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丹
摘 要:本文主要就水稻超稀植栽培中的育苗技術(shù)作了較為細致的論述,旨在能夠為廣大水稻種植戶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關(guān)鍵詞:水稻;超稀植;育苗技術(shù);要點
水稻超稀植栽培技術(shù)是我省寒地水稻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從以往實踐看,該種方式在水稻生產(chǎn)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水稻超稀植栽培技術(shù)之所以在我省農(nóng)區(qū)得到大面積推廣,其原因就在于:秧本田的比例增大,和旱育稀植相比,每公頃能節(jié)省種子約26~30 kg,而且還能節(jié)省1/3的用工成本。經(jīng)實踐證明,稀插大苗比旱育稀植的中苗抗逆性要強,返青時間短,早生快發(fā),生長速度加快,保證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
1 壯秧標準
秧齡在36~40 d,葉齡在4.5~5.5葉,秧苗高度15~17 cm。秧苗要葉綠挺拔,富有彈性,莖基扁平,莖粗在4~5 mm左右,單株分蘗1~1.5個。百株地上部分干重應(yīng)在5 g以上,根系粗大彎曲,白根多,再生力強。
2 苗床地的選擇
一定要選擇沒有污染,朝陽,背風,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地勢較高,比較干燥,土質(zhì)肥沃,無雜草,電源方便的秧田。秧田要增施農(nóng)家肥,并逐年培肥,使床土達到肥沃、疏松的要求,而且最好偏酸性。苗床地選好后,還應(yīng)在周圍架設(shè)防風屏障。秧田面積以每公頃育苗100~120平方米為準,即育秧100~120平方米的育苗面積,可插一公頃水田。
3 翻地搭棚
如秋末打床,應(yīng)在春季化凍前清除凈床面的積雪,待化凍10~12 cm時,松土深翻10 cm以上,其間清除根茬,敲碎土塊,耙平輕壓。播前6~7 d按要求搭棚。棚內(nèi)作業(yè)時,棚內(nèi)中間預留的作業(yè)道不應(yīng)小于0.4 m,兩側(cè)做床高度不低于5 cm,床離棚邊應(yīng)12~15 cm,床四周建2.5~3.5 cm高度的小土梗,便于追肥,澆水和施藥等。育苗棚的規(guī)格以中棚為好,
4 配制營養(yǎng)土
翻地前,每平方米施入腐熟的豬糞15~17 kg,硝酸銨30~40 g,磷酸二銨約100 g左右,硫酸鉀50 g左右,將其均勻地混施于10 cm左右的土壤中,整平輕壓。如果是鹽堿地區(qū),床土要進行調(diào)酸,使其達到pH值4.5~5.5之間的標準。通常的做法是將事先篩好的草炭或者馬糞進行酸化處理,配制比例為43 kg水的容器內(nèi)加入7.5 mL的濃硫酸,攪拌均勻后用噴壺向草炭或馬糞上噴灑,再經(jīng)均勻攪拌后悶1 d即可。
5 種子精選與處理
5.1 種子質(zhì)量
種子純度應(yīng)達到98 %以上,凈度不得低于97 %,發(fā)芽率要高于90 %以上。
5.2 曬種
選擇晴朗天氣,在干燥平坦的地上(最好鋪上一次席子),將種子攤鋪3~3.5 cm左右的厚度,曬至2~3 d,期間要經(jīng)常翻動。曬種的目的就是為打破種子休眠,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和發(fā)芽勢,同時還要防潮和防太陽暴曬。如中午太陽過足,就要對種子進行適當?shù)恼趽酢?/p>
5.3 浸種與消毒
用惡苗靈200 mL加水50~52.5 kg,配成藥液,可用于40 kg左右的稻種消毒。浸種時間至少需一個星期,期間每天早、晚都要翻動種子2~3次。
5.4 催芽
催芽的溫度要控制在28 ℃~32 ℃之間。首先將浸好的種子撈出,再用40 ℃~45 ℃的溫水進行預熱10 min左右,然后在地上鋪25~30 cm厚稻草,再墊一層塑料布,將種子從溫水中撈出倒在塑料布上,上面蓋上濕麻袋。也可將種子裝入事先準備好的布袋子中,上面用濕麻袋蓋好。將溫度計插入種子中,以便隨時觀察溫度,在保證溫度控制在28 ℃~32 ℃之間的同時,還要注意保持種子的濕度。待種子破胸后,將溫度降到25 ℃~26 ℃之間,用恒溫催芽,種子露白達80 %即可。在催芽過程中,隔2~3 h要翻動一次,力爭使種子均勻受熱,保證出芽整齊。
6 適時播種
6.1 播期
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5 ℃~6 ℃時,大約在4月12~20日左右開始播種,最晚不得超過4月底。
6.2 播量
超稀植就是要培育大齡秧苗,所以稀植十分重要。對此,每平方米播催芽種應(yīng)在150~200 g之間。
6.3 播種
播種時要分兩次均勻撒種,播后輕輕拍壓種子,一定要使種子三面入土。
6.4 覆土
用篩過的肥沃細土覆蓋,厚度在1 cm即可,蓋嚴種子并用平板刮平。
7 封閉除草
使用苗床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除草劑250 g加入細干土6~10 kg,可預防20平方米左右的苗床雜草。待藥劑封閉后,在苗床上平鋪一層地膜,用以保溫保濕。
8 秧田管理
超稀植栽培的育苗過程一定要進行精細管理。
8.1 出苗
這一時期主要是封閉、保溫和保濕,要保證出苗所需要的溫度和水分,要防透風,防霜凍,如遇低溫要及時加蓋草簾等防寒設(shè)施。棚內(nèi)溫度要控制在30 ℃~32 ℃之間,不能超過34 ℃。一般情況下不需澆水,如有個別地方確實干旱,就要一次性澆透。待苗出齊后馬上撤去地膜,不過要將地膜暫時放在棚的兩側(cè),一旦短期內(nèi)遭遇低溫及時蓋上,低溫過后再立即撤掉,以防燒苗。
8.2 煉苗期
這一時期主要是提高出苗率和壯秧,在管理上要控溫、排濕。防病和滅草。此時的秧苗對低溫的抵抗力有所增強,棚溫可控制在26 ℃~27 ℃,若遇高溫要及時通風降溫。還要注意防止床土不能過濕,不然會影響根的生長,因而要控制澆水量。這一期間還要注意防治立枯病和草害,當秧苗1.5葉時,及時噴灑800倍液敵克松,每平方米2.0~2.5 g;當稗草1.5葉時,每平方米用20 %敵稗1.5 mL,配成50倍液,進行噴霧。
8.3 硬化期
在2.5~3.5葉期,棚溫要控制在21 ℃~25 ℃之間,并加大通風量;3.5~4.5葉期,棚溫控制在20 ℃左右,晚間不要低于12 ℃,并晝夜通風。這期間要保證秧苗的生長用水,每次要澆透、澆勻。在插秧前,結(jié)合澆水,每平方米增施尿素15 g,拌潮土撒施,然后用清水澆透。插秧前,每平方米用40 %氧化樂果0.5 mL,加水1000倍液進行噴霧,可預防潛葉蠅?!鰁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