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鎮(zhèn)江,212003
?
論《帝王女人》中慈禧形象蘊含的女權(quán)主義思想
張 媛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鎮(zhèn)江,212003
在文本分析的基礎(chǔ)上,對比分析了歷史上的慈禧與小說《帝王女人》中的慈禧,揭示了小說中的慈禧形象蘊含的女權(quán)主義思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在男權(quán)至上的封建社會,慈禧強烈的情欲,特別是權(quán)欲,凸顯了女性的價值和力量;其強烈的英雄主義傾向,具有男女平等的女權(quán)主義典型特征;其理性和智慧,為女性贏得了榮譽和尊敬。這為現(xiàn)代女性樹立了榜樣,并對根深蒂固的中國男權(quán)社會產(chǎn)生巨大沖擊,對追求建立“男女平等”的現(xiàn)代社會不無啟迪。
《帝王女人》;歷史真實;慈禧形象;女權(quán)主義;現(xiàn)代意義
“《帝王女人》是賽珍珠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惟一描寫歷史人物的小說”[1]5。學界對于《帝王女人》的研究,相較于對《大地》的研究,顯得相對冷清[2],只有馬悅[3]、黃橙[4]對此有過探討。本文以女權(quán)主義思想為切入點,探討《帝王女人》中的慈禧形象。
慈禧是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臍v史人物,將其與女權(quán)主義掛鉤,多少給人荒誕和趕時髦的感覺。因此,有必要將歷史上的慈禧形象與《帝王女人》中的慈禧形象做一個區(qū)分和界定。
慈禧無論是作為政治人物,還是歷史人物,都應(yīng)被歸類為強勢人物,關(guān)心其逸聞軼事者很多,描寫慈禧的書也很多。翻檢筆者所在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就有近50種有關(guān)慈禧的圖書。有演義性質(zhì)的,比如蔡東藩的《慈禧太后演義》《慈禧秘史》,高陽的《慈禧全傳》《慈禧前傳》《瀛臺落日》(上下冊)、《母子君臣》、《玉座珠簾》(上下冊)、《清宮外史》(上下冊)、《胭脂井》(上下冊)等。有慈禧近親、近侍回憶錄性質(zhì)的,如(美)裕德齡的《慈禧戀愛紀實》《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慈禧私生活回憶錄:我在太后身邊的兩年》《慈禧御苑外史》《慈禧與我:晚清宮廷私生活實錄》,葉赫那拉·根正、郝曉輝的《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等等。外國人對慈禧的興趣也非常濃厚,如(美)艾薩克·泰勒·黑德蘭著有《慈禧和她的親人們: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英)約翰·奧特維·濮蘭德、艾特蒙德·白克豪斯著有《慈禧秘聞》,(英)威廉姆斯著有《慈禧的面子》,(英)菲利普、裕德齡、濮蘭德等著有《慈禧全傳》三部,(美)何德蘭著有《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游戲》,等等。
慈禧作為持續(xù)影響咸豐、同治、光緒三個皇帝的重要歷史人物,作為影響中國近代史的政治人物,作為19世紀中葉閉關(guān)鎖國的中國男權(quán)化社會的第一女強人,受到世人的關(guān)注無疑是極為正常的現(xiàn)象,人們對其作出各種評價與解讀同樣合乎邏輯。
《帝王女人》中的慈禧形象雖然有部分歷史真實性,但作家著力描寫的女主人公并不是歷史真實中的政治、歷史人物慈禧。對于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歷史小說如何處理其歷史真實性和文學虛構(gòu)性,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犯魯迅曾經(jīng)批評王漁洋誤把《三國演義》當歷史真實的錯誤[5]。《帝王女人》是與《三國演義》相似的歷史小說,涵蓋了慈禧生活時代發(fā)生的重大真實歷史事件,如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中日戰(zhàn)爭、辛丑條約的簽訂等,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如咸豐、同治、光緒等,以真實歷史事件與人物為背景展開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會。
