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朝樂
(1.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陜西漢中723000;2.商洛學院語言文化傳播學院,陜西商洛726000)
李白在商州的詩歌創(chuàng)作探析
弋朝樂1,2
(1.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陜西漢中723000;2.商洛學院語言文化傳播學院,陜西商洛726000)
李白被排擠,出長安時經(jīng)過了商州。在商州的創(chuàng)作中以吟詠四皓的內(nèi)容居多。商州經(jīng)歷和四皓的事跡對李白產(chǎn)生了較大的沖擊,使他加深了對社會的認識,他在此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不僅批判奸佞小人,而且把矛頭指向了唐玄宗,批判唐玄宗的荒淫昏聵導致賢才失路,國家動蕩;同時也對李白的價值觀念產(chǎn)生了沖擊,他不再僅僅把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寄托于社會的認可,而且更加注重才華、人格的價值,追求自我完善,他的價值追求發(fā)生了由外向內(nèi)的轉(zhuǎn)變。
李白;商州;四皓
長安東南出武關(guān),自古以來就是秦楚的交通要道,這條通道的大部分都在商州境內(nèi)。商州緊連長安,唐時從事政治活動的很多士人都從這里走過,他們在這里留下了大量描繪商山洛水、風土人情的詩歌。同時,商州的商山還是四皓的隱居之處,所以在吟誦商州的詩歌中又多有與四皓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求仕的過程中經(jīng)歷過商州,并游覽過商州城西的仙娥峰,探訪過四皓墓,在這里留下了一些詩歌,此后又多次在詩中回憶起商州經(jīng)歷??v觀李白的詩歌,在行經(jīng)商州之前,其中少有四皓的痕跡,但在商州經(jīng)歷之后的詩歌中卻多有四皓出現(xiàn)。所以,李白的商州經(jīng)歷雖然短暫,所作詩歌的數(shù)量也不多,但卻對他此后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有著深遠影響。
天寶元年(742)李白奉詔入京,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敘述當時的情景曰“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diào)羹以飯之。”[1]1445李白受到了“商山四皓”那樣的待遇,在朝中供奉翰林,得意一時。然而不久就受到排擠,為玄宗所疏遠,在天寶三載(744)春天離開長安。
李白在《答杜秀才五松見贈》一詩中曾回憶過這次出京的經(jīng)歷:“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鄙躺降罏樘拼{田武關(guān)道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出長安,經(jīng)藍田到仙娥驛,即至商州治所之上洛縣。仙娥驛在州西十里仙娥峰,州南有四皓驛,九十里至商洛縣(今商洛鎮(zhèn),在龍駒寨西二十里),東南經(jīng)桃花驛、層峰驛,亦九十里至武關(guān)[2]648-653。李白有詩《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石娥溪即仙娥溪,在仙娥峰下。又有詩《過四皓墓》,四皓墓在丹鳳縣商鎮(zhèn),即嚴耕望先生所說的商洛鎮(zhèn)。從這些詩歌來看,李白離開長安后,經(jīng)過藍田至商州,再東南出武關(guān)。在商州期間游覽過石娥溪,拜訪過四皓墓?!袄畎壮鼍┞肪€走的是商州大道”[3]41。
在離開長安時,他寫下了一首《別韋少府》[1]743:
西出蒼龍門,南登白鹿原。欲尋商山皓,猶戀漢皇恩。水國遠行邁,仙經(jīng)深討論。洗心句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閉門無世喧。多君枉高駕,贈我以微言。交乃意氣合,道因風雅存。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
