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順煌
核心提示:窮人在印度坐火車是可以免費的,富人則必須支付票價,貧富的界限居然可以只憑穿著打扮來區(qū)分。
“佛教圣地”菩提迦耶是中國人到印度的旅游熱點之一。2000多年前,偉大的佛陀曾經在那里的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成佛。菩提迦耶臨近于帕特納,處于印度歷史的中心地帶,曾經也頗為興盛。不過,歷史總是無情的。在現(xiàn)代印度,帕特納已經淪為最窮邦的一個首府而已。而菩提迦耶,是一個窮鄉(xiāng)僻壤之處,要不是因為佛陀,估計不會有外國人踏入。
我去年去參觀菩提迦耶時,時值雨季,一走出迦耶火車站,一股騷味撲面而來,在火車出站口到嘟嘟車之間,還隔著一片20多米寬的泥濘,像是無法跨越的沼澤。最后為了上嘟嘟車,不得不弄臟鞋子和褲子。
外國游客一般都是從新德里或者加爾各答出發(fā)去迦耶,再轉至菩提迦耶小鎮(zhèn)。由于印度火車故事多,“冒險者”都會好奇地去乘坐印度火車。印度鐵路售票大廳既擁擠又骯臟,還沒有冷氣。印度人卻為外國人專門開設了一個豪華的VIP購票小廳,里面既有舒服的沙發(fā)還有涼爽的空調,對比之下倒倍感舒服。只不過,有時候要找到這個VIP小廳,需要花費相當工夫才行。我在新德里火車站問了半個小時的路,最后才“蜿蜒曲折”地在臟亂差程度令人“嘆為觀止”的火車站里找到。
需要向很多讀者澄清的一點是,印度的火車其實沒有想象中可怕。印度火車購票分為幾個等級,很多人出行會選空調三等,各方面的條件與中國的臥鋪相似,價格還比中國便宜得多。如果是空調二等或者一等,那會更加舒服。至于那些夸張的外掛圖片,只發(fā)生在一些繁忙線路的低等坐席里。
在印度,火車也是分等級的,除了高等火車是收費的,也有一種低等火車,是免費的。當然,這里的免費并不是說人人都可以隨意免費乘坐。其規(guī)定是,窮人可以免費,富人必須付票。售票員區(qū)分窮富的標準也很簡單,居然只憑穿著打扮,穿著比較差的自然不會被售票員檢票,但如果你衣著光鮮卻沒有買票,那就等著補票或罰款吧。
雖然印度火車站人山人海,但基本上都很有秩序,不緊不慢。不過,慢吞吞的印度火車倒是令人著急。最高時速經常要小于60公里的印度火車,絕大多數(shù)班次都要晚點,十幾個鐘頭的火車,有時候晚點也是十幾個鐘頭呢。更夸張的是,筆者有位印度朋友,還曾經在火車快到站時,發(fā)現(xiàn)司機弄錯方向了,然后經乘客提醒,火車司機又把火車開回始發(fā)站,再重新上路!
幸好,我從加爾各答出發(fā)到迦耶城的火車是靠譜的快車。所以,在印度坐火車,除了運氣之外,有時還得留意靠譜的車次。
經過一番極度的舟車勞頓之后,我們來到了菩提迦耶。中國人在外旅游最重要的兩件事是瘋狂購物和走馬觀花。不過,在印度,這兩個場景基本都消失無蹤!印度的名勝古跡周邊購物場所比較單調,品種類別稀少,多是出售紀念品和當?shù)靥禺a,并且價格與當?shù)厥袌鲆粯?,不會引起任何購物欲望。名勝古跡幾乎也都保持著原汁原味的風格,沒有大范圍的人工重建,也沒有商業(yè)化改造,給人一種自然親切感。
菩提迦耶屬于比哈爾邦,是印度最窮、治安最亂的一個邦。但這片“窮山惡水”,卻成了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目的地。經歷了旅途的種種不便和挫折,來到這里的游客突然變得虔誠起來,更多的人則安靜地盤坐在大菩提樹下,或者聽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僧人和居士輪流念經,或者輕松閉上雙眼享受這份寧靜。(支點雜志2015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