20世紀法國文學理論家保羅·瑞克爾認為,在文學虛構(gòu)與歷史真實的關(guān)系問題上存在三種關(guān)系:第一種即柏拉圖所說的“復制”,第二種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第三種是作者的文學世界和讀者的文學世界的交叉[6]?!兜弁跖恕穼儆趤喞锸慷嗟绿岢龅摹皠?chuàng)造性表現(xiàn)”,或者是作者的文學世界和讀者的文學世界的交叉。簡言之,《帝王女人》是“賽珍珠根據(jù)自己聽到的逸聞軼事,參考相關(guān)的歷史資料”[1]5寫的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是一部虛構(gòu)化的慈禧傳記”[7],是在史料和民間傳說基礎(chǔ)上藝術(shù)性地講述慈禧如何從一個普通的滿清女子成長為主宰一國權(quán)力代表人物的傳奇故事,帶有戲說的色彩。賽珍珠用豐富的想象力、類似西方女人的眼光和價值觀講述了一個東方女人的傳奇故事。因此,賽珍珠在《帝王女人》里塑造的慈禧形象,帶有半真半假、亦真亦假的性質(zhì)。所謂真,主要指其背景具有相當?shù)恼鎸嵭?,讀者能夠從中依稀看到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中人物的影子;所謂假,主要指對慈禧的塑造,特別是有關(guān)慈禧心理活動的描寫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是賽珍珠在清朝宮廷眾多秘聞軼事基礎(chǔ)上想象演繹出來的。一言以蔽之,《帝王女人》里的慈禧是賽珍珠主觀創(chuàng)造的慈禧而不是信史中的慈禧,其中的慈禧形象只能被當作小說人物。
《帝王女人》著力表現(xiàn)的主要內(nèi)容,從其目錄中標題就可以看出。從“葉赫那拉”到“慈禧”再到“皇后”,最后到“皇太后”和“老佛爺”,賽珍珠通過目錄中標題展現(xiàn)了慈禧波瀾壯闊的一生。如前所述,《帝王女人》并非嚴格意義上的人物傳記。賽珍珠雖然寫了慈禧經(jīng)歷的大大小小的政治事件及其在政治斗爭中的浮沉,但主要還是從人,尤其是從女人的角度對慈禧展開描寫。小說從蘭花入宮選秀拉開序幕,一直寫到蘭花成為神化的“老佛爺”,描寫了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女人的奮斗歷史。在慈禧身上,作者有意無意地展示了一個女權(quán)主義斗士的堅韌剛烈。慈禧形象蘊含的女權(quán)主義思想,或者說女性意識貫穿人物性格發(fā)展的整個歷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慈禧具有強烈的欲望,彰顯了女性自強、自立、自尊、自制、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與追求,凸顯了女性的價值和力量。慈禧強烈的欲望,具體體現(xiàn)為強烈的情欲、權(quán)欲。
慈禧的情欲是貫穿整部小說的線索。作者描寫了慈禧與榮祿長達幾十年的生死依戀關(guān)系,展現(xiàn)了慈禧作為一個女人對愛情的渴望、堅守。慈禧與榮祿兒時就在一起玩耍,自小訂婚,是表兄妹也是相知的朋友。這種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感情基礎(chǔ),決定了慈禧對榮祿的終身依戀。雖然存在客觀條件限制,但慈禧始終堅守他們的愛情:“一種如此無望、如此永恒和如此強烈的愛,沒有什么能夠摧毀他們之間的愛情。”[1]276每到關(guān)鍵時刻,慈禧最先想到的總是榮祿。這種依戀并沒有隨著慈禧地位的變化而有些許改變。賽珍珠煽情地描寫了榮祿離世前與慈禧的最后一次見面:“現(xiàn)在他們更加親近,他們倆超出了婚姻本身使他們親近的程度。他們拒絕了肉體,但他們心里的每種想法早已交織在一起,他們的心靈在每種情緒中也已經(jīng)默契契合,他們的相知是完美的?!盵1]352