詩在開頭便寫出了自己復雜的心境,一方面想要追尋商山四皓,但另一方面又對皇帝充滿了眷戀。他表達了自己追尋四皓、過隱居生活的愿望。這時李白是把四皓當作隱士來看的,他一方面對官場有著懷戀,但另一方面在經(jīng)受了打擊之后又對官場產(chǎn)生了厭倦情緒,所以他要回到宣城,像四皓那樣遠離塵世喧囂,用句溪清澈的流水、皎潔的圓月去澄澈心肺。
到了商州后,他在這里做了短暫的停留,受邀游覽了商州城西的仙娥峰,寫下了《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還在這里和山人對飲,寫下了《山人勸酒》;并且探訪了四皓墓,寫下了《過四皓墓》《商山四皓》,后三首詩都是集中吟誦商山四皓的作品。
在功名和歸隱這對矛盾的沖擊下,此時李白的心境是復雜而低沉的,這種情緒在《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1]935-936這首游覽詩里有所流露。詩云[1]935-936:
裴公有仙標,拔俗數(shù)千丈。澹蕩滄洲云,飄飖紫霞想。剖竹商洛間,政成心已閑。蕭條出世表,冥寂閉玄關(guān)。我來屬芳節(jié),解榻時相悅。褰帷對云峰,揚袂指松雪。暫出東城邊,遂游西巖前。橫天聳翠壁,噴壑鳴紅泉。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fā)。溪傍饒名花,石上有好月。命駕歸去來,露華生翠苔。淹留惜將晚,復聽清猿哀。
詩序中說“時欲東游,遂有此贈”,說明作者此時想要離開商州東歸。石娥溪在商州城西十里,唐時設有驛站,上有仙娥峰,下臨丹江,形勢險峻,景色秀美。白居易在《仙娥峰下作》一詩中寫道:“商山無數(shù)峰,最愛仙娥好?!盵4]8400韓琮《題商山店》中寫道:“商山驛路幾經(jīng)過,未到仙娥見謝娥。”[4]6605可見是當時商州的一大勝景。
李白在商州時游覽過這里,并在詩中描繪了這里的景象。仙娥峰高峻雄偉,石娥溪水如瀑布一般噴薄轟鳴,盡顯豪放之氣。還寫到溪旁山花,石上明月,翠苔清露。詩中抒發(fā)了李白對石娥溪美景的喜愛與留戀,但在詩尾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流露出傷感之意——“淹留惜將晚,復聽清猿哀”。商山的美景,主人的盛情雖能使他一時忘卻憂愁,卻無法讓他真正地“開心顏”。
商州道山高林深,道路崎嶇,多有奇險的景致,唐代詩人對此多有吟誦,如李端《送馬尊師》“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晝陰陰?!盵4]3264孟郊《送盧虔端公守復州》“商山無平路,楚水有驚潈。”[4]4258韓愈描繪藍田與商州交界處的景象云:“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盵4]3867甚至韓琮在《題商山店》中還寫到了一段頗有風情的經(jīng)歷:“商山驛路幾經(jīng)過,未到仙娥見謝娥。紅錦機頭拋皓腕,綠云鬟下送橫波。佯嗔阿母留賓客,暗為王孫換綺羅。碧澗門前一條水,豈知平地有天河?!卑拙右椎摹断啥鸱逑伦鳌犯菍ι躺降木爸潞腿饲樽隽烁叨雀爬ㄅc贊美:“向無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李白說自己“一生好入名山游”,但這次雖然受到了裴使君的款待,他卻沒有在商山洛水間尋奇探幽,僅僅去了一下最為出名的仙娥峰,沒有在旅途中留下其他的游覽詩。反倒是一個人在月夜探訪了荒草凄凄的四皓墓。在商州創(chuàng)作的四首詩中三首都是吟詠四皓,政治上的失意使他產(chǎn)生了強烈的漂泊感與挫敗感,無心去留連美景,而是想從四皓那里尋求心靈的慰藉。
李白在此之前的詩中很少有四皓的痕跡,但在商州吟詠四皓之后,他的詩歌中多次出現(xiàn)了四皓。十多年后寫的《答杜秀才五松見贈》回憶了當年的經(jīng)歷,其中說:“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盵1]904在《贈潘侍御論錢少陽》一詩中評論錢少陽,就以四皓為標桿:“眉如松雪齊四皓”[1]589,《秋夜獨坐懷故山》中以“顧無蒼生望,空愛紫芝榮”[1]1080來表達他的無奈;在《東武吟》中寫自己“吾尋黃綺翁”[1]312;在流放夜郎時寫“榮樂一如此,商山老紫芝。”[1]900
紫芝,是商州山中的一種植物,又稱商芝。其幼芽蜷曲,似雞爪又像拳頭,又叫雞爪、拳芽。四皓隱居商山時以之為食,相傳為四皓所作的《采芝操》中寫道[5]850-851: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樹林莫莫,高山崔嵬。巖居穴處,以為幄茵。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往矣,吾當安歸?
