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建平
法海禪師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裴,字文德,鎮(zhèn)江金山寺(今鎮(zhèn)江天禪寺)的第二代祖師。法海禪師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后,嚴持戒律,行頭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稱為“裴頭陀”。
在中國歷史上,法海和尚肯定比他的老爹裴休名氣大。裴休是誰?《湖南人物庫·古代人物傳略》有這樣的記載:裴休(791—846),河南濟源人。進士出身,在晚唐做了五年宰相,還是個了不起的書法家。他對佛教頗有研究,曾奏請皇帝在湖南寧鄉(xiāng)溈山建了密印寺。
裴休有三個兒子,法海是他的二兒子,俗名裴文德。這家伙從小聰穎,被家里人視為掌上明珠。他跟他爹一樣會讀書,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皇帝封他為翰林。他爹在官場上混了幾十年,深感“伴君如伴虎”,擔心兒子再入仕途,稍有不慎,會招來殺身之禍,便堅決反對他進朝當干部。后來,裴老爺子干脆送他入了佛門,并作“警策箴”時時給他敲警鐘:“含悲送子入空門,朝夕應當種善根。身眼莫隨財色染,道心須向歲寒存??唇?jīng)念佛依師教,苦志明心報四恩。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間天上猶稱尊?!?/p>
已經(jīng)中狀元的法海,硬是被他爹裴休逼著當了和尚,法名法海,在密印寺當“擔水和尚”,干的是苦力。
后來,法海離開溈山密印寺,云游到廬山道場參學修道。在廬山,法海禪師效仿前輩高僧的苦行方式,日中一食,夜不倒單,每以禪觀度日。在廬山修道多年之后,法海禪師來到鎮(zhèn)江氏俘山(今金山)的澤心寺修禪。法海禪師見到澤心寺殿宇傾頹,雜草叢生,滿目瘡痍的景象,不禁悲從中來。法海禪師發(fā)愿修復這一古剎。為了表達對修復古剎的決心,法海禪師還于佛前燃指供佛。
此后,法海禪師住在澤心寺旁的山洞中靜心修禪,在禪坐誦經(jīng)之余開山種田,修復殿宇,同時還多方籌措建寺資金。一天,他走了財運,偶然間在山上挖到大批黃金。他沒有卷款而逃,還俗回湖南或者原籍河南,建豪宅包二奶,而是命小和尚將此事報告鎮(zhèn)江知府李綺。李綺也是個廉潔干部,主動上奏皇帝?;实坌南耄@么多的黃金他都不要,一定是位得道的高僧。于是下詔書,以加倍的黃金送給法海,要他修復澤心寺,還敕命澤心寺為“金山寺”。
經(jīng)過多年的勤苦經(jīng)營,法海禪師終于建成了規(guī)模恢宏、殿閣莊嚴的金山寺。法海成為重興金山寺的第二代開山祖師。
在金山寺建成之后,他并沒有坐享其成,而是“功成而不知所至”,悄悄離開了自己耗費多年心血建成的金山寺。
(摘自《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