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砂玻璃
哥斯達黎加的叢林里,一群覓食的子彈蟻在一片小水洼里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蝌蚪。
它們正準(zhǔn)備上前抓住蝌蚪,當(dāng)做今天的午餐,其中一只忽然感覺有點兒不太對勁,立馬阻止同伴們繼續(xù)動手:“停!你們有沒有聞到一股怪味兒?”可是,其他子彈蟻的肚皮早都餓癟了,哪里顧得上什么怪味,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蝌蚪分吃了。不一會兒,它們紛紛口吐白沫,腹痛難忍,很快就一命嗚呼。
唯一幸免于難的子彈蟻把整個過程仔細想了一遍,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蝌蚪有毒!
蝌蚪怎么會有毒?
獵食者捕食,被獵食者用毒進行防衛(wèi)——這本是自然界很普通的事情,但是美國俄亥俄州約翰卡羅爾大學(xué)的科學(xué)家卻覺得此事很不尋常。因為,那有毒的蝌蚪是草莓箭毒蛙的寶寶。
草莓箭毒蛙是全球最美麗的蛙類。雖然它們的體形嬌小,大多不足2厘米,但卻擁有超強的毒性,想攻擊它的動物基本沒有什么好結(jié)果。不過,草莓箭毒蛙身上的毒素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吃有毒的食物,例如蜘蛛等,將它們的毒素轉(zhuǎn)化為自己所用??茖W(xué)家曾經(jīng)做過實驗,如果草莓箭毒蛙幾個月不吃有毒的食物,它們的毒性就會慢慢消失,變成一只普通的無毒蛙。也正因為如此,科學(xué)家們才覺得草莓箭毒蛙的蝌蚪有毒非常不可思議。
眾所周知,草莓箭毒蛙媽媽在蝌蚪孵化出來后,會將它背到隱秘的小水洼里,并留下一只注定不能長大的蝌蚪當(dāng)做它的食物。除此之外,蝌蚪什么也沒有吃。
莫非,這只食物蝌蚪有什么蹊蹺?
出乎意料的“兇手”
為了解開這個謎題,科學(xué)家選擇了兩組草莓箭毒蛙蝌蚪做對比實驗。其中一組由草莓箭毒蛙媽媽按照平時的方式親自喂養(yǎng),另一組則用一種無毒青蛙的蛙卵來喂食,然后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檢測蝌蚪體內(nèi)的毒素含量。
結(jié)果讓人大吃一驚:由草莓箭毒蛙媽媽撫養(yǎng)的蝌蚪在大部分生長階段都含有毒素,而另一組則始終無毒。也就是說,給蝌蚪寶寶下毒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它的親生母親!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草莓箭毒蛙媽媽之所以這么做,肯定不是想害自己的孩子。恰恰相反,它是希望這些毒素可以保護蝌蚪寶寶不受獵食者的傷害??茖W(xué)家的另一個實驗就可以為它作證。
參與實驗的依然是兩組蝌蚪,其中一組是草莓箭毒蛙寶寶,另一組不含毒素。隨后,一群饑腸轆轆的子彈蟻被帶到兩組蝌蚪面前,它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下一頓午餐。實驗結(jié)果和科學(xué)家猜想的一樣:貪吃的子彈蟻經(jīng)過慎重“考慮”,10次中有9次選擇了攻擊那些無毒的蝌蚪。這說明,草莓箭毒蛙媽媽給蝌蚪下的毒很有效,確實可以保護它們的安全。
草莓箭毒蛙蝌蚪被“下毒”的事件真相大白,科學(xué)家忍不住感嘆這些迷你的動物媽媽真是用心良苦。只是,小蝌蚪們的童年實在不夠甜蜜。因為,那些毒素還有個別名叫生物堿,味道可是相當(dāng)苦澀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