如果僅僅停留在這種情欲描寫上,無疑離歷史真實太遠,賽珍珠把握了慈禧的本質(zhì)特點,表現(xiàn)了慈禧更為重要的欲望——權(quán)欲。支配慈禧作出選擇、斟酌取舍、采取行動的內(nèi)在動機是對權(quán)力的渴求。慈禧嫁給榮祿也可以過平凡幸福的生活,但她選擇奮斗,選擇權(quán)力、權(quán)術(shù)與權(quán)謀,選擇擁有主動權(quán)、話語權(quán)。為了權(quán)力,她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她下了決心……做榮祿的妻子,做他的孩子的母親……還是做皇帝的小妾?不過,他只愛她,她也愛他,但還愛別的東西?!盵1]5為了權(quán)力,她拒絕讓深愛的榮祿做丈夫:“她不能充分愛任何男人到放棄一切和追隨愛情的程度?!盵1]180為了權(quán)力,她不惜巧取豪奪:“沒有女人可以生來就坐在龍位上,而她只能為自己奪取?!盵1]178為了權(quán)力,她藐視所有妨礙她的人:“她必須藐視他們,無論敵人還是朋友?!盵1]57為了權(quán)力,她放棄做完滿的女人:“最終她看清了自己,一個有著隱秘需求與欲望的女人,一個有比愛情更多欲望的女人。地位與權(quán)力,凌駕于一切之上的狂妄,這些都是她所需要的?!盵1]179她夢寐以求的是做皇后,寧愿忍受凄冷孤寂,因為她堅信:“你上升得越高,你的自由越多,只有皇后才能控制一切。”[1]41因此,對于權(quán)力的不停追逐成為慈禧的終極目標,也是她最本質(zhì)的特征。
賽珍珠還真實地表現(xiàn)了慈禧在情欲、權(quán)欲糾結(jié)之中的矛盾:“她后悔自己選擇了榮華富貴,如果她知道這種榮華富貴的代價,她決不想得到它。”[1]37“我對誰都不在乎,包括任何東西,只要自己能重新獲得自由……我們?nèi)荚诒O(jiān)獄里。”[1]38-39但這種對自由的渴望,最終還是讓位于對權(quán)力的渴求:“如果她失去了權(quán)力和自由,那么美景又有什么用。”[1]309實際上,這種強烈的情欲和權(quán)欲,與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級理論不無關(guān)聯(lián)。慈禧的情欲與權(quán)欲,正是馬斯洛推崇的需求最高層級——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8]53。這種高級需求比低級需要具有更大的價值[9]163,它彰顯了女性自強、自立、自尊、自制、自我實現(xiàn)的愿望與追求,凸顯了女性的價值和力量。在這個意義上,《帝王女人》中的慈禧形象與女權(quán)主義產(chǎn)生了密切的聯(lián)系。
第二,為了實現(xiàn)理想、達到個人目的,慈禧一改中國傳統(tǒng)男權(quán)社會纖弱女子的形象,而具有諸多男性化的特征,彰顯了女性不安于平庸、特立獨行以實現(xiàn)社會價值的強烈愿望。這些男性化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諸方面:
態(tài)度強硬、無畏無懼。這從她剛?cè)雽m時旁人的反應(yīng)可見一斑:“我從沒有見過這么烈性的女人?!盵1]36甚至連皇帝她也不怕:“你是第一個抬著頭進這個屋子的女人……你為什么不怕我?”[1]28即使是對自己鐘愛的兒子,當感受到他的蔑視時,她同樣報以蔑視:“眼里是蔑視,胸膛里的心也變得堅硬起來,她的兒子竟敢全然蔑視她?!盵1]249這種強硬和毫不退讓的態(tài)度,正是在男權(quán)社會下女性爭取自己地位的必要和唯一的手段。
意志堅定、性格堅強。賽珍珠多次情不自禁地在文本中插入議論,表現(xiàn)慈禧意志的堅定與性格的堅強:“一旦她決定了她是多么堅定不渝和不可改變?!盵1]111“她的意志堅定如鋼,冷酷如石?!盵1]127“她的意志像一把鋒利的長劍,將再次劈開通往權(quán)力之途?!盵1]251慈禧堅定的意志、堅強的性格,是她取得成功、實現(xiàn)自己目的的重要保證。這種帶有典型男性性格特征的表現(xiàn)同樣與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性爭取自己地位的特殊環(huán)境有關(guān)。
敢于冒險。儒家文化使中國人日趨保守,冒險精神即使在男性身上也相當罕見,而慈禧的一生就是一連串冒險的傳奇:“她的思想一向活躍并隨時準備進行新的冒險?!盵1]132越是艱難越能激發(fā)她的斗志:“艱難的時刻到來時她會振奮精神,堅強有力。”[1]154慈禧的勇于冒險,同樣具有主張男女平等的女權(quán)主義印記。
唯我獨尊。與生俱來的唯我獨尊,以及刻意制造的他人對自己的恐懼,確保了慈禧對中國將近五十年之久的絕對統(tǒng)治:“她誰都不怕,依靠她的魅力和力量所有的人都屈服了?!盵1]157“如果愛情不是她的保護,那么恐懼必定是她的武器。她在孤獨中執(zhí)政,無人靠近她,全都懼怕她。”[1]277“沒有人敢愛她,讓人懼怕是她唯一的武器?!盵1]250慈禧這種強悍的個性,在與洋人打交道時同樣顯露無遺:“盡管她極其恐懼,幾近絕望,然而在她原有的強悍性格的控制下,她從未表現(xiàn)出自己的恐懼?!盵1]327她的強悍反而贏得外國人的尊敬:“甚至外國人也說,與強悍的女人打交道勝過與軟弱的男性統(tǒng)治者,因為力量可以信賴,而軟弱總是可疑的?!盵1]313
