良秀突然“發(fā)出異樣的光芒,似乎是一種從這駭人的場面中得到某種寶物而感到內(nèi)心喜悅的光”,此時的他腦海浮現(xiàn)的是曾經(jīng)想象過的地獄圖的完整畫面,因此他馬上一反常態(tài)地變得饒有興致地觀看“在烈火中被殘忍地燒死的美麗少女”。也可以說,這一時刻的良秀已從一個為人之父的身份轉(zhuǎn)變?yōu)橐粋€沒有親情的藝術(shù)之人的身份,他從最初的痛苦瞬間轉(zhuǎn)化為藝術(shù)的激情,人世間的情感意境完全消失,眼里有的只是場景中美麗的火焰和烈火中殉難的少女。這一時刻的他在人格上也已發(fā)生了實質(zhì)性的變化,整個人好像完全進入一個唯有藝術(shù)世界的境界。與之相反,隱忍剛烈的良秀之女的“地獄美”,則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掙扎的靈魂伴隨燃燒烈火,進行了一次美的蛻變,一次人格的升華。

結(jié) 語

《地獄變》這篇小說的結(jié)構(gòu)是以一位老仆人——“我”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通過回顧性敘述,將有關(guān)地獄變屏風的整個事件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芥川龍之介從不同的視角賦予了“我”雙重的身份,一面是心智正常的普通人,一面是侍候堀川大公長達二十年之久的老仆人。雖然“我”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只是一個旁觀者或目擊者[11],卻見證了這一悲劇的始末。這一人物將作品中的人物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梳理得清晰有序,且把良秀之女與堀川大公的對立關(guān)系、良秀之女與親身父親的矛盾關(guān)系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亦構(gòu)建起了一個以人物為核心的、多重性的人際結(jié)構(gòu)。老仆人“我”從維護主人的不可靠立場講述給讀者,讓人有種虛實難辨的感受,一種想象的空間。但是讀者最后還是可以從他的敘事聲音,通過常理推斷而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即認清堀川大公的兇殘面目。

良秀之女被認為是《地獄變》的靈魂人物,是“地獄”中的天使,是集外貌的美麗與心靈的魅力于一身的身份性的、象征性的存在。但是,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美”不可長久,從而激發(fā)了封建領(lǐng)主堀川大公的占有私欲,促成了父親追求藝術(shù)最高境界的夢想,結(jié)束了她年輕的生命。良秀之女這一無名的身份上所體現(xiàn)的性格與命運,可以說是日本古代傳統(tǒng)女性所具有的一般共性,一個至善至美的柔弱女性只能屈服森嚴的日本等級制度,淪為當時社會的犧牲品。芥川龍之介創(chuàng)作的這樣殘酷性的人間悲劇,一方面展現(xiàn)了一種純粹的藝術(shù)之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處于底層無辜的人們所遭受上層統(tǒng)治者摧殘的痛苦之慘狀,將當時社會封建領(lǐng)主驕奢淫逸的黑暗之丑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12]

不僅如此,我認為在“地獄天使”良秀之女的不幸之背后,亦潛藏著芥川龍之介的人生悲劇意識。正如芥川自己曾經(jīng)說過“人生比地獄還地獄”[13],在人生的道路上,芥川并沒有調(diào)和性地走過比地獄還地獄的人生,而是選擇了以自殺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芥川自殺之際的絕望心境或許我們難以體會,但是通過《地獄變》的人生悲劇意識,我們可以間接地了解到這位以絕望的心境來描述地獄的作家。藝術(shù)之美與生命消逝二者之間的緊張所造就的矛盾或者悲劇,或許正是芥川龍之介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之所在。

[1]陳世華,范敏磊.理想與現(xiàn)實的選擇:藝術(shù)至上還是直面生活——從“戲作三昧”和“地獄變”看芥川龍之介的藝術(shù)觀[J].外國文學研究,2012(6):93-101.

[2]趙迪生.芥川龍之介《地獄變》人物形象評析[J].日本研究,2000(2):83-86.

[3]程諾.芥川龍之介:未成熟的早夭天才——以《地獄變》為中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76-278.

[4]葉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學簡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73.

[5]霍克斯.結(jié)構(gòu)主義和符號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35.

[6]熊碧云.《地獄變》中良秀之女形象原型探討[J].世界文學評論,2010(1):238-240.

[7]芥川龍之介.羅生門[M].樓適夷,等,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6.

[8]張琳.從人物性格特征來解讀悲劇的由來——以《地獄變》中崛川大公的性格為中心[J].現(xiàn)代交際,2010(1):24-24.

[9]王慧榮.論日本女訓(xùn)中的儒家女性觀[J].婦女研究論叢,2005(6):65-69.

[10]秦宇慶,邵慧燕.矛盾的性格 矛盾的人生——以芥川龍之介《地獄變》為中心[J].科技信息,2009(36):454-455.

[11]王芳.從敘事學角度評芥川龍之介《地獄變》[J].德州學院學報,2007(3):27-30.

[12]寇淑婷,蓋宇坤.“地獄”中的天使——試論《地獄變》中的“良秀之女”[J].岱宗學刊,2007(3):53-55.

[13]白羽然.芥川龍之介的《地獄變》中多重“地獄”分析[J].青年作家,2015(3):165-167.

猜你喜歡
龍之介大公芥川
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號核潛艇
請大公雞幫忙
機場與修理匠(微篇小說)
崛起,莫斯科大公園
芥川龍之介的文學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漢譯概說
芥川龍之介筆下的“忠臣藏”
芥川龍之介的《中國游記》①論——以芥川、章炳麟的會晤對談為中心
芥川龍之介の童話について
桃园县| 府谷县| 孟村| 封开县| 治县。| 黑山县| 吉隆县| 绍兴市| 白朗县| 万全县| 如皋市| 台前县| 临潭县| 肇州县| 舒城县| 宜阳县| 慈利县| 延长县| 革吉县| 平乐县| 沂水县| 玉林市| 济源市| 兴国县| 武夷山市| 满洲里市| 广河县| 察隅县| 资溪县| 洛隆县| 德惠市| 商水县| 攀枝花市| 阜南县| 湄潭县| 包头市| 吉安县| 涡阳县| 连云港市| 沂水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