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齊康建筑設計的情理交織

2015-04-11 15:13:29趙軍靜
設計藝術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建筑設計意義建筑

趙軍靜

武漢理工大學,武漢430070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中國的建筑創(chuàng)作、設計也因此駛入了良性和快速發(fā)展的軌道。與之同時,現(xiàn)代建筑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20世紀80年代以來,針對外國建筑師的研究較多,但對中國本土建筑師的研究甚少,也就是說對建筑師個體的關注是不夠的,對建筑師創(chuàng)作活動和思想發(fā)展的研究也是很有欠缺的。本文著眼于對人即對建筑設計師個體的思考,有基于此,故而將齊康建筑設計思想中的情理交織問題當作了研究的對象。

一、關于齊康

齊康先生為建筑設計大師,是中國當代設計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員,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法國建筑科學院外籍院士?!褒R康及其所在的東南大學建筑研究所所作的探索頗多,以紀念與文化類建筑影響最著。在這一領域耕耘的建筑師不在少數(shù),而齊氏的特點是研究工作積累多,成果多,并較早地取得突破”[1]。齊康是中國新生代建筑師中的典型代表,在新世紀之初,“齊康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建筑師”,“齊康教授無疑是中國一代建筑大師”[2]。

齊康在建筑設計中不僅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同時充分考慮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即注重建筑設計中的情理交融。“理”和“情”是辯證統(tǒng)一的,既不能重“理”而輕“情”,也不能偏“情”而廢“理”。齊康的設計以人的具體存在為基礎,實現(xiàn)時空中恰到好處、得體合宜的情理交織。齊康在建筑設計中,將建筑與時間、空間連接,將歷史的要素與地域的要素合并起來,使建筑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強大的感召力量,因而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對建筑理性的追求

齊康建筑設計中的理性與情感既具有傳統(tǒng)意義又具有時代精神,既體現(xiàn)地域特色又適應全球化趨勢。齊康對建筑理性的追求主要體現(xiàn)在形式的和諧、功能的合理、技術的適宜和環(huán)境的適應四個方面。

1.形式的和諧

“和諧”是齊康建筑設計中的形式法則,具體體現(xiàn)在設計的比例、節(jié)奏與韻律、均衡和審美尺度等方面。

第一,比例。所有的造型藝術都會面臨比例和尺度的問題,同樣,建筑是否美觀也需要強調建筑物本身的比例及尺度。齊康在建筑設計中也是十分強調比例關系的,他認為比例是指一種局部與整體、局部與局部的相互關系,在設計中必須首先把握空間和具體部件的比例關系。

第二,節(jié)奏與韻律?!肮?jié)奏”和“韻律”最初屬于音樂專有的兩個概念。“節(jié)奏”是指交替出現(xiàn)的有規(guī)律的長短、強弱、大小的一種有秩序的運動現(xiàn)象。齊康全部的建筑作品中,都有一種豐富和諧的特點,一方面,建筑形式包含多種符號以及構圖元素,大小、方圓、高低、長短、曲直俱為我用;另一方面卻強調控制,這種所謂的“控制”就是通過軸線的主從關系實施表達,但是對于不處于軸線上的那些部分,便通過節(jié)奏和韻律給予統(tǒng)一。

第三,均衡。古典美學特別重視軸線,因此中國古代建筑就將“擇中立宮”作為主旨。齊康的《建筑課》就曾介紹過對均衡的看法,指出,“在建筑和建筑群中,均衡泛指對稱、不對稱的協(xié)調,某種意義上的和諧,以至通過和諧、平衡達到統(tǒng)一,既是手段又是一種設計理念”,“對稱的平衡主要指一些大建筑有個性獨立之感,可以產(chǎn)生壯麗的、雄偉的、巨大的、震撼的感覺”[3]。中國傳統(tǒng)建筑用軸的形式安排住宅空間,雖然軸不太長,卻布置得井井有條。齊康指出中國古人在使用軸而勾畫空間時具有極其豐富的經(jīng)驗,應當吸取這方面的精華。此一點在所設計的紀念性建筑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第四,審美尺度。建筑的尺度主要是研究建筑物給人感覺上的大小和真實大小的關系。齊康的建筑設計作品就非常注重對尺度的把握,他認為建筑的尺度設計源于三個方面,第一,“建筑對于人是最具體的,通常的建筑規(guī)范,都是以人的活動和人的建筑經(jīng)驗來定一些基本的尺度”;第二,“建筑的尺度要受到城市的規(guī)模、城市建筑群體的尺度影響”;第三,建筑的尺度還要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4]。