以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慈禧在政治斗爭中總是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她首先想到了自己,她如何再次得到最高權(quán)力?!盵1]261為了獨攬大權(quán),“她不讓自己對任何人心慈手軟”[1]294。她對自己的力量充滿自信:“只要我們有決心,我們就有辦法?!盵1]89“她太確信自己的力量了?!盵1]138“她的權(quán)力依賴于她自己和她自己的內(nèi)在力量?!盵1]266“這個女人有一種力量……而時代確實需要力量?!盵1]89她敢于斗爭,“斗爭令人興奮,而且她還會贏得勝利”[1]299。這種自我中心主義的思維方式同樣帶有男權(quán)主義的色彩。
總之,在清朝后期政治的風云變幻中,慈禧面對詭譎多變的復雜政治局面,利用一切手段充分發(fā)掘女性的巨大潛能,在充滿敵意的男權(quán)社會中對男權(quán)社會話語進行反叛和挑戰(zhàn),獨立自主地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始終如一地堅持自我,從不退縮,絕少回望,其自我中心思維正是男權(quán)社會里女性為爭取自身權(quán)益堅決抗爭的必然選擇:她有“一個女人的身體而有一個男人的精神”[1]79,“她超常的美麗中充滿了活躍的精神力量……只是個女人,然而無人與她匹敵”[1]106。由此,一個具有女性獨立意識、不安于平庸、特立獨行的女性形象躍然紙上,顯示出不同凡響的人格魅力。但不能忽視的是,賽珍珠在描寫慈禧諸多男性化特征時陷入了一個又一個悖論怪圈:女性要在男權(quán)社會中立足,就必須更加男性化,而所謂男性化特征本身就是一種男權(quán)社會的男性視角,因為男性不需要迎合,這樣慈禧作為一個女性還是落入了男權(quán)社會對權(quán)利和欲望追逐的陷阱,女性作為美與愛的象征就無法體現(xiàn)出來,這是第一重悖論怪圈。慈禧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女主”受到特別關(guān)注[10]4,作為女性萌發(fā)與男性一爭高下、進而爭奪天下意識的覺醒者,無法擺脫女性自身的局限性,自覺與不自覺地遵從男權(quán)社會的話語規(guī)則、權(quán)力規(guī)則和評價規(guī)則,以男性世界的成功標準作為終極目標,無可奈何地落入被其左右的尷尬境地,進而陷入另一重尷尬,這是第二重悖論怪圈。賽珍珠想塑造一個超凡脫俗的女英雄,這個女英雄卻是需要采用種種男性手段才能得到社會認可的女英雄,這是第三重悖論怪圈。
第三,慈禧具備實現(xiàn)自我目的的權(quán)術(shù)和智慧。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她步步為營,用實際行動和成就戳穿并掙脫了傳統(tǒng)男權(quán)社會強加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謊言和枷鎖,為女性贏得了榮譽和尊敬。慈禧以其獨立特行贏得皇帝、皇太后的關(guān)注:“無論別人做什么她都不做。她要獨立特行?!盵1]7為贏得皇帝、皇太后的歡心:“她一定要聰明伶俐,謹慎小心,皇帝的母親必須成為她的工具?!盵1]14“她要調(diào)動皇帝的興趣,逗他高興,給他唱歌,給他講故事,在他們之間構(gòu)建精神和肉體的每一種聯(lián)結(jié)?!盵1]19她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她決心要了解一切,越是她欠缺的,她就越想知道。”[1]182她具有強烈的自制能力:“她要統(tǒng)治別人,首先要約束自己?!盵1]79她具有知人善任的眼光和能力:“她身上的偉大就像磁石一樣,尋找和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凡之處?!盵1]200她具有高度的偽裝能力:“她幾乎可以裝什么像什么,打算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1]67“她要把自己心里的想法隱蔽起來。”[1]127她具有超常的預測能力和直覺:“她善于賭博,她知道怎么贏,但也很清楚什么時候不贏?!盵1]301她具有抓住事物核心和本質(zhì)的能力:“我們必須先行動,玉璽——我們必須首先找到皇帝的大印——那時我們就有了權(quán)力?!盵1]140她具有順應(yīng)時代發(fā)展、與時俱進的能力:“她使失敗變成勝利,她不再是斗爭而是讓步,態(tài)度寬容,思想活躍?!盵1]354她更有自知之明:“如同她知道自己的偉大一樣,她也清楚自己的狹隘性,但她接受了自己的本性,沒有改變自己?!盵1]305賽珍珠從不同角度描述了慈禧的理性和智慧,顛覆了女性智商低于男性的偏見。