所以后人把紫芝也看做四皓的象征。李白在經(jīng)歷商州前不可能不知道四皓,但詩中幾乎沒有觸及。但在這之后,多次以四皓來抒情,這說明了在商州的經(jīng)歷與創(chuàng)作,尤其是在商州對四皓的吟詠與認識給了他心靈上很大的觸動與沖擊,也逐漸對他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影響。
四皓是秦末漢初的四位著名隱士,“四皓遁秦,古之逸民”[6]4260。為了躲避秦朝暴政,他們隱居商山。漢朝建立后,他們避而不出,不接受劉邦的招致,原因是“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7]2047他們害怕在這位給讀書人帽子里便溺的君主手下為官,無法保持自己的人格與尊嚴。后劉邦欲廢太子,呂后用張良之計以厚禮卑辭迎來四老以從太子,使得劉邦感慨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遂消除了廢太子的念頭。
歷來人們對四皓“安劉”的功業(yè)和功成身退的高潔姿態(tài)大加稱頌,白居易就在《答四皓廟》詩中稱其“心不畫一計,口不吐一詞。暗定天下本,遂安劉氏危?!盵4]4695
李白在即將踏上商山道的時候四皓進入了他的視野,一方面可以說是“觸景生情”,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有意地從四皓那里尋求認同感。
到商州后,李白探訪了四皓墓,寫了《過四皓墓》[1]1032:
我行至商洛,幽獨訪神仙。園綺復安在,云蘿尚宛然?;臎銮Ч袍E,蕪沒四墳連。伊昔煉金鼎,何年閉玉泉。隴寒惟有月,松古漸無煙。木魅風號去,山精雨嘯旋。紫芝高詠罷,青史舊名傳。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憐。
當年不發(fā)一語便安定了漢家江山的四位“神仙”已然不在了,留下的只有已經(jīng)湮沒在荒草之中的墳墓,陪伴著這四位老人的只有寒月、凄風、冷雨,四位高士的長眠之處早已無人過問,只有木魅、山精在這里興風作浪,詩中充滿了荒涼凄慘的氣息。詩的末尾說“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憐”,顯然是借古傷今:如今的自己也像四皓一樣,空有一身安邦濟世的才華,卻被山妖狐精中傷,落得一個凄慘悲涼的結(jié)局。這首憑吊四皓的詩實際上寄托了李白對自己政治遭遇的憤懣與不平。
另外還有一首《山人勸酒》,詩云[1]227:
蒼蒼云松,落落綺皓。春風爾來為阿誰,蝴蝶忽然滿芳草。秀眉霜雪顏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稱是秦時避世人,勸酒相歡不知老。各守麋鹿志,恥隨龍虎爭。欻起佐太子,漢王乃復驚。顧謂戚夫人,彼翁羽翼成。歸來商山下,泛若云無情。舉觴酹巢由,洗耳何獨清。浩歌望嵩岳,意氣還相傾。
這首詩“殆亦過商山時懷古而作也”[8]56,詩中的情緒不像上首那樣低沉,更多地呈現(xiàn)出輕快之氣。作者在商州山中與一老者對飲,直把這位居于云海松林、皓發(fā)須眉的老者當作了躲避秦時暴政的四皓。四皓不屑于在亂世中爭名逐利,隱于商山,擇時而出,在穩(wěn)定了漢家江山之后,再歸隱山林,這種不慕富貴的品性可與巢父許由并肩。李白在詩中寫四皓“各守麋鹿志,泛若云無情”,反復強調(diào)的是他們自由自在,不為功名牽累的高遠姿態(tài)。山人與他喝酒喝得“相歡”,他和這個“四皓”意氣相傾。
同時,他還寫了一首《商山四皓》,詩云[1]1031:
白發(fā)四老人,昂藏南山側(cè)。偃臥松雪間,冥翳不可識。云窗拂青靄,石壁橫翠色。龍虎方戰(zhàn)爭,于焉自休息。秦人失金鏡,漢祖升紫極。陰虹濁太陽,前星遂淪匿。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難測。飛聲塞天衢,萬古仰遺則。
這首詩偏重于歌頌四皓的功績。劉邦寵愛戚夫人,欲廢太子之時,四皓應邀而出,僅僅站于太子身后便使得劉邦打消了易儲念頭,消弭了一場宮廷血斗。李白不僅贊頌四皓建立的安邦固國的不世之功,而且贊賞他們“舒卷在胸臆”,進退由我,立功之后能夠飄然身退。與前幾首詩不同的是,這首詩中不僅寫了四皓功成、隱退,還寫到四皓在“龍虎方戰(zhàn)爭”時的“休息”。也就是說李白注意到了四皓在處與出上的選擇:戰(zhàn)亂不休、君主輕侮這都不是出的好時機,只有遇到“明圣”時才出山輔佐。四皓對于出處時機的選擇表現(xiàn)出理智的思考和深邃的政治眼光,這對于一味歌唱理想的李白來說無疑啟發(fā)很大,雖然在這首詩里表現(xiàn)得并不明顯,但隨著閱歷的積累,他的認識會不斷加深,這從他后來批判玄宗的詩作中可以得到印證。