齊康設計了很多紀念性建筑,在紀念性建筑中常常使用超人的尺度來獲得“崇高”的效果,其能達到“崇高”效果的建筑并不是簡單的體形巨大。齊康也會使用宜人的尺度,一般用在需要使建筑物看起來親切宜人的場合,比如風景區(qū)或者歷史街區(qū)。使用親切的尺度之后,建筑物看起來會比實際尺寸顯得要小一些。如在福建長樂海螺塔“海之夢”的設計中,用塔身之上的小觀景臺作為海螺塔的尺度標志,就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僅使塔身的造型飽滿豐厚、鮮明艷麗,而且使塔身的高感、體量淋漓盡致地得到了顯現(xiàn)。

2.功能的合理

對建筑來說,功能是使用的根本,“不管在什么文化背景下,充分滿足使用者的功能要求,合理利用基地提供的各種發(fā)展可能性,充分發(fā)揮材料的特性并且推敲細部處理,總是成功的設計所共同擁有的品質。而任何關于文化與傳統(tǒng)的思考,只有運用現(xiàn)代建筑語言,通過功能、環(huán)境或是技術與材料的內在需求予以表達,才是有意義的”[5]。

齊康重視功能的作用,認為功能是首要的,但追求的是功能的合理性,即將功能作為實現(xiàn)人性化的工具,卻不是片面地強調標準或效率,而是將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實現(xiàn)蘊含在功能之中的文化意義。

從使用功能出發(fā)即從功能分析入手是齊康始終堅持的設計方法。在群體布置和個體設計上,相當講究功能的體量、功能合理的分區(qū)以及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交通流線。首先是確定各個功能體塊的比例關系及與總體布局的比例關系,然后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流線交通組織將這些功能體塊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比如齊康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樓的設計中,就是從功能出發(fā)進行設計,通過功能和形式的恰當安排,實現(xiàn)了建筑所要求的功能空間布局和環(huán)境保護功能。

3.技術的適宜

“技術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反技術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戰(zhàn)一樣站不住腳”[6]。和建筑類似,建筑技術也具有時代性和地域性。不同時代的科技水平存在差異,在建筑技術上則表現(xiàn)為不同的建筑材料、結構技術以及工藝構造方式。相當一批建筑師認為建筑本來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上的……他們采用適宜性的技術……齊康應該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1]449。具體而言,齊康在建筑設計中,注重對建筑材料的適當選擇以及對本土材料的充分使用和新舊技術的有機結合。

適當材料的選擇。江蘇泰州中學的設計,齊康除了在造型上通過提煉傳統(tǒng)元素,采用坡屋頂和新古典主義風格之外,在材料的選擇上則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因地制宜,選擇合理合適的材料。由于周邊建筑采用的是青灰色墻磚,所以齊康也就選取青灰色花崗巖替代原有的青灰色墻磚,既與環(huán)境和其他建筑協(xié)調,又加強了建筑的保溫隔熱效能。

本土材料的運用。齊康在設計中注重使用本土材料,由于福建靠海,盛產(chǎn)橙紅色的煙灸磚和灰白色的花崗石,齊康在當?shù)氐慕ㄖ?chuàng)作中便將這兩種本土材料作為主要材料,如廈門文聯(lián)大廈主要以橙紅色煙灸磚作為建筑飾面材料,福建省博物院與惠安海疆館則將灰白色花崗石作為主要材料,從外墻飾面到室內外鋪裝甚至景觀設計都采用的是灰白色花崗巖。

新舊技術的結合。技術本身沒有貴賤之分,在不同的建筑中應該采用不同的建筑技術,在江蘇省氣象綜合試驗基地項目中,齊康將鋼構架與仿木質的金屬格柵相結合,營造了整個建筑群體豐富而且統(tǒng)一的總體形象。各個建筑單體在部分坡屋面的挑檐處設置鋼構架,體現(xiàn)出強烈的現(xiàn)代感。建筑單體的窗洞和山墻采用的是仿木質的金屬隔柵,作法類似于傳統(tǒng)木建筑中的“花牙子”[7]。這種新舊技術結合的方式,不僅滿足了空間結構的需要,而且可以令人耳目一新。

