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并分析智力低下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及細胞微核的發(fā)生情況。方法選擇智力低下患兒40例(病例組),體檢健康的兒童20例(對照組)。分別抽取兩組外周血,按照常規(guī)體外細胞培養(yǎng)法,制備淋巴細胞染色體G顯帶涂片,進行染色體觀察;外周血培養(yǎng)72 h后,進行Giemsa染色,鏡下觀察淋巴細胞微核。結果病例組發(fā)現(xiàn)染色體異常核型15例,檢出率為37.5%,其中21-三體型10例;對照組檢出染色體異常核型1例(5.0%) ;兩組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率相比,P<0.01。病例組微核檢出率為12.5%,對照組為3.26%,兩組微核檢出率相比,P<0.05。結論智力低下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率及細胞微核檢出率高于正常,可能是智力低下發(fā)病的重要遺傳學因素。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5.015.035
智力低下是由染色體異常等多種原因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而引起的一類疾病。文獻報道我國智力低下兒約有540萬,占殘疾兒童總數(shù)的2/ 3 [1~3]。已有研究表明,染色體異常是智力低下的主要病因之一 [3]。細胞間接分裂的后期,染色體微小裂片不能正常進入子核,繼而形成微核。細胞微核高發(fā)生率可能是智力低下發(fā)生的原因之一。2013 年4月~2014年12月,我們對40例智力低下兒進行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檢測及細胞微核檢測,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智力低下患兒40例(病例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10歲。主要表現(xiàn)為面容愚型、舌外伸、流涎、發(fā)跡低、學業(yè)成績差等。學齡前兒童采用小韋氏鏈表(WPPSI)進行智力測定,學齡兒童用大韋氏量表(WISC-R)進行智力測定。根據(jù)美國精神學會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頒布的標準(DSM-1、ICD-8),智力低下判定為智力測驗IQ低于70。根據(jù)IQ值進行嚴重程度分級,輕度(IQ 55~70) 5例、中度(IQ 40~54) 22例、重度(IQ 25~39) 12例、極重度(IQ<25) 1例。另選來院體檢的健康兒童2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齡3~10歲。兩組患兒來自同一地區(qū),年齡、性別資料有可比性。抽取患者外周血,按照常規(guī)體外細胞培養(yǎng)法制備淋巴細胞。
1.2 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檢測 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備染色體G顯帶涂片。光鏡下觀察30個比較分散、大小適宜的標本。按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 1981)進行識別,確定是否發(fā)生染色體異常。對染色體異常者計數(shù)增加20個細胞。
1.3 淋巴細胞微核檢測 常規(guī)方法培養(yǎng)外周血72 h,終止培養(yǎng)后經過低滲(KCl)、固定、制片及Giemsa染色,光鏡下檢查記錄帶微核的細胞數(shù),以千分率表示。微核判斷標準為胞質中小于主核1/3以下、呈圓形或橢圓形、與主核相分離或相切的、染色性能與主核一致或染色稍淺不折光的小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 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淋巴細胞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率 病例組發(fā)現(xiàn)異常核型15例,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率12.5%,其中21-三體型10例,占異常核型的66.67%,其他類型5例。對照組檢出染色體異常核型1例(5.0%)。兩組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率相比,P<0.01。
2.2 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 病例組微核檢出率為12.5%,對照組為3.26%,兩組微核檢出率相比,P <0.05。
3 討論
智力低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約30%的智力低下患兒無明確病因。目前較為明確的病因包括遺傳因素、母親孕期接觸有害物理化學物質、圍產期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及腦疾病等 [4~6]。染色體異常的遺傳因素約占智力低下病因的40.0% [7,8]。與智力低下相關的染色體異常主要為47,XY,+21/ 46,XY、47,XX,+21/46,XX、46,XY,t(21; 21)、46,XY,-14,+ rob(14; 21)、47,XXY、46,XY,inv(9)、45,XO/46,XX。染色體異常造成其基因的排列異常甚至缺失,導致個體發(fā)育異常,表現(xiàn)為智力低下。
本研究中,40例智力低下患兒淋巴細胞染色體異常核型檢出率高于對照組,表明智力低下患兒可能有更高的染色體畸變率。病例組中,以21-三體型最多,占66.67%。21-三體型染色體異常是指由母親年齡偏大、孕期病毒感染、接觸環(huán)境中有害物及上下代間遺傳等多種原因致使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異常分離,多了1條21號染色體。其他檢出的染色體核型異常主要為染色單體碎裂、缺失著絲粒的染色體斷片、易位。這些患兒共同的臨床特征為程度不同的智力障礙、生長發(fā)育滯后、體格多瘦小、常伴特殊面容。
多數(shù)學者認為微核來自染色體發(fā)生異常而形成的無著絲粒的斷片 [9~12],其在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無法進入子細胞核,形成了脫離細胞核的微核。如母親較長時間接觸環(huán)境有害物,可能使體內大分子發(fā)生化學鍵斷裂或交聯(lián) [13~17],導致DNA受損,染色體異常發(fā)生率增高,即可引起微核發(fā)生率的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病例組淋巴細胞微核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并且隨著染色體異常分裂頻率的增加,相應的細胞微核發(fā)生率也隨之增加,進而引起個體智力障礙。我們推測,淋巴細胞染色體異常核型與細胞微核形成可能是智力低下發(fā)病的重要遺傳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