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梅
9月1日,是煙臺汽車工程學院新生報到的日子。他們迎來了一位帶著未婚夫而來的女生,報到順便跟學校請產假,說要回去生孩子。這樣的“孕婦學生”能不能收?后來,領導們一致同意,克服困難,收下這名新生。隨后,學校聯(lián)系學生當?shù)孛裾约皯艏块T落實情況后,批準了這名新生的產假請求。
報到當天,女生不是準備開始學習生涯,而是需要開啟“生子時光”。這樣的事情的確有點奇葩。說其奇葩,是因為在傳統(tǒng)觀念里,學生就是上學的,不是生孩子的。但是,仔細想想奇葩嗎?也不奇葩,生孩子是成年女性的權利,這位女生已經成年,應該擁有生孩子的權利。至于說是先生孩子還是先上學,決定權應該交給其本人。
當然,這位要開啟“生子時光”的女生不是一點問題沒有。比如說,她還是未婚階段,并沒有領取結婚證,在法律上來說,生孩子是違法的。但是,可以換一種思路來看這個問題:假如說,這位要生孩子的女生已經合法結婚了,我們的學校是不是能接納她?是不是能坦然面對“懷孕學生”?其結果必然是否定的。能夠接收“懷孕學生”的院校會寥寥無幾,甚至是壓根就不可能。除非是另外一種情況:成年高考、單位委培。在正常的高考環(huán)節(jié),似乎是一個禁區(qū)。
為何會有這樣的禁區(qū)?這主要還是受到了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在我們的教育部門看來,不是什么人都有資格上大學的。有這樣幾種情況幾乎是不被認同的:其一,犯罪分子不會接收;其二,超齡人員難以接收;其三,婚后人員不愿接收。這就是教育觀念的陳舊。
我們需要理清楚一個問題:學校是干啥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學校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掌握更多知識。學校傳播知識才是第一位的。筆者以為,對于學校而言,不應該設置上學的條條框框,只要人家愿意學習,無論是什么身份,都要做到盡量滿足。犯罪分子也要有學習的權利,懷孕女生也要有學習的權利,種地農民也要有學習的權利,賣魚商販也要有學習的權利。只要他們愿意,應該創(chuàng)造寬松的上學路徑,讓他們走進課堂。
事實是,這些群體除了成年教育這個途徑可以求學之外,通過高考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上大學基本上是此路不通的。這其實已經讓教育偏移了航道。在“上學求進”的大船上,我們應該能做到接納所有群體。當所有有上大學愿望的人,都能在大學課堂上實現(xiàn)知識積累的時候,你說對于社會的進步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接納了“孕婦學生”,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問題是,假如這所學校不是普通的院校,而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這樣的正規(guī)院校,他們會有這樣的破例之舉的魄力嗎?
學校是傳播知識的地方,不應有其他。收下“孕婦學生”恰恰是教育本位的漂亮回歸。
(據四川在線 郭元鵬/文)
撿個錢包咋就成了“燙手山芋”?
9月6日傍晚,沈陽市22歲的姑娘顏月明在北二路與云峰街交會處撿到一個錢包,里面除了一些證件外,只有現(xiàn)金2.5元。給丟錢包的大姐打電話,結果大姐說錢包里有4000元錢,驚得姑娘頓時傻眼。雖然后來通過警察將錢包交還失主,但她仍感到后怕。
按說撿到錢包物歸原主,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不過,當遇到與顏姑娘同樣的煩惱時,哪里還會有絲絲快樂可言。莫非,同扶人被訛一樣,撿錢包也成了一塊“燙手山芋”?
好在警察為她主持了公道:那個錢包實在太小,無論如何也裝不下4000元錢。但倘若那錢包不是小小的,而是大大的,完全裝得下4000元錢,顏姑娘又該如何自證清白呢?就這件事情而言,那位丟錢包的大姐也并非就一定是訛人的“主”,或許她記憶有誤,那筆錢是放在另外的地方。何況她后來并未行糾纏之舉,反而要送顏姑娘兩套自銷的衣服,以表謝意。只是,顏姑娘的心結,恐怕一時半會兒是難以解開了。
今后若再碰到如錢包之事,撿還是不撿?如何處理,方為妥當?繼續(xù)拾金不昧,或許某一天就有成為“冤大頭”的危險;但從此視而不見,又有失做人的準則。也許警察的建議是可取的:最好將錢包送到派出所、或撥打110處置;如有朋友同行,可讓朋友作證。當然,如果沒人作證,就只好由警方甄別了。
社會需要愛心,需要善舉,方能進步,這是不言而喻的。若要讓愛心傳遞,逐步成長為社會主流,一是需要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再現(xiàn)訛人之舉;二是法律出面,為愛心善舉鑄就后盾。顯然,前者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有待來日。因此,當前法律的介入,成為至關重要的一步:一是不應給愛心人士“自證清白”的重負,而要把舉證的義務交給對方。不然,今后或沒有人會再去“自找苦吃”;二是對情節(jié)嚴重或屢犯不改的訛人者,應繩之以法。如此,方可警示后來之人。
此外,一些其他舉措也應跟上:如監(jiān)控設施的逐步完善,能實現(xiàn)大街小巷無死角最好;建立全國聯(lián)網的個人征信系統(tǒng),對有過訛詐記錄的人登記在冊。這樣,這類人一旦故伎重演,即可當場識破。其實,這類人本來就少,只需堵住其重犯之路,愛心善舉被訛的幾率必會大大減小。
做好事反被訛的事情誰都不愿意看見,但是我們要相信愛心善舉是社會主流,亦是人間正道;而訛人之徒是不得人心的,且這類人又是極少數(shù),并必將越來越少。
(據《沈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