4.環(huán)境的適應

齊康認為許多建筑之所以能夠感動人或引人注目,都是由于它們能夠天衣無縫地與環(huán)境結合卻不留痕跡,因此設計師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想方設法將所設計的建筑與人文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融為一體。分析齊康的建筑作品,在設計時他非常注重建筑與環(huán)境的融合,不僅很多建筑的設計以環(huán)境為主題,而且要求建筑真正地融入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之中。

齊康無論在設計思想還是在設計實踐中,都體現(xiàn)了對自然的遵從和對環(huán)境的順應,他認為一個好的建筑,特別是一個好的風景建筑,應當是“此時此地此情,彼時彼地彼情”[8]。如在福建博物院的設計中,齊康沒有片面追求尺度的宏大、氣魄的雄偉,而是強調建筑與環(huán)境的和諧,建筑群能夠貼近自然,和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融為一體,因此具有極強的“綠色”特點。

每個地區(qū)都有悠久的歷史,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當?shù)氐臍v史、人文氣息將在建筑上有著最多的體現(xiàn),所以齊康特別注重將建筑融入當?shù)氐娜宋沫h(huán)境之中。在齊康主持的南京“總統(tǒng)府”舊址近代博物館服務區(qū)的設計中,也有同樣理念的支撐。設計構思時,以合院為基本的框架結構,突出民國時期的設計文化,主要使用屋頂?shù)臉邮?、“拱劵”的外貌和青磚的質感三個元素來實行其與文脈的呼應,使新建筑與“總統(tǒng)府”舊建筑達成了文脈上的延續(xù)。

三、情感的表達

建筑設計是意義和情感的表述行為。在建筑創(chuàng)作中,齊康注重主觀能動性,突出“意”和“情”的成分,使建筑洋溢著不同程度的個性色彩和感情色彩,凸顯著特定的精神、氛圍與境界,實現(xiàn)了建筑理性基礎上的情感表達[9]。

1.建筑為潛在意義的表達

在齊康的建筑設計中,“意義”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意義的表達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之上的。文化是一個具有發(fā)展性、開放性和歷史性的時空概念,建筑的文化意義就是建筑文化語境的營構,從時間向量上說,傳統(tǒng)文化是建筑文化語境營構的文脈元素;從空間向量上看,地域文化特色又是建筑文化語境營構的身份元素。齊康通過建筑設計,溝通并提升了與人們在意義上的共識。

意義和形象是一種相互辯證的關系,如“象生于意”所表達的是“立意在前,而形象則緊隨其后,給予證明”;“立象盡意”所表達的是無論用何種形象去詮釋,都必須將意義全面、準確和完美地揭示出來??梢钥闯?,意和象都是為了傳達、表述、破解和詮釋。這里,意義表達的是事與物,是以形象來體現(xiàn)的,意義提示了事和物的本體,意義體現(xiàn)了人們情感時的心理、心態(tài);意義又是人們思維中的邏輯推理。在齊康的設計中,意義和建筑形象融為一體,和諧統(tǒng)一,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形式符號的意義表達,二是建筑場地的意義表達。

場所、建筑與人的存在及其意義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任何事物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場所也一樣,因此場所不僅具有實體性,而且具有精神意義?,F(xiàn)代的人們需要的是情感的環(huán)境,即從場所精神中獲得建筑自身所具有的根本性經(jīng)驗。齊康在紀念建筑的設計中,力圖表現(xiàn)區(qū)位的感覺,以探求場所的意義。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就建造在原日軍侵華于南京實施瘋狂大屠殺之后掩埋中國民眾的地點之一上,這里尸骨累累,人數(shù)眾多。齊康通過設計著重表現(xiàn)死的悲憤,從而打破傳統(tǒng)格局,采用從高向低的序列,讓觀者感受到壓抑、深沉和仇恨,設計將喧囂的城市盡量摒除于外,而在院落中以較強的藝術象征手法隱喻了那場災難對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痛苦,探討了生與死、善與惡的人性問題。齊康通過設計充分挖掘出場所精神,讓人們銘記中華民族所經(jīng)歷的滄桑,激勵其奮發(fā)圖強、振興民族的拼搏精神,因此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建筑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