慈禧的“性格中有兩個自我,慈祥的圣母與冷酷的殺手”[1]166,慈禧用其成功的奮斗“感受到大膽、自由和太多的勝利”[1]315,由此“證明女人是優(yōu)秀的”[1]164。這就像王逢振先生在《帝王女人》的譯序里所說:“女人不亞于男人,女人通過學習可以超越男人,婦女的劣勢是社會文化造成的……慈禧作為女人的價值和力量,至少應(yīng)該喚起人們的思考?!盵1]6史丹達爾也曾說:“如果女人被需要所迫,她可以和男人一樣,巧妙地運用?!盵10]386因此,把“胸有帝王之氣”[1]168的慈禧與女權(quán)主義掛鉤大致還不算太離譜。慈禧在咸豐帝駕崩、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妄圖奪取權(quán)力的危急關(guān)頭,聯(lián)手東太后慈安及恭親王奕忻,不受自己寡母身份的束縛,迎難而上,奮力斗爭,作出比歷史上的呂后、孝莊太后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壯舉。慈禧嘗試去爭斗而不是逆來順受接受命運的安排以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這正是慈禧形象的本質(zhì)意義所在,且由此突顯了女權(quán)主義特色。
但不可否認的是,慈禧的身上也折射出某些男權(quán)文化傳統(tǒng)的印記。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女性一直處于被貶低、被排斥的邊緣化狀態(tài),這從中國語言文化中對女性侮辱歧視性稱呼就可以看出[12]。比如孔子有“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之說,到了西漢董仲舒的“三綱五?!庇小胺驗槠蘧V”之論,再到宋代程朱理學對于女性的壓制更是變本加厲,甚至有“在家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倫理規(guī)定,女性完全喪失了主體性地位[13]?!兜弁跖恕分械拇褥钤跂|方的男權(quán)社會里,是不可能完全跳出男權(quán)主義的藩籬的。如“由于兒子的出生,她兒子現(xiàn)在確認了她的命運”[1]73。她為兒子規(guī)劃一切,這是明顯帶有男權(quán)社會特征的行為。事情的吊詭也恰在于此,慈禧能夠在男權(quán)社會中登上權(quán)力的巔峰與當時的儒家政治倫理及皇帝年幼密切相關(guān)。這給慈禧干政提供了便利和基礎(chǔ)。從漢代的呂后始,之后歷朝歷代都出現(xiàn)過女性干政的局面。慈禧更是這些女性獨裁者中的翹楚。按照現(xiàn)代觀念,“女人即便身為母親,最重要的核心,依然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14]12。事實上,賽珍珠一直在男權(quán)語境與女權(quán)意識的矛盾中游走,慈禧形象也就顯示出多面性、立體性、復雜性,這避免了以前賽珍珠話本小說人物的類型化傾向,也就規(guī)避了福斯特所說的“扁形人物”“體液性人物”的缺陷[15]。
《帝王女人》出版于1956年,屬于賽珍珠的晚期作品,雖然描寫的慈禧是生活于19世紀中葉男權(quán)化中國的人物,但無疑帶有女權(quán)主義的色彩。作為西方女性,賽珍珠或多或少受到西方女權(quán)主義的影響。“事實上,女人沒有任何政治權(quán)力”[16]是東西方男權(quán)社會的共性。女權(quán)主義思辨方向直指男權(quán)傳統(tǒng),呈現(xiàn)出重視與倡導男女社會權(quán)利平等的時代特征[17]。女權(quán)主義經(jīng)歷了長期而復雜的發(fā)展歷程,第一波女權(quán)主義運動始于19世紀末,而法國女性主義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于1949年提出“人造女性”(即女性是人為建構(gòu)的)的著名論點,催生了一大批女權(quán)主義批評家,開始關(guān)注大眾傳媒如何與父權(quán)制“合謀”建構(gòu)、塑造和推崇一個軟弱無能的小女人形象。這些話語批評家相信,對父權(quán)制度的批評應(yīng)該從對父權(quán)制話語的批評開始。20世紀50年代賽珍珠撰寫《帝王女人》無疑受到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權(quán)觀念的影響。但賽珍珠的女權(quán)主義與經(jīng)典的女性主義、女權(quán)主義是存在差別的。女性主義起源于政治運動,提出的是男女平等[18],而慈禧則是君臨天下的另類,是不同于西方女權(quán)主義的。