在商州,李白憑吊了四皓的墳墓,追懷了四皓的事跡,還與像四皓一樣的商州“山人”對飲,他對四皓的認識與理解也是多層面的。作為一個官場的失意者,他借四皓墓“荒涼千古跡”的遭遇發(fā)泄自己不為賞識的憤懣與不平,把四皓當作避世的隱士,表示自己要像四皓一樣歸隱山林,這是他厭倦黑暗污濁官場情緒的反映。在《山人勸酒》中,四皓被具體化為商州“山人”,在與山人對飲的過程中他親臨其境,感受到了四皓如閑云野鶴般的高逸之姿。心境也從悲憤趨向灑脫,將自己與四皓并舉,贊揚四皓自由自在的心性,用四皓“泛若云無情”的生活追求來消解心中的不平。在《商山四皓》一詩中,他對理想、現(xiàn)實開始有了理性的認識,雖然這種認識還不很明晰。
從悲憤狂熱到趨于平和灑脫,再到冷靜與理智,商州的經(jīng)歷和商山四皓帶給了李白不小的沖擊與影響。
李白在商州的經(jīng)歷以及他在商州創(chuàng)作四皓詩的過程也是他對四皓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同時,這些認識也對他的社會觀念、價值觀念產(chǎn)生了沖擊。
(一)對李白社會觀的沖擊
李白在開元年間第一次入長安求仕時充滿了自信甚至是狂妄,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寫道:“西入秦海,一觀國風。永辭君侯,黃鵠舉矣。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9]3533-3534他自比為高飛沖天的鴻鵠和為孟嘗君經(jīng)營三窟的馮諼,認為此去一定成功,所以“永辭君侯”。他認為長安的王公大人都會像孟嘗君那樣禮賢下士,這無疑是把社會過于理想化了。
之后在長安求仕無果,但他仍自信不減,四處干謁。在《贈郭季鷹》中寫道:“盛德無我位,清光獨映君。恥將雞并禽,長與鳳為群。一擊九千刃,相期凌紫氛?!痹凇杜c韓荊州書》中寫道:“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9]3533他相信只要能得到引薦,自己就一定能高飛九天,因而對他人持一概不屑的態(tài)度,斥之為群雞而自比為鳳凰?!暗n朝宗看到這種目無馀子的游士口吻,可能就會退避三舍,至少不敢徑行推薦了?!盵10]92
這種狂傲一直延續(xù)到第二次入長安,奉詔入京時他激動且自負地詠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币源簌i自許,嘲笑那些藩籬之間的鼠鷃之輩。在長安也確實受到了皇帝非凡的禮遇,出入宮廷,扈從池苑,似乎已經(jīng)得到了無上的榮耀和潑天的富貴。在后來回憶這段生活時,他還在《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其一中津津有味地寫下了當時那段榮光的經(jīng)歷,詩云[1]587:
漢家天子馳駟馬,赤軍蜀道迎相如。天門九重謁圣人,龍顏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翰林秉筆迴英眄,麟閣崢嶸誰可見?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龍駒雕鐙白玉鞍,象床綺食黃金盤。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
此時,李白對社會的認識帶有強烈的理想化色彩,對唐玄宗也充滿了幻想。他以為自己終于可以報效君主,建功立業(yè)。所以在《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一詩中滿心歡喜地規(guī)劃著自己的未來——“待吾盡節(jié)報明主,然后相攜臥白云”[1]485。不僅要自己有所作為,還想提攜朋友。在《溫泉侍從歸逢故人》一詩中寫道:“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飛?!盵1]486這些詩歌正是他躊躇滿志、酣暢得意甚至忘乎所以心情的寫照。
但李白在長安時創(chuàng)作了《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溫泉侍從歸逢故人》《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宮中行樂詞八首》等很多與皇帝娛樂相關(guān)的詩歌,玄宗也并沒有讓李白參政議政,只是將他當作點綴享樂生活的一個宮廷弄臣看待,正如郭沫若先生在《李白與杜甫》中所指出的那樣:“唐玄宗眼里的李白,實際上和音樂師李龜年,歌舞團的梨園弟子,是同等的材料?!盵11]62
在大一統(tǒng)的政治環(huán)境里,已經(jīng)不具備呂望、魯仲連那樣建功立業(yè)的政治環(huán)境,但替皇帝點綴升平并不是李白的理想,他對此已經(jīng)感到失望,并產(chǎn)生了歸隱之心。如他在《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詩中所說:“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巘”[1]652。
