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
謝晉在晚年的時候,好幾次提到《紅色娘子軍》中被刪的三段感情戲。
按照原定的設(shè)計,洪常青引領(lǐng)吳瓊花走上革命道路,彼此之間有過從朦朧到確切的感情表達,但公映的時候,這三段戲被刪了。
對此,謝晉一直深表遺憾。
著名演員陳強過世后,我在一篇回憶文章中看到,最早還是陳強堅決要求謝晉刪去影片中的感情戲,他的理由是:這種煽情的處理,會讓觀眾懷疑,洪常青救吳瓊花,帶有個人色彩,會成為現(xiàn)代版的英雄救美故事。
當(dāng)時,謝晉和陳強爭得非常激烈,最后是組織出面,上海電影局局長張駿祥做了工作,謝晉忍痛割愛。
時隔40年,陳強八十多歲的時候,跟謝晉提起往事,說一定要當(dāng)面賠禮道歉,才能寬心。
兩位老戰(zhàn)友當(dāng)然是一笑泯恩仇。老爺子道歉十年之后,再來看這段往事,覺得這段公案值得再思考。
陳強道歉,是真的覺得當(dāng)年錯了,還是想給謝晉一個說法,如今都無從追問。不過,從陳強一生的演藝事業(yè)看,陳強要謝晉刪戲,飽含一個時代的電影追求,他的道歉,意味著這種追求的最后隕落。
關(guān)于陳強的紀念文章,永遠會提到他演繹的兩個角色,一個是《白毛女》中的黃世仁,另一個是《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大概也是當(dāng)年全國人民最痛恨的兩個銀幕壞蛋。
對于陳強,《白毛女》開拍前,他想的是演楊白勞;《紅色娘子軍》開拍后,他得躲著人走。在那個年頭演壞蛋,不像今天,壞蛋得掌聲、受歡迎,惹姑娘喜歡,在那年頭演壞蛋,被入戲的觀眾殺掉的可能性都有。所以,陳強有包袱,他跟導(dǎo)演說,我還沒結(jié)婚,演了黃世仁,誰家的閨女肯嫁給我???
也是組織出面,做了陳強的工作,他接連演了兩個大壞蛋,因此成了唯一憑反派角色入選“新中國二十二大人民演員”的電影工作者。
現(xiàn)在,我們聽到“人民演員”這個詞,肯定有間離效應(yīng),不過,陳強這代人的電影觀念,形成于延安時期,“人民性”就是電影的最高美學(xué),“為人民服務(wù)”,就是電影的最終目標,所以,無論是演壞蛋還是演好人,演悲劇還是演喜劇,銀幕上的陳強,就像寫戲的莎士比亞,“不浪費一分鐘去經(jīng)營個人形象”,欺負瓊花的地主也好,開店兒子的老子也好,陳強的電影表現(xiàn)一定是具有“典型性”,具有“民族風(fēng)”。這樣,他演的惡霸,才會在世界各地激發(fā)仇恨,像《白毛女》演到奧地利,陳強謝幕的時候,就會有疾惡如仇的觀眾大叫:不要給他獻花。這樣,他演的家長才能天南地北引發(fā)共鳴,雪片似的群眾來信說,我爹就是《瞧這一家子》里的老頭子。
同樣的原因,陳強會覺得洪常青不應(yīng)該用那種眼神去看吳瓊花,這樣的愛情有點像“革命的福利”,不是“為人民”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所以得刪。刪了愛情戲的《紅色娘子軍》,影響觀賞嗎?我覺得沒有。從今天的革命電影電視劇效果看,洪常青克制的眼神,才是這個電影至今流傳的一個要素。
可惜,陳老爺子跟謝晉道歉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銀幕上,吳瓊花她們一出場就飽含情欲,洪常青他們一革命就能遇到美人,大量的革命影視劇掛羊頭賣狗肉,革命是外表,福利是內(nèi)核,陳強要是看到如今那些黃世仁、南霸天的“立體效果”,一定會覺得自己當(dāng)年實在單純。
單純的年代過去了,陳強走了,張瑞芳走了,“二十二大”明星走了一半。而“人民演員”這個稱呼,今天還有誰配呢?
(摘自《我們不懂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