今天,分析《帝王女人》的女權(quán)主義色彩,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其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以及蘊含的現(xiàn)代意識。《帝王女人》的女權(quán)主義的現(xiàn)代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首先,《帝王女人》里展示的女權(quán)主義,無疑對根深蒂固的男權(quán)社會產(chǎn)生巨大沖擊。事實上,男權(quán)意識不僅在封閉的中國,而且在開放的西方世界都是社會的主導思想。如叔本華在《論女人》中斷言:“女人本身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她們輕佻瑣碎、缺乏遠見”,他認為女性是個永遠也不能發(fā)育成熟的“孩子”,“因為女人本身就像個孩子,既愚蠢又淺見——一言以蔽之,她們的思想是介于男性成人和小孩之間”[19]。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寫道:“你到女人那里去嗎?不要忘了帶著你的鞭子!”[20]因此,女性的真正解放仍舊任重道遠,女性的解放也意味著對男性的解放。女性自尊、自省、自愛、自覺、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輔助女性擺脫蒙昧和壓制,走向等位同格。因為女性受難的同時也會拖累男性受難,宣揚女性解放亦即倡導男性思想的解放,乃至全人類的解放[21]。
其次,《帝王女人》里塑造的慈禧,她為實現(xiàn)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用男性化方式的陰謀權(quán)術(shù)和聰明才智與男性一爭高下,這無疑為現(xiàn)代女性的奮斗帶來了某些啟示。慈禧形象展示的女性力量,對更新人們的觀念、建立“男女平等”的現(xiàn)代社會不無啟迪。
《帝王女人》描寫的慈禧雖然不是信史,但其形象所蘊含的女權(quán)主義,對于轉(zhuǎn)型期的中國人,特別是對中國女性的發(fā)展與進步無疑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對建立更加公平、正義、平權(quán)的男女關(guān)系無疑具有啟示意義。
[1]賽珍珠.帝王女人:中國最后一位皇后的故事[M].王逢振,王予霞,譯.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2]張媛.賽珍珠《大地》研究綜述:基于“中國知網(wǎng)”的數(shù)據(jù)[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40-46
[3]馬悅.他者身份多重性下的自我實現(xiàn):從人物稱號的變化看賽珍珠的《帝王女人》[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24-26
[4]黃橙.自傳與別傳:從《我的幾個世界》和《帝王女人》看賽珍珠對慈禧的書寫[J].文藝爭鳴,2013(10):155-161
[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29
[6]Ricoeur P.Temps et Recit [M]. Paris:Seuil,1983
[7]Conn P.Pearl S.Buck-A Cultural Biography[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339
[8]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9]馬斯洛.自我實現(xiàn)的人[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
[10]劉詠聰.性別視野中的中國歷史新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1]波伏娃.第二性[M].桑竹影,南珊,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11
[12]張博.中國古代女性侮稱與性別歧視[J].中華文化論壇,1998(1):64-71
[13]焦杰,耿冠靜.從《禮記》看戰(zhàn)國以后夫權(quán)的強化[J].婦女研究論叢,2011(4):59-64