雖有不平,甚至產(chǎn)生歸隱之心,但處在政治斗爭漩渦中的李白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令其不遇的真正原因。他感受到的只是大臣親近之間的爭寵斗狠,如他在《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中寫道:“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diào)。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1]1113,把自己不受寵信的原因僅僅歸結(jié)為小人陷害。
走在商山道中,離開了那個冰霜劍戟的戰(zhàn)場,對整個事件的反思才會更加全面深刻。在《商山四皓》一詩中,李白梳理了四皓的政治生涯:“龍虎戰(zhàn)爭”時,他們選擇了“休息”;秦君暴虐,他們選擇隱居;漢高祖輕侮,他們避而不出;“明圣”出現(xiàn)時,他們選擇出山,得以一朝成功。從這個過程來看,四皓的英明之處還在于懂得擇主而事,賢才能否被賞識,取決于君主是否賢明。四皓這種擇明君而事的政治遠見和理性精神對李白的政治狂熱形成了很大沖擊,有助于他撥開臣子爭寵的迷霧,進而觸及賢良失勢的根源。
在此后的詩作中,李白在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時,不再一味抨擊奸佞,同時打破了對皇帝美好的幻想。如他在《單父東樓秋送族弟沈之秦》中寫道“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jīng)為近臣。一朝復一朝,發(fā)白心不改。屈平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盵1]787他以忠心不改的屈原自比,相應的唐玄宗就成了昏聵不靈、近奸佞遠忠良的楚懷王。他在發(fā)泄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怒時,也不再只痛罵那些佞臣,而是直指皇帝。如其《古風》其三十六有云:“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盵1]134他改造了卞和獻玉的典故,稱“良寶終見棄”,以良寶自喻,顯然把玄宗比作了有眼無珠的楚王。在《古風》其五十八中寫道:“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淪替,樵牧徒悲哀?!盵1]154把唐玄宗與楚襄王類比,斥責他荒淫無道,將會導致天下動亂。對于安史之亂,李白的指責更為尖銳,如《古風》其五十一:“殷后亂天紀,楚懷亦已昏。夷羊滿中野,菉葹盈高門。比干諫而死,屈平竄湘源?!盵1]148他把玄宗比作殷紂王、楚懷王這兩個公認的昏君,認為安史之亂就是因為玄宗寵信后妃,賢愚不分,才導致天下大亂?!八郧杂鳎藭r的詩歌,正是屈原精神的再現(xiàn)?!盵12]178屈原精神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對佞臣昏君的抨擊。
這些關(guān)注現(xiàn)實、具有理性色彩的作品大量地出現(xiàn)在李白被“賜金放還”之后,其原因是隨著局勢的惡化以及李白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深廣,他對天下混亂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個人的失意,國家的動亂,表面原因是奸人當?shù)溃驹蛟谟诨实鄯琴t。這種認識上的深化與他在商州的經(jīng)歷以及商山四皓帶給他的沖擊不無關(guān)系。
(二)對李白價值觀的沖擊
李白一生都沒有放棄功成身退的理想,經(jīng)常以魯仲連、呂尚、范蠡自比,他追求的是立功,立德。而在盛唐大一統(tǒng)的社會環(huán)境里,他沒有“談笑靜胡沙”的立功用武之地,所以他的“功”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功名地位,這從他的《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其一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龍駒雕鐙白玉鞍,象床綺食黃金盤。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盵1]587這些描寫很明顯帶有炫耀色彩,他覺得自己終于擺脫了微賤的地位,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現(xiàn)在都來依附親近,地位的升遷滿足了他的心理要求。
李白的終極目標是功成身退,建立在成功之后的身退代表了不貪圖富貴的高逸之姿,即立德。但立功這種相對低層次要求卻總不得滿足,所以李白寫了很多隱居的詩。天寶前期這是以退為進,以隱求仕的手段,他在《贈裴十四》中寫得很明白:“身騎白黿不敢度,金高南山買君顧?!盵1]487
