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娜
摘要:目的 探討提高人類鼻乳頭狀瘤治療水平及預防復發(fā)與癌變的途徑。方法 回顧性分析2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實驗組采用5-FU局部定期濕敷治療(治療組)(Ⅰ組);10例患者及家屬拒絕術后使用5-FU,予鼻內鏡常規(guī)換藥處理(對照組)(Ⅱ組),均采用手術摘除并隨訪1年或1年以上。結果 Ⅰ組中有1例術后6個月內,2例患者手術后12個月復發(fā)需行二次手術后痊愈。Ⅱ組中有1例于術后3個月內,2例于術后6個月內,2例于術后12個月內復發(fā)。4例經再次手術治療后痊愈。1例癌變。結論 5-FU濕敷作為鼻乳頭狀瘤術后輔助治療方法效果理想,可有效防止復發(fā),值得借鑒推廣使用。
關鍵詞:氟尿嘧啶(5-FU);乳頭狀瘤;輔助治療
鼻內翻性乳頭狀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是一種常見的起源于鼻腔鼻竇黏膜的上皮源性良性腫瘤。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有關.上皮類型有鱗狀上皮、呼吸上皮和移行上皮三種。本病多見于40歲以上,男女比例為3∶1.腫瘤多原發(fā)于鼻腔側壁,上頜竇和篩竇最易受侵犯。發(fā)病率約占鼻部腫瘤的0.5%~4.0%,該腫瘤細胞有向上皮下基質侵犯或擴大的病理特殊性。故雖屬良性腫瘤范疇,但易復發(fā),復發(fā)率為5%~47%,且惡變率為7~27%,發(fā)生惡變者,可有明顯的竇壁骨質破壞,并可以侵入顱內。隨著鼻內鏡技術的開展,為了降低它的復發(fā)率采取了多種手術方法,比如鼻側切開或上唇進路行手術切除,鼻內鏡鼻竇開放腫瘤切除手術,鼻內鏡鼻竇開放腫瘤切除手術與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相結合。目前絕大多數患者可于內鏡手術下徹底切除腫瘤,但仍有相當數量患者在術后出現復發(fā)。近年來我科用5-氟尿嘧啶(5-FU)對鼻內翻性乳頭狀瘤術后患者定期局部濕敷,并取得良好效果?,F將我院2006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5例NIP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5例患者均經病理證實為NIP行手術治療。男17例,女8例,年齡27~75歲,平均52歲;其中23例為單側發(fā)病,2例為雙側發(fā)病。病程3個月~1年,主要癥狀為鼻塞,鼻涕帶血或鼻出血,嗅覺減退、頭疼、溢淚等。查體示腫瘤外觀呈息肉或桑葚樣,瘤體較大,色紅,表面不平,質地較硬,觸及易出血。術前CT檢查表現為單側鼻竇軟組織密度影,鼻腔外側壁可有骨質破壞。侵及單側鼻腔及上頜竇、篩竇15例;侵及單側鼻腔及篩竇7例;侵及單側全組鼻竇2例;侵及雙側鼻腔及上頜竇、篩竇1例。瘤體大約1.5*1.0*2.0(cm);小約0.5*0.6*0.3(cm)。所有患者術前常規(guī)檢查無明顯手術禁忌證,行手術切除,術后組織送病檢確診為鼻內翻性乳頭狀瘤。
1.2治療方法 25例患者均采用鼻內鏡下腫瘤切除術+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務求盡可能徹底切除腫瘤,術后患者住院1w,予抗感染、止血、清理鼻腔、對癥治療。
Ⅰ組 15例NIP患者定期用5-FU濕敷治療,方法是:定期清理術腔,術后第1w予5-FU浸濕棉片行手術創(chuàng)面濕敷,約15min后取出棉片,出院后第1個月1次/d,第2個月1次/2w,第3~6個月每月1次,6個月后視患者鼻腔情況酌情處理;直至術腔完全上皮化。隨訪期為1~6年,平均3年。
Ⅱ組 10例采用常規(guī)換藥方法:包括定期清理術腔、鼻腔用等滲生理鹽水沖洗、鼻用激素(雷洛考特噴鼻劑)等。隨訪期為1~6年,平均3年。
1.3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腫瘤摘除,創(chuàng)口愈合,癥狀消除。有效:腫瘤摘除,創(chuàng)口愈合,癥狀好轉鼻腔。無效:腫瘤已大部分切除,但癥狀無好轉或加重,原發(fā)灶部位明星有復發(fā)且逐漸增大。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查。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Ⅰ組患者接受術后5-FU局部濕敷治療后有1例術后6個月內,2例術后12個月內復發(fā)。均經再次手術治療后痊愈。
Ⅱ組患者予內鏡下常規(guī)換藥處理后有1例于術后3個月內,2例于術后6個月內,2例于術后12個月內復發(fā)。4例經再次手術治療后痊愈;1例癌變。
3討論
氟尿嘧啶(5-FU),化學名5-氟-2,4(1H,3H)-嘧啶二酮,是一種合成的抗代謝藥,也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的抗嘧啶類藥物。在體內有較強的細胞毒性作用,在體內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在腫瘤內科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5-FU治療腫瘤是利用其在細胞代謝過程,與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共價結合,抑制此酶的活性,使脫氧核苷酸缺乏,從而抑制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阻礙腫瘤細胞的新陳代謝.抑制其生長繁殖致腫瘤細胞死亡,從而達到抗腫瘤效果。此外,5-FU的代謝物也可以偽代謝物形式慘入到RNA和DNA中,影響細胞功能,產生細胞毒性。5-FU是一種不典型的細胞周期特異性藥,它除了主要作用于S期外,對其他期的細胞亦有作用。5-FU作為一種常用的化療藥物,常用給藥途徑為靜脈給藥,血藥濃度與其毒性反應有密切關系。常見不良反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局部注射部位靜脈炎,神經系統(tǒng)反應。鼻腔局部用藥部位一般不易達到較高血藥濃度。鑒于鼻腔腫瘤較其他臟器腫瘤具有位置表淺的特點,可予局部定期濕敷5-FU給藥治療,這樣既提高了治療部位的血藥濃度,又降低了外周血藥濃度而減輕不良反應,大大減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科局部用藥治療病例,目前贊無1例出現不良反應。氟尿嘧啶對鼻內翻性乳頭狀瘤患者術后輔助治療療效肯定,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何浦成,陳特銳,鐘真珍.氟尿嘧啶緩釋劑對鼻乳頭狀瘤患者術后輔助治療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2,5.
[2]孫愛東.氟尿嘧啶對鼻內翻性乳頭狀瘤患者術后輔助治療療效分析[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6).
[3]朱小燕,溫達雄.鼻內鏡下切除治療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的臨床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2(0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