[14]安妮寶貝.我們彼此的人生是獨立的[J].讀者,2014(17):12
[15]福斯特.小說面面觀[C]//童慶炳,趙勇.文學理論新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32
[16]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權(quán)辯護[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2:98
[17]孫紹先.女權(quán)主義[J].外國文學,2004(5):48-56
[18]王艷芳.女性寫作與自我認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9
[19]叔本華.叔本華論說文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4
[20]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M].余鴻榮,譯.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69
[21]張媛.從《榆樹下的欲望》探討尤金·奧尼爾對女性的人文關(guān)懷[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43-48
(責任編輯:胡永近)
Feminism Implied in the Image of Cixi-On Modern Significance of Imperial Woman: The Story of the Last Empress of China
ZHANG Yuan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Jiangsu,212003,China
Based on textual analysis,this paper compares the image of Cixi with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and that in Imperial Woman,analyses feminism implied in the image of Cixi,and explains modern significance of feminism in Imperial Woman,arriving at a conclusion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researches before:in the patriarchal feudal society,Cixi's intense sexual passion,especially the desire for power,highlight women's value and strength;her enthusiastic heroism characterizes typical feminism that advocates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her intellect and wisdom have won honor and respect for women,all of which set a good example for modern women,exerting an enormous impact on the deep-rooted patriarchal society of China and giving enlightenment to establishing a modern society pursuing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mperial Woman;historical authenticity;image of Cixi;feminism;modern significance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4.018
2014-10-23
張媛(1973-),女,重慶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I106.3
A
1673-2006(2015)04-006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