他認為自己的價值體現(xiàn)在君主的恩寵與信任,這實質(zhì)上是種外向的價值追求方式,因為價值實現(xiàn)的決定因素不在自己而在于皇帝。但生不逢時,碰上了一個如紂王一般昏聵的君王,李白的這種理想自然只能破滅。
但在《商山四皓》中,他贊賞四皓“舒卷在胸臆”,他們從心所欲,去留任我的高士之風、自由之態(tài)給了李白很大啟發(fā),所以他寫“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把自由當作自己的價值追求。他在《過四皓墓》中寫“紫芝高詠罷,青史舊名傳”,認為像四皓那樣不屈尊俯就,保持個人節(jié)操同樣能得到歷史的認可。
雖然李白一生都沒有放棄對功名的追求,但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高傲姿態(tài),“任華謂李白‘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測。數(shù)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13]115-116。在出長安后所寫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寫:“嚴陵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1]913他以嚴陵為標榜,不愿意在君主面前低頭,一方面是對長安弄臣身份的一種反擊,也是對他個人價值追求的標榜。他要保持一種卓然獨立的人格,要向四皓那樣,即使是皇帝也不能使他低頭。
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李白寫道“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原因是“折楊皇華合流俗……楚地由來賤奇璞?!痹谶@個雞犬當?shù)?、蹇驢得志的俗世里,英俊沉下僚,賢者處蒿萊。他在《東武吟》中又寫道:“才力猶可依,不慚世上雄?!彼J為自己雖然沒有建立功業(yè),沒有獲得高官厚祿,但并不是自己沒有才華,而是生不逢時。自己的才華不輸于任何一個蓋世英雄,所以沒有建立功業(yè)并沒有什么值得慚愧。這正應和了左思《詠史》詩中所寫的“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14]733。從社會角度來說,貴賤的區(qū)別在于社會地位,但從人格角度來看,貴賤的區(qū)別在于才華品性。而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他的才華往往并不相符,以社會地位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是短淺卑俗的,只有人格的魅力與價值才是永久不滅的。
李白表達的正是不以社會地位論成敗的價值觀,正是他重視人格力量,珍視自我才華的體現(xiàn),可以說他的價值觀念已不僅僅是外向的了。他說“吾尋黃皓翁”,即要像四皓那樣進退自如,從容灑脫,保持氣節(jié),在完善自我中實現(xiàn)價值。他在《秋夜獨坐懷故山》中寫道:“顧無蒼生望,空愛紫芝榮?!鄙n生代表的是立功,紫芝則代表了自我完善,濟蒼生的愿望落空了,但可以愛紫芝、茂品性。四皓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華在身,追求的是去留任我的自由與獨立,并沒有汲汲于功名富貴,成功也只是因為恰逢時機。以四皓自比,肯定個人的才華與品行,雖然始終有點苦澀的味道,但畢竟從四皓身上獲得了一些價值認同。
李白的價值觀經(jīng)歷了從向外的、獲取外在肯定到向內(nèi)的、自我肯定的轉(zhuǎn)變,這種心理上的轉(zhuǎn)變既是社會現(xiàn)實的逼迫,也有包括四皓在內(nèi)的那些隱士的沖擊與影響。
晚年時,李白回憶當年遭讒出京,走在商州道上的心情,在《答杜秀才五松見贈》一詩中寫道:“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边@是經(jīng)過時間沉積之后,他以冷靜的態(tài)度回憶了遭讒言詆毀而出京的經(jīng)歷和當時的心境。商州經(jīng)歷以及商山道上的心情對李白來說印象深刻,影響深遠。王貞白在《商山》一詩中說:“商山名利路”[4]8137。李白在這條名利路上奔波、跌撞,跌撞中四皓進入了他的視野,進入他的心靈,給他對社會、對自我的觀念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李白雖然只是在這條傷心路上稍作逗留,但在商州的經(jīng)歷與創(chuàng)作對他的人生、思想與創(chuàng)作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5.