一個社會中人的行為習俗是設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文化還包括人的思想意識以及一個時代的精神風格。只有考慮全面,設計成果才能成為人們文化心理的對應物。齊康的建筑注重傳統(tǒng)和地域文化的出新,具體表現(xiàn)在文化交匯的突破和社會約定俗成的突破,使之達到了一種推陳出新的境界,體現(xiàn)出建筑的時代精神和時代風貌。

尊重地域文化。中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既擁有深厚的傳統(tǒng)設計文化,也具有豐富的地區(qū)設計文化,值得當代設計深挖、學習和借鑒。在齊康的設計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了對地域文化的尊重和文化精神的出新。在地域建筑的設計中,齊康善于尋求地域的歷史文化特色,提煉文化精髓,并結合當?shù)氐牡匦?、氣候、文化、風情等,尋找合適的造型元素,以體現(xiàn)地區(qū)文化的特色。

社會約定俗成的突破。建筑總是產(chǎn)生于一定的歷史背景和地域范圍,社會的共同觀念、相同的施工條件、相同材料的運用,往往使建筑風格和形式表現(xiàn)出相對的雷同現(xiàn)象。這種共同的建筑文化內涵反過來影響著人們的建筑審美心理,于是也就產(chǎn)生了在一個時期、一定地域之內對建筑形態(tài)的約定俗成。設計者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在出新時就需要實行對社會約定俗成的突破,并不僅僅是形式的突破,而是結合人與文化、人與習慣、人與環(huán)境實行創(chuàng)作觀念、構思和手法的突破[10]。

3.建筑審美的怡情悅性

齊康的建筑設計將人們帶進了一個深刻的思考層面,他所關心的問題是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如何保留過去的痕跡,如何記錄歷史性的變化,如何體現(xiàn)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大眾的情感又是如何寄托在這些“物”中的。

第一,建筑要符合民眾的美感心理。審美主體即人民群眾在建筑審美中要想達到的怡情悅性,首先需要做到審美主體的移情,達到生理與心理矛盾的統(tǒng)一?!敖ㄖ栏小毙睦硎侵溉藗冊谟^賞建筑美時所引起的特殊心理活動,建筑美感乃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齊康的建筑設計符合人民群眾的多層次心理結構,能夠引起人民群眾的美感心理,具體表現(xiàn)在建筑的生理性快感、抽象幾何性美感、景物聯(lián)覺性美感和藝術類比性美感四個方面[11]。

在齊康的建筑作品中,往往是集這幾種美感于一身。在江陰望江樓的設計中,齊康認為現(xiàn)在的時代不同于以往,望江樓所處的地理位置也不是原址了,不能再設計成古典形式的塔,而應該尋找新的造型來表達新的意義。在設計望江樓外形時,齊康采用了“退層”的理念,旨在產(chǎn)生豐富的、有節(jié)奏的造型,同時利用多層次的窗檐出挑以表現(xiàn)“船帆”。在面向城市的一面,通過垂直劃分來顯示塔的高聳,使其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既是塔體,象征著船體的背部,達到形式與意義的融合,具有現(xiàn)代感;有規(guī)律地退層設計,增強了設計作品的層次感和韻律感;相似的造型元素的重復和有規(guī)律的大小變化,形成強烈的律動節(jié)奏,充滿著動感,迎合了人民群眾的審美心理。

第二,空間經(jīng)驗在感情上的傳承。受歷史、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影響,不同地區(qū)的民眾對于空間的喜好是不相同的,比如只有東方才有院落、有圍墻,這種積淀在人們心中的空間經(jīng)驗影響著他們的審美與情感,同時也喚醒了他們內心的感受與喜好。齊康特別注重將帶有情感的傳統(tǒng)建筑語匯與現(xiàn)代建筑功能相結合,實行空間經(jīng)驗在感情上的傳承。在齊康看來,“提高建筑設計水平仍然要從人類共同的建筑意識觀去思考問題,即從建筑的實體、空間和場所的要素去認識。”[12]

