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苗懷明 王建科
說起海外的中國通俗文學研究,日本無疑是一個首先要提起的學術重鎮(zhèn)。之所以這樣說,有如下幾個理由:一是日本公私藏書機構的通俗文學收藏極為豐富,尤其是一些在中國本土已經(jīng)失傳的通俗文學作品,小說如《游仙窟》、《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全相平話五種》,戲曲如《元刊雜劇三十種》,為此上個世紀有不少研究者如孫楷第、王古魯?shù)鹊饺毡緦ぴL通俗文學資料。二是日本是最早研究中國通俗文學的國家之一,許多前輩學人如狩野直喜、鹽谷溫、青木正兒、長澤規(guī)矩也等,得風氣之先,具有開拓之功勞,并對中國本土的通俗文學研究產(chǎn)生深遠影響。三是日本的中國通俗文學研究取得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如青木正兒的《中國近世戲曲史》、《元人雜劇序說》、鹽谷溫的《元曲研究》等早已成為經(jīng)典著作,在不少領域日本學者的研究是領先于中國學界的。日本的中國通俗文學研究與中國本土的研究一直保持著密切而良性的互動關系,王國維、胡適、魯迅等學人與日本漢學界的交往早已成為中外學術交流的佳話。
有鑒于此,筆者與研究生一起,對日本中國通俗文學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形成了這組文章。張真博士的論文主要探討二戰(zhàn)之前的日本南戲研究,這一研究伴隨著日本中國通俗文學研究的初創(chuàng)而展開,從中既可見森槐南等學人的開創(chuàng)之功,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到日本漢學發(fā)展的內(nèi)在脈絡。徐婷育的論文主要探討《游仙窟》在日本的接受與傳播情況,這一作品雖然在中國失傳已久,但在日本卻一直是學人關注的話題。隨著時光的變遷,日本學界對這部作品的認識也在發(fā)生著潛在的變化,這種變化也體現(xiàn)著日本漢學的演進軌跡。筆者的文章對日本學界收藏、整理、研究中國說唱文學的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的回顧和總結,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學術信息。
這組文章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說唱文學文獻研究史論”(10BZW06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這三篇文章各自從不同角度對日本學界研究中國通俗文學的情況進行探討,雖遠不能反映日本中國通俗文學研究的全部情況,但都是從具體問題出發(fā),提供了較為豐富而重要的學術信息,可以為國內(nèi)學人提供借鑒和參考,也算是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學人關注海外的中國通俗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