[3]郁賢皓.李白叢考[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
[4]彭定求.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6]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7]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8]詹锳.李白詩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9]董誥.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3.
[10]周勛初.李白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1]郭沫若.李白與杜甫[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
[12]李從軍.李白三入長安考[M]//中國李白研究會,馬鞍山李白研究所.20世紀李白研究論文精選集.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0.
[13]詹锳.李白詩論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
[14]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
(責任編輯:劉小燕)
Analysis of Li Bai's Poems on Shangzhou
YI Chao-le
(1.School of Literature,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0,Shaanxi;2.School of Language and Cutural Communication,Shangluo 726000,Shaanxi)
Li Bai passed Shangzhou when he was isolated by influential officials and aristocrats and left Chang'an.When staying at Shangzhou,he created poems which are mainly about four hermits living in Shang Mountain.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four hermits strengthened his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In his later process of poetry creation,he not only criticized those sycophant and vile persons,but criticized Emperor Xuan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whose dissolute and fatuous behaviors led to consequences that talented persons lost opportunities to exert their talents and the country became turbulent.Besides,Li Bai's poetry creation on the four hermits also contributed to Li Bai′s change of values.He no longer believed that individual value c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social recognition,but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value of personality and self-perfection.From then on,he began to pursue intrinsic value.
Li Bai;Shangzhou;four hermits
I207.22
A
1674-0033(2015)05-0043-06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5.009
2015-06-28
弋朝樂,男,陜西洛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