第三,地域建筑激發(fā)愛鄉(xiāng)之情。齊康切實關注建筑本體中的地方屬性,“地區(qū)的環(huán)境、氣象、地質、地形、水源等自然條件,城市的規(guī)模、性質、大小、地段、基礎設施都對它起著具體的制約作用,客觀上的要求會反映到建筑形態(tài)上來。地域的歷史文化、自然、人造環(huán)境制約和影響了具體的建筑創(chuàng)作”[13]。這樣的見解是基于相應的物質、文化條件的,因為現(xiàn)代主義過于看重理性的作用,從而導致了國際化風格的出現(xiàn)。須知,建筑是技術與藝術的統(tǒng)一體,所以只有少數(shù)最基本的東西才是真正具有人類共識的,其他則少不了自身的個性與地方性。齊康注重建筑的地域性表達,通過設計滿足人性需求,是要喚醒人們心中超乎建筑的鄉(xiāng)土之愛,使人牢固強烈的愛鄉(xiāng)之情。

四、結語

設計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齊康在設計中注重情理交織,并且以民眾為本將建筑與時間、空間連接,把歷史的要素與地域的要素合并起來,使建筑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強大的力量,進而了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齊康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地域文化的尊重與后現(xiàn)代建筑風格是不相同的。后現(xiàn)代建筑風格表面上看來是對傳統(tǒng)語匯的尊重,但它的目的并不是文化的傳承,而只是為了滿足民眾感性的需要,也就是強調記憶的價值,但記憶是片段的、個人的,不具有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性與全面性。齊康則不同,他努力地在感性的深層處將傳統(tǒng)挖掘出來,不僅運用傳統(tǒng)的形式符號,而且提煉傳統(tǒng)的精神,并借助建筑回應現(xiàn)代人的傳統(tǒng)情感,提煉現(xiàn)代人的傳統(tǒng)情感。

對齊康的建筑設計思想進行研究有助于增強對中國現(xiàn)當代設計師的關注和研究,可以幫助人們清晰地認識中國現(xiàn)有的建筑設計價值觀,明確設計創(chuàng)作的主流方向。同時,齊康關注時空因素并取得了創(chuàng)作的成功,也可以激發(fā)本土設計師的文化自信和立足本土創(chuàng)新的意識。

[1]潘谷西.中國建筑史:第六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449.

[2]薛求理.建造革命:1980年以來的中國建筑[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11-218.

[3]齊康.建筑課之八均衡[J].室內設計與裝修,2005(10):16-17.

[4]齊康.齊康文集[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75.

[5]郝曙光.當代中國建筑界關于建筑本質思考之回顧[J].南方建筑,2006(12):141-145.

[6]朱廣宇,郭逢利.技術主義與歷史主義——當代工業(yè)建筑設計的兩種美學傾向述評[J].工業(yè)建筑,2005(9):72-75.

[7]朱晶秋,齊康.坡屋頂建筑形式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以江蘇省氣象綜合實驗基地項目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1(1):94-95.

[8]李伶伶.平民建筑師:齊康傳[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51.

[9]金京.放談兩種“建筑藝術論”——訪侯幼彬教授[J].華中建筑,2007(8):237-239.

[10]齊康.意義?感覺?表現(xiàn)[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4-5.

[11]汪正章.建筑美學:跨時空的再對話:2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159-164.

[12]齊康.建筑創(chuàng)作的紀程——齊康作品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15.

[13]齊康.意義?感覺?表現(xiàn)[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4.

猜你喜歡
建筑設計意義建筑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有意義的一天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yè)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建筑設計的困惑
建筑設計中節(jié)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南江县| 山丹县| 东阿县| 武冈市| 闸北区| 桦南县| 渝北区| 安吉县| 定安县| 鲜城| 无为县| 平舆县| 清水河县| 宁陵县| 色达县| 淮北市| 临清市| 连州市| 丹江口市| 临高县| 定安县| 西峡县| 呼伦贝尔市| 淄博市| 濮阳市| 台山市| 永春县| 宽甸| 福州市| 兴海县| 福贡县| 辰溪县| 和平区| 泰和县| 建水县| 铜山县| 柘城县| 临澧县| 驻马店市| 郸城县| 苍溪县|